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儿童中度干眼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陈仁典;王莉;肖诗艺

关键词:玻璃酸钠, 氟米龙, 儿童, 中度干眼症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儿童中度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7例儿童中度干眼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8例患儿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组49例患儿接受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1.84%(45/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怠儿眼表疾病指数评分、结膜充血评分及睑板腺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 (3/49),对照组为4.17%(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儿童中度干眼症,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相关文献
  • 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 (54/54),对照组为92.59%(50/54),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92.6±5.33)分,对照组为(86.4±10.22)分,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 (3/54),对照组为18.52% (10/54),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继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46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目的:了解广东医学院附属中山市陈星海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1日-2013年7月13日464例ADR报告,对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4例ADR报告中,男性215例,女性249,年龄2个月~95岁;共涉及128种药品,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共397例(85.56%);涉及抗感染药234例(50.43%)、中药制剂40例(8.62%);引起ADR的中药制剂共16种,其中中药注射剂32种,占所有中药制剂的80.00%;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附件损害197例(42.45%).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因素有关,临床应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重视ADR的检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毛秋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注射用膦甲酸钠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注射用膦甲酸钠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7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85例).2组患者均静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0.5 mg/d,并给予脉冲激光照射患处,1日1次.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注射用膦甲酸钠联合加巴喷丁胶囊,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时间均为10 d,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睡眠状况、对生活的影响程度,止疱、止痛及结痂时间,不良反应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47%(86/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2% (6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睡眠状况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学(P<0.05);观察组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5.38% (5/93),对照组为18.82% (16/85),2组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学(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膦甲酸钠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龚锦;刘进先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头孢匹胺组合物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头孢匹胺组合物(头孢匹胺酸+甘氨酸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疗效.方法:选取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CAP患儿92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头孢匹胺组合物,对照组给予普通头孢匹胺,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7.39%(31/46)、97.83% (45/46),对照组为58.70%(27/46)、95.65%(44/46),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痰菌转阴率为85.19% (23/27),对照组为78.57% (22/28),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体温复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以及肺部炎症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1/46),对照组为6.52%(3/46),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匹胺组合物治疗儿童CAP的疗效与普通头孢匹胺相当,但头孢匹胺组合物可加快临床症状消退,缩短病程,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建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致降结肠造瘘口出血1例

    作者:杨典丽;苗苗;刘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1500张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抽取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以下简称“我所”)2013-2015年各年度第一季度的门诊处方各500张,共计1 500张,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处方点评与分析.结果:各年度第一季度的不合理处方数分别有67、44、31张,分别占13.40%、8.80%、6.20%;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00%、2.00%、0.60%.不合理处方主要体现在诊断书写不规范(36.62%)、医师无签名(25.35%)、用药途径不适宜(19.72%)以及用法、用量不适宜(10.56%).结论:我所通过开展门诊处方点评,处方质量明显改善,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力地保障了医疗安全.

    作者:赵秋萍;程慧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糖尿病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我院2012-2014年门诊降糖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及限定日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逐年上升,增幅达10%左右;胰岛素类药的销售金额及DDDs占比均>50%,超过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中,DDDs排序居首位的为格列美脲,其次为二甲双胍;瑞格列奈、阿卡波糖的使用基本稳定,西格列汀的销售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上升较快,吡格列酮的销售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则趋于下降.结论: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的使用基本合理.门诊应重视药物各自的特点,个体化用药.

    作者:李延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1家医疗机构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某地区所属21家医疗机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方法:调取各医疗机构2015年1-5月销售金额排序居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对其类别、出现频次及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病历抽查,分析临床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果:21家医疗机构销售金额排序居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中,累计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品包括活血化瘀类、非活血类(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中药注射剂;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DDDs较高;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集中在无适应证用药或用药无充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方面.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广泛,需加强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

    作者:黄黎明;徐丽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预防肾活检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预防肾活检术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4年12月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需要活检明确诊断的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前3d停用抗凝血药,并肌肉注射维生素K110 mg,1日1次;观察组患者于术前3d停用抗凝血药,术前30 min静脉注射2 KU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观察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 h凝血常规,术后出血及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周血肿和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凝血常规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术后凝血常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行活检手术前静脉注射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可有效预防术后出血,对凝血机制无影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房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左心房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MI+瑞舒伐他汀干预组(Rstatin组)及MI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3组大鼠左侧星状神经节(left stellate ganglion,LSG)及左心房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阳性物质含量以反映神经纤维的分布和密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者的蛋白含量.结果:Rstatin组和MI组大鼠LSG与左心房组织中GAP43及NGF阳性神经密度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Rstatin组明显低于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tatin组和MI组大鼠LSG及左心房组织中GAP-43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Rstatin组明显低于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tatin组和MI组大鼠LSG及左心房组织中NGF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Rstatin组与MI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MI大鼠左心房交感神经重构,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LSG内GAP-43及左心房组织中NGF的表达及蛋白生成有关.

    作者:路清华;顾明明;魏长春;路鹏;刘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10月荆门市第一人民收治的11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尼美舒利颗粒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基氨基葡萄糖胶囊,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21% (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为(85.25±3.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5±4.24)分,且均明显高于2组治疗前的(53.01±2.52)、(52.41±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1/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3% (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抗炎药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精神科病区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了解厦门市仙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病区的退药情况.方法:收集并整理我院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计算机系统中的退药记录,对其退药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与结论:我院各病区均存在退药情况,以抗精神病药(占27.79%)、注射剂(占31.47%)退药为主,抗焦虑抑郁药、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的退药情况较少,分别占6.87%,15.46%、8.40%.退药原因主要包括更改医嘱、药品品规选择不合适、计算机录入错误、药品库存原因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等.病区频繁退药,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影响了药品的质量管理,还会增加医患矛盾.建议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以有效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作者:周义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比索洛尔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异常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为65.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5%(29/40),对照组为42.5% (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 (14/40),对照组为22.5% (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电图异常表现,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癫痫患儿联用抗癫痫药治疗致昏迷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对1例癫痫患儿联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致昏迷的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临床药师以1例癫痫患儿联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为切入点,通过以检测患儿血清药物浓度,利用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药学知识,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实施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制订给药方案.结果: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根据患者发生重度肝肾损害、心肌受损严重等症状,同时考虑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已超标,而患者癫痫控制效果不佳,遂诊断为丙戊酸中毒,建议先停用丙戊酸钠,继续按原剂量服用拉莫三嗪并检测其浓度,观察癫痫控制情况,待患儿的肝、肾衰竭和心肌损害得到纠正后再考虑调整用药方案.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患儿进行药学监护和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监测、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了患儿的用药安全性.这对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减少ADR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易爱玲;易博;周从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注射用血栓通致不良反应1例

    作者:黄际薇;马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肾康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1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肾康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 (51/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7% (1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杜庆生;李勇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地高辛中毒的药学监护

    目的: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提高对地高辛中毒患者的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在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发现1例地高辛中毒的老年患者,临床药师通过分析病情,结合患者自身的特点和地高辛血药浓度,分析和讨论该患者地高辛中毒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给药剂量和联合用药等方面,并对患者进行有益的监护.结果与结论: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及时发现地高辛中毒患者,并采取停药、利尿等有效措施,避免病情恶化.临床药师应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协助医师调整给药方案,以避免或减少地高辛中毒发生.

    作者:林良沫;黄春新;韩方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Meta分析

    目的: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与环抱素A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情况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国内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用于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一定的纳入标准和质量评估对文献进行筛选,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0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中,应用他克莫司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环孢素A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0,95% CI=0.36~0.68,P<0.000 1).结论:在联合用药相同的情况下,相比环孢素A,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中应用他克莫司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黄晓宁;陈小娟;李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北京医院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的使用情况.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调查2008-2014年我院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人次、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及不同科室的用药倾向等.结果:我院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的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患者年龄段集中在50~<80岁.2008-2014年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的销售金额、使用人次呈上升趋势;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甲泼尼龙片和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DDDs排序较靠前的药品有地塞米松注射液、醋酸泼尼松片以及地塞米松片.我院免疫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等主要收治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内科系统科室对甲泼尼龙及泼尼松片的选择倾向性大,其销售金额也高;而外科系统科室更倾向于选择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结论: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的销售金额排序与其DDDs排序并不一致,不同科室对药品的品种选择有所差别.

    作者:陈頔;杨莉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会阴侧切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行会阴侧切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开封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6-12月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会阴侧切术后,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共1 d;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侧切、缝合及消毒,不使用任何抗菌药物.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率、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33%(3/90),对照组为4.44%(4/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率为96.67%(87/90),对照组为95.56% (8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01±0.92)d,对照组为(4.85±1.1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预防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