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用药的体会

张定华;金萍萍;姜水英

关键词:老年人, 用药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用药人群中老年人比例明显上升.由于老年人各种重要脏器功能逐渐衰退,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分布、耐受性、组织的感受性及药物的相互作用与青壮年相比差异很大.老年人患病具有多病性,多种药物合用现象非常常见.所以,给老年人用药有如下体会.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白癜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用NB-UVB照射治疗.两组疗程均3个月,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82.5%,对照组55.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NB- UVB照射治疗白癜风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可供临床选用.

    作者:王哲新;王慧娟;于子红;耿庆娜;任雷生;顿耿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多巴酚丁胺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00例肺心病顽固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心电监护下静脉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静脉应用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及每搏输出量有明显的提高(P<0.05).综合疗效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可明显的提高血液动力学效应,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布哈力其·尼亚孜;木合塔尔·吾布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伴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是指无临床症状但客观检查有心肌缺血表现的冠心病,亦称隐匿型冠心病,由于其症状隐匿,不易引起患者和医师的注意,早期诊断较为困难[1],有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的危险,故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重视.2004年5月以来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80例,行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检测和静息心电图等检查.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易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积极查找2型糖尿病患者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线索,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士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医院感染也称之为医源性感染,隔离、灭菌及消毒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医院感染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及院方的重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中的绝大部分工作由护士承担,为此其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非常关键[1].近些年来,我院护理部与院感办在工作中密切配合,通过有效强化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一切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查对、消毒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管理.全部护理人员均能做到职责分明,正确洗手,严格实施无菌技术操作,抗菌药物应用合理.

    作者:王凤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巨大脊髓脊膜膨出破溃伴感染的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巨大脊髓脊膜膨出破溃伴感染的治疗策略及愈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巨大脊髓脊膜膨出破溃伴感染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和处理措施,观察愈后效果.结果:11例患儿中,早期4例采取切除膨出囊肿后,在张力较大的情况下,直接缝合皮肤,其中3例出现切口坏死、裂开、漏液,需后期长期换药,再次缝合;而后期的7例采取转移皮瓣减张缝合,皮瓣下留置负压引流,除1例感染裂开外,其余患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裂开及漏液发生.结论:采用转移皮瓣及皮瓣下负压引流,治疗巨大脊髓脊膜膨出破溃伴感染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作者:杨建晓;段军豪;郭文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术切除加激素注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瘢痕疙瘩是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由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所致,原因不明手术切除后易复发,治疗较困难的疾病[1],2003年3月~2011年8月以手术切除加强的松龙局部注射治疗耳廓及耳垂瘢痕疙瘩患者6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东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医患沟通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把过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自身被尊重的权力和自身生活质量上,对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要求越来越高,对医疗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患矛盾日趋突出加剧,医患纠纷的发生呈逐步上升趋势[1].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义务人员要走进患者,走近他们的生活,倾听患者的心声这就是沟通.沟通既可以清除误解与冲突,也可促进与亲密[2].医院要求生存、发展,除了不断提高诊疗技术水平,还要做好临床工作中有效的医患交流与沟通,转变观念,为患者提供高水准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以满足病人的要求.

    作者:魏明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治疗中期妊娠引产30例,同期单纯依沙吖啶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30例.结果: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具有引产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产后出血少的特点.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好.

    作者:马竹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甲状腺肿物637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冰冻切片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提高甲状腺肿物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对比观察637例甲状腺肿物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结果:冰冻切片诊断良性病变569例,恶性肿瘤54例,延迟9例;石蜡切片对照良性病变554例,恶性肿瘤74例.其中冰冻切片假阴性诊断16例,假阳性诊断1例,冰冻切片确诊率96.075%.结论:冰冻切片对甲状腺肿物术中定性及术式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正确的取材方法,提高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判别能力,可提高甲状腺术中诊断准确率.

    作者:万春生;何婷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5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均治疗15天.两组治疗前、后采用心 脏彩超测定评估心功能,血流变仪测定血液流变指标.观察心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指标改变情况以及心功能不全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血流变以及临床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可提高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

    作者:常建军;翟见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用51/2号输液器输液对肾脏病患者血管的保护

    目的:探讨用51/2号输液器输液对肾脏病患者血管的保护作用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20例患者使用7号输液器输液,患者投诉输液时,护士操作不能1次穿刺成功的次数经常发生.针对此现象,收治患者中随机抽取327例患者改用51/2号输液器输液进行比较.结果:对肾病内科患者改用51/2号输液器输液6个月后,与以往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与患者对护士静脉穿刺不成功的投诉现象进行比较.护士对患者输液时,不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对护士静脉穿刺不成功的投诉次数明显减少,而且明显地保护了肾病患者的血管.结论:对肾病患者使用51/2号输液器输液,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有效地保护了静脉血管,避免了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改进了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刘敏;江力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作用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异常情绪的影响.方法:收治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245例,对147例恶性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列为干预组;以进行基本护理的98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化疗前后焦虑、抑郁指数,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化疗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基本护理组,而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基本护理组.结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使肿瘤化疗患者异常情绪程度明显减轻,生存时间也得到显著延长.

    作者:耿素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干扰素联合中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α-干扰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组方适当依证型辨证加减,3个月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30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32例,无效10例,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肝功能、HbeAg、HBV - DNA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改善明显(P<0.05),HbeAg及HBV - DNA阴转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均无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论:干扰素联合中药增强抗病毒的作用,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效果明确.

    作者:李克宁;刘洪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PET/CT检查中血糖浓度对肝脏摄取FDG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18F - FDG(氟脱氧葡萄糖F18)PET/CT检查中血糖浓度对肝脏摄取FDG的影响.方法:分析30例行18F - FDG PET/CT全身扫描的健康体检者肝脏的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血糖浓度、年龄及肝脏CT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肝脏的SUVmax与血糖浓度具有明显相关性(r =0.61,P<0.05),肝脏SUVmax与年龄及肝脏CT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糖浓度是肝脏SUV的重要影响因素,血糖浓度升高,肝脏SUV随之增大.因此,行18F - FDGPET/CT检查前应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图像判读时应充分考虑血糖浓度对肝脏FDG摄取的影响.

    作者:张建;程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分析神经根型颈椎治疗中不同针灸方法实施效果.方法: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90例,均随机进行平衡针灸、温针合并走罐及电针合并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以平衡针灸组、温针合并走罐组较高,其次为电针合并颈椎牵引组,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平衡针灸组和电针合并颈椎牵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温针合并走罐组(P<0.05).结论:平衡针灸治疗效果相对较佳.

    作者:祁静;刘海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糖尿病足患者11例的护理心得

    糖尿病足是因神经病变失去感觉和因缺血缺氧失去活动能力,并继发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1],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一旦发病,由于其治疗复杂,困难大,往往会面临截肢等较严重后果.糖尿病足治疗中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聂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50岁以上女性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2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50岁以上女性平板运动试验(TET)假阳性的原因、发生率及预防对策.方法:收治50岁以上女性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冠心病和疑似冠心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假阳性的原因.结果:共检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冠脉造影阴性患者26例,假阳性率为为26.0%,在假阳性患者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14例(53.8%),高血压5例(19.2%),糖尿病2例(7.0%).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排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因素的影响,可明显降低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率,提高其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玲;李晓梅;李林艳;刘平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头面部烧伤137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头面部烧伤的佳护理方法.方法:对137例头面部烧伤患者给予及时合理的诊治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创面护理五官护理、康复护理等精心的护理.结果:本组137例头面部烧伤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10~35天,平均18.5天;面部色素沉着51例,不同程度瘢痕增生22例,无面部畸形.结论:头面部烧伤患者及时合理的治疗,配合护理人员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创面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苏清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2%~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的患病率将继续增加[1].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医护患交流不足,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为此,对141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掌握有关疾病知识程度与自身文化素质有直接关系;系统且适宜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地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能力,有利于血糖控制;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是多数糖尿病患者的需求.通过集体性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能力,预防和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慧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及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一系列合理、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达到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力,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将不同社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不同干预措施,通过自制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现场观察,调查不同社区医务人员不同干预前后手卫生的执行率,探讨成立以社区医生为组长的感染管理小组参与培训监督与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在60人中医务人员在干预前对“在接触患者体液后”“脱手套后”及“无菌操作前”执行率较高,约为40%左右;而对“接触患者前”“戴手套前”执行率较低,约为20%左右;不同社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一系列的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的影响不同,研究组(永和+夏港社区)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东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手卫生设施、形式多样的反复培训、强化内外监督等多模式的管理是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

    作者:范必芬;马东晔;孙云伟;刘国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