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60例麻醉效果临床观察

王凤君

关键词:丙泊酚, 麻醉, 无痛人流, 消除恐惧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镇静作用.方法:观察60例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丙泊酚以1.5~2.5mg/kg静脉给药,20~30秒内注入.观察受术者反应及意识消失时间与维持时间.结果:平均30秒起效,维持10分左右.结论: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起效快,苏醒快,麻醉时间短,安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策略

    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理生理特点及临床转归特点,以期提高FDGE的诊治水平.方法:收治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中12例出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为6%,均发生于术后10~14天.12例全部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2~28天胃排空功能恢复,痊愈出院.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也是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治疗均可治愈,辅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商金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甲床部分切除术治疗甲沟炎43例观察

    甲沟炎是门诊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用甲床部分切除术治疗,可以缩短病程且有复发率低等优点.2007年8月~2011年7月对43例甲沟炎患者进行手术,并对其中38例进行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潮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对指导AECOPD抗菌治疗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抗生素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入选89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PCT组和常规治疗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抗生素的使用天数、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加重例数等.结果:PCT组的抗生素使用天数多分布在7~10天;而常规治疗组大部分在2周甚至更长,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住院天数(P<0.01)和二重感染发生例数(P<0.05)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临床有效率、加重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T具有指导AECOPD抗菌治疗的作用,能够减少抗生素过度使用,降低二重感染机会.

    作者:刘昆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治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例感染的患者中,髋关节置换感染2例,膝关节置换感染1例.髋关节置换感染的2例患者中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高血压.膝关节置换感染1例患者,感染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过早活动,导致感染.结论: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是关节置换术感染的高危因素,术前积极应用抗生素,做好合并症的处理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孔繁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剖宫产术是由于产妇产道异常、胎盘异常、子痫、先兆子痫、心功能3级以上、瘢痕子宫、35岁以上高龄产妇、胎儿较大的臀位等原因使胎儿无法自然娩出,而由医生采取的一种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由于产妇待产时精力和体力的大量消耗,加之该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容易产生发热、子宫出血、尿潴留、肠粘连,甚至肺栓塞、羊水栓塞等并发症;以及慢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远期后遗症.所以剖宫产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产妇顺利康复的关键.2000~2010年收治实施剖宫产产妇25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92例疗效观察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秋季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2010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秋季腹泻患儿184例,其中92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军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人流术后月经稀少150例的中西医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人流术后月经稀少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人流术后月经稀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以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西医治疗外加服中药,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及治疗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人流术后月经稀少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疗法,中医中药在该病治疗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作者:李咏梅;黄敬东;黄乐;杨小兵;马杨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声带手术中应用的效果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的可行性.方法:住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3.0mg/kg配以维库溴铵0.1mg/kg诱导麻醉,在2分钟内完成气管插管术;B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 ~1.5mg/kg,后注入瑞芬太尼1.0μg/kg,2分钟内完成麻醉诱导插管术,然后静脉持续注射瑞芬太尼0.1~0.3μg/(kg·分)维持麻醉.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B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B组体动反应、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及短效的肌松药应用于支撑喉镜下声门声带手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术后患者能早清醒,早拔管.

    作者:何宗东;李玉清;刘永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诊断方法,并根据病因、临床表现等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法: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8例,对病因、症状等资料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128例患者,因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38例(29.69%),胃癌出血27例(21.09%),胃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27例(21.09%),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6例(28.13%).出血量15~815ml.成功止血95例,止血成功率为76.61%,暂时止血25例(20.16%),无效4例(3.23%).结论:胃肠道疾病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胃镜检查及直视下止血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氯胺酮辅助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应用氯胺酮+异丙酚组,术前1~2分,静脉注射氯胺酮1~2mg/kg(100mg稀释成10ml),然后缓慢注射异丙酚至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时手术.B组为单纯异丙酚组,异丙酚用法同A组;术中必要时追加异丙酚30~50mg.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当,头晕发生率B组高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辅助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麻醉安全、有效、可行.

    作者:罗凤堂;杨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口腔颌面部创伤1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发性骨折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治疗的165例口腔颌面部创伤病例,对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本组病例软组织损伤均清创缝合,颌骨骨折均根据病情采用外固定法、内固定法、联合固定法术后牙颌关系良好,面部无明显畸形.结论: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处理应有整体观念,应特别注意全身情况,尤其是有无颅脑损伤、软组织伤、失血性休克等危机及生命的并发症,早期正确复位是骨折良好愈合的基础.

    作者:古东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24例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主要病因、诊断方法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AD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治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AD患者有高血压病22例.以疼痛为首发症状的23例,1例为休克.经CT明确诊断23例,经药物治疗20例好转,4例死亡.结论:高血压是目前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基层医院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敏感性95.8%.药物治疗是主要的基础治疗和应急措施,也是减少死亡率的主要方法.

    作者:张檑;柳春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自体半腱肌腱结合缝合锚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双股半腱肌腱联合缝合锚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双股半腱肌腱联合缝合锚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8例.Rock-wood分型Ⅲ型4例,Ⅳ型3例,V型11例.结果:全部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术后进行ASES评分为92.3分,主观VAS评分为1.3分;优6例,良9例,一般2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83.3%;末次随访ASES评分为92.5±0.8分.结论:应用自体双股半腱肌腱联合缝合锚重建喙锁韧带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先明;张永久;马万里;官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锁骨钩钛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28例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锁骨钩钛板对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患者28例,应用锁骨钩钛板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3~36个月,本组28例患者肩锁关节脱位完全愈合,肩关节功能优.结论:锁骨钩钛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俊刚;岳喜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探讨小儿急性肺炎甲皱微循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甲皱微循环检测在小儿急性肺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儿童急性肺炎患者84例,使用甲皱微循环[1]进行检测.结果:急性肺炎会使患者体内管襻的清晰度下降,与健康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肺部普遍出现模糊,而且小儿急性肺炎会造成患儿的血液流速减慢、红细胞聚集和出血现象.结论:甲皱微循环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及时的反应患者的当前治疗情况,为医生的治疗提供依据,与胸透和胸片相比更加节约医疗资源,也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的不良作用.

    作者:李振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肺功能室及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

    肺功能室及其物品应定期清洁消毒,由于肺功能检查时要求通过呼吸测试管道与患者呼吸道连接,故患者呼出的气体,甚至用力呼吸时的唾沫等可污染呼吸管道及室内其他物品,易于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因此管道及室内环境的清洁、消毒非常必要.虽然目前尚无由于肺功能检查而导致明确交叉感染的报道,但其潜在危险不容忽视.部分文献报道雾化吸入装置及肺功能检查中的CO2吸入装置有大肠杆菌及分枝结核菌生长.

    作者:高岚;严晓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丁螺环酮与地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丁螺环酮与地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 -3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丁螺环酮(A)组34例和地西泮(B)组34例,分别给予丁螺环酮和地西泮治疗6周,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丁螺环酮与地西泮对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6周末两组的SAS、HAM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地西泮较丁螺环酮不良反应显著.结论:2周后丁螺环酮与地西泮在抗焦虑效果上无显著差异,且无明显肌松作用及耐受性产生,故可作为长期应用.

    作者:杨瑞红;于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药混用不合理配伍分析

    中西药联合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取长补短,增强药物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但是中西药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药理作用各不相同,如果盲目地合用,忽视了中西药的配伍禁忌,就会适得其反,不仅降低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加重病情或引发新的疾病.下面就临床应用中常出现的中西药混用的不合理配伍予以分析,供临床参考.

    作者:白淑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导尿并留置尿管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患者、某些大手术后、排尿困难患者常用的一种操作技术,而长期留置尿管后引发的尿路感染却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居医院感染的前3位.有资料显示,医院获得性感染40%为尿路感染,70%以上尿路感染与尿管有关[1].因此留置导尿中如何预防和控制感染成了临床工作中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本文查找留置导尿中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提示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加强无菌观念,加强对留置导尿后的护理,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现将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施少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康复新液在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康复新液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加快创面愈合的速度,缩短创面修复时间、提高创面修复质量、消除炎症水肿等作用,现已广泛用于黏膜、皮肤及各种物理治疗和手术后创面的治疗,因其能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血管新生,加速坏死组织脱落,迅速修复各类溃疡及创伤创面,使其在胃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日益被关注.

    作者:宁宝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