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文;林锦信;陈志江;麦韵屏
目的:了解中山市坦洲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476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严重的ADR以及新的ADR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249例,占52.31%)多于男性(227例,占47.69%);ADR多发生于>20~30岁(114例,占23.95%)和>30~40岁(120例,占25.21%)年龄段患者;引发ADR的药物涉及10大类、57个品种,抗菌药物发生ADR 病例数居首位(332例,占69.74%),其次为中药注射剂(86例,占18.07%);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438例,占92.02%);ADR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8例,占73.11%);引发ADR病例数多的药品为头孢他啶(89例,占18.70%)。结论:ADR涉及多个药物类别和品种,临床用药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的相关规定,在规范用药的同时重视ADR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发生,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胡明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补充治疗改善宫颈癌术后卵巢功能丧失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追踪2002年9月—2012年9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及辅助治疗后的宫颈癌患者216例,对经检验、评估进入绝经期者经排除禁忌后,自愿接受性激素治疗者13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及口服雌激素补充治疗组,其中经皮组69例,口服组66例。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药品不良反应检测及雌二醇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显著升高、Kupperman评分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P<0.0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的安全性均较好。结论:卵巢功能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可通过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卵巢功能监测和相应激素的补充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贺淑媛;李江林;谢梅青;叶喜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动态值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策略在优化老年重症肺炎抗菌药物应用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12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进行临床常规的感染指标筛查检查,PCT指导治疗组( PCT组)63例患者根据PCT值制订优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3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分析2组患者PCT值、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26例患者中,存活109例,死亡17例。2组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比例、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及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PCT值可作为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和感染严重程度的快速、可靠的诊疗指标,基于PCT动态值指导优化抗菌药物治疗策略的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少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缩短抗菌药物疗程,降低抗菌药物费用,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及可行性。
作者:何清华;张亮;彭琳;郭卫;蔡卓夫;莫俊德;林辉斌;黄云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发生特点及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发生ADR的患者中,男性35例(占23.3%),女性115例(占76.7%);年龄1~78岁,平均(48±3.9)岁;表现为过敏反应35例(占23.3%),特异性反应52例(占34.7%),毒性反应17例(占11.3%),二重感染46例(占30.7%);引起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共114例,占76.0%;中成药引起的ADR多,为65例,占43.3%。结论:应加强用药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从不同的因素实施针对性的管理,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罗雪香;何剑琴;郭佳华;管晨峰;林茴;郭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评价该类药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通过我院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2—2014年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品种、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等信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等作为评价指标,客观分析该类药的结构与用药是否经济、合理。结果:3年中,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和限定日费用基于稳定,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次的同步性较好。结论: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需相关管理部门、医师和临床药师共同参与,进一步加强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丁莉;许海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4月接受治疗的16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2例,其中治疗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5%(75/82),对照组为73.2%(60/82),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治疗组患儿的治疗费用、肠炎发生率、肠炎痊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利巴韦林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进行治疗,可以有效解除患儿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较高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牛辛元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随着糖皮质激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成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主要原因,约占非创伤性ONFH的2/3。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或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患者中,9%~40%可能会发生SONFH,同时伴有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发现SONFH的发生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和三磷酸腺苷黏合转运体B1(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nding cassette B1,ABCB1)的基因多态性有一定联系[1-2]。现报道1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致ONFH患者,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分析基因型对SONFH的影响机制及干预措施,为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尹小巧;刘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中提供药学服务的切入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深入临床,针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关注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建议,进行用药健康教育。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肝脓肿患者的药物治疗,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改善了患者预后,让患者受益。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能发挥专业特长,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李晓兰;司可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米易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处方质量现状,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29793张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29793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578张,处方合理率为98.06%。其中,不规范处方80张,不合理用药处方470张,超常处方28张,主要表现为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用法与用量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等方面。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医院应高度重视处方质量的管理,加强处方点评,建立长效干预措施,提高医院处方质量。
作者:杨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糖尿病肾病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临床实践。方法:临床药师在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与临床医师共同制订治疗方案,监护患者用药全过程,针对患者病情变化提出合理换药。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优化了临床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冬燕;唐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奈达铂胸腔内注入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确诊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6例。2组患者均采用胸膜腔内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联合药物注射,待胸腔积液消失或每日引流量<100 ml时,治疗组患者给予胸腔注入复方苦参注射液30 ml、奈达铂60 mg、地塞米松10 mg,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腔注入奈达铂60 mg、地塞米松10 mg。2组患者均1周给药1次,连用4次,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4%(45/56),对照组为58.9%(33/5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6.8%(43/56),高于对照组的55.4%(31/5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胸痛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轻。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奈达铂胸腔内注入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张遂甫;陈晓平;陈永生;包磊;张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Tie-2、Ang-2在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腺癌28例,鳞癌22例)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ie-2、Ang-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0%(26/50)、66.0%(33/50);Tie-2、Ang-2在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7.9%(19/28)、82.1%(23/28),均明显高于其在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31.8%(7/22)、45.5%(1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ie-2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吸烟指数、肿瘤分期分级无关(P>0.05);而Ang-2的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分级和患者性别、吸烟指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Tie-2、Ang-2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Ang/Tie-2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型靶向药物。
作者:姜爱英;于仁志;罗海龙;金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渗出型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纳入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经胰腺CT明确诊断的渗出型急性胰腺炎患者206例,均无严重的心脏病、肾脏病等并发症,以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3例,均予以急性胰腺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尿淀粉酶检测指标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1年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尿淀粉酶检测指标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1年内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渗出型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疗效,能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急性胰腺炎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大鹏;袁秋霞;商振宁;李平平;杨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抑酸制剂在外科的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抑酸制剂的临床应用,探索临床药师干预临床辅助用药的模式。方法:全面调查干预前(2009—2011年)及干预后(2012年)3类切口手术(污染手术、清洁-污染手术、清洁手术)出院病例资料,对围术期抑酸制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抑酸制剂在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与用量等方面的合理性均明显提高( P<0.05);患者住院时间、抑酸制剂使用时间、抑酸制剂费用和住院药品总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均有所降低。结论:临床药师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找到临床干预靶点,通过干预单病种围术期抑酸制剂治疗方案,将干预模式推广至其他单病种的药物治疗,并为临床药师参与并制定单病种临床路径提供了可行、有效的工作模式。
作者:胡秀霞;王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本文选择国内外多篇关于富马酸二甲酯的文献,对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新型口服药富马酸二甲酯的药物特性、临床应用前景等进行综述,表明富马酸二甲酯对于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和症状缓解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 LC-MS/MS)测定人血浆中苯唑西林的浓度,研究苯唑西林钠胶囊与参比制剂苯唑西林钠胶囊(奇菲)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单剂量、双交叉对照试验设计,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空腹口服受试及参比制剂1000 mg,采用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使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苯唑西林的浓度,并以DAS 2.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判断2种制剂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结果:口服受试及参比制剂后,血浆中苯唑西林峰浓度(Cmax)分别为(17.0±2.77)、(15.5±3.46)μ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63±0.14)、(0.72±0.26)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6 h)分别为(22.52±4.38)、(22.54±5.79)μg/(ml· 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8±19.3)%。结论:受试制剂与市售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任进民;王川平;赵曦;董劼;朱辉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华法林是古老、常用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临床上广泛用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减少关节置换手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外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非瓣膜病房颤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华法林可使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64%,全因死亡率降低26%[2]。华法林的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通过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使环氧型的维生素K不能向还原型的维生素K转变,导致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以及蛋白质C和蛋白质S的谷氨酸残基无法进行羧化,停留在无凝血活性阶段,从而产生抗凝作用。华法林的治疗窗较窄,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达标时不同患者实际剂量的差异可达10倍以上。剂量不足难以产生有效的抗凝作用,过量则可导致出血,危及生命。剂量达标成为困扰临床医师和患者、制约华法林应用普及的重要问题。尽管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首选治疗,但目前我国房颤患者华法林使用率极低。
作者:孙安修;顾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腰围变化与新发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资料,从中选取符合标准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6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基线腰围测量值将其分为4组,比较各组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腰围变化和新发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患病率随腰围增加而逐渐升高;男性发病率(14.63%,79/540)低于女性(15.00%,15/10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性别、年龄等因素后,第二、三、四分位组较第一分位组的空腹血糖受损发病风险均增大;不同性别校正上述因素后,男性第二、三、四分位组较第一分位组空腹血糖受损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P<0.01)。结论:新发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将随着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腰围的增加而不断加大,且腰围水平为第四分位组可作为空腹血糖受损防控的主要人群。
作者:李忠文;林锦信;陈志江;麦韵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血清降钙素原( PCT)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对照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观察2组患者治疗第3、6、12个月的痰菌转阴率;治疗第12个月观察患者肺部X线检查的变化情况;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6、12个月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3、6、12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第12个月,观察组患者病灶吸收率、空洞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3、6、12个月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莫西沙星可以明显减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血清PCT和CRP的表达。
作者:肖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考察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多蒙特)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液体疗法用药情况,将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在室温条件下,测定24 h内不同时间点输液样品外观性状、渗透压、pH值、丙氨酰谷氨酰胺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上述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24 h内稳定,可安全地配伍使用。
作者:朱鸿明;赵丹丹;李邦一;张玫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