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对指导AECOPD抗菌治疗价值

刘昆洋

关键词:降钙素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细菌感染, 急性加重期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抗生素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入选89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PCT组和常规治疗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抗生素的使用天数、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加重例数等.结果:PCT组的抗生素使用天数多分布在7~10天;而常规治疗组大部分在2周甚至更长,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住院天数(P<0.01)和二重感染发生例数(P<0.05)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临床有效率、加重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T具有指导AECOPD抗菌治疗的作用,能够减少抗生素过度使用,降低二重感染机会.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旨在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2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出院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好的百分率为63.85%.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好的百分率为25.2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91,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血压正常控制率.

    作者:张绮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56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病患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人数已逾1亿,老年人高血压的发患者数占60%~70%,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原发性高血压中占很大比例.加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46例,其中>60岁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56例(41.2%),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并探讨,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石丽芹;王继庆;于德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治疗中期妊娠引产30例,同期单纯依沙吖啶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30例.结果: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具有引产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产后出血少的特点.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好.

    作者:马竹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甲状腺肿物637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冰冻切片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提高甲状腺肿物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对比观察637例甲状腺肿物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结果:冰冻切片诊断良性病变569例,恶性肿瘤54例,延迟9例;石蜡切片对照良性病变554例,恶性肿瘤74例.其中冰冻切片假阴性诊断16例,假阳性诊断1例,冰冻切片确诊率96.075%.结论:冰冻切片对甲状腺肿物术中定性及术式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正确的取材方法,提高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判别能力,可提高甲状腺术中诊断准确率.

    作者:万春生;何婷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6例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治APIP患者1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血尿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CRP)均升高,6例有高脂血癌;B超检查14例可见胰腺体积增大,回声减低,9例胰腺周围有渗出及腹腔积液,10例提示有胆系结石并胆系炎症;1例引产,1例胎死宫中,2例剖宫产,12例顺产.结论:掌握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做到早发现、早诊断,适时终止妊娠,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围生期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张桂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Tei指数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价

    目的:通过脉冲组织多普勒(PW -TDI)技术测量Tei指数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方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依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甲亢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分为两组,单纯甲亢组(n=30)及甲亢性心脏病组(n=30),另随机选择3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测定右室Tei指数.结果:甲亢各组的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甲亢心组高于单纯甲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PW - TDI技术所测的Tei指数简便、敏感、准确性高,能较全面准确地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情况.

    作者:刘天宇;秦书俭;邹本警;李维;礼宁;王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腋静脉是粗静脉,临床上一般不用于穿刺输液.近年来随着留置针的普及,在新生儿间应用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对延长留置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以及尽快建立静脉抢救通道起到了良好效果.本方法主要应用于早产儿.本文对腋静脉的优缺点、解剖位置、穿刺方法、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陈雪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非药物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体会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上以保守为主.本文主要阐述物理疗法、颈椎牵引、手法按摩、小针刀、针灸等非药物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体会以及掌握颈椎病各型的特点、康复评定的目的.现就康复科以非药物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君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治疗的方法和要点.方法:36例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固定.结果:36例患者经2~1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咬合关系、张口度恢复正常,术后眶下区麻木感、眼球内陷下沉、复视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治疗面中部骨折手术复位钛板内固定术效果满意,无再移位发生.

    作者:段清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手术患者195例,出现并发症25例,主要为术后出血、心律失常、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肺不张、脓胸,分别给予对症护理,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促进了患者痊愈.

    作者:陶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ICU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之一,促进护理安全即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促进护理安全不仅是医疗护理的基本需要,也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和监控的核心目标,安全是进行医疗护理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作者:刘瑞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治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例感染的患者中,髋关节置换感染2例,膝关节置换感染1例.髋关节置换感染的2例患者中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高血压.膝关节置换感染1例患者,感染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过早活动,导致感染.结论: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是关节置换术感染的高危因素,术前积极应用抗生素,做好合并症的处理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孔繁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复合舒芬太尼骶管麻醉对小儿麻醉苏醒期镇静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复合舒芬太尼骶管麻醉对学龄前儿童麻醉苏醒期情绪、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与舒芬太尼组(S组).各组患儿入室后主麻医生态度和蔼地与患儿交流、鼓励.开放静脉后基础麻醉,顺序咪唑安定0.1 mg/kg、得普利麻2mg/kg静脉注射.极不合作需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15mg/kg)基础麻醉的剔出观察.再以0.5%罗哌卡因(1 ml/kg)骶管阻滞.F组辅以芬太尼10 ~ 20μ g/kg静注/混合骶管阻滞;S组辅以舒芬太尼0.25 ~0.375 μg/kg,静脉注射/混合骶管阻滞.两组麻醉维持都用丙泊酚2~4mg/kg,静脉泵控注至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药.结果:麻醉苏醒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及恶梦惊醒、情绪化哭闹现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舒芬太尼在学龄前儿童的麻醉中苏醒期有较好的镇静作用,患儿安静配合、体动少.随访恶梦少、情绪化现象少.

    作者:黄伟;韦晓棠;卢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上消化道出血287例的治疗体会

    为探讨基层医院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进展,本文回顾分析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87例的治疗结果及相关文献资料.上消化道出血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胃镜下的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

    作者:康桂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关系到儿科疾病的治疗和抢救中的第一重要措施,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如何做到一针见血,如何保持治疗的顺利进行,避免重复穿刺,本文就此问题谈谈体会.

    作者:钱秀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及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一系列合理、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达到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力,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将不同社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不同干预措施,通过自制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现场观察,调查不同社区医务人员不同干预前后手卫生的执行率,探讨成立以社区医生为组长的感染管理小组参与培训监督与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在60人中医务人员在干预前对“在接触患者体液后”“脱手套后”及“无菌操作前”执行率较高,约为40%左右;而对“接触患者前”“戴手套前”执行率较低,约为20%左右;不同社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一系列的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的影响不同,研究组(永和+夏港社区)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东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手卫生设施、形式多样的反复培训、强化内外监督等多模式的管理是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

    作者:范必芬;马东晔;孙云伟;刘国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人流术后月经稀少150例的中西医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人流术后月经稀少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人流术后月经稀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以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西医治疗外加服中药,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及治疗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人流术后月经稀少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疗法,中医中药在该病治疗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作者:李咏梅;黄敬东;黄乐;杨小兵;马杨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实际工作中常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表现多样,难以确诊,甚至造成漏诊、误诊.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肺结核患者112例,旨在为临床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提供可靠依据,具体如下.

    作者:张进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6例符合条件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发作频率减少及心电图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结合西药常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秀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诊断治疗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是儿童慢性咳嗽中常见却又容易被忽略的病因.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不少基层医生认识不足,往往将本病引起的咳嗽误诊为气管、支气管炎,滥用大量抗生素治疗,反而增加抗生素对孩子身体的不良反应.

    作者:翟奇;敬光怀;李亚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