学术投稿

音乐干预在早产儿PICC置管困难时的应用

唐蕾;赵磊;时富枝;杨丽;刘芳;张耀东

关键词:音乐干预, PICC, 置管困难, 早产儿
摘要:目的:观察音乐干预在早产儿PICC置管困难时的作用。方法:41例PICC置管困难的早产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置管困难时试验组给予音乐干预,对照组给予口服葡萄糖水或助手按摩,观察两组在接受穿刺时、置管困难时、接受干预(音乐或按摩)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及整个置管用时(不包含穿刺用时)。结果:两组在接受穿刺时、置管困难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接受不同干预后,两组心率变化、血氧饱和度波动出现差异,试验组音乐干预后心率(139.71±10.24)次/分,SPO2(95.34±4.42)%,置管用时(8.74±2.12)分钟;对照组按摩干预后心率(150.01±13.79)次/分,SPO2(91.77±3.97)%,置管用时(23.56±5.85)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干预在早产儿PICC置管困难时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疼痛,缓解静脉痉挛,有利于置管操作的顺利进行,缩短操作时间,保证PICC送管成功及置管安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癌症疼痛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目的: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及社会支持系统等多方面产生影响,患者自身对癌症疼痛治疗的依从性可以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对患者施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患者的依从度,以此为基础给予药物治疗及其他止痛措施,可以更为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因此,本文对癌症疼痛的多种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心理护理的角度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帮助癌症患者减轻、解除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友林;张继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心梗发生前的蛛丝马迹

    临床中并非所有的“心梗”发作都有先兆,但通常会有50%~80%的人在“急性心梗”发作前会有一些预警的先兆症状,一般发生先兆的时间为1~2天或更久。若加以留意,事先发现先兆症状的踪迹,及时就医就可有效避免身陷“心梗”危机。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11年1月收治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6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死亡1例、吻合口瘘3例、切口感染4例,无大便失禁及吻合口狭窄。术后随访3年内局部复发3例,3年生存率70.6%。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与 Miles 术无明显差异,可作为低位直肠癌首选术式。

    作者:窦晓军;张传国;吴仕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牙周病预防和控制的方法

    目的:牙周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成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其中牙菌斑生物膜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菌斑微生物是引发牙周病必不可少的始动因子。因此,菌斑控制是牙周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本文主要从牙刷、牙线、刷牙方法等机械措施及药物方法对菌斑控制的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常阳阳;谢广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消化性溃疡胃镜表现与中医胃脘痛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胃镜下的表现与中医胃脘痛不同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2011年8月-2014年3月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303例,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的不同种类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的不同分期与中医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胃镜相与中医胃脘痛辨证分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内镜下的黏膜表现可丰富中医辨证信息量,为临床辨证提供有力的客观化指标,更好地认识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治疗规律。

    作者:沈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在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2013年收治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并遵循随机数字表原则将其分成两组,其中28例实施氯氮平治疗者设为对照组,30例实施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者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的临床治疗结局,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7%,优于对照组的6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2及8周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均比对照组有优越性(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控制病情,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可靠,是今后医院提高本病治疗水平的关键。

    作者:何堂礼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超声波臭氧治疗仪治疗阴道炎、宫颈疾患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FJ-008B妇科臭氧治疗仪治疗妇科常见阴道炎及宫颈疾患的疗效。方法:对503例阴道炎和宫颈疾病使用FJ-008B妇科臭氧治疗仪臭氧水冲洗阴道5分钟后,经治疗探头导入仪器产生浓度200~400 mg/h的臭氧气雾混合体在阴道内喷射治疗15分钟,1次/日,10天1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FJ-008B妇科臭氧治疗仪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纳囊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无创伤及不良反应。结论:FJ-008B妇科臭氧治疗仪是非药物治疗妇科常见阴道炎的一种方法,效果明显。

    作者:徐菽涓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胸部创伤性肺出血的X线片和CT诊断分析

    目的:总结 X 线片和 CT 诊断胸部创伤性肺出血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胸部创伤性肺出血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片和CT检查。结果:在60例患者中,肺内血肿7例(11.7%),创伤性肺囊肿10例(16.7%),肺实质实变影22例(36.7%),肺间质性改变21例(35.0%),均表现出相应的X线和CT表现。结论:对于胸部创伤的患者要尽快进行X线片和CT检查,对诊断胸部创伤性肺出血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卓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急性胰腺炎30例病因及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发病原因及临床诊治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应用彩超和CT显示对其病因进行分析,并对30例患者治疗前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胆管感染40.00%,胆道病变36.67%,是急性胰腺炎主要病因;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其病症表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与CT诊断显示,急性胰腺炎多样病因中以胆道病变与胆管感染为主。同时,根据病因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间隔补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间隔补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缺铁性贫血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组1每周2天给药(间隔3天),组2每天给药,经12周补铁治疗,以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血液学指标,并观察不同补铁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Hb、SF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 Hb、SF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2天给药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间隔补铁在纠正贫血上与每日补铁同样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兰帝仕;黄美娜;翁翔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创伤性湿肺的CT诊断

    目的:探讨CT诊断创伤性湿肺的临床意义,进一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创伤性湿肺患者20例,均行CT扫描检查。结果:肺纹理增浓、增粗且粗细不均;肺实质出血、水肿所显示的散在斑点状、小片絮状稍高密度灶;节段实变所显示的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灶是 CT 诊断创伤性湿肺的要点。结论:CT诊断创伤性湿肺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国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患者40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定期进行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出院时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出院时,轻度感染6例(3.0%),中度感染2例(1.0%),重度感染1例(0.5%),感染发生率4.5%,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住院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定期进行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以及患者就医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大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结合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数据,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乙肝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相同身体机能指标进行整理统计。结果:两组间总胆红素、血氨、血肌酐、血钠等身体机能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因大部分是并发症与器官衰竭。结论:血清总胆红素、血氨、血肌酐和血钠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作者:赵明志;牛卫理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铁路职工健康体检工作中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铁路职工健康体检中的作用。方法:在体检工作的检前、检中、检后各阶段,开展健康知识宣传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健康咨询以及诊断结果干预对策建议。结果:铁路职工对常见病防治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防病意识不断增强;健康体检参检率逐年提高。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健康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卫生保健知识,真正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

    作者:赵明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当中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5月-2014年3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4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各32例,对优质护理组使用优质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服务,对常规护理组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住院时间、疾病的控制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常规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10.5天,要多于优质护理组的平均住院时间9.0天,在常规护理组当中,有2例患者对护理服务存在不满经过有效沟通之后得到了解决,服务满意度93.75%,而优质护理组当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不满意,服务满意度100%,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更好地加强医护之间的合作关系,减少医护与患者之间矛盾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节约患者的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医疗经济负担,因此优质护理服务是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曹淑芬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急性重型肝炎合并大疱性皮肤松解症1例的护理

    急性重型肝炎合并大疱性皮肤松解症是肝病中严重的疾病之一,死亡率较高,如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很容易导致死亡。本文简要介绍1例急性重型肝炎合并大疱性皮肤松解症的护理。

    作者:黄本卿;董盼;杨树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良性卵巢肿瘤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4年1月收治良性卵巢肿瘤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予腹腔镜下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邓智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肛门皮瓣再造成型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肛门皮瓣再造成形术对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收治混合痔患者12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肛门皮瓣再造成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且肝门狭窄、肛周水肿、疼痛及再次手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门皮瓣再造成形术治疗混合痔比传统的内扎外切法临床并发症少,外型美观。

    作者:王建国;张玉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单纯性脂肪肝患者11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肝功能、体重指数、血脂水平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肝功能、体重指数、血脂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刘占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经胸腔镜下行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分析经胸腔镜下行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举措。方法: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肺癌患者50例,采取经胸腔镜下行肺癌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满意度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并发症发生率8%,显著低于对照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主要以心律失常、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脓胸、皮下血肿为主,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于促使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尽早恢复有积极意义,可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