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48例临床分析

敖敦高娃

关键词:妊娠合并血小板, 原因分析, 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其相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48例孕妇的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主要病因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妊娠期高血压病(PAH)等。结论任何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在妊娠期间都可能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应积极查明病因,并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加强胎儿监护。对血小板小于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血小板制剂等。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相关文献
  • CIK生物治疗采血与回输护理

    CIK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免疫疗法,是将个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T淋巴细胞,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优点,又称为NK细胞样T淋巴细胞[1]。目前CIK细胞被认为是新一代抗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

    作者:朱哲;孙波;冯妍;王柏清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出血性脑血管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患者的心肌酶谱改变与病情轻重及愈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出血性脑血管疾患者(45例)的血清心肌酶谱,测定酶学的消长与病情的关系。结果出血性脑血管疾患者心肌酶升高规律与心梗患者心肌酶升高规律不同,出血性脑血管疾患者肌酸激酶峰值在400 u/L以下,而心肌梗死的心肌酶谱中CK值可达700 u/L以下,心梗的CK-MB在36 h内达到峰值,其数值均明显高于30 u/L,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CK-MB值几乎不升高。45例疾患者的CK-MB升高不明显,CK、HBDH、AST、LDH都有明显升高。结论出血性脑血管病症患者血清心肌酶升高,且心肌酶谱变化与病情轻重及愈后均有关。

    作者:张瑞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CT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诊治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确诊后均行CT扫描。结果经诊断,有72例患者为脂肪型患者,占75%,脂肪和肌肉是主要的组成部分;18例为少脂肪型,约18.75%,这类患者的肿块以血管和平滑肌为主,脂肪较少;6例为极少脂肪型,约占6.25%,脂肪极少,CT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结论 CT诊断具有高分辨率和脂肪成分的特异性特点,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邓志凤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9例肺心病合并冠心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69例患者中,显效39例,有效患者2例,无效3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冠心病的患者在治疗时,在诊断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史、临床特征进行综合诊断,防止出现漏诊,对于提高患者的诊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岳和全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良好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沟通是一门艺术,包含多种方法与技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有助于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升医院的整体外在影响力。

    作者:杜先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循证护理在子宫切口妊娠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在子宫切口妊娠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46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在其护理时应用循证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后,患者的依从性被明显提高,并且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在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护理时应用循证护理,一方面可以保证临床护理效果和提供患者优质护理;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护理人员的理论与专业知识。

    作者:陈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颈侧淋巴结清扫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伴高危因素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的意义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机会多,临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患者,经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有40%~72%病例伴淋巴结转移[1],而颈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致死因素之一,针对cN0 PTC患者尤其具备高危因素者是否需在清扫Ⅵ区淋巴结的基础上行颈侧清扫及清扫范围尚存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cN0 PTC高危因素患者同期行颈清扫术87例,分析颈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cN0 PTC高风险人群行选择性颈清扫的必要性及其范围。

    作者:邹华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辽源市卫生监督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以及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必然被提高到更高的高度,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影响卫生监督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牟烩焰;王向东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80岁以上老年肾病患者透析和死亡风险分析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人透析决策。方法观察80岁以上老年患者生活质量(QoL)和临床特征,采用竞争风险分析方法评估透析启动和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160例患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45 ml/(min×1.73 m2)。多数患者无贫血性血红蛋白水平(Hb),亦无铁缺乏,正常钙和正常磷水平。所有患者饮食良好,均为正常认知功能和良好的QoL。3年内病死率为27%,透析启动为11%。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32%)、亚病质(18%)、肿瘤(9%)、感染(3%)、外伤(3%)、痴呆(3%)、其他不明原因(32%)。透析启动原因包括高血钾或酸血症(71%),未控制的消化疾病(35%)、肺或末稍水肿(29%)、营养不良(12%)。死亡有预测因素包括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年龄、步行功能受损、Hb<100 g/L。对于透析启来说,eGFR<23 ml/(min×1.73 m2)、舒张期血压与透析启动独立相关。结论80岁以上老年的透析决策应根据尿毒症标准来严格选择。

    作者:张辉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细致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调查统计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0例患者脑血管造影成功率10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顺利完成 DSA 全脑血管造影术。结论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齐慧云;胡冰;孙慧芹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患者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板钢内固定进行治疗,侧切口置板,对尺桡关节损伤的患者同时进行处理。结果38例患者的手术效果良好,且终获得骨愈,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根据改良的Mcbride评分和纽约顾客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29例,良6例,可3例,治疗有效率达到93.8%。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固定牢靠,手术简单效果良好,术后可以早期进行锻炼。

    作者:李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并研究分析消除高脂血症干扰的方法。方法在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中抽选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抽取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的血液进行生化检验,试验组抽取经过过滤等措施无高脂血症干扰的患者的血液进行检验,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化检查结果。结果高脂血症明显干扰了患者生化检验的检查结果,且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有严重影响,而试验组中的三种方法有效地消除了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令检验结果更具准确性。结论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有明显干扰,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准确率,若采用乙醚提纯法、高速离心法或者是标本冷藏法来过滤患者的检测血液,可有效避免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并使终的检验结果更具真实性,效果明显。

    作者:李卫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进行诊断,80例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将其按照不同方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应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输液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应用优质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将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应用自行制作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5.0%;观察组满意度为75.0%。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胡艳红;刘义琴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74例,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穴位注射治疗,研究组给予透刺针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6个月随访肩周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确切,后期复发率低,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意义。

    作者:张睿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面临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长。为了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其生活质量,笔者对江宁区横溪街道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对社区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本文中,将从社区高血压疾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作者:陈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对外科疼痛患者评估及护理进展的分析

    目的:主要对外科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和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178例外科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89例和对照组89例。给予对照组所有患者一般的常规临床护理以及镇痛方式;试验组所有患者给予外科疼痛程度的评价,并根据实际的结果数据施予相应的临床护理和治疗。结果试验组所有患者对此次护理工作普遍满意,满意程度明显高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外科患者手术后的疼痛评估报告进行针对性地临床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的总体质量,取得良好的患者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相美玉;栾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辛伐他汀对高血脂患者的影响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与分析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高血脂症的患者共计60例且给予辛伐他汀进行相关治疗,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总有效率达93.24%,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得以明显纠正且辛伐他汀能够明显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效果确切且对预防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赵莹;谷艳;袁柏欣;舒宁宁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中医辨证治疗产后发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产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产后发热,病因不同,症状各异。结果本文2例均为剖宫产,产后失血过多,失血伤气而致血虚发热为致病特点的治疗。结论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患者体温很快降至正常,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鹿洪涛;薛英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胃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胆囊切除术治疗后存在胆汁反流胃炎疾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4例患者给予铝碳酸镁药物治疗,研究组44例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1.4%,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药物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不良症状的出现。

    作者:韩云富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头孢曲松钠迟发变态反应

    目的:本文就头孢曲松钠迟发的变态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6年~2014年期间我院收入院的患者共316例使用头孢曲松钠的患者。结果有35例患者在皮试阴性的情况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迟发变态反应。1例过敏休克,表现为头晕、心悸、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哮喘发作,四肢末梢麻木,1例迟发变态反应,表现为头晕、呼吸不畅、心悸、乏力、呼吸困难。还有18例患者发生了头晕、呕吐等一系列椎体外系反应。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增多,在应用抗生素时应注意“安全”,在静点抗生素头孢曲松时,应引起足够重视,以防有迟发的过敏反应。

    作者:王晋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主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