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东玉;刘颖;魏锦绣;刘腾;赵志刚
目的:探讨Ⅰ类(甲状腺、乳腺)、Ⅱ类(阑尾炎)患者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住院的甲状腺、乳腺和阑尾炎手术患者病历300例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Ⅰ、Ⅱ类切口围术期用药率100%,预防性用药占95%,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应用率达32%.结论: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存在用药时间长、无指征换药等现象.
作者:浦锡娟;林小鲁;罗玉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建立HLPC法测定五参二连颗粒中橙皮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C18柱(ZORBAX SB,4.6×150 mm,5 μm);甲醇-0.5%冰醋酸溶液(38:6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3 nm.结果:橙皮苷的线性范围为0.004 144~0.062 160 m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为0.48%.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五参二连颗粒的含量控制.
作者:于开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院2006~2008年的H2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状况及趋势.方法:采用药品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法,对H2受体拮抗剂的品种、消耗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汇总、排序、分析.结果:H2受体拮抗剂整体使用量、DDC呈下降趋势.其中枸橼酸雷尼替丁DDDs有所上升,其他H2受体拮抗刺DDDs均逐年下降.结论:我院H2受体拮抗剂使用基本合理,H2受体拮抗剂所占份额逐年缩小,但仍有一定发展空间.
作者:白东玉;刘颖;魏锦绣;刘腾;赵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胃癌预后分析的运用价值.方法:研究126例胃癌患者病例资料,测定患者术前、术后血清TSGF值,并进行随访.对术前TSGF阳性与阴性组患者之间,Ⅰ、Ⅱ、Ⅲ、Ⅳ各期患者术前、术后TSGF差值不同水平组之间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前TSGF值、肿瘤的大小、年龄、性别、血红蛋白(HB)、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术前TSGF阳性与阴性组患者之间,Ⅰ、Ⅱ、Ⅲ、Ⅳ各期术前、术后TSGF差值不同水平组之闻生存率log-rank检验,X2值分别为5.907、0.884、9.503、4.129、4.809.Cox回归模型分析得术前TSGF值、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对风险度RR值分别为1.018、2.357、0.425.结论:血清TSGF是胃癌预后进行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TSGF阳性或TSGF术后未显著下降者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骆军;谭智军;张建文;罗一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门诊口服抗糖尿病药的使用金额、用药额度(DDDs)及日用药金额(DDC)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品种有所增加,口服抗糖尿病药仍占主要地位.结论:该院抗糖尿病药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应注意各类抗糖尿病药的适应证、剂量及联合用药.
作者:陈燕华;王陆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院对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2008年6月治疗骨质巯松症(Osteoporosis,OP)药物的销售量、金额进行调查、汇总、排序与分析.结果:我院治疗骨质疏松症以中成药、磷酸盐类和维生素D类为主,其他化学药为辅.结论:我院抗骨质疏松药的使用基本合理,能够满足OP患者用药需要.
作者:张国华;史洁;刘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在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变化进行分析,并观察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绞痛的控制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心电图改善明显增加(P<0.05),动态心电图缺血发作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能更有效地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且患者耐受性好,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乔军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中药注射剂近年来的有关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结果: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药材或药物自身的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用过程中的因素.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应规范各个环节,才能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作者:王会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院手术后镇痛注射剂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DDDs排序、金额排序以及排序比(B/A),分析2007~2009年度镇痛注射剂利用情况.结果:氟比洛芬酯金额3年均排序第1位,2009年芬太尼和复方双氯芬酸钠DDDs分别位居第1住和第2位,丙帕他莫DDC高为196,而哌替啶低只有1.8,复方双氟芬酸钠排序比为1,表明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性良好.结论:芬太尼与曲马多已成为我院术后PCA镇痛的主要注射剂;氟比洛芬酯、复方双氯芬酸钠、帕瑞昔布作为非甾体抗炎药可单独用于术后镇痛,或联合应用阿片类药可加强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用量,从而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黄晓晖;倪江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国产与进口奥沙利铂在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同期收治的TNM Ⅱ和Ⅲ期直肠癌患者共97例,随机分为国产奥沙利铂(奥沙利铂注射液)组52例,和进口奥沙利铂(乐沙定)组45例,进行术后辅助化疗.采用FOLFOX4方案,观察、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年后的局部复发及存活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国产奥沙利铂使用仍然是安全、有效的,其3年生存率较高;对有经济条件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进口奥沙利铂,对患者整体术后治疗是有益的.
作者:左富义;于波;白雪;孙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国现行的法定中药注射剂概况.方法: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药品说明书以及相关材料统计中药注射剂的药品种类、规格、剂型、批准文号、处方组成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我国现行的法定中药注射剂共有130种、1 290个批准文号,药品剂型以小容量注射液为主.同种药品有多个批准文号和生产厂家的现象比较普遍,单个品种多有8个规格、182个批准文号、115个生产厂家.结论:我国现行的法定中药注射剂在注册、审批、质量标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开展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十分重要.
作者:刘皈阳;张艳君;马亮;郭代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配合临床化疗,研究复方苦参素注射液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方法:将106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53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加卡铂化疗并加复方菩参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加卡铂化疗.结果: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计数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白细胞较化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化疗毒副作用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复方苦参素注射液能较好地保护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不下降、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作者:袁瑗;李立安;刘艳新;王芳;刘阳;沈志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总结2009年美国FDA批准的17种新分子实体.方法:依据美国FDA官方网站公布的17种新分子实体的临床研究资料,分别对其专利名、通用名、申请者、适应证和安全性等进行介绍.结果:17种新分子实体共涵盖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其中抗肿瘤药共批准3种,种类多.结论:通过了解国外上市新药动态,为国内新药研发及临床决策提供思路和参考.
作者:于中华;赵志刚;司延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瑞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单纯饮食运动治疗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60例(A组)和阿卡渡糖60例(B组),疗程12周.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胰岛素(FINS,P2hINS),血脂和体重指数(BMI).结果:瑞格列奈组FBG平均下降3.84 mmol·L-1,疗效优于阿卡波糖组(下降2.90 mmol·L-1),两组P<0.01;两种药物对2 hBG均有明显地降低作用(P<0.01),且降低程度相似;两组HbA1C均能显著降低,两组比较HbA1C降低的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餐后2小时血清胰岛素与治疗前比较瑞格列奈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阿卡波糖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12周后瑞格列奈组BMI略上升1.3%(P>0.05),阿卡波糖组BMI降低2.6%(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阿卡波糖能使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1).结论:瑞格列奈和阿卡渡糖均能明显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HbA1C.瑞格列奈降低空腹血糖的作用优与阿卡波糖,而阿卡波糖可减低餐后胰岛素分泌,调节血脂,减轻体重,更适合肥胖患者.
作者:陈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药物所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提高防治水平.方法:收集与分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1994年1月~2009年8月)药物所致RM的病例.结果:药物所致RM159例,口服给药比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起RM,有131人占总数的82.39%.发生于用药2个月内RM的有48例,占54.55%.常见药物有26种,按发生例数排序前4位的药物有:调节血脂药58例(占36.48%)排在首位,其中他汀类调节血脂药有49例.其次是乙醇32例(占20.13%)、有机磷农药30例(占18.87%)、阿片类药其中海洛因15例(占9.43%).结论:许多常用药物均可引起RM,使其发病率日益增多,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常可威胁生命.
作者:王慧媛;赵志刚;陈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头孢他啶治疗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头孢他啶60 mg·kg-1·d-1,分2次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氨苄西林钠100~200mg·kg-1·d-1,分2次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5 d,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的有效率分别为95.00%、72.50%;观察组和对照的不良反应率分别10.00%和25.00%;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头孢他啶治疗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晓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抗菌药物处方的详细分析,了解急诊外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管理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8年急诊外科全部处方,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品种、金额、诊断、联用等信息,分析处方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占同期处方69.5%,金额占42.4%,口服剂型处方量超标较多,药物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结论:抗菌药物费用控制较好,处方合理性、规范性经临床药学干预后已得到加强.
作者:翁感;项丽;全璟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1 张晓乐:药师的批判性思维与用药安全1.1 医疗服务中药师的责任就目前情况来看,相当多的药师根本不考虑处方和医嘱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相当多的药师认为只要不发错药就是保证用药安全;相当多的药师认为如果没发错药而出现药疗事故医生应负主要责任.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1]第35条规定: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瓦作用和配伍禁忌;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第36条规定: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作者:段宁;张石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12月份处方进行分析,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将其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挑选出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19 580张处方,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435张,占总处方数的2.22%.结论:制定实施处方点评,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培训,增进药师与医师交流等有效措施来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
作者:贾建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使用规律及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以DDDs值代表用药频度,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分析判断指标,对我院2008年入院的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用的药物主要为化痰、平喘、抗感染、维生素、营养类及消化系统用物;氨溴素、甲泼尼龙、头孢吡肟等16种药物的DUI>1;联合用药中以二羟丙茶碱+地塞米松磷酸钠、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多见.结论: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陈桂林;刘广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