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铭申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biliarypancreatitis,ABP)是由胆汁胰液无法正常排出所导致,其中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的水肿或是胆总管下段的结石堵塞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正随着胆结石发病率的增加而增长。在所有的胰腺炎患者中,胆道疾病的患者所占比例约为15%~50%,是导致急性胰腺炎病发的主要因素[1-2]。该病发生后,约85%的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即可缓解病症,但疾病的复发率较高,甚至还有可能发展成为重症患者,危及生命安全[3]。为了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我院对98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春鹏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CT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诊治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确诊后均行CT扫描。结果经诊断,有72例患者为脂肪型患者,占75%,脂肪和肌肉是主要的组成部分;18例为少脂肪型,约18.75%,这类患者的肿块以血管和平滑肌为主,脂肪较少;6例为极少脂肪型,约占6.25%,脂肪极少,CT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结论 CT诊断具有高分辨率和脂肪成分的特异性特点,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邓志凤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以常规胃肠减压手术进行治疗;试验组行以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引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并且该手术具有安全可靠性高、手术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崔铭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改善腰椎骨折患者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耳穴贴压法,比较两组尿潴留发生率。结果治疗组防治尿潴留疗效有效率高。结论耳穴治疗尿潴留疗效明显。
作者:李静;陆永平;邓月明;张魏;汪梦洁;孙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青少年期是人类生殖健康的重要且关键的时期,高校学生处于青少年后期发育成熟阶段,是一个相对性活跃的群体,但由于他们对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等生殖健康知识缺乏认知,导致该群体中性传播疾病、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等性行为相关生殖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将从高校学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生殖健康教育和避孕节育服务需求,干预研究状况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了解高校学生生殖健康相关情况,以利于改善该群体的生殖健康现状。
作者:王基鸿;聂绍发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脯氨酸肽酶(PLD)在各种肝脏疾病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比色法和放免法检测PLD和透明质酸(HA)、胶原IV(IV-C)、层粘蛋白(LN)、ALT等各种生化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急性肝炎PLD除与ALT 变化基本一致外,与其它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慢迁肝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急性肝炎慢活肝及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活肝组PLD活性与ALT和HA基本一致,均明显升高;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者PLD活性绝大多数升高,且与HA、IV-C和LN明显相关(P<0.01)。结论 PLD活性变化对急性肝炎、慢活肝和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活动期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敖琴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进行随机均分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单纯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间盘突出患者进行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推拿治疗的疗效。
作者:尚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在神经外科的临床诊疗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就是颅内高压症。该症的发作比较急,如果不能尽早发现并进行及时治疗,很可能发展成为脑疝而导致患者死亡[1]。目前,临床上诊断颅内高压症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瞳孔改变来作为诊断依据,所以在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密切观察瞳孔改变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探讨神经外科患者瞳孔改变的护理效果,我院对120例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艳丽;于海港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不同部位的淋巴管密度和腋窝淋巴街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我院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7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SP染色法染色,对患者正常的乳腺组织和不同部位的微淋巴管进行观察对比,并分析它和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79例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周组织LMVD平均为(5.83±2.11)个,癌内LMVD平均为(1.85±0.34)个。正常乳腺组组织LMVD平均为(1.75±0.14)个。癌周的LMVD数量明显高于癌内(P=4.01×10-22,P<0.05)和正常乳腺组织(P=4.72×10-24,P<0.05)。癌内LMVD高于正常组织(P=0.122,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分期与癌周的LMVD之间呈正相关性(r=0.746,P=3.13×10-15, P<0.05)。结论乳腺癌周LMVD明显高于癌内和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周LMVD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作者:陈澎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氯胺酮在骨科手术后自控镇痛的应用及其对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在全麻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M组术后止痛泵中药物及浓度为吗啡0.2(mg/ml);K1组术后止痛泵中药物及浓度为吗啡0.2(mg/ml)+氯胺酮1(mg/ml);K两组术后止痛泵中药物及浓度为吗啡0.1(mg/ml)+氯胺酮2(mg/ml)。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按照上述配方进行术后镇痛。观察并比较3组间的镇痛效果。结果与M组比较,K1组和K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降低(P<0.05),吗啡用量明显减少(P<0.05),K1组和K两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恶心呕吐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使用吗啡伍用氯胺酮进行术后镇痛较单独使用吗啡的镇痛效果好,可明显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并减少吗啡的用量,但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贵林;赵玉阳;勾宝晶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治疗的12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作者:陈磊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pofthebasilararterysyndrome, TOBS)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1980年由Capland 首先进行了报道。基底动脉尖端分出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两对动脉,经其分支动脉供应枕叶、颞叶内侧、小脑上部、丘脑及中脑[1]。TOBS 大部分是由于脑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源性或心源性栓塞引发,小部分也可因动脉瘤、动脉炎等引发,我科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1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通过积极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明秀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中实施全程陪检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平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中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程陪检服务,并对相应服务的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提供全程陪检服务,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促进护患、护医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杨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在治疗重度内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内痔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切除痔术,观察组在行切除痔术后在肛门镜下行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不适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上黏膜环形切除能有效治疗重度内痔患者。
作者:姚宏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巴曲酶与酚磺乙胺是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具有促凝血特性,可用于治疗和防止多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是一种高效、速效、长效的止血药物。临床罕见过敏反应,且药品使用说明书均不要求做皮肤过敏试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还是有用巴曲酶与酚磺乙胺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患者,若医护人员能足够重视,用药期间及用药后一段时间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及时进行抢救和护理,可以使病情稳定,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曾在工作中遇到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卫红;曹瑞;郑帅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子宫内膜癌属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为常见的妇科肿瘤,近年来,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概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大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与缺乏孕激素拮抗与长期雌激素刺激有关。随着肿瘤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发现了许多子宫内膜癌肿瘤标记物,肿瘤标记物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子宫内膜癌肿瘤标记物研究进行综述研究,旨在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杜晓琴;张勇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了解孕妇临产时凝血功能情况,探讨孕妇临产时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临床变化和意义。方法对105例临产孕妇(试验组)与41例健康非孕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四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非孕妇比较,TP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FIB和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1),而明显降低(P<0.01)。结论孕妇前后P.T、TT抬标无明显变化,不能反应临产孕妇处于高凝血状态,而APTT,FIB,D-二聚体升高还能说明临产妇女有继发性纤溶的发生。
作者:何灵;马瑞;蔺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索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翻身拍背,发热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用药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多项的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根据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病情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86例患儿均经过积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好转带药出院或治愈出院。结论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减低患儿的病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孟薇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对收治的4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43例好转,2例由于大面积脑梗死而死亡,1例因中毒感染死亡,治愈率93%。结论密切细致的病情观察、准确的用药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恩杰;杨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通过沈阳市2009年~2013年5年来的临床成分输血情况,探讨进一步提高成分输血比率的方式,指导临床树立现代输血观念,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使其更好的服务临床。方法对沈阳市2009年~2013年临床全血和成分血用量及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沈阳市临床成分输血(红细胞类、机采血小板、血浆、冷沉淀)使用量逐年增加,全血使用量明显下降。结论本中心近年来在成分输血临床应用中取得明显成效,仍需继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促使临床输血更加科学合理。
作者:张晶 刊期: 2014年第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