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春
目的:探讨初次就诊高血压患者左房扩大、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改变在超声心动图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初次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60例(EF值均正常)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检查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左房扩大、左室肥厚及二尖瓣血流峰值E/A比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左室收缩功能(EF)尚正常时心脏的损害主要为左房扩大、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作者:周建军;张升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护士条例>的颁布实施,为维护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保障医疗安全,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护理事业的发展.为探讨实施<护士条例>的有效途径,对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护士条例>实施现状、存在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实施<护士条例>中的存在问题逐步解决,认真地分析研究和合理化的建议是实施<护士条例>的重要保障.
作者:姚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拟的蛇咬制剂加抗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的疗效.方法:收治蝮蛇咬伤患者15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痊愈155例,转院1例,有效率99.3%,平均住院时间6天.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韩月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妈富隆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4例.结果:妈富隆治疗的84例无排卵性功血患者中,70例效果明显,9例复发,5例无效.结论:妈富隆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每3天少于1次,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1].而且粪便长时间停留肠腔,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毒素[2].骨折患者由于创伤和自身精神方面等因素,导致生活和排便方式的改变,易发生便秘,便秘是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50%~70%[3].尤其是创伤后和骨折术后1~5天发生率高[4],它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痛苦,而且给患者进食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还直接影响切口的愈合,增加患者痛苦.如何有效地预防与解除骨折患者的便秘,通过分析,总结了骨折患者便秘的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疏导、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腹部按摩及重视排便功能的训练,旨在尽可能的减少便秘发生,改善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云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护理继续教育是继护士学校医学教育毕业后,为提高其临床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工作方法、科研能力而进行的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学教育[1].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传统的以诊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及护理人员在校接受的一次性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和临床的需要.为满足全社会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护士必须不断地更新、补充和提高知识水平与业务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跟得上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满足临床对护理的需要.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护理学教育,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应尽的义务[2].现就我国护理继续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为临床探寻有效的、合理的护理继续教育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刘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病历资料患儿,男,9岁.因腮腺肿大,疼痛3天,伴恶心、呕吐,进食后为著来诊.查体:体温37.8℃,神清,咽赤(-),双侧腮腺肿大,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肝脾不大,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四肢发育正常.提检静脉血,检血细胞分析:白细胞总数16.5×109/L,血淀粉酶(BMD法)188U/L,尿淀粉酶(DND法)790U/L.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治疗给予禁食水,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05mg加5%葡萄糖250ml静滴,并附以抗感染、抑制胰液分泌及对症治疗.
作者:刘占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障碍称心功能不全;伴随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的心功能不全即为心衰(包括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是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准确地筛检出前心衰阶段(阶段A)和前临床心衰阶段(阶段B)的心脏病患者,给予门诊预防和治疗是降低当年内住院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其余的临床心衰阶段(阶段C)和难治性心衰阶段(阶段D)的患者给予住院合理治疗和纠正病因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和降低再住院率为目标.
作者:杨吉林;肖永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高压泵雾化吸入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6例.慢性支气管炎123例,其中轻度肺功能不全18例,中度肺功能不全68例,重度肺功能不全37例.合并感染者156例,肺心病78例,尘肺病1期26例,2期34例,3期8例.支气管哮喘63例,其中轻度肺功能不全12例,中度肺功能不全3例,合并肺部感染者35例.男146例,女40例.年龄52~88岁,平均78岁.
作者:赵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资料与方法因腰腿痛而作腰椎CT检查的患者198例,男130例、女68例.年龄22~84岁,平均44岁,采用美国GE单排全身CT扫描机,以软组织窗位及骨窗分别观察椎间盘及骨关节结构.结果在198例腰椎CT检查中;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110例,各类小关节病变142例,包括关节间隙狭窄70例,关节突肥大61例、关节面硬化41例、软骨下侵蚀38例、骨鳌形成35例、软骨下囊肿7例,关节周围钙化6例及小关节真空现象3例.根据统计学处理发现小关节病变在合并有椎间盘突出者及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
作者:陈军;李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OL-HDF)对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50例MHD患者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OL-HDF25例行前稀释法,对照组行常规的HD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Kt/V值的变化.结果:OL-HDF可明显缓解MHD患者的顽固性皮肤瘙痒、周围神经病变、慢性骨痛等并发症;治疗6个月后HDF组血清PTH、β2-MG、hs-CRP水平较HD组显著降低,Hb较前上升,而Kt/V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滤过清除患者体内中大分子毒素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性血液透析,预防和减少了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孙桂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1].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输液反应并发症,所以要寻找预防输液反应的方法,护理工作时应多巡视、多观察,保证输液的正常进行.
作者:谢秀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夜尿症是指儿童在3岁以后,夜晚休息过程中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自觉排尿,而出现小便自遗的一种病症.大多数的遗尿是功能性的,夜尿症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的负担,2008~2010年运用针灸配合心理辅导治疗小儿遗尿患者100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栗菊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传统入路(髌韧带前侧入路)与改良入路(内外膝眼入路)针刀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髌下脂肪垫炎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传统入路和改良入路针刀治疗.结果:治疗组68例,总有效率为96%,优良率为85%;对照组54例,总有效率为90%,优良率为70%.结论:改良入路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炎不损伤髌韧带,出血少,治愈率高、恢复快,远期疗效稳定.
作者:严文;魏汉卿;蔡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MBD),多以为与乙醇中毒或营养不良有关.病变以胼胝体受累为特征,胼胝体中层对称性脱髓鞘,自胼胝体前部向后发展.临床上以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1].本病预后不良,极少恢复,常死于肺部感染及营养不良两大并发症,患者常在死后人体解剖方能确诊[2].
作者:郭金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静脉穿刺患者的需求和担心问题与社会发展、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患者的病情、年龄、经济、文化等因素有关,人们对静脉穿刺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及时、准确,还要求舒适与尽可能的减轻疼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的失误或者迟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延误临床诊断和治疗,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操作过程中一些影响静脉穿刺相关内、外界因素[1],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操作者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技巧和熟练程度等,外界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患者因素、物品因素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穿刺的成功与否,只有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影响静脉穿刺失败的相关内外因素,才能更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通过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或避免影响静脉穿刺失败的相关内外因素,从而达到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之目的.如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护士的工作效率,一直是护理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作者:张洁瑞;薛继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在研制多功能艾灸治疗床(专利号ZL2010 2 02569888.8)时[1],从下向上施灸过程中发现的一种特殊灸法-薰灸疗法,临床上具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灸疗面广等特点,有推广普及价值,现报告如下.薰灸疗法意义薰灸疗法是在运用艾灸治疗床从下向上施灸过程中发现的一种特殊灸法,包括传统悬灸疗法的温和灸和雀啄灸,具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灸疗面广等特点,有推广普及价值.
作者:王伟;董晓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近年来,以新药开发、新剂型开发的中药研究在多方面开展.中西药共同组成的复方制剂,中成药与西药合用也呈增多趋势,中西药配伍合用是中西药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研究中一个正在探索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中成药因其特定功效和主治范围明了,并且服用方便,有的已定为OTC用药,所以使用非常广泛,据北京某中医院的统计,该院用中药并用西药的患者约占用中成药患者的24%,用西药为主并用中成药的患者约占用西药患者的57%[1].但往往容易忽略中西药配伍使用时的合理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增高,由于中成药与西药合并用药的广泛性,因此研究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合用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有着其实际意义.
作者:梁红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作者:陈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2010年死因监测结果利用中国疾控中心指定的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如下.死因构成总体死因构成:2010年沂源县死因监测系统因第1大类疾病(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39例,占总死亡的1.11%,其死亡率为6.91/10万;第2大类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3138例,占总死亡的89.10%,其死亡率为555.60/10万;第3大类疾病(伤害)死亡332例,占总死亡的9.43%,其死亡率58.78/10万;不明原因疾病死亡13例,占总死亡的0.37%,其死亡率2.30/10万.
作者:齐贡明;刘明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