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7~2009年我院术后镇痛药用药分析

黄晓晖;倪江洪

关键词:镇痛注射剂, 用药额度, 日均费用, 用药频度排序, 金额排序, 排序比, 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手术后镇痛注射剂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DDDs排序、金额排序以及排序比(B/A),分析2007~2009年度镇痛注射剂利用情况.结果:氟比洛芬酯金额3年均排序第1位,2009年芬太尼和复方双氯芬酸钠DDDs分别位居第1住和第2位,丙帕他莫DDC高为196,而哌替啶低只有1.8,复方双氟芬酸钠排序比为1,表明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性良好.结论:芬太尼与曲马多已成为我院术后PCA镇痛的主要注射剂;氟比洛芬酯、复方双氯芬酸钠、帕瑞昔布作为非甾体抗炎药可单独用于术后镇痛,或联合应用阿片类药可加强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用量,从而减轻不良反应.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和管理建议

    目的:通过对退药情况的统计,分析我院退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为相关管理提供具体建议.方法:统计我院2006~2008年退药数量、金额和原因,并获得部分个案情况.结果: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处方每年约1 000多张,其中有31%以上是由于医师处方行为不规范和医患沟通不足造成的.结论:有必要通过加强处方管理,完善退药制度,减少不必要的退药.

    作者:周卫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07年3月~2009年3月56例老年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治疗组(替罗非班+PCI)30例、时照组(直接PCI)26例.分析两组的临床情况和冠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90分钟心电图ST段抬高回落,随访30天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TIMI血流2级和3级血流发生比率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PCI术后治疗组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0天内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发生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轩;沈彬;曹征;匡武;崔晓云;吴旸;郭自强;朱正言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6~2008年我院急诊外科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目的:通过对抗菌药物处方的详细分析,了解急诊外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管理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8年急诊外科全部处方,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品种、金额、诊断、联用等信息,分析处方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占同期处方69.5%,金额占42.4%,口服剂型处方量超标较多,药物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结论:抗菌药物费用控制较好,处方合理性、规范性经临床药学干预后已得到加强.

    作者:翁感;项丽;全璟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丹红注射液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在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变化进行分析,并观察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绞痛的控制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心电图改善明显增加(P<0.05),动态心电图缺血发作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能更有效地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且患者耐受性好,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乔军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我国法定中药注射剂概况

    目的:了解我国现行的法定中药注射剂概况.方法: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药品说明书以及相关材料统计中药注射剂的药品种类、规格、剂型、批准文号、处方组成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我国现行的法定中药注射剂共有130种、1 290个批准文号,药品剂型以小容量注射液为主.同种药品有多个批准文号和生产厂家的现象比较普遍,单个品种多有8个规格、182个批准文号、115个生产厂家.结论:我国现行的法定中药注射剂在注册、审批、质量标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开展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十分重要.

    作者:刘皈阳;张艳君;马亮;郭代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00例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心脏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现状,探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的方法.方法:对2008年1~12月心脏外科100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围术期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初次给药时机选用不合理的56例,占56%;术后持续使用疗程不合理的79例,占79%;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4例,占4%;院内感染病例8例,细菌培养送检2例,送检率25%;抗菌药物联用情况较好.结论:心脏外科围术期抗生素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应用情况,主要抗菌药物运用指征过宽、术前用药时机选择不当、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和细菌培养送检率低等,故应加强对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标准的执行力度,强化管理,规范其使用.

    作者:郭颖华;赵金康;贾筠;杨西超;朱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6~2008年我院H2受体拮抗剂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2006~2008年的H2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状况及趋势.方法:采用药品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法,对H2受体拮抗剂的品种、消耗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汇总、排序、分析.结果:H2受体拮抗剂整体使用量、DDC呈下降趋势.其中枸橼酸雷尼替丁DDDs有所上升,其他H2受体拮抗刺DDDs均逐年下降.结论:我院H2受体拮抗剂使用基本合理,H2受体拮抗剂所占份额逐年缩小,但仍有一定发展空间.

    作者:白东玉;刘颖;魏锦绣;刘腾;赵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5~2008年我院抗骨质疏松药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对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2008年6月治疗骨质巯松症(Osteoporosis,OP)药物的销售量、金额进行调查、汇总、排序与分析.结果:我院治疗骨质疏松症以中成药、磷酸盐类和维生素D类为主,其他化学药为辅.结论:我院抗骨质疏松药的使用基本合理,能够满足OP患者用药需要.

    作者:张国华;史洁;刘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6~2008年我院门诊口服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门诊口服抗糖尿病药的使用金额、用药额度(DDDs)及日用药金额(DDC)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品种有所增加,口服抗糖尿病药仍占主要地位.结论:该院抗糖尿病药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应注意各类抗糖尿病药的适应证、剂量及联合用药.

    作者:陈燕华;王陆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清TSGF与胃癌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胃癌预后分析的运用价值.方法:研究126例胃癌患者病例资料,测定患者术前、术后血清TSGF值,并进行随访.对术前TSGF阳性与阴性组患者之间,Ⅰ、Ⅱ、Ⅲ、Ⅳ各期患者术前、术后TSGF差值不同水平组之间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前TSGF值、肿瘤的大小、年龄、性别、血红蛋白(HB)、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术前TSGF阳性与阴性组患者之间,Ⅰ、Ⅱ、Ⅲ、Ⅳ各期术前、术后TSGF差值不同水平组之闻生存率log-rank检验,X2值分别为5.907、0.884、9.503、4.129、4.809.Cox回归模型分析得术前TSGF值、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对风险度RR值分别为1.018、2.357、0.425.结论:血清TSGF是胃癌预后进行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TSGF阳性或TSGF术后未显著下降者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骆军;谭智军;张建文;罗一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复方苦参素注射液配合卵巢癌术后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配合临床化疗,研究复方苦参素注射液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方法:将106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53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加卡铂化疗并加复方菩参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加卡铂化疗.结果: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计数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白细胞较化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化疗毒副作用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复方苦参素注射液能较好地保护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不下降、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作者:袁瑗;李立安;刘艳新;王芳;刘阳;沈志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全胃肠外营养液的合理用药分析和对策探讨

    目的:了解我院全胃肠外营养液(TPN)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TPN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09年6月TPN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两年我院有425例患者使用TPN,共4 438份,主要应用于肿瘤科、消化内科、心胸外科、普外科.结论:我院TPN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TPN合理应用的水平.

    作者:卢荣枝;黎颖然;廖础欣;冯俊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美国FDA2009年批准的新分子实体

    总结2009年美国FDA批准的17种新分子实体.方法:依据美国FDA官方网站公布的17种新分子实体的临床研究资料,分别对其专利名、通用名、申请者、适应证和安全性等进行介绍.结果:17种新分子实体共涵盖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其中抗肿瘤药共批准3种,种类多.结论:通过了解国外上市新药动态,为国内新药研发及临床决策提供思路和参考.

    作者:于中华;赵志刚;司延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药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药物所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提高防治水平.方法:收集与分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1994年1月~2009年8月)药物所致RM的病例.结果:药物所致RM159例,口服给药比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起RM,有131人占总数的82.39%.发生于用药2个月内RM的有48例,占54.55%.常见药物有26种,按发生例数排序前4位的药物有:调节血脂药58例(占36.48%)排在首位,其中他汀类调节血脂药有49例.其次是乙醇32例(占20.13%)、有机磷农药30例(占18.87%)、阿片类药其中海洛因15例(占9.43%).结论:许多常用药物均可引起RM,使其发病率日益增多,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常可威胁生命.

    作者:王慧媛;赵志刚;陈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6~2008年我院抗组胺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抗纽胺药在我院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使用频度分析法时我院2006~2008年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西替利嗪片、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的用药频率一直保持领先.结论:安全、有效的第2、3代抗组胺药将成为抗过敏治疗的主要药物.

    作者:李岚;王晓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眼睑痉挛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眼睑痉挛的疗效.方法:应用腺苷钴胺对按Cohen、Albert等分级眼睑痉挛患者32例(35只眼)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眼睑痉挛总有效率为91.43%,未见过敏反应及严重全身不良表现.结论:采用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眼睑痉挛操作简单,疗效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药源广泛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军会;孔祥端;叶存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6~2008年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2006~2008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本院网络系统,统计药品消耗数据,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和销售金额排序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等.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石凤鸣;唐旭政;王诗红;许燕红;万玉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做好药学服务,加强医院用药安全——医院合理用药管理研讨会会议纪要

    1 张晓乐:药师的批判性思维与用药安全1.1 医疗服务中药师的责任就目前情况来看,相当多的药师根本不考虑处方和医嘱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相当多的药师认为只要不发错药就是保证用药安全;相当多的药师认为如果没发错药而出现药疗事故医生应负主要责任.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1]第35条规定: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瓦作用和配伍禁忌;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第36条规定: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作者:段宁;张石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使用规律及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以DDDs值代表用药频度,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分析判断指标,对我院2008年入院的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用的药物主要为化痰、平喘、抗感染、维生素、营养类及消化系统用物;氨溴素、甲泼尼龙、头孢吡肟等16种药物的DUI>1;联合用药中以二羟丙茶碱+地塞米松磷酸钠、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多见.结论: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陈桂林;刘广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我院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12月份处方进行分析,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将其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挑选出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19 580张处方,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435张,占总处方数的2.22%.结论:制定实施处方点评,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培训,增进药师与医师交流等有效措施来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

    作者:贾建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