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出血性脑血管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研究

张瑞艳

关键词: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血清心肌酶谱, 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患者的心肌酶谱改变与病情轻重及愈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出血性脑血管疾患者(45例)的血清心肌酶谱,测定酶学的消长与病情的关系。结果出血性脑血管疾患者心肌酶升高规律与心梗患者心肌酶升高规律不同,出血性脑血管疾患者肌酸激酶峰值在400 u/L以下,而心肌梗死的心肌酶谱中CK值可达700 u/L以下,心梗的CK-MB在36 h内达到峰值,其数值均明显高于30 u/L,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CK-MB值几乎不升高。45例疾患者的CK-MB升高不明显,CK、HBDH、AST、LDH都有明显升高。结论出血性脑血管病症患者血清心肌酶升高,且心肌酶谱变化与病情轻重及愈后均有关。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路径在救助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路径在救助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前来我院心内科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共6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路径的方法。结果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30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0.91%;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住院天数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路径可促使护理人员寻找具有科学依据的实证以解决临床护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有效、合理、经济的护理,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永惠;李坤;隋婧譞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肛周脓肿术后伤口早期愈合的临床观察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所致[1]。肛周脓肿的形成原因主要为大便干燥、肛裂、用力排便等引发肛门直肠的微小损伤,肠道细菌可以经过肛腺侵入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形成感染、脓肿。药物治疗难以奏效,一旦确诊需采取手术治疗,由于肛门局部解剖因素,对疼痛极度敏感,加之术后排便刺激伤口加重疼痛、出血,故患者听说手术,发生了巨大的心理变化,往往会影响到正常的治疗和康复,这些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组4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卿梅;毛斐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快速发展,胸腔镜技术也得到极大改进和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一项外科微创手术,其具有切口小和手术时间短及无牵拉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肺癌诊断与治疗[1-2]。本次将所收治的肺癌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包雪萍;应王静;许周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31例妊娠合并脉肺动脉高压的护理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效果,预防严重并发症,促进孕产妇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功能级别、心脏病类型、肺动脉高压程度与心功能的关系及治疗护理后的妊娠结局。结果31例肺动脉主压患者中,足月分娩9例,占29.0%;早产10例,占32.3%,医源性流产12例,占38.7%;其中孕产妇死亡6例,占中度患者的35.3%;新生儿死亡1例,为重度患者。妊娠结局不同的患者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73,P>0.05)。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合并症,应加强监测与护理,以确保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胎婴儿的死亡率。

    作者:崔海霞;付艳君;乔晓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两种药物组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和痰热清联合先锋Ⅵ两组药物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用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例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采用痰热清联合先锋Ⅵ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10 d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经过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进行为期10 d的治疗,两组经治疗前、后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有明显性差异,在疗效标准上盐酸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优于痰热清联合先锋Ⅵ治疗。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临床疗效确切及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的特点。

    作者:王学礼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早产儿生命体系治疗研究

    早产儿诊断:胎龄<37周的新生儿;体质量<1500 g为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000 g为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根据体质量与胎龄的关系可诊断为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根据出生体质量或出生后日龄选择合适的箱温。

    作者:董玉玲;孙昊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不同部位的微淋巴管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不同部位的淋巴管密度和腋窝淋巴街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我院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7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SP染色法染色,对患者正常的乳腺组织和不同部位的微淋巴管进行观察对比,并分析它和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79例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周组织LMVD平均为(5.83±2.11)个,癌内LMVD平均为(1.85±0.34)个。正常乳腺组组织LMVD平均为(1.75±0.14)个。癌周的LMVD数量明显高于癌内(P=4.01×10-22,P<0.05)和正常乳腺组织(P=4.72×10-24,P<0.05)。癌内LMVD高于正常组织(P=0.122,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分期与癌周的LMVD之间呈正相关性(r=0.746,P=3.13×10-15, P<0.05)。结论乳腺癌周LMVD明显高于癌内和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周LMVD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作者:陈澎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处理

    目的:总结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加强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结果在患者手术后的5~7 d皆开始下床活动,并且患肢关节可以屈膝超过90°的活动度。结论实施严格的术前术后护理,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崔晓旭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普及推广成分输血,提高成分输血率

    目的:通过沈阳市2009年~2013年5年来的临床成分输血情况,探讨进一步提高成分输血比率的方式,指导临床树立现代输血观念,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使其更好的服务临床。方法对沈阳市2009年~2013年临床全血和成分血用量及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沈阳市临床成分输血(红细胞类、机采血小板、血浆、冷沉淀)使用量逐年增加,全血使用量明显下降。结论本中心近年来在成分输血临床应用中取得明显成效,仍需继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促使临床输血更加科学合理。

    作者:张晶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口咽通气管在急危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急危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50例急危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在常规急救同时安置口咽通气管,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措施。结果观察组安置口咽通气管后5~10 min内缺氧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恢复至16~22次/min,血氧饱和度>90%,呼吸困难明显缓解,与传统方法比较,血氧饱和度改善率具有明显性差异(P<0.01)。结论急危症患者院前急救中适时安置口咽通气管能解除气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治愈率。

    作者:耿昌芳;马蕾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功能锻炼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病情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杨钰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自拟活血通络汤治疗脑卒中100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自拟活血通络汤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自拟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脑卒中。结果自拟活血通络汤治疗脑卒中有良好疗效。结论应用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方剂。

    作者:赵鹏飞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基层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对策

    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通过加强宣传、学习、奖惩等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的认知能力,规范建立与执行各项制度流程,确保安全,运用管理工具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喻光辉;杜梅霜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74例,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穴位注射治疗,研究组给予透刺针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6个月随访肩周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确切,后期复发率低,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意义。

    作者:张睿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心内科的常见急危重症,其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还可导致心脏骤停。住院期间大多数患者在存在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院内感染,它会直接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1],对左心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增加病死率。为讨论AMI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进一步预防和控制AMI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笔者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AMI患者进行院内感染调查与分析,查找其中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院内感染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志强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即腹腔镜组、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每组50例。治疗6个月后随访记录3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月经恢复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和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与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应用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效降低复发,提高疗效。

    作者:项燕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斜疝手术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IINB)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斜疝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n=60,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和B组(n=60,七氟醚复合超声下IINB麻醉)。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切皮前1 min、切皮后1min的MAP、HR,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发生镇痛不足和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观察比较术后镇痛效果和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 A组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明显高于B组(P<0.01);A组切皮前后1min 的MAP和HR变化明显大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镇痛不足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术后镇痛效果和家长满意度均高于A组(P<0.05);除A组有2例呼吸抑制外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IINB用于小儿斜疝手术,麻醉平稳、苏醒迅速,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家长满意度高。

    作者:江巍;熊贤俊;魏南服;冯宇峰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肝硬化患者胃镜检查的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肝硬化胃镜检查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9月收治的肝硬化胃镜检查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观察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了顺利的检查,并且患者没有并发症的情况出现。结论对肝硬化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能够保证患者的检查顺利进行,并且没有并发症的情况出现,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梦晗;顾芳竹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住院抑郁症患者防自杀护理体会

    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在此基础上出现兴趣缺乏,无愉快感,对生活悲观失望,精力疲乏等症状,特别容易发生自杀行为。有资料表明,抑郁症终身自杀率为8~16%,居自杀人群的高危因素的第一位[1]。另有文献报道,抑郁症患者自杀是一般人群的17~21倍[2]。所以,有效防止抑郁症患者在住院期间自杀,是护理人员的重要的工作之一。总结我院从2003年~2013年期间住院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经验和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祝志隽;辛云香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低血钾致呼吸肌麻痹1例

    1典型病例患者张某,男,56岁,主因四肢活动障碍2天,加重伴呼吸困难2h入院。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伴全身肌肉酸痛,无咳嗽、咳痰,无发热,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意识丧失及二便失禁,未行任何处置,逐渐出现双下肢活动障碍及双上肢无力,给予静脉滴注抗炎药物,症状仍无缓解,于2h前出现四肢活动障碍,伴胸闷、气短,随即出现呼吸困难,颜面及口唇发绀,急呼120来我院。发病以来患者食欲不振,睡眠不良,入院途中出现尿失禁。既往患者曾出现过低血钾,否认肝炎、结核、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查体:体温36.4℃,脉搏138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230/110 mmHg。神志模糊,语言不利,全身皮肤黏膜发绀,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应存在,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38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四肢无自主活动,生理反射减弱,腱反射消失。门诊行头颅 CT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入院诊断考虑为低血钾。立即给予复方氯化钠500 ml,内加入10%氯化钾20 ml静脉滴注,10%氯化钾注射液20 ml口服,氯化钾缓释片口服,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静脉采血。患者入院后病情加重,入院后约15 min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监护仪显示血氧由90以上逐渐下降至70左右,患者随即出现意识丧失,立即给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联系手术室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意识逐渐恢复,血氧升至90以上。辅助检查回报:血钾2.04 mmol/l,血糖12.73 mmol/l,pH值7.3,二氧化碳18.83 mmol/l,血常规:白细胞16.2×109,血肌酐蛋白0.44,甲状腺功能正常。继续给予补钾、补液,给予静脉补钾10 g/d。2 h后复查血钾2.3 mmol/l,6 h后复查2.44 mmol/l。入院后第2天拔去气管插管,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四肢活动自如,第2天6:00复查血钾2.76 mmol/l,16:00复查血钾恢复至5.46 mmol/l。继续给予补液、补钾,逐渐减少补钾入量,住院治疗3天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半年,患者一般情况佳,化验血钾均在正常范围。低血钾:血清钾(K+)浓度在3.5~5.5 mmol/L,平均4.2 mmol/L。通常血清钾<3.5 mmol/L时称低血钾。低血钾是临床急症,如治疗不及时,患者随时有心脏骤停的危险,本例患者为低血钾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机麻痹,亦非常危急。如抢救不及时随时有生命危险。

    作者:薛庆荣;王秀芬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主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