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股骨颈手术中的应用

陈艳;赵月云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 股骨颈手术, 切口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股骨颈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57例股骨颈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7例,常规手术后切口施行封闭式负压引流,连接扬州产无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引流约72小时左右;对照组70例在接受常规手术后切口采用传统橡皮管自然引流法.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较传统橡皮管自然引流法能降低股骨颈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喘息性疾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一氧化氮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血清SOD及NO在小儿喘息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及血清值变化情况.方法:收治小儿喘息性疾病患儿60例,分为毛细支气管炎组、喘息性支气管炎组及支气管哮喘组3组,每组各20例,选择同期市妇幼保健院健康查体儿童20例为对照组.分析4组SOD和NO值,4组间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平α=0.05).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支气管哮喘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SOD值均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P<0.001,恢复期P<0.001),但毛细支气管炎组、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支气管哮喘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NO值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P<0.006,恢复期P<0.035).结论:SOD和NO值在小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变化,有明显临床意义,通过进一步研究SOD和NO值的变化对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发展、转归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锡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OL-HDF)对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50例MHD患者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OL-HDF25例行前稀释法,对照组行常规的HD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Kt/V值的变化.结果:OL-HDF可明显缓解MHD患者的顽固性皮肤瘙痒、周围神经病变、慢性骨痛等并发症;治疗6个月后HDF组血清PTH、β2-MG、hs-CRP水平较HD组显著降低,Hb较前上升,而Kt/V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滤过清除患者体内中大分子毒素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性血液透析,预防和减少了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孙桂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BCT技术在正畸头影测量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头影测量分析是正畸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颌面部影像从二维到三维的发展,使得颌面部锥形束CT(CBCT)在头影测量学中的研究成为热点.就CBCT在正畸头影测量分析中的应用的新发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慧;王奕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妈富隆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妈富隆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4例.结果:妈富隆治疗的84例无排卵性功血患者中,70例效果明显,9例复发,5例无效.结论:妈富隆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锦州城区1989~1996年新发肺结核病患者起始耐药监测调查分析

    一个地区的新发肺结核病患者的起始耐药趋势监测是结核病控制工作中作为流行病学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总结了1989~1996年历年新发肺结核病患者203例的起始耐药情况,参照流行病学,按年份进行队列分析.初步阐明了7年的耐药率发展趋势.肺结核病患者起始耐药情况严重,应采取多项控制措施控制耐药率.

    作者:祖伟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银翘散临床新用

    作者:陈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肌苷、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治疗抽动障碍的效果

    目的:探讨肌苷、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治疗抽动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儿童保健门诊就诊、明确诊断的抽动障碍,未曾用药治疗的患儿46例.采用肌苷片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为73.9%,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肌苷、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治疗抽动障碍是有效.

    作者:于欣;刘国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006~2010年本溪市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目的:通过对本溪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缺陷发生顺位进行分析,证明5年来采取的三级预防干预措施成果显著.方法:对本溪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平均发生率为85.13/万,出生缺陷前5位顺位分别为多指(趾)、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外耳其他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结论:通过加强孕前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采取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动态心电图对于诊断病窦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目的: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病窦综合征(简称病窦)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仪对诊断病窦做进一步评价.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显著窦性心动过缓14例(45%);其中检出病窦3例(10%).发现窦性静止4例,窦房阻滞1例,交接性逸博及交接性逸搏心律5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例及房室传导阻滞5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实用高效,无创,安全,记录时间长的检测技术对于诊治病窦具有独特优势,在临床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艳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肛肠手术中俯卧折刀位与截石位的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俯卧折刀位与截石位在肛肠手术应用中的特点.方法:行肛肠手术患者50例,其中25例采用俯卧折刀位,25例采用截石位.观察患者体位摆放时间、患者舒适度、羞涩感、配合度的情况以及手术时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差异.结果:俯卧折刀位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明显少于截石位患者,羞涩感小于截石位患者,而舒适度与配合度明显高于截石位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两种体位患者在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俯卧折刀位是肛肠手术较为理想的手术体位,不仅能使手术视野重复暴露,还能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减少护理难度,对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鄂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012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卫生部部长陈竺强调完善制度和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是医改关键

    作者:陈惠;王天鹅;李晓雅;张雨;周洁;武亚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子宫全切除的心理调查和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所术后对女性的心理影响及护理.方法:对18例子宫全切术女性进行健康宣教、与患者及其家人交谈,调查心理想法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做详细记录,研究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表现为紧张和顾虑,术后产生忧虑患者12例(83%),抑郁4例(22%),自卑2例(11%),通过手术前后的健康指导教育,上述心理顾虑完全缓解16例,基本缓解2例.结论:对子宫全切患者手术前后加强健康教育,给予各种心理干预及针对性的护理,对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作者:成晓莲;王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高危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高危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PKRP治疗高危重度BPH患者78例,系统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21~54分钟,切除腺体重量15~64g,失血量60~380ml,术后尿路梗阻症状明显改善,无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PKRP是治疗高危重度BPH有效、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

    作者:周小东;李红艳;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护理体会

    白内障(Cataract)是因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多种原因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临床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可伴有怕光、看物体颜色较暗或呈黄色,甚至复视(双影)及看物体变形等症状.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其切口小、用时短、愈合快、疗效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白内障[1],而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本研究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患者67例,实施个体化的整体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唐碧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胃癌28例的X线钡餐造影和CT诊断的影像学价值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胃癌患者28例,分别进行X线钡餐和CT检查,对比分析各种检查相应的影像学特征及表现.结果:28例胃癌患者中,X线钡餐发现胃癌18例(64.3%),CT检查全部阳性.X线表现,4例出现明显充盈缺损;12例胃腔变窄,皱襞消失;胃壁僵硬18例,4例为溃疡龛影,形状不规则;7例表现为示胃小区及胃小沟结构紊乱,增粗.CT表现,胃壁增厚26例,黏膜表面凹凸不平24例,腔内有分叶状、结节状、菜花状肿块9例,出现溃疡环堤16例,胃腔狭窄4例,黏膜皱襞集中、融合、破坏3例,胃壁僵硬8例,出现淋巴结转移22例,其他脏器转移6例.结论:X线平片和CT诊断胃癌均各具自己的优势,临床应将二者联合应用,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很大.

    作者:冯玉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患者的护理体会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MBD),多以为与乙醇中毒或营养不良有关.病变以胼胝体受累为特征,胼胝体中层对称性脱髓鞘,自胼胝体前部向后发展.临床上以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1].本病预后不良,极少恢复,常死于肺部感染及营养不良两大并发症,患者常在死后人体解剖方能确诊[2].

    作者:郭金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过程中静脉压报警的处理与预防

    治疗过程中静脉压报警是较常见的报警内容,但却不易处理,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影响透析质量,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通过探讨发生静脉压报警的原因,制定应对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陶爱华;张巧根;鲁爱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左侧肢体乏力3个月余,加重伴饮水呛咳20天

    作者:范玉华;曾进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冷海带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70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治疗组根据静脉炎发生的部位和面积选择适当大小冷海带将该部位完全覆盖,每30~60分钟更换1次,保持海带湿润新鲜,至患处不适感完全消失.对照组35例常规用50%硫酸镁浸湿无菌纱布后直接外敷患处,并保持纱布湿润,每次30分钟,日3次,至患处不适感消失后停止湿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3%,治愈率达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愈率为23.33%.结论:冷海带外敷对化疗性静脉炎治疗效果明显,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鼻窦炎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鼻腔疾患病种多,较为复杂,特别是鼻窦炎是威胁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由于鼻窦炎部位特殊,手术患者痛苦,术后也容易复发,因此,对鼻窦炎围手术期的对症护理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以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1],对患者进行自入院开始包括围手术期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现将临床护理路径在鼻窦炎围手术期护理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厚彩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