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仿周;肖平;何光明;宋琳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中提供药学服务的切入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深入临床,针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关注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建议,进行用药健康教育。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肝脓肿患者的药物治疗,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改善了患者预后,让患者受益。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能发挥专业特长,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李晓兰;司可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抑酸制剂在外科的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抑酸制剂的临床应用,探索临床药师干预临床辅助用药的模式。方法:全面调查干预前(2009—2011年)及干预后(2012年)3类切口手术(污染手术、清洁-污染手术、清洁手术)出院病例资料,对围术期抑酸制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抑酸制剂在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与用量等方面的合理性均明显提高( P<0.05);患者住院时间、抑酸制剂使用时间、抑酸制剂费用和住院药品总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均有所降低。结论:临床药师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找到临床干预靶点,通过干预单病种围术期抑酸制剂治疗方案,将干预模式推广至其他单病种的药物治疗,并为临床药师参与并制定单病种临床路径提供了可行、有效的工作模式。
作者:胡秀霞;王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艾愈胶囊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情况。方法:选择2007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艾愈胶囊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安慰剂辅助化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模型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54/60),对照组为73.3%(44/6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仅9例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为40.57,对照组为46.7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愈胶囊辅助化疗治疗卵巢癌安全、有效、经济,是相对合理的治疗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辉;闵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从控制药占比方面对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以进一步降低药占比,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9月的归档病历1350份,对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抽查的1350份病历中,导致药占比偏高的不合理用药病历共298份(占22.07%)。其中,超疗程用药问题居多,占不合理用药病历数的26.51%(79/298);其次为超浓度用药、超剂量用药等问题。结论:我院仍需通过各方面努力,加强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以进一步控制药占比。
作者:崔李平;李继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方案的优化干预和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老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合临床诊疗指南和文献报道,对抗感染药、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等重点药物的个体化应用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针对药物治疗方案提出干预措施和药物警戒。结果:通过临床药师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了重症患者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重症患者治疗方案的设计和干预,有利于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徐丙发;秦侃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和(或)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120例脑卒中后有抑郁症和(或)焦虑症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日2~4片,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1次1~2片、1日3次,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治疗副反应量表( TESS)评价2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HAMD、HAMA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P<0.01),CGI、GQOLI评分有所提高。结论: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和(或)焦虑症,疗效确切,且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
作者:普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者的用药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1年7月—2014年6月第一诊断为手足口病的处方共10935张,分析其用药情况,采用用药频度( DDDs)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DDs排序居前5位的药品分别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维生素C注射液、康复新液、抗病毒口服液、利巴韦林注射液;抗菌药使用率为48.08%(5257/10935),主要为青霉素类和第2、3代头孢菌素。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治疗手足口病患者主要选用利巴韦林和中成药抗病毒治疗、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并且联合应用促进口腔及皮肤创面愈合的药物以及免疫增强剂,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率相对较高。
作者:陈泺;方瑞;龚伟;盛飞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CSF)联合莫匹罗软膏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127个创面)分为观察组35例(69个创面)和对照组32例(58个创面)。观察组采用外用rhGM-CSF联合莫匹罗软膏治疗,对照组单用莫匹罗软膏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创面疗效、创面愈合率、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创面细菌清除率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平均光密度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75%,64/69)显著高于对照组(75.86%,44/58),创面愈合率(91.30%,63/69)显著高于对照组(77.59%,45/58),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8.07±4.26) d]显著短于对照组[(23.18±3.72) d],创面细菌清除率(84.62%,22/26)显著高于对照组(40.74%,11/27),治疗2周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平均光密度值(0.23±0.03)显著高于对照组(0.17±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外用rhGM-CSF联合莫匹罗软膏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血管内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祖红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血清降钙素原( PCT)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对照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观察2组患者治疗第3、6、12个月的痰菌转阴率;治疗第12个月观察患者肺部X线检查的变化情况;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6、12个月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3、6、12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第12个月,观察组患者病灶吸收率、空洞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3、6、12个月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莫西沙星可以明显减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血清PCT和CRP的表达。
作者:肖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本文选择国内外多篇关于富马酸二甲酯的文献,对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新型口服药富马酸二甲酯的药物特性、临床应用前景等进行综述,表明富马酸二甲酯对于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和症状缓解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解放军第264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进行分组:联合组患者(62例)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单药组患者(62例)仅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对治疗后2组患者的炎症指标及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组[98.3%(61/62)vs.88.7%(5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优于单药组;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细菌清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优于单药组。结论: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双丛;曹瑞丽;王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随着糖皮质激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成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主要原因,约占非创伤性ONFH的2/3。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或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患者中,9%~40%可能会发生SONFH,同时伴有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发现SONFH的发生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和三磷酸腺苷黏合转运体B1(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nding cassette B1,ABCB1)的基因多态性有一定联系[1-2]。现报道1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致ONFH患者,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分析基因型对SONFH的影响机制及干预措施,为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尹小巧;刘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中山市坦洲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476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严重的ADR以及新的ADR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249例,占52.31%)多于男性(227例,占47.69%);ADR多发生于>20~30岁(114例,占23.95%)和>30~40岁(120例,占25.21%)年龄段患者;引发ADR的药物涉及10大类、57个品种,抗菌药物发生ADR 病例数居首位(332例,占69.74%),其次为中药注射剂(86例,占18.07%);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438例,占92.02%);ADR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8例,占73.11%);引发ADR病例数多的药品为头孢他啶(89例,占18.70%)。结论:ADR涉及多个药物类别和品种,临床用药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的相关规定,在规范用药的同时重视ADR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发生,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胡明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会诊1例接受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脑栓塞的案例,提供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分析患者脑栓塞发生的原因,调整华法林抗凝方案,并为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提高抗凝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抗凝风险。
作者:孙金红;刘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评价该类药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通过我院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2—2014年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品种、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等信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等作为评价指标,客观分析该类药的结构与用药是否经济、合理。结果:3年中,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和限定日费用基于稳定,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次的同步性较好。结论: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需相关管理部门、医师和临床药师共同参与,进一步加强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丁莉;许海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考察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多蒙特)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液体疗法用药情况,将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在室温条件下,测定24 h内不同时间点输液样品外观性状、渗透压、pH值、丙氨酰谷氨酰胺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上述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24 h内稳定,可安全地配伍使用。
作者:朱鸿明;赵丹丹;李邦一;张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糖尿病肾病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临床实践。方法:临床药师在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与临床医师共同制订治疗方案,监护患者用药全过程,针对患者病情变化提出合理换药。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优化了临床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冬燕;唐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深入临床提供药学服务的切入点和方法,指导合理用药。方法:以1例糖尿病、高血压病合并勃起功能障患者的治疗为例,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的病史及疾病特点,进行用药分析,建议医师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个体化的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关注药物的作用特点,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药物治疗的问题,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结论:临床药师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进行干预,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价值。
作者:王维波;王春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检测抗风湿及镇痛类中成药中是否非法添加氨基比林。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溶液(二乙胺调节pH值至3.7)( V∶V=24∶76);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25℃;结果:氨基比林进样量在294.00~1274.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低检出量为3 ng。结论:此方法灵敏、简单、准确,适用于抗风湿及镇痛类中成药中氨基比林成分的检测。
作者:杨建冬;李存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血管内皮细胞作为血管内层细胞,覆盖于血管腔内表面,形成了血流和组织之间的主要界面和屏障,发挥着多种重要功能。内皮细胞的损伤与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天然药物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内皮功能、防治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方面效果显著。本文就一些天然药物单体成分和总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邓水秀;潘伟男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