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华佗再造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评价

夏伟;卢玉娟;袁东超;孔德昭;齐文诚;康芳

关键词:华佗再造丸, 缺血性脑卒中, Meta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华佗再造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检索国内外新华佗再造丸临床试验报告文献.2位研究者独立提取研究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10篇随机对照试验满足纳入标准,共治疗94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篇文献为4分、1篇文献为2分、5篇文献为1分.研究之间不存在异质性(x2 =3.01,df=6,P=0.81 >0.05),可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H Fixed法),有效率的OR=5.67和95% CI(3.70,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01).结论:华佗再造丸临床疗效Meta分析显示,华佗再造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有效的,且有统计学意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相关文献
  • 17077张门急诊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为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全部门急诊处方、处方数量前5位科室、医师的处方分别进行处方评价,并分析处方数量前5位药品的使用情况.结果: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1.50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2.90%,注射剂使用率为2.08%,基本药物使用率为20.44%,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43.02元;处方数量前5位科室分别为口腔颌面外科、中医黏膜科、急诊科、儿童口腔科和综合科;处方数量排序前4位的医师均为中医黏膜科医师,居第5位的为综合科医师;处方数量排序前5位药品为局部麻醉药2种、中成药2种、含漱剂1种.结论:我院各项处方指标基本正常,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基本药物的使用有待提高.

    作者:郑利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口服降糖药致糖尿病患者药物性肝损害1例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肝脏是药物吸收、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尤其是口服药由胃肠道吸收后即进入肝脏,药物在肝脏内的浓度较在血液和其他器官中高,当药物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就会对肝脏造成伤害.

    作者:王霞;黄廷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快速测定苯巴比妥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外标法快速测定人血清中苯巴比妥的浓度.方法:血清样品经甲醇沉淀后,以甲醇-水(40∶6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 min-1,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150 mm×4.6 mm,5μm),柱温为30℃,紫外检测波长为214 nm.结果:血清内源性杂质不干扰待测物的测定,苯巴比妥的线性范围为4.5~ 72.8 μ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5%,样品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法灵敏、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线性范围宽,可用于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刘光斌;姜芳宁;高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患者他克莫司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目的: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是防治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常用药,其狭窄的治疗窗和药动学及药效学方面显著的个体差异一直困扰着临床.现有研究表明,CYP3A4、CYP3A5、MDR1单倍型以及IL-10、PXR基因多态性可能对FK506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产生不同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基因多态性对临床实施肾移植患者个体化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对国内外近期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进一步系统查明CYP3A4、CYP3A5、MDR1单倍型以及IL-10、PXR基因多态性对指导肾移植患者FK506个体化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锦珊;张燕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群体药物动力学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群体药物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opPK)是研究患者群体在给予临床相应剂量的某种药物后,个体间药物浓度差异的来源及相关性的学科.群体中个体差异的来源可分为2类:一类是固定效应,指通常在一定时段内较为固定,可以受研究者控制的变异,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种族、基因多态性等生理特征;肝、肾损害等病理情况;药物剂型、合并用药、吸烟及饮食对药物处置的影响等.

    作者:陈文倩;刘晓;李朋梅;崔刚;赵莉;张相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美乐托宁在临床医学上的新应用

    美乐托宁(melatonin,MT)又称褪黑激素,化学名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分子式C13N2H16O2,相对分子质量232.37,属于吲哚胺类化合物.自1959年Leme分离、纯化并确定了其结构之后,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美乐托宁由位于第三脑室后壁的松果腺分泌而得,并且其分泌呈昼夜节律性,由视交叉上核控制,夜间分泌达峰值,其在医学上的主要应用是作为睡眠辅助药物,调节生物节律[1].

    作者:王明媚;周亮;马建丽;刘皈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拜阿司匹林联合叶酸、维生素B族防止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形成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叶酸、维生素B族防止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形成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非瓣膜病慢性心房纤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n=60)口服拜阿司匹林0.1g、叶酸5 mg、维生素B620 mg、维生素B120.25 mg,每日1次;对照组(n=60)口服华法林2.5 mg,每日1次.均治疗3个月,观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首次达标时间等指标和血栓栓塞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2组均行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血栓数、血栓直径、自发声影数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1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NR首次达标时间、稳定值时间及获INR稳定值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栓数、血栓直径和自发声影数与本组治疗前各相应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叶酸、维生素B族防止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形成与华法林比较,疗效差异并不显著,但前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且临床易于操作.

    作者:姜进;王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在室温[(25±2)℃]下与果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加入果糖注射液中,混合均匀后,在室温[(25±2)℃]下观察并测定6h内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法舒地尔的含量,并考察是有无新物质生成.结果:在室温[(25±2)℃]条件下,0~6h配伍液的外观、pH值、盐酸法舒地尔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在室温[(25±2)℃]下6h内配伍液稳定.

    作者:徐梅;韩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玉屏风散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8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综合性西医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加用玉屏风散,6个月后检测其肺功能及6 min步行距离;1年后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肺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的次数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西医常规治疗加上玉屏风散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月蓉;施亚玲;王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朴饮不同煎液中栀子苷的含量

    目的:考察用合煎液(传统汤剂)、分煎液(配方颗粒汤剂)方法制备的连朴饮汤剂中栀子苷含量的变化.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采用Diamonisl 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睛∶水(20∶8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连朴饮分煎液中栀子苷平均含量比合煎液中栀子苷平均含量高.结论:与传统汤剂比较,连朴饮配方颗粒汤剂中栀子苷的含量高.

    作者:冯华;聂明华;邹孔强;王祥培;罗秀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7-12月542例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的病原学检测和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联合用药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4.3%(542/575),共涉及7类15个品种;联合用药率为26.9% (146/542),病原学送检率为91.7% (497/542),阳性率为14.9%(74/497).DDDs排序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美洛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结论: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黄云祥;王杏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8-2011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药库HIS系统2008-2011年抗菌药物出库数据,并对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占药品总销售金额比例逐年下降,抗菌药物主要以β-内酰胺类、抗真菌药和碳青霉烯类为主,碳青霉烯类和第3代头孢菌素应用上升速度快,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应用水平较高.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高起点用药和经验用药情况,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管理.

    作者:裴侃;刘皈阳;王喆;夏和美;朱小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药师参加会诊的典型病例分析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参加会诊的典型病例,以便为临床药师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以往临床药师参加的会诊工作,从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的判别、参与中毒急救、不良反应监测、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参加会诊,临床药师能够为临床提供帮助,对药师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结论:通过以上会诊工作的开展,临床药师的建议得到临床医生的采纳,药师自身素质明显提高.

    作者:兰安杰;罗静;吴诚;刘丽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患者脊柱外科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parecoxi-sodium)对老年患者脊柱外科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脊柱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 65岁)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以随机抽样法均分为2组(每组40例):帕瑞昔布钠组(观察组)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bid;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1日1次,共3d.采集术后血、尿,监测肾脏功能的改变.结果:术后1、6h,观察组与术前比较肌酐清除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术前比较则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肌酐清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内,2组患者肾脏对钠、钾离子的分泌与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指标均有短期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脊柱外科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对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仅有短暂影响.

    作者:阎维维;范津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10年攀枝花市6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总结攀枝花市2010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我市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我市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提交至四川省ADR监测中心的691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1份报告中,ADR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季节、抗菌药物使用、中药制剂质量以及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有关,ADR的临床表现则主要以皮肤及附件的损害为常见.结论: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并结合其特点,尽量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黎进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声提取法测定槐花中总黄酮含量

    目的:用超声提取法测定槐花中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60%的乙醇超声提取槐花中的总黄酮,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00 nm波长处测吸光度,计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对照品溶液在4.0 ~ 2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RSD=0.98% (n =5).结论:本方法工艺简单,采用超声提取、纯化方法得到的黄酮类物质其纯度较高,并且测定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可靠.

    作者:张学良;樊钰库;王霞英;王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与合理用药

    阿奇霉素于1991年11月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国上市,我国于1999年研制成功并上市.本品为半合成的十五元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游离碱供口服、乳糖酸盐供注射.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敏感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

    作者:邓芳;陈小勇;穆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1300张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对四川省妇幼保健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的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用药情况和存在问题.方法:从2010年4月-2011年4月的门急诊处方中随机抽取1 300张做点评与分析.结果:抽取处方的各项指标大部分符合要求,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定期进行处方点评、了解处方开具情况,可以及时发现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适当干预有利于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应予持续开展.

    作者:卿轶;贾萍;徐文芳;刘辽;王华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应对和化解由抗血小板药抵抗所带来的困惑

    近期,一个新的敏感话题正突显出来,值得临床医药学家探讨和应对,即药物抵抗(drugs resistance)问题,包括胰岛素抵抗、卡马西平抵抗、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抗抑郁药抵抗、雌激素抵抗等.药物抵抗其概念既不同于细菌耐药性或药物依赖性,又与耐受性的阐述有所差异.

    作者:张石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情况调查与循证医学评价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羟乙基淀粉200/0.5”)应用情况,并进行循证医学评价,为临床合理应用羟乙基淀粉200/0.5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6月-2010年10月应用羟乙基淀粉200/0.5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羟乙基淀粉200/0.5应用的适应证、用法与用量、用药时间、疗程、安全性等进行调查,并根据药品说明书、治疗指南和临床研究证据对其应用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86个病例,羟乙基淀粉200/0.5用于分水岭脑梗死符合相关指南,占5.8%(5/86).用于多发脑梗死存在2b级证据,占5.8% (5/86);用于大脑中动脉梗死存在1a级证据,占55.8% (48/86);用于颈内动脉梗死仅存在4级证据,占2.3%(2/86).有30.2%(26/86)的用药适应证缺乏临床研究证据.羟乙基淀粉用药疗程平均为(13.66±5.81)d,75.6%(65/86)的患者用药疗程超过说明书建议的10 d.单次用药剂量均为500 mL,滴速均为160~200 mL·h-1,快于说明书中规定的滴速.结论: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羟乙基淀粉200/0.5的应用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且在用法和疗程方面存在与说明书不符之处.

    作者:高琲;刘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