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祖桢;李晓娥
《禁毒法》实施后,“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和回归社会”这种新型戒毒模式已在全国各戒毒机关全面展开,但复吸率依然居高不下,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仅就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而言,笔者认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有三种标准:家庭的接纳与认可、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和戒毒人员本人的接纳与认可.三种标准也恰是三种理论倾向的选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要培养和强化家庭的责任意识,保持家庭的完整性;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培养大众的积极态度,进行就业扶持与社会保障;从再社会化及文化适应的角度,提升戒毒人员本人回归社会的能力.
作者:姜祖桢;李晓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氯胺酮滥用的人口学特征,加强管理预防.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自愿戒毒医院的氯胺酮滥用者进行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氯胺酮滥用者男性与女性在受教育程度、受教育年限和婚姻状况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氯胺酮滥用者首次吸食K粉年龄19.72±4.51岁,其中小于25岁的青少年男性占大部分(90.8%).氯胺酮滥用者以无业(27.3%)和个体经营为主(30.9%),他们的工作多元化,涉及社会各阶层,收入多不稳定.结论:氯胺酮滥用者主要为青少年男性,首次吸食年龄轻,需加强对青少年氯胺酮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以预防氯胺酮滥用的不断蔓延.
作者:安丽娜;丁毅;周超;柯晓殷;宁玉萍;王达平;邓雪峰;何红波;范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充分了解和掌握集中强制隔离戒毒的HIV感染者人群特征及心理状况,并对其管理和矫治措施提供建议.方法:对364名男性HIV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SCL-90、SDS、SAS评分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的年龄、犯罪史、执行变更等基本情况需要关注,同时HIV戒毒人员的SCL-90评分躯体化症状、敌对、抑郁和焦虑四项均高于一般戒毒人员(P<0.05),抑郁情况较为严重.结论:HIV戒毒人员有其自身特殊性,管理和戒治工作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制度支持,按照“331”模式集中统一收治管理,为HIV戒毒矫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贾东明;郭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酒精不但具有高成瘾性而且使用非常普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饮酒者约20亿人,其中酒精依赖者约1.4亿.饮酒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伤残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近些年来饮酒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国内饮酒者已超过5亿人.随着酒精生产和消费的逐年增加,我国由酒精使用所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日趋严重[1].有资料显示,饮酒与超过60种疾病有关.
作者:马晓;顾家鹏;王传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贵阳市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现况及滥用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方法:采用《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2009版)》(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2010年12月)、自制的《危险相关因素调查表》、SCL-90及CSQ量表对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贵阳市三所强制隔离机构的300名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人口学特征、新型合成毒品滥用情况、成瘾性、用药后症状、体征/行为和戒断症状,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分析SCL-90各因子与应对方式各因子相关性.结果:在300名滥用者中,男175名(58%),女125名(42%),平均年龄为(27.9±6.79)岁,35岁以下有257名占86%,占比多;以未婚、无业、汉族、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为主.单用ATS者185名(61.6%)、多药滥用者115名(38.4%),其中,有海洛因滥用史合用使用ATS、大麻、K粉者80名(26%).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常模,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余各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滥用人员应对方式各因子均值比较,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及幻想上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与SCL-90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等呈负相关.结论:贵阳市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中有近4成滥用者存在多药滥用,近1/3的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有海洛因滥用史.其焦虑、抑郁状况高于常模,应对方式以消极为主,心理健康水平可能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提示要加强和尽早进行毒品滥用的干预和治疗,减少毒品滥用中多药滥用现象的发生,应加强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
作者:张迪然;丁昌权;江文明;吴晓静;王朝万;王虹茜;查浩民;恽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实际社会支持对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用实际社会支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美沙酮治疗依从性指标(维持治疗时间、偷吸毒品)对维持治疗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际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与维持治疗时间显著正相关,与偷吸毒品显著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在实际社会支持对维持治疗时间和偷吸毒品的预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影响美沙酮治疗依从性,实际社会支持完全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对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
作者:杨玲;卫晓芸;苏波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惠州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高度重视禁毒戒毒工作,以实现法治惠州、建立现代文明强戒所为目标,紧抓强制隔离戒毒的矫治、帮扶等一系列工作.但是,就目前来看,在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足,集中表现在复吸率居高不下,“多进宫”人员占据重大比例,而作为回归社会重要环节的就业问题,因现行政策、制度以及各地经济情况不同而又各有差异.本文在此背景下以惠州市强戒所解戒人员回归社会状况为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解戒人员回归社会后就业安置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难处进行理性的综合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期对强戒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丁秋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药物依赖者强制隔离戒毒期间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药物依赖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DA)对重庆市某强制隔离戒毒中心的312名男性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戒毒人员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特异性模块、共线性模块生存质量总得分分别为(41.21±7.02)、(43.43±8.25)、(33.26 ±7.70)、(69.52±12.78)、(117.91±20.04)和(187.43±28.42).多因素分析表明:家庭氛围与研究人群生存质量各领域均有关系,年龄、毒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医保情况、当地经济状况、朋友圈氛围、吸毒种类、吸毒方式等因素分别对部分领域有影响.结论:强制戒毒人群生命质量普遍不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根据不同社会学特征,对戒毒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家庭成员的干预有利于提高戒毒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唐雯奕;韩明明;黄小凤;黄谢飞;张婷;谭明天;钟晓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真实环境中酒依赖患者戒断后心理渴求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临床上酒依赖维持治疗时间和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符合DSM-Ⅳ酒依赖诊断标准且操守1个月以上的76例酒依赖患者,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戒酒后1年内不同时间点的心理渴求程度,并采用自编调查表调查戒酒后心理渴求增加时的原因、症状表现、应对方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跟戒断第1天相比,酒依赖患者在戒断第3天、7天、14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VAS评分先增加后下降,在第3个月时达高,在第12个月时降至与第1天相当水平,总体呈倒U字型,其中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4、0.001、0.002).酒依赖患者戒断后心理渴求增加的常见原因为自身心理渴求及负性情绪,常见症状表现为心烦,常见应对方式为强忍不喝.结论:真实环境中酒依赖患者戒断后存在心理渴求的潜伏现象.
作者:董平;辛雪;倪照军;陶然;孙洪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再次暴露于药物相关线索能唤起药物成瘾记忆并使之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可经再巩固后形成稳定记忆,也可干扰其再巩固过程削弱或消除该记忆.本研究检测了伏核内含有GluN2B亚基的NMDA受体在吗啡奖赏记忆再巩固中的作用.方法:将已形成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大鼠再次暴露于伴吗啡箱后,观察其伏核壳部和核心部NMDA受体各亚基的蛋白水平;再次暴露于伴吗啡箱后,在大鼠双侧伏核壳部和核心部分别注射GluN2B亚基选择性NMDA受体拮抗剂Ro 25-6981,观察对大鼠吗啡CPP表达的影响.结果:(1)吗啡CPP大鼠再次暴露于用药环境后,伏核壳部NMDA受体的GluN2B亚基蛋白水平特异性升高,GluN2A亚基降低,GluN1亚基不变;核心部GluN2B、GluN2A和GluN1亚基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变化.(2)再次暴露于用药环境后,伏核壳部注射Ro 25-6981的大鼠没有表现出对伴吗啡箱的偏爱,这种对吗啡CPP的抑制作用可持续至给药后14 d,并且小剂量吗啡处理不能使CPP行为重建;核心部注射Ro 25-6981的大鼠仍可表现出对伴吗啡箱的偏爱.结论:伏核壳部含有GluN2B亚基的NMDA受体在吗啡奖赏记忆再巩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慧;李亦婧;吴鎏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对海洛因成瘾者实施激励机制对门诊的影响.方法:在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实施一整套激励措施,分析实施激励措施对门诊的影响.结果:实施激励机制后,门诊服药秩序明显好转,病人服药依从性提高.实施激励机制1a后病人服药率明显提高,与同期开诊的另外3家未实施激励机制的MMT门诊比较,其它3家门诊累计在治病人服药率仅为62.4%,而本门诊实施激励机制后,门诊服药率达到75.8%,服药率明显提高,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前治疗维持率88.9%,实施后治疗维持率达90.8%.实施激励机制对门诊管理带来正性影响,并且增加的支出在门诊可控范围内.结论:实施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患者参加维持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维持率及服药率.对于较长时间维持的服药者,激励机制对于促进患者坚持参加维持治疗,回归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军;张怀惠;伍毅;安孝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近年台湾地区年轻族群吸食毒品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又以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中枢神经抑制剂如(GHB)及氯胺酮(凯他命,ketamine)等为年轻族群所使用非法药物的主流.研究与司法实务显示娱乐场所如俱乐部(夜店)等与非法药物使用拥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本文透过研究文献搜集,于2014年5至7月及2015年7至9月期间对台湾地区台中市、高雄市俱乐部(夜店)业者10名,及对台北市俱乐部(夜店)业者5名进行焦点座谈,探讨实际非法使用药物之现况与情境,并尝试参考国际间在预防方案上效能较佳之瑞典、英国及新加坡等国之作法,聚焦于强化夜店员工训练等情境犯罪预防策略之探讨,以降低年轻族群子夜店药物滥用引发之性侵、酒驾与吸食/贩卖毒品等严重社会问题.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前往夜店消费之客人多为年轻族群,甚至包括医护人员等,吸食之毒品多以氯胺酮为主.在酗酒情形上倘驾驶均到达刑法移送之标准.俱乐部虽有代驾之服务,但无法强迫客人接受.在药物滥用方面,研究发现目前台湾地区警方与卫生部门前往夜店多为联合稽查,并无较具体之反毒预防措施.针对改进措施,夜店业者均同意仿效瑞典与新加坡之反毒俱乐部作法,增设夜店员工之反毒训练课程,并同意让员工参加检验毒品相关检测等.本文建议应参考先进诸国做法,对夜店等娱乐场所,订定防治药物滥用标准作业管理规则,以减少药物滥用相关问题之发生.并应针对夜店业者以及年轻族群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了解夜店用药之形态、药物接触管道与用药族群特色,方能拟定符合夜店现况之防治药物滥用标准作业管理规则.
作者:杨士隆;顾以谦;刘子瑄;林俊杰;郑凯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1 引言毒品滥用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引起人体广泛的器质性病变,容易导致各类疾病,甚至猝死.特别是目前新型毒品的滥用,会导致思维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等各种精神问题.长期滥用毒品,严重影响个体、家庭及社会公共安全.成瘾的有效防治是个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早期识别和干预是成瘾行为防治的关键.
作者:何逸玲;王春光;李勇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研磨头发中吗啡阳性检出结果.方法:采集1500例吸食吗啡人员的头发,用快速研磨仪将头发磨碎,提取头发中的吗啡成份,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吗啡进行定性检测,检测结果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1500例吸食吗啡人员,研磨头发组吗啡阳性1465例(97.7%),未研磨头发组吗啡阳性998例(66.5%),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 <0.005).对检测方法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吸毒者的性别、年龄、头发采集部位所采集的样本对检测结果无影响(P>0.05);化学染色,无论头发是否研磨,吗啡阳性检出明显降低,对检测结果有影响(P<0.05).结论:用研磨头发为样品提取吗啡,吗啡阳性检出显著提高,阳性率为97.67%,在吸毒成瘾认证工作中防止了漏检,使认证检测更加科学准确.
作者:肖瑞森;黄平;王虹;李津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