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义湘
目的:建立欢天安神饮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欢天安神饮中的丹参、郁金、远志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欢天安神饮中的丹参酸B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的斑点清晰;丹酚酸B在进样量为0.25~5 μg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3.35%(RSD=1.01%,n=6).结论:本鉴别方法的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可靠,可用于欢天安神饮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颖;李文;刘永年;隆红艳;杜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某地区所属21家医疗机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方法:调取各医疗机构2015年1-5月销售金额排序居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对其类别、出现频次及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病历抽查,分析临床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果:21家医疗机构销售金额排序居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中,累计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品包括活血化瘀类、非活血类(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中药注射剂;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DDDs较高;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集中在无适应证用药或用药无充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方面.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广泛,需加强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
作者:黄黎明;徐丽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预防肾活检术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4年12月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需要活检明确诊断的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前3d停用抗凝血药,并肌肉注射维生素K110 mg,1日1次;观察组患者于术前3d停用抗凝血药,术前30 min静脉注射2 KU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观察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 h凝血常规,术后出血及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周血肿和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凝血常规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术后凝血常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行活检手术前静脉注射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可有效预防术后出血,对凝血机制无影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厦门市仙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病区的退药情况.方法:收集并整理我院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计算机系统中的退药记录,对其退药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与结论:我院各病区均存在退药情况,以抗精神病药(占27.79%)、注射剂(占31.47%)退药为主,抗焦虑抑郁药、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的退药情况较少,分别占6.87%,15.46%、8.40%.退药原因主要包括更改医嘱、药品品规选择不合适、计算机录入错误、药品库存原因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等.病区频繁退药,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影响了药品的质量管理,还会增加医患矛盾.建议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以有效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作者:周义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异常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为65.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5%(29/40),对照组为42.5% (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 (14/40),对照组为22.5% (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电图异常表现,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提高对地高辛中毒患者的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在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发现1例地高辛中毒的老年患者,临床药师通过分析病情,结合患者自身的特点和地高辛血药浓度,分析和讨论该患者地高辛中毒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给药剂量和联合用药等方面,并对患者进行有益的监护.结果与结论: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及时发现地高辛中毒患者,并采取停药、利尿等有效措施,避免病情恶化.临床药师应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协助医师调整给药方案,以避免或减少地高辛中毒发生.
作者:林良沫;黄春新;韩方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2014年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使用强度及同期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变化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27<0.05),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与头孢他啶的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22<0.05);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头孢他啶的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9<0.05).结论: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变化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应提倡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率的增加.
作者:危华玲;农生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头孢匹胺组合物(头孢匹胺酸+甘氨酸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疗效.方法:选取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CAP患儿92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头孢匹胺组合物,对照组给予普通头孢匹胺,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7.39%(31/46)、97.83% (45/46),对照组为58.70%(27/46)、95.65%(44/46),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痰菌转阴率为85.19% (23/27),对照组为78.57% (22/28),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体温复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以及肺部炎症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1/46),对照组为6.52%(3/46),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匹胺组合物治疗儿童CAP的疗效与普通头孢匹胺相当,但头孢匹胺组合物可加快临床症状消退,缩短病程,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建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普及安全用药常识,了解社区居民的用药习惯,为药师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宣教提供参考.方法:与北京市通州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合作,一起参与“惠民安全用药进社区”的宣讲活动,分别在宣教前(A卷)、宣教后(B卷)对居民的用药习惯等进行调研,评估宣教前、后居民对合理用药认识的效果.结果:经过历时2年,对28家社区及村镇居民进行宣教,惠及1 502人,参与调查问卷的有1 492人,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 750份(1 375人);96.9%的居民认为培训后有收获,98.4%的居民愿意接受社区大讲堂的传播方式.宣教后居民对药物知识知晓的正确率较宣教前提高了36.8%,由宣教前的46.2%上升到83.0%(P<0.01).结论:社区居民在合理用药上有了一定认识,但仍存在不足,药学科普宣教需向基层倾斜.科普宣教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增强了安全用药意识,减少了不良用药习惯,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作者:范秀荣;李海燕;李振全;刘颖;荣晨;吕志辉;赵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儿制订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LN患儿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制订,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及其并发症相关的临床症状、体征与实验室相关检查进行监测.结果:临床药师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对其免疫抑制治疗方案进行制订、评估、调整,以减少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滥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身药学专业知识,参与临床实践,可确保患儿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进行.
作者:简福梅;梁冬梅;赖小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儿童中度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7例儿童中度干眼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8例患儿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组49例患儿接受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1.84%(45/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怠儿眼表疾病指数评分、结膜充血评分及睑板腺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 (3/49),对照组为4.17%(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儿童中度干眼症,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仁典;王莉;肖诗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西沙比利对危重症患儿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危重症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原发病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胶囊治疗,1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治疗前后胃动素(MOT)、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MOT为(323.1±45.7) ng/L,对照组为(274.8±35.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GAS为(85.4±18.6) ng/L,对照组为(91.9±19.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52/60),对照组为61.67%(3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沙比利能显著改善危重症患儿MOT及GAS水平,对病情缓解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爱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3种剂型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方法:选取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组1组患者给予黄体酮阴道凝胶治疗,观察2组患者给予黄体酮栓治疗,3个月为1疗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成本-效果比.结果:观察1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44/50),观察2组为96%(48/50),对照组为76% (38/50),3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分别为(5.1±1.8) mm、(43.28±0.3) pg/ml、(9.81±1.0) U/L,观察1组分别为(6.2±1.5) mm、(51.02±2.1)pg/ml、(10.04±1.2) U/L,对照组分别为(9.8±2.4) mm、(68.72±5.0) pg/ml、(2.48±1.6) U/L,3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成本-效果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栓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经济学价值显著.
作者:周微;刘博强;范景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3 500份抗肿瘤药医嘱的用药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12-2015年抗肿瘤药医嘱3 500份,对医嘱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3 500份抗肿瘤药医嘱中,不合理医嘱352份(占10.06 %).不合理医嘱类型居前3位的分别是预处理不规范158份(占44.89%)、给药剂量不合理54份(占15.34%)、超适应证用药53份(占15.06%).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的合理应用,减少应用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琦;贠晓佩;郭文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专项整治活动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及切口感染的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4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所有Ⅰ类切口手术病例3 784例,分析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切口感染率及切口感染的药物相关因素.结果:3 78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736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19.45%.736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选药合理724例(占98.37%),给药时间合理674例(占91.58%),用药疗程<24 h 407例(占55.30%),用药疗程<48 h 650例(占88.32%),联合用药3例(占0.41%),不合理用药69例(占9.38%);重点监控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率为6.38% (19/298),甲状腺(含甲状旁腺)疾病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率为0.85%(6/707),乳腺疾病手术及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率均为0%.3 78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8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0.21%.结论: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大大提高了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并不会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而围术期不规范的预防性用药却可能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
作者:黄玉玲;肖志斌;杨辉;刘佩坚;马海燕;陈健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行会阴侧切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开封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6-12月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会阴侧切术后,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共1 d;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侧切、缝合及消毒,不使用任何抗菌药物.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率、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33%(3/90),对照组为4.44%(4/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率为96.67%(87/90),对照组为95.56% (8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01±0.92)d,对照组为(4.85±1.1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预防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妇科病区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现状.方法:随机抽查2014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院妇科病区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住院病历1 424份,回顾性分析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结果:用药指征不合理率为83.08%(1 183/1 424);用药时间过长,18.40%(262/1 424)的患者总用药时间>7 d;用法与用量不合理率达17.33%(239/1 379).结论:应加强干预,制定院内使用标准,改善质子泵抑制剂的不合理应用现状.
作者:郭华;任艳丽;付强;张海礁;郑磊;邵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靶向抗肿瘤药厄洛替尼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引发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及规律.方法:介绍临床药师参与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口服厄洛替尼致皮疹患者的病例,分析抗肿瘤药治疗方案、ADR监测及处理,评估抗肿瘤药使用后皮疹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运用所学的药学知识,结合抗肿瘤药的药动学特点,参与厄洛替尼致皮疹的药物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为患者讲解药学知识、用药注意事项及ADR的防范措施,与医护人员协作,能发挥专业特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李晓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医院质控提供依据,以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水平.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613份,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28.71% (176/613),无指征预防性用药率为2.12% (13/613).176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中,品种选择合理率为81.82%(144/176),术前给药时间合理率为88.07% (155/176),用药疗程合理率为86.36% (152/176).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已达卫生部的规定(<30%),但仍存在品种选择不合理、给药时间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等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水平仍需提高.
作者:王婷;李文斌;王纯叶;叶文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黄际薇;马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