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研究进展

王良义;李冬梅;李卫平

关键词:妊娠, 肝内胆汁淤积症, 特发性疾病
摘要:本文阐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的病因、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点,分析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以此制定药物治疗原则,以及产科处理和妊娠结局.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相关文献
  • 达力士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达力士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外用达力士软膏,2次/d,连续6周.结果:33例患者中,PASI评分显著下降,总有效率75.8%.结论:达力士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

    作者:姜凯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72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临床报告的163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引发药物、严重程度、损伤类型、主要表现、发生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63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72例,占全部报告的44.17%,严重程度4例,涉及5个器官/系统、12个品种药物.结论:对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邓增潮;梁增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PASS系统在我院的试运行

    目的:为我院全面推广应用PASS系统积累经验,完善软件运行环境、提高应用软件系统的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心血管外科普通病区病人的医嘱进行每天的监测、分析、统计,形成动态监测图表.结果:系统显示,绝对禁止信息共计17条,但在药品说明书或药典中未被列为禁用或确因临床治疗需要而无法调整.结论:该软件可以提供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一些警示信息,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尹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洛美沙星致跟腱损伤1例

    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肌腱疾病如肌腱炎、腱鞘炎、跟腱炎、跟腱断裂等,国内病例仅有左氧氟沙星致跟腱炎2例报道[1,2].本院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发现1例怀疑是由洛美沙星引起的跟腱损伤,特报告如下.

    作者:李斯达;邱文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381例别嘌醇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对别嘌醇引起的381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有关别嘌醇不良反应的文献,总结归纳别嘌醇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381例别嘌醇不良反应中,死亡42例(占11.02%),死亡率高,应引起注意.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粘膜反应,共369例(占96.85%),其主要表现为药疹.其次是发热,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使用该药时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作者:黄玉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β受体阻滞剂及其治疗高血压现状

    本文主要讲述了β受体阻滞剂药理作用机制及其治疗高血压的现状,β受体阻滞剂可分为选择性与非选择性两种,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是指其治疗功效在于阻滞β1亚型,避免了β 2介导作用而减少其反应.非选择β受体阻滞剂是指其治疗功效是同时非特异性的阻滞β1和β2亚型,这类药物减慢心率效果比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更为明显.值得提出的是,β受体阻滞剂对葡萄糖代谢确有影响.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较非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脂代谢的影响小,β1选择性越高,对脂代谢影响就越小.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有很强的适应证,这类药物相对副作用小,安全、价廉、有效.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果与利尿剂、Ca2+拮抗剂、ACEI、ARB、α受体阻滞剂同样有效.大多β受体阻滞剂充分作用时间在24h~48h出现,4周~8周降压效果达到理想水平,说明起效慢,但应注意不要突然停药,以免血压反跳.通常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治疗药物剂量及服药次数应该个体化.在控制运动状态下血压方面,优于其他类型降压药.

    作者:刘国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甘利欣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05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利欣针剂150mg及促肝细胞生长素80mg治疗,对照组49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拓莫兰治疗,疗程30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体征的改善无明显差异,生化指标的改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治疗组HBsAg阴转率及HBeAb阳转率明显升高.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与甘利欣联合应用可能提高患者免疫机能,抑制强烈的炎症反应,导致乙肝病毒被清除.

    作者:谭永红;杨月乔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丙泊酚的配伍研究

    目的:考察室温下2h内,静安乳剂分别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盐酸氯胺酮注射掖及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离心分光光度法、苏丹染色实验、电导率测定以及混合液pH值和丙泊酚含量的测定等方法来考察静安乳剂与其他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结果:室温下2h内静安乳剂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或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要优于与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的配伍.结论:静安乳剂与上述三种注射液配伍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证实配伍后混合液的安全性,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分解产物与相关物质的分析研究.

    作者:张海英;李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那格列奈片的制剂学研究

    目的:筛选那格列奈片的处方、优化工艺,并对本片进行质量研究.方法:处方及工艺研究采用比较法,含量测定、溶出度测定、有关物质检查采用HPLC法.结果:所选处方合理、工艺可行,HPLC方法灵敏、可靠、重复性好、操作简单,能够很好地控制本片的质量.结论:按照该处方及工艺压制的那格列奈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为新药报批提供了制剂学研究资料.

    作者:孙建绪;武晓玉;高永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快速D-二聚体检测法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被批准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研究进展

    本文阐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的病因、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点,分析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以此制定药物治疗原则,以及产科处理和妊娠结局.

    作者:王良义;李冬梅;李卫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浅谈呼吸道感染中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的滥用,带来了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等诸多问题以及社会和经济问题,这就向我们临床医师提出了合理用药、合理给药的迫切要求.本文就抗菌药物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合理应用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依据疾病的特点及病原学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如何依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合理给药,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临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段蕴铀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缬沙坦对低浓度CRP诱导的单核细胞IL-6合成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缬沙坦对低浓度C反应蛋白(CRP)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观察缬沙坦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观察CRP刺激单核细胞产生IL-6的时间及剂量效应,其峰值与缬沙坦抑制剂组比较.结果:CRP刺激单核细胞IL-6合成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5mg/L CRP诱导IL-6合成开始的时间是4h,在24h达高峰,其峰值是(698±52)ng/L.不同浓度缬沙坦(1×10-6mol/L~1×10-3mol/L)能抑制5mg/L CRP诱导的单核细胞IL-6合成.结论:缬沙坦可用于轻度炎症时抗细胞因子治疗.

    作者:陈学军;刘治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应大力加强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

    药物流行病学(Pharmacoepidemiology)是一门旨在增进药物在人群中的健康效应、减少人群危害的科学,是由流行病学与临床药理学交互融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本文将概述药物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希望引起本刊读者对这一学科的关注并推进其相关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实践.

    作者:何耀;封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白眉蛇毒凝血酶致支气管痉挛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卵巢肿瘤入我院在全麻下行(卵巢)肿瘤切除术.检查:患者体重58kg,体质差,消瘦贫血,有10余年慢支病史,ECG示频发房性早搏,T 37.5℃,P 100次/min,BP 105/70mmHg,两肺听诊无异常.

    作者:潘桂华;陈玉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贯彻落实《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办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复方鲜竹沥口服液致皮疹2例

    复方鲜竹沥口服液为鲜竹沥、鱼腥草等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临床上用于痰热咳嗽,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我院发现2例因服用本品导致皮疹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宇峰;方向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

    本文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概述rhG-CSF的临床应用状况.该药可刺激骨髓细胞增加ANC、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数量,增强ANC的吞噬作用,用于改善肿瘤、白血病患者放化疗后的ANC减少以及因粒细胞缺乏所合并的感染、骨髓移植后的造血恢复、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疗效确切.但有些肿瘤细胞能合成G-CSF,G-CSF也能促进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临床可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用药时机、疗程、剂量,并进行药效监控,以达到合理用药.

    作者:郭代红;刘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法测定补骨脂生品和炮制品中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含量

    目的:建立补骨脂中主要成分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为评价补骨脂质量标准打下基础.方法:色谱柱填料为Kromasil-C18,4.6×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50:50:1),检测波长246nm.结果:测定方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9.83%、102.57%.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简单,可以作为补骨脂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生、制品中,两类成分相差很大.

    作者:李先端;毛淑杰;程立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