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9793张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

杨梅

关键词: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了解米易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处方质量现状,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29793张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29793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578张,处方合理率为98.06%。其中,不规范处方80张,不合理用药处方470张,超常处方28张,主要表现为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用法与用量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等方面。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医院应高度重视处方质量的管理,加强处方点评,建立长效干预措施,提高医院处方质量。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相关文献
  • 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老年肺气肿的系统评价

    目的:比较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与单用头孢呋辛治疗老年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4—2013年国内所有关于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老年肺气肿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应用系统评价方法对检索到的13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与单用头孢呋辛治疗老年肺气肿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效率比较:P<0.0001,OR=0.29,95%CI=0.20~0.42;症状缓解时间比较:P<0.0001,MD=-2.78,95%CI=-3.45~-2.11;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P<0.0001,MD=-2.67,95%CI=-2.88~-2.47;胸部X线检查恢复正常时间比较:P<0.0001,MD=-4.02,95%CI=-4.49~-3.55)。结论: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老年肺气肿的疗效显著。

    作者:张杰;杜彪;骆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奈达铂胸腔内注入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奈达铂胸腔内注入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确诊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6例。2组患者均采用胸膜腔内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联合药物注射,待胸腔积液消失或每日引流量<100 ml时,治疗组患者给予胸腔注入复方苦参注射液30 ml、奈达铂60 mg、地塞米松10 mg,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腔注入奈达铂60 mg、地塞米松10 mg。2组患者均1周给药1次,连用4次,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4%(45/56),对照组为58.9%(33/5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6.8%(43/56),高于对照组的55.4%(31/5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胸痛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轻。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奈达铂胸腔内注入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张遂甫;陈晓平;陈永生;包磊;张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天然药物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概况

    血管内皮细胞作为血管内层细胞,覆盖于血管腔内表面,形成了血流和组织之间的主要界面和屏障,发挥着多种重要功能。内皮细胞的损伤与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天然药物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内皮功能、防治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方面效果显著。本文就一些天然药物单体成分和总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邓水秀;潘伟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者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者的用药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1年7月—2014年6月第一诊断为手足口病的处方共10935张,分析其用药情况,采用用药频度( DDDs)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DDs排序居前5位的药品分别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维生素C注射液、康复新液、抗病毒口服液、利巴韦林注射液;抗菌药使用率为48.08%(5257/10935),主要为青霉素类和第2、3代头孢菌素。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治疗手足口病患者主要选用利巴韦林和中成药抗病毒治疗、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并且联合应用促进口腔及皮肤创面愈合的药物以及免疫增强剂,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率相对较高。

    作者:陈泺;方瑞;龚伟;盛飞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腰围变化与新发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腰围变化与新发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资料,从中选取符合标准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6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基线腰围测量值将其分为4组,比较各组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腰围变化和新发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患病率随腰围增加而逐渐升高;男性发病率(14.63%,79/540)低于女性(15.00%,15/10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性别、年龄等因素后,第二、三、四分位组较第一分位组的空腹血糖受损发病风险均增大;不同性别校正上述因素后,男性第二、三、四分位组较第一分位组空腹血糖受损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P<0.01)。结论:新发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将随着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腰围的增加而不断加大,且腰围水平为第四分位组可作为空腹血糖受损防控的主要人群。

    作者:李忠文;林锦信;陈志江;麦韵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从控制药占比方面分析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用药的合理性

    目的:从控制药占比方面对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以进一步降低药占比,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9月的归档病历1350份,对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抽查的1350份病历中,导致药占比偏高的不合理用药病历共298份(占22.07%)。其中,超疗程用药问题居多,占不合理用药病历数的26.51%(79/298);其次为超浓度用药、超剂量用药等问题。结论:我院仍需通过各方面努力,加强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以进一步控制药占比。

    作者:崔李平;李继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一例老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和用药分析

    目的:通过对老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方案的优化干预和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老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合临床诊疗指南和文献报道,对抗感染药、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等重点药物的个体化应用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针对药物治疗方案提出干预措施和药物警戒。结果:通过临床药师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了重症患者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重症患者治疗方案的设计和干预,有利于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徐丙发;秦侃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在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的具体管理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探讨如何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进行有效干预,以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调取我院信息系统( HIS系统)中2011—2014年抗菌药物的销售及使用数据,结合2011-2014年我院门诊及住院诊疗人次数据,统计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专项整治活动后以及持续改进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的变化,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专项整治活动效果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专项整治活动后,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持续下降至12.24%,抗菌药物处方所占比例处于较低水平;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从专项整治活动前的76.06 DDD/(100人· d)下降至专项整治活动后的42.2 DDD/(100人· d);各项抗菌药物使用指标都有了很大改善,说明当前我院对于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是卓有成效的。讨论:在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方面,我院除应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和指标外,还需加强全院及临床科室范围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还可借鉴国外较为先进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从内涵技术和外在形式上促进抗菌药物在我院的合理使用。

    作者:徐仿周;肖平;何光明;宋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双黄连注射液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一例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是一种严重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药物引起的重症药疹之一,表现为广泛的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脱屑,可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严重肝损害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因继发感染或全身衰竭而危及生命[1]。现报道1例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后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并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秦秀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莫匹罗软膏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CSF)联合莫匹罗软膏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127个创面)分为观察组35例(69个创面)和对照组32例(58个创面)。观察组采用外用rhGM-CSF联合莫匹罗软膏治疗,对照组单用莫匹罗软膏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创面疗效、创面愈合率、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创面细菌清除率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平均光密度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75%,64/69)显著高于对照组(75.86%,44/58),创面愈合率(91.30%,63/69)显著高于对照组(77.59%,45/58),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8.07±4.26) d]显著短于对照组[(23.18±3.72) d],创面细菌清除率(84.62%,22/26)显著高于对照组(40.74%,11/27),治疗2周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平均光密度值(0.23±0.03)显著高于对照组(0.17±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外用rhGM-CSF联合莫匹罗软膏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血管内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祖红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社区门诊糖尿病患者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社区门诊糖尿病患者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选用抗糖尿病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13年社区门诊抗糖尿病药的使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甘精胰岛素;DDDs排序居前4位的分别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二甲双胍片、甘精胰岛素。结论:社区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注射剂销售金额的增长更为明显;临床选用胰岛素注射剂的倾向有增加趋势,二甲双胍的使用也在逐步增加。

    作者:李希国;柳青;许帮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抗凝药的临床应用监护

    由血栓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和我国的首要死因,严重威胁着人群的健康和生命的延续。按其所形成的部位分为动脉、静脉、心腔内血栓,其成因、风险、组分及组分比例、性状和防治原则也不尽相同。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缓慢、多因素的由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功”。在大量临床研究中,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在对抗血栓中显示出良好效果,临床获益与结果已被多项循证医学的系统研究所证实,但其用药风险和不良反应较大,使得药学监护和合理、安全应用尤显重要。本期重点锁定于抗凝治疗与用药监护,4篇文章均来自于临床一线专家,就血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华法林的基因组学、抗凝血药应用风险及监护要点各抒己见,以飨读者。

    作者:张石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易感基因携带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一例

    随着糖皮质激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成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主要原因,约占非创伤性ONFH的2/3。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或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患者中,9%~40%可能会发生SONFH,同时伴有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发现SONFH的发生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和三磷酸腺苷黏合转运体B1(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nding cassette B1,ABCB1)的基因多态性有一定联系[1-2]。现报道1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致ONFH患者,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分析基因型对SONFH的影响机制及干预措施,为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尹小巧;刘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夏枯草口服液对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患者甲状腺大小的影响

    目的:探讨夏枯草口服液对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患者甲状腺大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来院治疗的8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亢组)、7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减组)、72例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甲肿组)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典治疗组( A1、A2、A3组)和联用夏枯草口服液治疗组( B1、B2、B3组),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甲状腺彩超检查,观察其甲状腺大小及实质内的彩色血流情况,同时选取60名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前,甲亢组、甲减组、甲肿组患者甲状腺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联用夏枯草口服液组患者的甲状腺缩小程度较经典治疗组更明显(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的患者,联合应用夏枯草口服液治疗甲状腺肿大的疗效确切,中西药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琼;卢月月;易宏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10-2014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中药饮片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4年中药饮片的销售金额、销售量、用药频度( DDDs)、限定日费用( 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4年,我院中药饮片的年销售金额自2011年增长后均逐年降低,以2013年降低为明显;DDC从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B/A值多>1.2。5年来,销售量排序居前15位的中药饮片中,有9个相同品种;销售金额排序居前15位的中药饮片中,有7个相同品种;DDDs排序居前15位的中药饮片中,甘草、白芍等8个品种均有出现。结论:我院中药饮片的使用合理,建议依据DDDs制定采购计划。

    作者:何珊;常宏;邓少洁;蒋绍艳;沈嘉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临床药师参与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实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中提供药学服务的切入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深入临床,针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关注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建议,进行用药健康教育。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肝脓肿患者的药物治疗,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改善了患者预后,让患者受益。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能发挥专业特长,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李晓兰;司可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渗出型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渗出型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纳入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经胰腺CT明确诊断的渗出型急性胰腺炎患者206例,均无严重的心脏病、肾脏病等并发症,以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3例,均予以急性胰腺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尿淀粉酶检测指标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1年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尿淀粉酶检测指标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1年内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渗出型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疗效,能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急性胰腺炎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大鹏;袁秋霞;商振宁;李平平;杨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4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中山市坦洲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476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严重的ADR以及新的ADR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249例,占52.31%)多于男性(227例,占47.69%);ADR多发生于>20~30岁(114例,占23.95%)和>30~40岁(120例,占25.21%)年龄段患者;引发ADR的药物涉及10大类、57个品种,抗菌药物发生ADR 病例数居首位(332例,占69.74%),其次为中药注射剂(86例,占18.07%);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438例,占92.02%);ADR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8例,占73.11%);引发ADR病例数多的药品为头孢他啶(89例,占18.70%)。结论:ADR涉及多个药物类别和品种,临床用药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的相关规定,在规范用药的同时重视ADR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发生,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胡明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华法林的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给药

    华法林是古老、常用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临床上广泛用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减少关节置换手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外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非瓣膜病房颤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华法林可使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64%,全因死亡率降低26%[2]。华法林的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通过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使环氧型的维生素K不能向还原型的维生素K转变,导致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以及蛋白质C和蛋白质S的谷氨酸残基无法进行羧化,停留在无凝血活性阶段,从而产生抗凝作用。华法林的治疗窗较窄,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达标时不同患者实际剂量的差异可达10倍以上。剂量不足难以产生有效的抗凝作用,过量则可导致出血,危及生命。剂量达标成为困扰临床医师和患者、制约华法林应用普及的重要问题。尽管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首选治疗,但目前我国房颤患者华法林使用率极低。

    作者:孙安修;顾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血清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血清降钙素原( PCT)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对照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观察2组患者治疗第3、6、12个月的痰菌转阴率;治疗第12个月观察患者肺部X线检查的变化情况;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6、12个月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3、6、12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第12个月,观察组患者病灶吸收率、空洞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3、6、12个月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莫西沙星可以明显减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血清PCT和CRP的表达。

    作者:肖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