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采集静脉血标本的体会

徐重亲;李钢;张撼伟

关键词: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血液标本的实验室检查分析在疾病的诊断和抢救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及时采集合格的血液标本,则是获取准确实验室检查资料的前提.静脉采血是门诊化验室常见的操作之一,特别是儿童由于静脉细小,四肢静脉不明显,静脉穿刺抽血技术较成人难度大,要求高当检查项目较多时,很难在一个部位抽足标本量,反复穿刺,又造成小儿痛苦,家长也不满意,再加上儿童害怕抽血,有恐惧、对抗情绪,不愿配合,甚至哭闹,给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使抽血工作不能顺利完成,影响疾病的诊断,本人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儿童静脉采血成功的经验,提高了儿童静脉采血的成功率,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60例麻醉效果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镇静作用.方法:观察60例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丙泊酚以1.5~2.5mg/kg静脉给药,20~30秒内注入.观察受术者反应及意识消失时间与维持时间.结果:平均30秒起效,维持10分左右.结论: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起效快,苏醒快,麻醉时间短,安全.

    作者:王凤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58例秋季腹泻患儿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9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结果:通过对止泻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总病程的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79.31%,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

    作者:汪秀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术室舒适护理的研究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运用方式,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224例3个月~85岁手术患者在整体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方式,并评价其效果.结果:224例手术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改善,减轻了患者术前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增强了安全感、信任感、依赖感和舒适度,术后随访满意度为97.46%.结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吴建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顺铂、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顺铂、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经细胞或/和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全部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顺铂、白介素-2;对照组引流尽胸腔积液后直接注入顺铂、白介素-2.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顺铂、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李文凤;冯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助产士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中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它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据统计在低经济水平国家新生儿死亡原因中,新生儿窒息以29%居于首位[1],是引起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护理配合及抢救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预后,可以大大降低窒息新生儿将来残疾的发生率和残疾程度[2].2008年开始对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重点让助产士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护理技术,使新生儿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明显降低,收效甚佳,现对助产士预防新生儿窒息和窒息复苏抢救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李晓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诊断方法,并根据病因、临床表现等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法: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8例,对病因、症状等资料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128例患者,因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38例(29.69%),胃癌出血27例(21.09%),胃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27例(21.09%),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6例(28.13%).出血量15~815ml.成功止血95例,止血成功率为76.61%,暂时止血25例(20.16%),无效4例(3.23%).结论:胃肠道疾病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胃镜检查及直视下止血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状况调查及对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

    社区卫生人力资源和人才培养是目前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主要反映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状况调查情况,对针对我国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差、卫生服务人员素质水平低及其导致的各类问题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对策,以期给大家提供参考.

    作者:余柯;李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病因复杂,迄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此病的发病率较前有所增加,且伴随疾病也较前复杂,这可能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烟酒过量、夜生活丰富而易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管的舒缩调节功能不稳有关.2006年5月~2009年5月收治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5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萍;李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庆大霉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气雾疗法治疗小儿口腔溃疡60例

    口腔溃疡是小儿常见病,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疗法,2010年以来采用庆大霉素及利巴韦林注射剂联合利用超声雾化局部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所有患儿按就诊次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

    作者:慕麦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糖尿病性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与36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血糖、TC、TG、HDL -C、LDL -C的变化,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血糖、TC、TG、LDL -C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显著增高,而HDL -C显著降低,糖尿病脑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预后明显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差.结论:其不良预后与高血糖有关,积极控制血糖,对改进脑血管病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杨绍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28例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 PKRBT)治疗膀胱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膀胱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与输尿管开口的关系,选择不同的经尿道双极电切方法治疗浅表膀胱肿瘤28例,术后化疗药物规律地膀胱灌注.结果:28例膀胱肿瘤均一次性顺利切除,手术时间15~65分钟,平均30分钟;术中出血10~150ml,平均22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 ~6天出院.随访1~3年,1例单发肿瘤在术后2年复发,2次行PKRBT未再复发,2例多发肿瘤分别在术后6个月和1年内复发,均改为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结论:PKRBT较安全充分地切除了肿瘤,手术并发症低,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一种较好的微创方法.

    作者:潘亚林;李桂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门诊接诊医生对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

    由于妇科门诊患者流动性强,病种复杂,就诊时间短,每个患者的健康、年龄、文化等情况不同,因而接诊者只能根据患者所存在的问题,因人施教,在就诊时治疗时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作者:莫春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伴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是指无临床症状但客观检查有心肌缺血表现的冠心病,亦称隐匿型冠心病,由于其症状隐匿,不易引起患者和医师的注意,早期诊断较为困难[1],有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的危险,故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重视.2004年5月以来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80例,行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检测和静息心电图等检查.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易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积极查找2型糖尿病患者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线索,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射合并手术治疗宫颈癌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治疗的佳方案及提高疗效.方法:收治Ⅰb期和Ⅱb期宫颈癌患者80例,在行6MV -X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加高剂量率后装治疗2~4周后,再行全子宫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全盆外照射20Gy,A点总量60Gy左右,B点50Gy.手术标本全部送病检,作多点切片,观察标本有无癌生存及对放射线的反应程度.结果:鳞癌56例,Ⅲ级反应40例(71.4%),无Ⅰ级反应,腺癌和鳞腺癌24例,Ⅲ级反应8例(33.3%).Ⅰ级反应8例(P<0.05),80例全部随诊3年以上,无癌生存70例,死亡10例.3年存活率87.50%,5年存活率81.50%.结论:鳞癌疗效高于腺癌,腺癌可加大放疗剂量;对瘤体较大,内生型及腺癌宫颈癌患者,应全量放疗之后行简单子宫切除术.

    作者:张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疗效分析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近年广泛开展,在切除病变的同时保留了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但由于手术者临床经验、手术技巧、围手术期的处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有可能导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复发,需再次手术,而再次手术面临解剖标志破坏、骨质增生、出血多、局麻效果欠佳等问题,手术难度大,易发生并发症.2008 ~2011年收治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病例52例,对此类手术进行探讨.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大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脑血管病区中的实施

    目的: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全面提升护理服务.方法:2011年1月对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结果: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2.9%提高至99.7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增进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艳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治疗的方法和要点.方法:36例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固定.结果:36例患者经2~1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咬合关系、张口度恢复正常,术后眶下区麻木感、眼球内陷下沉、复视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治疗面中部骨折手术复位钛板内固定术效果满意,无再移位发生.

    作者:段清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分析神经根型颈椎治疗中不同针灸方法实施效果.方法: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90例,均随机进行平衡针灸、温针合并走罐及电针合并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以平衡针灸组、温针合并走罐组较高,其次为电针合并颈椎牵引组,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平衡针灸组和电针合并颈椎牵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温针合并走罐组(P<0.05).结论:平衡针灸治疗效果相对较佳.

    作者:祁静;刘海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士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医院感染也称之为医源性感染,隔离、灭菌及消毒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医院感染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及院方的重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中的绝大部分工作由护士承担,为此其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非常关键[1].近些年来,我院护理部与院感办在工作中密切配合,通过有效强化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一切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查对、消毒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管理.全部护理人员均能做到职责分明,正确洗手,严格实施无菌技术操作,抗菌药物应用合理.

    作者:王凤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用51/2号输液器输液对肾脏病患者血管的保护

    目的:探讨用51/2号输液器输液对肾脏病患者血管的保护作用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20例患者使用7号输液器输液,患者投诉输液时,护士操作不能1次穿刺成功的次数经常发生.针对此现象,收治患者中随机抽取327例患者改用51/2号输液器输液进行比较.结果:对肾病内科患者改用51/2号输液器输液6个月后,与以往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与患者对护士静脉穿刺不成功的投诉现象进行比较.护士对患者输液时,不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对护士静脉穿刺不成功的投诉次数明显减少,而且明显地保护了肾病患者的血管.结论:对肾病患者使用51/2号输液器输液,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有效地保护了静脉血管,避免了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改进了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刘敏;江力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