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6~2008年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石凤鸣;唐旭政;王诗红;许燕红;万玉平

关键词:抗菌药物, 限定日剂量,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门诊2006~2008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本院网络系统,统计药品消耗数据,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和销售金额排序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等.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相关文献
  • CXCR4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上的表达及其对化疗敏感性研究

    目的:探讨CXCR4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表面的表达及其对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吡柔比星(THP)的敏感性.方法:体外培养SK-N-SH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CXCR4在其表面的表达.通过CH50试验明确化疗药物CTX、THP对SK-N-SH细胞的效应剂量.后通过Real-time PCR及流式细胞术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检测化疗药物对SK-N-SH细胞中CXCR4表达的变化.结果:FACS检测结果表明CXCR4分子在SK-N-SH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但化疗药物不能降低其在蛋白水平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化疗药物也不影响CXCR4在mRNA水平的表达.结论:与我们前期报道化疗药物能影响神经母细胞瘤细胞LA-N-5上CXCR4的表达不同,CTX、THP不能显著降低转移相关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表面的表达,提示神经母细胞瘤来源不同,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作者:孙婧;肖燕;李良;余素明;唐锁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双黄连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66例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预防或避免其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检索1989年至今维普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医药学期刊,收集双黄连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病案66例,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案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资料中,18~44岁的青年患者比例高(57.14%);男性21例(58.33%),女性15例(41.67%);患者原发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比例高(65.15%);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给药30 min内(93.02%);4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6.06%.结论:双黄连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很多,且后果严重,临床医师、药师应对其加以重视.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07年3月~2009年3月56例老年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治疗组(替罗非班+PCI)30例、时照组(直接PCI)26例.分析两组的临床情况和冠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90分钟心电图ST段抬高回落,随访30天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TIMI血流2级和3级血流发生比率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PCI术后治疗组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0天内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发生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轩;沈彬;曹征;匡武;崔晓云;吴旸;郭自强;朱正言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浅析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中药注射剂近年来的有关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结果: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药材或药物自身的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用过程中的因素.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应规范各个环节,才能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作者:王会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6~2008年我院急诊外科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目的:通过对抗菌药物处方的详细分析,了解急诊外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管理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8年急诊外科全部处方,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品种、金额、诊断、联用等信息,分析处方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占同期处方69.5%,金额占42.4%,口服剂型处方量超标较多,药物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结论:抗菌药物费用控制较好,处方合理性、规范性经临床药学干预后已得到加强.

    作者:翁感;项丽;全璟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我国法定中药注射剂概况

    目的:了解我国现行的法定中药注射剂概况.方法: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药品说明书以及相关材料统计中药注射剂的药品种类、规格、剂型、批准文号、处方组成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我国现行的法定中药注射剂共有130种、1 290个批准文号,药品剂型以小容量注射液为主.同种药品有多个批准文号和生产厂家的现象比较普遍,单个品种多有8个规格、182个批准文号、115个生产厂家.结论:我国现行的法定中药注射剂在注册、审批、质量标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开展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十分重要.

    作者:刘皈阳;张艳君;马亮;郭代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清TSGF与胃癌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胃癌预后分析的运用价值.方法:研究126例胃癌患者病例资料,测定患者术前、术后血清TSGF值,并进行随访.对术前TSGF阳性与阴性组患者之间,Ⅰ、Ⅱ、Ⅲ、Ⅳ各期患者术前、术后TSGF差值不同水平组之间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前TSGF值、肿瘤的大小、年龄、性别、血红蛋白(HB)、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术前TSGF阳性与阴性组患者之间,Ⅰ、Ⅱ、Ⅲ、Ⅳ各期术前、术后TSGF差值不同水平组之闻生存率log-rank检验,X2值分别为5.907、0.884、9.503、4.129、4.809.Cox回归模型分析得术前TSGF值、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对风险度RR值分别为1.018、2.357、0.425.结论:血清TSGF是胃癌预后进行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TSGF阳性或TSGF术后未显著下降者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骆军;谭智军;张建文;罗一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我院住院老年患者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2006~2008年我院住院老年患者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06~2008年我院住院老年患者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的品种、规格、厂家、剂型、用药数量和用药金额等数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方法.结果:金额和用量排序前3位的为多沙唑嗪、非那雄胺、坦索洛新,表明我院住院老年患者治疗BPH药物以这3种药物为主,其他药物为辅.结论:多沙唑嗪,非那雄胺因疗效全面,不良反应小,成为抗BPH的主导药物,但价格昂贵,期待疗效更好,价格便宜的国产中、化学药上市,使患者在治疗效果和经济上双受益.

    作者:王茹;任浩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6~2008年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2006~2008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本院网络系统,统计药品消耗数据,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和销售金额排序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等.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石凤鸣;唐旭政;王诗红;许燕红;万玉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滑动平均法的改良及其在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拟合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滑动平均法(SAM)的改良及其在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拟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滑动平均法进行改良得到滑动平均改良法(ISAM).收集1996~2008年期间国内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献报道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数据.分别用SAM与ISAM对数据进行拟合与分析,以RSE、MAD、ARE判断拟合效果.结果:共收集1996~2008年期间国内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相关文献386篇,数据910条.ISAM计算所得RSE、MAD、ARE值均小.结论:ISAM拟合效果优于SAM,ISAM拟合结果显示1996~2008年期间国内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可考虑加强联合用药,适当更换药物以防止耐药率进一步上升,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作者:丁凡;王忠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7~2009年我院术后镇痛药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手术后镇痛注射剂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DDDs排序、金额排序以及排序比(B/A),分析2007~2009年度镇痛注射剂利用情况.结果:氟比洛芬酯金额3年均排序第1位,2009年芬太尼和复方双氯芬酸钠DDDs分别位居第1住和第2位,丙帕他莫DDC高为196,而哌替啶低只有1.8,复方双氟芬酸钠排序比为1,表明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性良好.结论:芬太尼与曲马多已成为我院术后PCA镇痛的主要注射剂;氟比洛芬酯、复方双氯芬酸钠、帕瑞昔布作为非甾体抗炎药可单独用于术后镇痛,或联合应用阿片类药可加强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用量,从而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黄晓晖;倪江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做好药学服务,加强医院用药安全——医院合理用药管理研讨会会议纪要

    1 张晓乐:药师的批判性思维与用药安全1.1 医疗服务中药师的责任就目前情况来看,相当多的药师根本不考虑处方和医嘱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相当多的药师认为只要不发错药就是保证用药安全;相当多的药师认为如果没发错药而出现药疗事故医生应负主要责任.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1]第35条规定: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瓦作用和配伍禁忌;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第36条规定: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作者:段宁;张石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发病72 h内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疏血通+胞二磷胆碱,连用14 d;抗凝组:低分子肝素钙,连用7d;治疗组:依达拉奉(连用14 d)+低分子肝素钙(连用7 d).观察治疗后28 d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抗凝组(P<0.05),抗凝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和抗凝组相比,治疗组NO含量降低.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对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与抑制NO的异常表达有关.

    作者:叶冠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眼睑痉挛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眼睑痉挛的疗效.方法:应用腺苷钴胺对按Cohen、Albert等分级眼睑痉挛患者32例(35只眼)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眼睑痉挛总有效率为91.43%,未见过敏反应及严重全身不良表现.结论:采用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眼睑痉挛操作简单,疗效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药源广泛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军会;孔祥端;叶存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RP-HPLC法测定妇炎康复胶囊中橙皮苷含量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炎康复胶囊中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19:8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0℃.结果:橙皮苷在0.099-1.77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5%,RSD为1.21%(n=6).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简便、易行,可用于妇炎康复肢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蒋霞;唐德智;杨玉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药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药物所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提高防治水平.方法:收集与分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1994年1月~2009年8月)药物所致RM的病例.结果:药物所致RM159例,口服给药比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起RM,有131人占总数的82.39%.发生于用药2个月内RM的有48例,占54.55%.常见药物有26种,按发生例数排序前4位的药物有:调节血脂药58例(占36.48%)排在首位,其中他汀类调节血脂药有49例.其次是乙醇32例(占20.13%)、有机磷农药30例(占18.87%)、阿片类药其中海洛因15例(占9.43%).结论:许多常用药物均可引起RM,使其发病率日益增多,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常可威胁生命.

    作者:王慧媛;赵志刚;陈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我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和管理建议

    目的:通过对退药情况的统计,分析我院退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为相关管理提供具体建议.方法:统计我院2006~2008年退药数量、金额和原因,并获得部分个案情况.结果: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处方每年约1 000多张,其中有31%以上是由于医师处方行为不规范和医患沟通不足造成的.结论:有必要通过加强处方管理,完善退药制度,减少不必要的退药.

    作者:周卫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美国FDA2009年批准的新分子实体

    总结2009年美国FDA批准的17种新分子实体.方法:依据美国FDA官方网站公布的17种新分子实体的临床研究资料,分别对其专利名、通用名、申请者、适应证和安全性等进行介绍.结果:17种新分子实体共涵盖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其中抗肿瘤药共批准3种,种类多.结论:通过了解国外上市新药动态,为国内新药研发及临床决策提供思路和参考.

    作者:于中华;赵志刚;司延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00例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心脏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现状,探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的方法.方法:对2008年1~12月心脏外科100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围术期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初次给药时机选用不合理的56例,占56%;术后持续使用疗程不合理的79例,占79%;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4例,占4%;院内感染病例8例,细菌培养送检2例,送检率25%;抗菌药物联用情况较好.结论:心脏外科围术期抗生素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应用情况,主要抗菌药物运用指征过宽、术前用药时机选择不当、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和细菌培养送检率低等,故应加强对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标准的执行力度,强化管理,规范其使用.

    作者:郭颖华;赵金康;贾筠;杨西超;朱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五参二连颗粒中橙皮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HLPC法测定五参二连颗粒中橙皮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C18柱(ZORBAX SB,4.6×150 mm,5 μm);甲醇-0.5%冰醋酸溶液(38:6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3 nm.结果:橙皮苷的线性范围为0.004 144~0.062 160 m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为0.48%.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五参二连颗粒的含量控制.

    作者:于开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