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庭医生制模式下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的实践

沈志萍;夏伟民

关键词:家庭医生制, 中医全科团队, 老年人, 中医健康管理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家庭医生制模式下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对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个站点开展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分析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确立家庭医生制模式下中医全科团队各成员在老年中医健康管理中的角色与程序,建立绩效考核办法,实施1年后老年人中医体质知晓率、中医保健知识知晓率和中医药保健依从率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1),对社区服务满意度也由实施前的71.3%提高到95.0%( P<0.01)。结论:以家庭医生制为核心、中医全科团队参与的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近有研究表明,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椎间盘细胞的重吸收与椎间盘细胞的生存方面可能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过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袭开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接待上访工作中的思考

    目前,患者的法律维权意识、角色意识与证据意识都在不断增强,而且新闻媒体对一些医疗单位的丑恶现象报道的日益增多,因此上访患者越来越多。面对倡导以人为本,要求人性化服务的大环境,怎样正确对待和妥善解决医患之间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就成为医院发展致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就怎样正确对待和妥善解决医患之间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作一简单介绍,以期望对未来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陈洪;梁长林;张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CT血管造影和CT尿路造影联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CT尿路造影(CTU)联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泌尿系统疾病患者128例,63例行MRU检查技术为对照组,65例行CTA、CTU联合检查技术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检查符合率、成像清晰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CTU联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具有积极应用价值。

    作者:李爱芝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东海县石榴镇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对东海县石榴镇居民死因进行分析,根据死因分析的相关数据为政府制订相关干预措施,制订有利数据。方法:对东海县石榴镇居民死亡原因登记卡进行整理和统计,将2011-2013年的居民死亡原因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2011-2013年东海县石榴镇居民位居前5位主要死亡原因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肺癌、肝癌、胃癌;还有其他死亡原因:食管癌、恶性肿瘤、车祸、自杀、意外事故、糖尿病、溺水、其他疾病等;3年死亡居民性别数量看男性与女性基本持平,男性略多于女性;死亡例数位居前3位的年龄段:>65岁居民、40~64岁居民、20~39岁居民;其中>65岁居民死亡人数多,且明显大于其他年龄段死亡人数。结论:危害东海县石榴镇居民健康的主要死亡因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男性与女性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死亡原因均不相同,根据不同性别及年龄人群的特点,相关部门可开展疾病预防及控制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作者:尚小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冠心病74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疗效及探讨冠心病临床护理的对策。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7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4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4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0%。结论:合理药物治疗及优质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控制病情。

    作者:朱彩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疗效及药理机制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曲美他嗪用于冠心病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44例,按照入院挂号的单双码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2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22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同时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左室壁运动评分、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等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用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心肌射血分数有所提高,在临床中的实用性、可推行性较强。

    作者:杞建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11年1月收治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6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死亡1例、吻合口瘘3例、切口感染4例,无大便失禁及吻合口狭窄。术后随访3年内局部复发3例,3年生存率70.6%。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与 Miles 术无明显差异,可作为低位直肠癌首选术式。

    作者:窦晓军;张传国;吴仕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胃超声对胃溃疡及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胃超声对胃溃疡及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36例胃部不适患者进行检查,按照胃部顺序进行扫查,对病变处的胃壁层次结构、病变厚度、长度、肿块大小与周围脏器关系和远处的转移情况进行分析,诊断胃溃疡或胃癌。结果:对1236例胃部不适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声胃溃疡286例,胃癌25例。经胃纤维内镜及病理证实胃溃疡321例,胃癌24例。结论:超声对比显像为胃溃疡及胃癌检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弥补胃纤维内镜和X线钡剂造影检查的不足,是胃溃疡及胃癌的诊断的辅助诊断与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刘瑞雪;徐洪全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应用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HAAR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艾滋病患者10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HAART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生命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CD4+ T淋巴细胞数量相应增加,健康状况有所好转且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均得到缓解。结论:艾滋病患者应用HAART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朝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哈巴河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哈巴河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1-2013年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者2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年发病99例(0.124%),2012年发病77例(0.096%),2013年发病59例(0.075%),发病率逐年降低。2011年0~4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25例(25.3%),5~10岁发病52例(52.5%),11~15岁发病22例(22.2%);2012年0~4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19例(24.7%),5~10岁发病37例(48.1%),11~15岁发病21例(27.3%);2013年0~4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12例(20.3%),5~10岁发病27例(45.8%),11~15岁发病20例(33.9%),发病人数逐年减低,0~4岁和5~10岁的发病人数发病率逐年减低,11~15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组2011年男孩发病66例(66.7%),女孩发病33例(33.3%),男女之比2:1;2012年男孩发病51例(66.2%),女孩发病26例(33.8%),男女之比1.96:1;2013年男孩发病40例(67.8%),女孩发病19例(32.2%),男女之比2.1:1;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卫生宣教和疫苗的接种对降低流行性腮腺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向绍志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16例临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资料。结果:临床表现:21例甲亢症状典型,45例甲亢症状不典型;66例甲亢性心脏病中表现心力衰竭30例。误诊情况:66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有16例误诊;16例误诊均因甲亢症状不典型;明确诊断者经抗甲亢治疗,均有效。误诊病例经确诊后经抗甲亢治疗,心力衰竭缓解较慢,心电图表现心房纤颤者,经治疗均未转为窦性心律。结论:甲亢心脏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以及心力衰竭患者,应尽早检查其甲状腺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甲亢心,减少误诊、漏诊。

    作者:李志杰;张文书;张国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P选择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统一测定血清中P选择素的水平。运用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P选择素显著高于脑供血不足组和对照组,脑供血不足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选择素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展判定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常合并心律失常,且常常呈持续性、阵发性、多样性的变化,因此护理至关重要。故要求护士要学习心电图知识,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的变化,及早提供信息,协助医生做好治疗,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文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阑尾切除手术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进行阑尾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行阑尾切除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8%明显少于对照组14.5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具有切口小、疼痛轻、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德伦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妊娠结局。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0例,同时收集同期非妊娠期高血压产妇5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发生凝血功能异常4例(8.0%),过期妊娠6例(12.0%),HLELLP综合征3例(6.0%),产后出血5例(10.0%);对照组发生凝血功能异常1例(2.0%),过期妊娠1例(2.0%),发生产后出血1例(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治疗后动脉血压、24h尿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24h尿量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发生胎儿窘迫4例(8.0%),新生儿窒息10例(20.0%),低体重儿5例(10.0%),胎儿生长受限4例(8.0%),胎儿畸形5例(10.0%);对照组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各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对母婴相关并发症关系密切,应引起临床的关注。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临床输液致热原样反应1例

    输液反应指在输液过程中,因某种原因发生一系列原发疾病所没有的症状或体征,临床上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很多。通过分析本院发生的1例输液反应的可能原因,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作者:张梅;王成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胸部创伤性肺出血的X线片和CT诊断分析

    目的:总结 X 线片和 CT 诊断胸部创伤性肺出血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胸部创伤性肺出血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片和CT检查。结果:在60例患者中,肺内血肿7例(11.7%),创伤性肺囊肿10例(16.7%),肺实质实变影22例(36.7%),肺间质性改变21例(35.0%),均表现出相应的X线和CT表现。结论:对于胸部创伤的患者要尽快进行X线片和CT检查,对诊断胸部创伤性肺出血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卓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本文通过对6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加强临床观察、实施急救、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48例患者出血停止,6例死亡,7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得出结论:急性期护理及临床观察非常重要,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和再出血率。

    作者:苗保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规范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规范方案治疗临床体会。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0例,均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回顾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PaO2明显下降,呼吸频率、心率、pH值明显上升,相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采用双水平正压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使预后好转,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普遍推广。

    作者:卢广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肝叶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肝叶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及CT检查检查确诊,均行胆道探查肝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行肝切除手术,所有患者均成功取石,手术时间(185.5±50.6)分钟,术中出血(250±200)ml,术后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发生胆瘘1例。经过3~15个月的随访,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1.8%,优良率98.2%。结论:肝叶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复发率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兰钫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