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刘晶;李岚
目的:对我区3家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查2008年6~7月3家医院手术病历共235份.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应用原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家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上存在部分抗菌药物选择不当、使用疗程较长,剂量偏大、微生物学检查送检率较低等问题.结论:3家医院围术期抗茼药物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情况,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郑勇;陈红;陈娟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如下方案治疗:表柔比星50 mg·(m2)-1,静脉注射,第1天;多西他赛30 mg·(m2)-1,静脉滴注1小时,第1天,第8天;奥沙利铂85 mg·(m2)-1,静脉滴注2小时,第1天;每21天重复.中位治疗5周期.结果:26例患者cR 2例(7.69%),PR 10例(38.46%),SD 9例(34.15%),PD 5例(19.23%),RR 46.15%,DC 80.30%,中位TTP 6.1个月,1年生存率50%.结论: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胃癌效果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姜妮;周蕾;张红梅;刘福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完善处方评价制度,促进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2007年5月1日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5月~2008年12月门急诊处方2 000张,并随机抽取小儿科、老年病科、呼吸科病区出院带药处方500张,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合理处方和专科用药进行评价.结果:我院门急诊处方合格率88.7%,小儿科病区、老年科病区、呼吸科病区处方合格率分别为98.5%、97.0%、99.0%;不合格处方中处方前记占36.7%,处方量超过7(3)天未写原因占28.8%,配伍禁忌占12.8%,相互作用占不合格处方的9.7%,禁忌用药占不合格处方的6.6%.结论:我院抗菌药物、注射剂、基本药物等使用相对比较合理,配伍禁忌和药物相互作用应该得到重视,有待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的共同努力,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于秋影;石磊;孟丽霞;朱玉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刺五加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进展.方法:分别介绍了刺五加中皂甙、多糖以及与黄芩联用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同时,对刺五加制剂治疗疾病的研究和评价做了总结,并对刺五加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展望.结果:刺五加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刺五加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开发利用更多有效成分.
作者:杜佳新;顾玉红;张博;朱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响应WHO的倡导,完善我国基本药物政策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处方行为,加强用药管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卫生部医政司于2007年9月发文委托中国医院协会组织编写首部<中国国家处方集>(下称<处方集>).
作者:张石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对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调查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患者使用抗菌治疗342 491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药物品种、用药频度、配伍方式、联用情况、平均药品费用,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6.85%,涉及10类40种,以单一用药为主.占60.8%.口服用药占总用药频度的79.38%,评价为合理用药的占65.66%,平均每例/次患者的药品费用为81.85元.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鲁华;纪新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我院抗抑郁药使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抗抑郁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抑郁药的销售金额、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销售金额每年都占80%以上,成为一线抗抑郁药,西酞普兰、氟西汀、舍曲林是近3年来使用多的SSRI类药物.结论:我院抗抑郁药使用基本合理,SSRI成为抗抑郁首选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应用逐年减少.
作者:许月芳;姜玲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肿瘤血管的生成为其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抗肿瘤血管的生成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新靶点,近年来中药或有效成分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研究非常活跃,也具有明显的广度和深度.
作者:刘娟;文静;王晶;谢铮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1日的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 503例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为51.1%,联合用药比例为45.7%,术科系抗菌药物使用率(68.5%)明显高于内科系(39.2%);联合用药率高的是呼吸科、综合ICU和产科,分别为89.6%、85.7%和72.7%;DDDs前的10位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5个、氟喹诺酮类4个、氨基糖苷类1个,限制使用类别9个,特殊使用类别1个,大部分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所用剂量高于限定日剂量;病原学送检率为55.3%.结论:全院尤其是术科系预防用药和联合用药构成比偏高,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类别药物使用率过高,部分头孢菌素类用药剂量过大,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作者:何丽庭;李伟恩;谭丽蓉;陈敏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病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提取2008年11月~2009年1月出院的157例骨科I类切口手术病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7份病历中使用至少1种抗菌药物的病历154份,使用率达98%,所用药品主要集中在头孢匹胺、拉氧头孢、头孢呋辛、头孢尼西和复方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几个品种,存在术前过早用药,术后用药时间过长,高起点等不合理现象.结论:医院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案和评价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作者:王晓玲;刘晶;李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 王汝龙:优化抗耐药菌的治疗1.1 概述细菌的耐药机制包括产酶耐药、靶位改变耐药和渗透性障碍耐药.耐药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抗菌药物如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治疗筛选了耐药菌株的结果.
作者:程迎秋;崔德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牙周科门诊处方合理用药状况,为实施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牙周科2009年1~10月门诊处方进行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的调研和分析,并对处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应诊不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占83.27%;平均用药品种数1.22种;抗菌药物使用率10.03%,占总药费的14.67%;注射荆使用率77.56%,占总药费的39.67%;基本药物使用率87.68%;平均处方金额17.23元;药物使用以局部麻醉药、消毒防腐药、抗菌药物和抗炎镇痛药为主;抗菌药物使用以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为主.结论:我院牙周科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郑利光;牛桂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一线应用吉非替尼250 mg·d-1,直至出现肿瘤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结果:40例可评价病例中,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13例,病情稳定(SD)17例,疾病进展(PD)10例.全组有效率为32.5%,疾病控制率为75.0%.疾病相关症状缓解率为72.5%,中位缓解时间为8天.中位生存期13.0个月.主要的毒副作用为皮疹24例(60.0%),腹泻17倒(42.5%),皮肤干燥脱屑10例(25.0%),皮肤瘙痒7例(17.5%),恶性呕吐6例(15.0%),转氨酶升高3例(7.5%)及口腔溃疡1例(2.5%).结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曲怡梅;廖国清;王红梅;刘鹏辉;李亮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概况.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状况、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及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作者:贡联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医院制剂加味白头翁汤凝胶灌肠剂中秦皮甲素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流动相:溶液A为乙腈,溶液B为含5%三乙胺的0.33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3.0).0~9 min,溶液A:溶液B为12:88;9~10 min,A:B为30:70;10~22 min,A:B为30:70.流速:1.0 mL·min-1;秦皮甲素和盐酸小檗碱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34 nm和349 nm.结果:秦皮甲素和盐酸小檗碱分别在4~200μg·mL-1和1~5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63%(RSD=2.52%)和97.37%(RSD=1.84%).结论:本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加味白头翁汤凝胶灌肠荆的质量控制.
作者:蔡乐;刘萍;周忻;张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对我院2008年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查分析,以了解我院门诊患者处方用药的基本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将其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挑选出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有402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2.76%,其中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剂量或用法不正确、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我院门诊处方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大<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力度,加强处方的监督检查,提高处方质量.
作者:徐芳琴;陈晓莉;赵越平;文爱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我院<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通知>的实施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通知>中我院外科常见的4种手术部位(腹外疝手术、骨科手术、阑尾手术、妇产科手术)随机抽取2008年1~6月(干预前)与2008年7~12月(干预后)出院病历资料各50份(共400份),对围术期预防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我院外科围术期预防用药率减少4.5%,联合用药率减少28.5%,合理用药率增加55.5%.结论:我院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渐趋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陈铸;吴小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2006~2008年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抗菌药物用量及销售金额,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应用中,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应用频繁,且头孢菌素类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程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医院门诊患者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9月门诊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对处方诊断、给药途径、单次用量和联合用药进行统计,与药品说明书相关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抽查处方316张,中药注射剂功能主治符合率为72.78%;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过量使用现象,高限剂量使用占49.37%;稀释剂规范率为67.41%;使用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处方占31.01%.结论:医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存在与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不符的现象,应该严格按说明书的规定使用药品.
作者:杨永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对我院2006~2008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儿童抗菌药物使用的特点和规律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抗菌药物的品种数、使用金额等进行统计排序分析.结果及结论:我院的抗菌药物用药结构比较稳定,抗菌药物用药品种趋向集中,抗菌药物的选择较合理.
作者:赵庚昊;王荣乐;崔峥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