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50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蔡木禹;周燕琼;庄旭森;张哲

关键词: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该类药物在ICU的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方法:抽取2014-2016年粤东潮汕地区5家三级甲等医院ICU出院病历750份,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包括疾病诊断、药品名称、用法与用量、疗程、联合用药、细菌送检情况及不合理使用现象等.结果:使用频率较高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以及万古霉素,抗侵袭性真菌药主要选择卡泊芬净.750例患者中,二联用药多(304例,占40.5%),其次为单一用药(237例,占31.6%);共检出细菌822株,检出率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真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8.6%(153株)、17.3%(142株)和12.7%(104株),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4%(53株)和5.2%(43株);共162例患者217例次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疗程不合理、频繁更换药物、用法与用量不合理,分别占21.7%(47例次)、18.9%(41例次)和17.1%(37例次).结论:粤东潮汕地区三级甲等医院ICU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总体应用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继续加强宣传和严格管理,以保护该类药物在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相关文献
  • 疏血通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MT及血清CRP、HCY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MT及血清CRP、HCY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可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IMT及血清CRP、HCY水平,从而可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佘翠珍;张钟少;彭振耀;陈湛;杨昌杰;杨瑜珍;陆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9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目的:探讨湖北省远安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4-2016年上报至国家ADR中心的96例报告,对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给药途及剂型、ADR的处理方法及转归、ADR涉及科室等进行分析.结果:96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患者年龄5个月~ 86岁,≥50岁者多见.静脉滴注引起的ADR病例数多(84例,占87.50%),其次为口服给药(6例,占6.25%);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引发的ADR病例数多(12例,占12.50%).ADR主要涉及脑外科、心血管内科、骨科和五官科.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经对症处理后,所有患者均治愈或好转,无病情加重、死亡病例.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加强对ADR监测工作的重视,临床应加强医师、药师、护士的沟通合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黄秋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二甲双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运用文献荟萃(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二甲双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按检索策略,以“二甲双胍、单纯性肥胖症”或“二甲双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为关键词,在Embase、PubMed、HighWire Press、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等电子文献数据库中检索1994-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由2名评价者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对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合计885例受试对象,其中二甲双胍治疗组439例,对照组446例,随访时间4 ~12周.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二甲双胍在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质量方面的效果不明显(OR=0.37,95%CI=0.18 ~0.77,Z=2.66,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效果差,不推荐用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减重.

    作者:方芳;朱丹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章丘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52/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5%(4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咽喉充血、流涕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显著.

    作者:温玉峰;郑中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诺氟沙星联合常规疗法对肺结核患者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及其配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诺氟沙星联合常规疗法对肺结核患者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及其配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诺氟沙星胶囊1次0.4g、1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痰液结核分枝杆菌转阴情况、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及其配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痰液结核分枝杆菌阴转率为87.50%(21/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1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痰液结核分枝杆菌转阴患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同组未转阴患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水平明显高于同组未转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氟沙星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水平,升高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水平.

    作者:刘慧君;丁艳芳;马丙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住院患者药源性肝损伤的信息化自动监测研究与实践

    目的:探讨围绕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住院患者数据信息,开展重点品种的药源性肝损伤自动监测的实践及效果.方法:利用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自行研发的自动监测系统中基于触发器原理的药源性肝损伤模块,针对多个重点监测品种分别进行大样本量用药人群的自动监测,并对其报警病例进行人工甄别,获得药源性肝损伤准确发生率.结果:近年来,我院先后利用系统开展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的用药总例次数为1215~11 665例次,纳入监测的样本量为233 ~10 605例次;目标药物分别有阿托伐他汀钙、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紫杉醇(白蛋白)、桂哌齐特,其致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7.30%(17/233)、6.26%(38/607)、1.93%(34/1 763)、4.7% (84/1 788)、14.53%(192/1 321)、7.11%(15/211)、0.87%(92/10 605).结论:自动监测专用软件可高效快捷地获取重点监测品种在真实世界的药品不良反应准确发生率,其病例纳入率与阳性预测率呈负相关,可根据研究需要适当权衡;也可用于实时监测,追踪并预警临床用药风险.

    作者:郭代红;苏畅;王啸宇;朱曼;田晓燕;胡鹏洲;贾王平;赵粟裕;寇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750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该类药物在ICU的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方法:抽取2014-2016年粤东潮汕地区5家三级甲等医院ICU出院病历750份,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包括疾病诊断、药品名称、用法与用量、疗程、联合用药、细菌送检情况及不合理使用现象等.结果:使用频率较高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以及万古霉素,抗侵袭性真菌药主要选择卡泊芬净.750例患者中,二联用药多(304例,占40.5%),其次为单一用药(237例,占31.6%);共检出细菌822株,检出率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真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8.6%(153株)、17.3%(142株)和12.7%(104株),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4%(53株)和5.2%(43株);共162例患者217例次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疗程不合理、频繁更换药物、用法与用量不合理,分别占21.7%(47例次)、18.9%(41例次)和17.1%(37例次).结论:粤东潮汕地区三级甲等医院ICU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总体应用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继续加强宣传和严格管理,以保护该类药物在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蔡木禹;周燕琼;庄旭森;张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012-2016年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调取2012-2016年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的Ⅰ类切口手术7 012例,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结果:7 012例Ⅰ类切口手术主要来自外科及骨科手术科室.2012-2016年,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逐年趋于合理,其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82.93%(865/1 043)降至29.76% (539/1 811);人均预防性用药疗程由166.32 h缩短至20.88 h;预防性给药时间合理率由69.13% (598/865)上升至97.78%(527/539);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由56.20%(486/865)升至86.27%(465/539);2014年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无预防性联合用药情况.结论:通过干预,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初步改善,合理预防性用药水平明显提高,但仍有不足之处,需继续努力.

    作者:王艳群;李翠凤;张敏;马丽;王兴波;毕泗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制消肿止痛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目的:建立醋制消肿止痛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inochrom ODS-BP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测定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采用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V∶V=92∶8),用三乙胺调pH至6.0,检测波长为220 nm;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采用流动相乙腈-0.2%甲酸水(V∶V=15∶85),检测波长为403 nm.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进样量分别在0.412~1.648、0.448 ~1.792、0.220 ~0.88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5、0.999 3、0.999 4);苦参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0%,RSD为0.42%;氧化苦参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8%,RSD为0.69%;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3%,RSD为0.4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良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检测标准,并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彭宏伟;郭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当某一冠脉发生闭塞或严重狭窄时,侧支血管增多,其他冠脉通过侧支血管向阻塞血管远端供血,称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其为阻塞血管所分布的心肌提供血供,是缺血心肌的重要代偿方式之一[1],可防止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时发生心肌梗死,保护左心室功能;防止心肌缺血及坏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降低远期死亡率,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目前,关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2-3].近年来,中医药改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研究不断增加,研究成果显著,现综述如下.

    作者:曾惠;陈军;张书富;林嘉文;季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003-2015年北京医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ARB)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软件,对我院门诊药房2003-2015年ARB类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年销售金额占西药总销售金额的比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数ARB的销售量、销售金额及DDDs逐年上升,至2013年趋于稳定;其中,缬沙坦胶囊(进口)和氯沙坦钾片(50 mg)的销售量排序、销售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稳居前列;奥美沙坦酯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及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的销售量、销售金额及DDDs增长较快.所有ARB的销售量与销售金额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缬沙坦胶囊(国产)等9个品规的价格降幅>10%,其余品规价格起伏甚微或不变.结论:ARB已成为我院的主流抗高血压药,疗效确切的老药及优势突出的新药仍将占有明显优势.

    作者:霍秀颖;李静华;杨莉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联合曲美他嗪,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和血浆BNP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9%(55/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9%(4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和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血浆BNP水平.

    作者:郭继芳;游陆;李作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传统辅助内分泌治疗及后续强化内分泌治疗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发病率高、致死人数多的恶性肿瘤,且其发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1-2].其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75%.抑制内源性雌激素水平或阻断雌激素与其受体结合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原理[3].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能存在术后2~3年和5~7年的2大复发高峰,因此,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4].研究结果显示,后续强化辅助内分泌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延长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5];但亦有相反的结论.在传统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内分泌治疗是否会带来更多临床获益,是目前临床医师与患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现对传统辅助内分泌治疗与5年后强化内分泌治疗的多个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阐明乳腺癌传统辅助内分泌治疗及后续强化内分泌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莉;尚昆;李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合理性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使用合理率中的可行性,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成立品管圈,遵循品管圈活动10大步骤,分析品管圈活动前(2015年9-10月)、实施过程中(2016年2-4月)及实施后(2016年5-6月)注射用PPI的应用合理性,探讨PPI应用不合理的原因及对策.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住院患者注射用PPI使用合理率由活动前的34.2% (140/409)提高至活动后的76.2% (186/244),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改善;圈员的品管手法、活动信心及专业知识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注射用PPI的使用合理率,促进药事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黄海花;熊海燕;肖红梅;周千一;阳巍;黎艳;邓毅;沈联捷;徐良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2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氨溴索片30 mg、口服、1日3次;观察1组患者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600 mg、泡水口服、1日2次;观察2组患者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600 mg、泡水口服、1日3次.三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d.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2% (223/240)、89.58%(215/2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180/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CD4+、CD8+及CD4 +/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显著,且药物剂量对结果影响不大.

    作者:万程伟;廖丽军;乐永宏;张敏;欧阳远辉;曾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013年1月-2016年6月中山市陈星海医院门诊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中山市陈星海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均呈上升趋势;3年多来,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二甲双胍、瑞格列奈、阿卡波糖,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3年多来,用药频度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格列齐特.结论: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的结构稳定、用量不断增加,临床应用合理.糖尿病作为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药品的安全、有效以及高性价比是其药物治疗的必然方向.

    作者:毛秋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药师对狼疮性肾炎伴重症感染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及抗菌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1例狼疮性肾炎伴重症感染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及抗菌药物治疗的药学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并提供药学服务.通过分析和检索相关文献,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针对狼疮性肾炎导致的肾损伤进行CRRT治疗及抗感染治疗方案的调整.结果:临床药师积极参与治疗过程,针对患者病情,协助临床医师制订和优化了抗感染治疗方案,患者病情好转,转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转入肾内科继续针对狼疮性肾炎进行专科治疗.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为患者提供及时、合理的药学服务,提高了治疗效果,完善了自身临床药学思维、提高了专业技能,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基云;王丹;杨蒙蒙;衡宇;李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相关系数法快速检测制川乌中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制川乌中双酯型生物碱限量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相关系数法.方法:选择制川乌、生川乌,分析双酯型生物碱的近红外特征区间,同时测定每批次样品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采用OPUS软件中相关系数法分析每批次样品与生川乌的相关系数,确定方法阈值.结果:炮制充分的样品,相关系数均≤25%;未炮制充分的样品,相关系数均为60% ~ 70%.当定义阈值为40%时,能准确地对样品进行初筛.结论: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相关系数法可以对制川乌样品中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进行初筛,用于该类药品的质量控制,同时可以应用于药品监管机构进行快速筛查和监督抽样.

    作者:巩晓宇;陆燕萍;邱凤邹;陈秋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芦笋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芦笋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芦笋片中的门冬氨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笋片中门冬氨酸的含量,柱前衍生试剂为2,4-二-硝基氟苯,色谱柱为Chromsil ODS柱(250 mm×4.6 mm,5μm),流速为1.0 ml/min,流动相A为50 mmol/1的醋酸钠溶液(pHt =6.4),流动相B为体积分数50%的乙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 nrn,柱温为35℃.结果:门冬氨酸的线性范围为0.154 ~2.044 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8%,RSD为1.23%.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简便快捷、重复性好,能准确测定芦笋片中门冬氨酸的含量,为芦笋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马静;费小凡;李文尧;宋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患者用药认知度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患者对合理用药的认知度及影响其用药依从性的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收治的103例患者(门诊患者52例,住院患者51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基本情况、用药依从性、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患者对用药指导的需求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03份,回收103份,回收率为100%.103例患者中,男性略多于女性;45~ 65岁者多见;多为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多使用安卓手机系统;多长期同时服用≤4种药品.门诊患者的用药不依从率为80.8%(42/52),住院患者为84.3%(43/51).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依从性排序居前3位的因素分别为没有不适感不必服药、外出忘记带药、症状缓解.92.3%(48/52)的门诊患者及88.2% (45/51)的住院患者希望得到更多的用药指导.结论:患者用药认知度和用药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从多方面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如设立药物咨询窗口、借助互联网技术等,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黄钰莹;章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