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燕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多由柯萨奇 B 组病毒感染引起,导致严重的、广泛的心肌损害。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患者在急性期可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1]。心肌炎症状可发生在病毒感染的急性期或恢复期,轻重悬殊较大,慢性期常并发栓塞。据文献检索对心肌炎并发栓塞报道甚少,曹国栋等[2]曾报道急性心肌炎合并脑栓塞1例,但并发多器官栓塞实属罕见,本文通过具体病例对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多器官栓塞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探讨急性心肌炎并发多器官栓塞的护理体会。通过严格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防控病毒感染,加强心肌营养,做好抗凝护理,活动循序渐进,准确用药,同时强化心理沟通、人文关怀等重要措施,及时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较快康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冷敏;窦超;王忠新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检验科30份结果存在误差的生化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送检,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36.7%在采集过程中出现溶血现象,16.7%由于处理时放置时间过长,20.0%由于标本量少或者送检不及时,16.7%由于检验人员技术失误或者态度不严谨,10.0%受到检验仪器的影响。结论在生化检验中有诸多因素会对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故而需增强检验人员与护理人员的知识积累与操作技能,以减少影响因素,提升检验工作的准确性。
作者:黄玉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本文就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策略,形成一套持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通过科室质量管理重要的人、基、料、法、环五个方面的即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联系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分析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点。加强对人、基、料、法、环的控制、不仅可以规范科室的内部管理,同时更是保证患者能及时有效得到护理的好方法。
作者:万鲜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剖宫产大出血属于较严重并发症,易造成产妇死亡[1-2]。本院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改良式B-lynch缝合与B-Lynch缝合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博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通过临床对耐药性结核患者进行观察,总结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80例耐药性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药物耐药性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耐药性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患者的康复状况有明显改善。
作者:孟令香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了解武汉市硚口区高危孕产妇的社区整体干预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硚口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高危孕产妇管理的599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资料,追踪孕产期的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孕产妇的随访干预,确保母婴健康。结果良好的孕产期保健可以改善母婴健康状况,有效的保障了母婴安全。结论高危妊娠社区整体干预是围产保健的重要内容,是降低孕产妇、围生儿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胡玉琼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优化和改进医院药房现有手工调剂分发药品的流程和模式。方法在摆药机正式使用前后各10个工作日内,观察两种模式摆药流程的时间变化,统计和分析摆药、复核、对药等环节的时间,评估其成本和效益。结果全自动单剂量片剂摆药机的应用,有效减少药品交叉污染、调剂高差错率的发生,提高了药品调剂效率。结论摆药机具备自动、快速、精确地对药品进行调剂、打印和包装,实现了自动化、单剂量、全密封、可确认的药品调剂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本院药品的管理水平,是医院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作者:王传文;闫树晶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发生率不断上升。当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疾病的主要方法是在给患者降压的同时进行降血脂治疗。在其并发症的发展过程中,血清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呈正相关。目前临床上降压的主要药物为他汀类药物,在国外的相关文献中报道氨氯地平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具有明显疗效,而国内对此类用药的研究甚少,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高血压伴有原发性高血脂患者98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氟伐他汀缓释片进行为期20周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立未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路径在救助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前来我院心内科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共6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路径的方法。结果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30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0.91%;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住院天数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路径可促使护理人员寻找具有科学依据的实证以解决临床护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有效、合理、经济的护理,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永惠;李坤;隋婧譞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5%;研究组总有效率95%。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注射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康艳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 I)在三氧化二砷(AS2O3)致心肌损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0例初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均给予AS2O3诱导缓解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开始治疗后1周、2周、3周检测cTnI水平,同时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35%患者在治疗后一周发生心电图改变,50.5%患者在治疗后第1周、第2周cTnI升高,第3周下降。结论血清cTnI检测能提高AS2O3致心肌损害的检出率,可作为一种特异性标志物。
作者:袁冬;于广晴;梁克纪;李冰;代玉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采用针灸方法治疗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不完全面神经损伤患者与140例完全性面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两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结果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完全性损伤患者发现,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完全性损伤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方式能够得到明显疗效,有利于运用到临床医学治疗方面。
作者:崔沐群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使用后路经关节突入路微创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后路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观察组35例则采用后路经关节突入路微创减压内固定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凸成角矫正率与远期丢失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关节突入路微创减压内固定术有确切的远期疗效,可有效固定并加快植骨融合,有效恢复神经功能。
作者:马杰 刊期: 2014年第z2期
Johnston 评分量表可以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1]。但其预测短期发生为CI的效能仍不理想。本文探讨TIA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sCRP、Fg的含量变化,进而探讨四者联合ABCD2评分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预测TIA患者早期卒中的风险,为临床早期有效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作者:李洪凤;石广莲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相关因素。结果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等。静脉给药方式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患者体质,选择适宜的给药方式,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注意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王鹏;李志民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在神经内科疾病中,脑梗死属于常见病症,不但存在较高的致残率,还可能造成患者死亡。脑梗死后出现抑郁现象属于并发症的一种,简称PCID,对于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存在阻碍,对其预后以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患者不仅在治疗费用上明显增加,还存在自杀可能性。目前 PICD 已经受到临床研究广泛关注,我院基于这一背景,筛选研究了近几年收治的100例的患者,观察其脑梗死后抑郁产生情况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敏敏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于20~45岁的育龄妇女,临床表现为不孕、性交痛、慢性盆腔痛、痛经等,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被认为是肿瘤生成环节中的中心启动因子,在多种癌前病变和恶性肿瘤中被过度表达[2]。本文就缺氧诱导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表达的实验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晓娟;李德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进行诊断,80例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将其按照不同方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应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输液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应用优质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将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应用自行制作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5.0%;观察组满意度为75.0%。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胡艳红;刘义琴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临床采用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其具有微创和可视及出血少等优点,同时还可将诊断及治疗融合一体,并将其作为临床诊断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不断改进,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也得到极大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因此对于临床工作中熟练掌握仪器清洗和消毒及保养显得十分关键。由于前列腺等离子所需器械均十分昂贵,且为精密仪器,难以清洗,因此给术后清洗及保养带来较大困难。我院自从实施此技术后,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仪器进行清洗和消毒,并严格执行我院相关医院感染规定,保障手术安全,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文君;朱佳慧;李超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病理证实的老年(65~81岁)晚期胰腺癌患者29例,一线给予替吉奥单药化疗,体表面积<1.25 m2时给予40mg Bid,1.25~1.5 m2时给予50 mg Bid,体表面积≥1.5 m2时给予60 mg Bid d1-14口服,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后行CT检查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化疗有效患者多至6周期结束。结果29例患者均完成替吉奥单药一线治疗,其中完全缓解CR 0例,部分缓解PR 6例(20.7%),稳定SD11例(37.9%),进展PD12例(41.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 3.7个月(2.9~6.1个月),中位生存期8.5个月(6.9~10.9个月),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为主,未出现IV度化疗副反应,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10例,贫血4例,恶心呕吐8例,厌食2例,乏力3例。结论替吉奥单药作为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疗效好,且安全、毒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对于高龄及生活质量评分相对偏低的患者是较好的选择。
作者:阎欣 刊期: 2014年第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