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他啶治疗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唐晓军

关键词: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头孢他啶, 氨苄西林钠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他啶治疗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头孢他啶60 mg·kg-1·d-1,分2次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氨苄西林钠100~200mg·kg-1·d-1,分2次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5 d,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的有效率分别为95.00%、72.50%;观察组和对照的不良反应率分别10.00%和25.00%;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头孢他啶治疗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相关文献
  • 2006~2008年我院门诊口服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门诊口服抗糖尿病药的使用金额、用药额度(DDDs)及日用药金额(DDC)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品种有所增加,口服抗糖尿病药仍占主要地位.结论:该院抗糖尿病药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应注意各类抗糖尿病药的适应证、剂量及联合用药.

    作者:陈燕华;王陆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双黄连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66例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预防或避免其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检索1989年至今维普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医药学期刊,收集双黄连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病案66例,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案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资料中,18~44岁的青年患者比例高(57.14%);男性21例(58.33%),女性15例(41.67%);患者原发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比例高(65.15%);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给药30 min内(93.02%);4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6.06%.结论:双黄连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很多,且后果严重,临床医师、药师应对其加以重视.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独使用厄贝沙坦150 mg·d-1进行治疗,B组使用厄贝沙坦150 mg·d-1+美托洛尔12.5 mg·d-1联合治疗,疗程4周,观察对比两组SBP、DBP、HR以及三酰甘油、血糖、尿素氮等指标.结果:两组降压效果相似,无显著性差异.但厄贝沙坦、芙托洛尔组患者治疗6周后,心率下降稳定,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血糖、血脂稳定,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应用厄贝沙坦、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安全有效,无肝肾功能损伤,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平稳降低心率,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风险有积极意义.

    作者:谢魑;张世红;廖周虎;雷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00例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心脏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现状,探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的方法.方法:对2008年1~12月心脏外科100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围术期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初次给药时机选用不合理的56例,占56%;术后持续使用疗程不合理的79例,占79%;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4例,占4%;院内感染病例8例,细菌培养送检2例,送检率25%;抗菌药物联用情况较好.结论:心脏外科围术期抗生素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应用情况,主要抗菌药物运用指征过宽、术前用药时机选择不当、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和细菌培养送检率低等,故应加强对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标准的执行力度,强化管理,规范其使用.

    作者:郭颖华;赵金康;贾筠;杨西超;朱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全胃肠外营养液的合理用药分析和对策探讨

    目的:了解我院全胃肠外营养液(TPN)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TPN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09年6月TPN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两年我院有425例患者使用TPN,共4 438份,主要应用于肿瘤科、消化内科、心胸外科、普外科.结论:我院TPN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TPN合理应用的水平.

    作者:卢荣枝;黎颖然;廖础欣;冯俊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我院住院老年患者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2006~2008年我院住院老年患者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06~2008年我院住院老年患者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的品种、规格、厂家、剂型、用药数量和用药金额等数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方法.结果:金额和用量排序前3位的为多沙唑嗪、非那雄胺、坦索洛新,表明我院住院老年患者治疗BPH药物以这3种药物为主,其他药物为辅.结论:多沙唑嗪,非那雄胺因疗效全面,不良反应小,成为抗BPH的主导药物,但价格昂贵,期待疗效更好,价格便宜的国产中、化学药上市,使患者在治疗效果和经济上双受益.

    作者:王茹;任浩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美国FDA2009年批准的新分子实体

    总结2009年美国FDA批准的17种新分子实体.方法:依据美国FDA官方网站公布的17种新分子实体的临床研究资料,分别对其专利名、通用名、申请者、适应证和安全性等进行介绍.结果:17种新分子实体共涵盖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其中抗肿瘤药共批准3种,种类多.结论:通过了解国外上市新药动态,为国内新药研发及临床决策提供思路和参考.

    作者:于中华;赵志刚;司延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6~2008年我院急诊外科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目的:通过对抗菌药物处方的详细分析,了解急诊外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管理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8年急诊外科全部处方,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品种、金额、诊断、联用等信息,分析处方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占同期处方69.5%,金额占42.4%,口服剂型处方量超标较多,药物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结论:抗菌药物费用控制较好,处方合理性、规范性经临床药学干预后已得到加强.

    作者:翁感;项丽;全璟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丹红注射液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在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变化进行分析,并观察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绞痛的控制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心电图改善明显增加(P<0.05),动态心电图缺血发作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能更有效地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且患者耐受性好,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乔军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头孢他啶治疗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头孢他啶治疗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头孢他啶60 mg·kg-1·d-1,分2次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氨苄西林钠100~200mg·kg-1·d-1,分2次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5 d,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的有效率分别为95.00%、72.50%;观察组和对照的不良反应率分别10.00%和25.00%;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头孢他啶治疗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晓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Ezrin蛋白和CD4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埃兹(Ezrin)蛋白和CD4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卵巢癌、2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20例良性卵巢肿瘤中CD44和埃兹蛋白的表达,将二者分别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估二者的相关性.结果:(1)Ezrin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组织和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35.0%和82.7%.CD44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组织和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5.0%和63.7%.Ezrin、CIM4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组织和卵巢癌中的表达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zrin、CD44的表达程度均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腹水有关(P<0.05),与卵巢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3)Ezrin和CD44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CD44和埃兹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转移密切相关,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二者均为阳性表达的患者转移率高于阴性表达者,CD44和埃兹蛋白共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作者:姜永梅;陈爱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浅析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中药注射剂近年来的有关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结果: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药材或药物自身的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用过程中的因素.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应规范各个环节,才能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作者:王会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做好药学服务,加强医院用药安全——医院合理用药管理研讨会会议纪要

    1 张晓乐:药师的批判性思维与用药安全1.1 医疗服务中药师的责任就目前情况来看,相当多的药师根本不考虑处方和医嘱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相当多的药师认为只要不发错药就是保证用药安全;相当多的药师认为如果没发错药而出现药疗事故医生应负主要责任.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1]第35条规定: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瓦作用和配伍禁忌;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第36条规定: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作者:段宁;张石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发病72 h内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疏血通+胞二磷胆碱,连用14 d;抗凝组:低分子肝素钙,连用7d;治疗组:依达拉奉(连用14 d)+低分子肝素钙(连用7 d).观察治疗后28 d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抗凝组(P<0.05),抗凝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和抗凝组相比,治疗组NO含量降低.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对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与抑制NO的异常表达有关.

    作者:叶冠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清TSGF与胃癌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胃癌预后分析的运用价值.方法:研究126例胃癌患者病例资料,测定患者术前、术后血清TSGF值,并进行随访.对术前TSGF阳性与阴性组患者之间,Ⅰ、Ⅱ、Ⅲ、Ⅳ各期患者术前、术后TSGF差值不同水平组之间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前TSGF值、肿瘤的大小、年龄、性别、血红蛋白(HB)、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术前TSGF阳性与阴性组患者之间,Ⅰ、Ⅱ、Ⅲ、Ⅳ各期术前、术后TSGF差值不同水平组之闻生存率log-rank检验,X2值分别为5.907、0.884、9.503、4.129、4.809.Cox回归模型分析得术前TSGF值、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对风险度RR值分别为1.018、2.357、0.425.结论:血清TSGF是胃癌预后进行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TSGF阳性或TSGF术后未显著下降者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骆军;谭智军;张建文;罗一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复方苦参素注射液配合卵巢癌术后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配合临床化疗,研究复方苦参素注射液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方法:将106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53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加卡铂化疗并加复方菩参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加卡铂化疗.结果: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计数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白细胞较化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化疗毒副作用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复方苦参素注射液能较好地保护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不下降、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作者:袁瑗;李立安;刘艳新;王芳;刘阳;沈志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分析与防范

    目的:就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ADR)及导致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通过2007~2008年茂名地区各医疗单位呈报的456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对ADR的临床表现和累及系统-器官、给药途径及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导致ADR的原因包括成分、工艺、个体差异、质量标准及配伍等因素,并就防范做了一定阐述.结论:中药注射剂是一把双刃剑,ADR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加强基础研究,提高质量,完善安全性再评价,并加强临床合理使用的管理和监管等工作,才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林焕泽;蓝忠;吴秀荣;李桃;黄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低剂量持续泵入特立加压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小剂量持续输注特立加压素(T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09年5月解放军第309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感染性患者45例,其中25例去甲肾上腺素抵抗患者给予小剂量TP持续静脉泵泵入2 mg·(24 h)-1治疗.按患者终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18例,死亡组7例,记录2组治疗前、治疗后6、12、24、48 h心脏的[心率(HR)、心脏指数(CI)]血流动力学参数[肺动脉楔压(PAWP)、平均动脉压(MAP)、全身血管阻力(SVR)]和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 h后,存活组、死亡组的平均动脉压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脏指数(CI)、肺动脉楔压(PAWP)、以及全身血管阻力(SVR)均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MAP较高(治疗6 h后)、心率较低(治疗12 h后),维持目标MAP(9.975 kPa)所需的去甲肾上腺素剂量较小(治疗24 h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持续泵入TP能有效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且未明显增加心脏后负荷,因而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血管加压素,用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作者:于浩天;陈莉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国产与进口奥沙利铂在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国产与进口奥沙利铂在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同期收治的TNM Ⅱ和Ⅲ期直肠癌患者共97例,随机分为国产奥沙利铂(奥沙利铂注射液)组52例,和进口奥沙利铂(乐沙定)组45例,进行术后辅助化疗.采用FOLFOX4方案,观察、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年后的局部复发及存活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国产奥沙利铂使用仍然是安全、有效的,其3年生存率较高;对有经济条件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进口奥沙利铂,对患者整体术后治疗是有益的.

    作者:左富义;于波;白雪;孙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RP-HPLC法测定妇炎康复胶囊中橙皮苷含量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炎康复胶囊中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19:8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0℃.结果:橙皮苷在0.099-1.77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5%,RSD为1.21%(n=6).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简便、易行,可用于妇炎康复肢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蒋霞;唐德智;杨玉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