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章文欣;戚苈源;高学军;梁宇红
目的:探讨乌海市成人含糖饮料的饮用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乌海市8 131名35~ 7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信息、饮食行为、健康状况、血糖指标以及其他的协变量信息,采用卡方检验、趋势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乌海市35岁及以上成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的检出率分别为6.0%和18.4%,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均<0.01),且男性均远高于女性(P均<0.01).含糖饮料的饮用率为30.2%,按每天不同的饮用量分为A(0~ mL/d)、B(16~mL/d)和C(237~ mL/d)3组,A组占75.4%,B组占21.5%,C组占3.1%;以A组为对照组,B组和C组空腹血糖受损的OR值分别为1.4和2.2,糖尿病的OR值分别为1.2和2.1,两者趋势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trend<0.01,Ptrend<0.01),且调整其他协变量之后,亦是如此.结论:含糖饮料饮用量增加会增加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的危险性,建议该地区居民合理控制含糖饮料的饮用量.
作者:何海珍;张婷;周景;王东平;王浩杰;宋阳;朱珠;王培玉;刘爱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慢性经口暴露不同尺寸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TiO2)对小鼠肝脏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探讨纳米TiO2在小鼠肝脏中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将90只4周龄清洁级雄性ICR小鼠分为18组,分别饲喂维持饲料、1%(质量分数)纳米TiO2(34 nm)饲料、1%(质量分数)亚微米TiO2(125nm)饲料1个月、3个月、6个月,饲养结束后的第2天再分别灌胃给予0或10 mg/kg LPS,4h后处死小鼠,记录体重及肝重,并计算肝脏系数,取肝组织制备匀浆测定抗氧化指标,包括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结果:小鼠的体重改变仅在染毒1个月的情况下出现,表现为各处理组的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肝脏系数在各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染毒1个月、6个月小鼠纳米TiO2+LPS处理组、亚微米TiO2+LPS处理组与对照组、纳米TiO2处理组、亚微米TiO2处理组和LPS处理组相比,肝脏T-AOC、T-SOD、MDA三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染毒3个月小鼠不同尺寸TiO2处理组的肝脏MDA活性降低.染毒1个月与6个月小鼠不同尺寸TiO2处理组下各项指标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口服纳米TiO2和亚微米TiO2对成长期小鼠肝脏更容易产生损伤,且损伤既可能是还原损伤也可能是氧化损伤,小尺寸TiO2会提高小鼠肝脏对LPS的易感性,并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而提高.
作者:段淑敏;张永亮;王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睡眠时间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速度和耐力成绩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9~15岁汉族儿童和青少年119 462名,测量身高、体重,测量50 m、耐力跑成绩并调查睡眠时间.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对50 m、耐力跑成绩及睡眠情况进行判定.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睡眠情况组间优秀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睡眠时间与速度和耐力成绩的相关性.结果:9 ~15岁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4.67%,其中,女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5.26%,高于男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4.09%,x2=80.99,P<0.001);城市学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5.41%,高于农村学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3.93%,x2=128.48,P <0.001).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优秀率略高(x502m=10.10,P50m<0.01;x2耐力跑=21.76,P耐力跑<0.001).控制性别、城乡、学段、BMI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成绩优秀率较高(OR50m=1.14,95% CI50m=1.05 ~ 1.23,P50m<0.01;OR耐力跑=1.21,95% CI耐力跑=1.11 ~ 1.31,P耐力跑<0.001).分性别进行讨论,男生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优秀率较高(P<0.001),女生不同睡眠隋况组50 m及耐力跑成绩优秀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城市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优秀率均高于睡眠不足组(P均<0.01),农村地区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耐力跑优秀率较高(P<0.01),50 m优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学段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优秀率均高于同学段睡眠不足组(P小学耐力<0.001,其余P均<0.05).BMI正常和超重组中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优秀率高于睡眠不足组(P<0.05).各BMI组别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耐力跑优秀率均高于同BMI组睡眠不足的儿童青少年(P营养不良<0.01,P正常<0.01,P髓<0.05,P肥胖<0.05).将睡眠时间分层进行分析,睡眠时间<7h的儿童青少年50 m优秀率低于睡眠时间较长的其余各组(P均<0.01),其中睡眠时间≥9h组儿童青少年50 m优秀率高(P<0.001);睡眠时间≥9 h的儿童青少年耐力跑优秀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不同睡眠时间分层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的优秀率无明显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检出率有所上升,睡眠不足情况严峻;睡眠时间充足的儿童青少年速度和耐力成绩略好,应继续改善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提高学生运动素质.
作者:陈天麒;董彬;张文静;高迪思;董彦会;马军;马迎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根尖倒预备窝洞壁的玷污层对根尖倒充填材料新型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 Plus封闭性的影响.方法:选取50颗单根管离体上颌前牙或前磨牙,以步退法根管预备至60#,冷牙胶侧方加压法充填根管,行根尖切除及超声倒预备处理后,随机均分成两组:实验组(Smear-组)用0.17 g/L乙二胺四乙酸溶液(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冲洗倒预备窝洞,对照组(Smear+组)用生理盐水冲洗.各抽取5颗离体牙,采用体视显微镜排除微裂.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窝洞壁的玷污层去除情况及牙本质小管管口开放情况;其余40颗牙使用材料MTA Plus行根尖倒充填后,采用蔗糖定量流体渗漏法,在第1、7、14、21、28、35、42、49、56 d检测从冠方向根方渗漏出的蔗糖量.实验模型置于恒温箱(37 ℃,100%湿度)中保存.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同一时间点和同组不同时间点的渗漏量差异,显著性水平α =0.05.结果:在56 d的观察期内,Smear-组和Smear+组渗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点的渗漏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玷污层对根尖倒充填材料MTA Plus的封闭性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爽;张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EF)是一种较为高阶的认知过程,它需要多种高级的认知能力相互协作,完成“制定目标→计划如何去达成目标→成功实施计划”的心理过程[1].执行功能由大脑前额叶皮质支配,执行功能随着大脑这一部分区域的发育而出现和发展[2],从婴儿期开始,一直持续到青春后期和成年早期[3].幼儿期是执行功能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作者:张妍;冯瑶;刘小莉;杨晨璐;周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引进在成釉细胞中表达RhoA显性抑制基因的EGFP-RhoADominant Negative(EGFP-RhoADN)转基因鼠模型,研究RhoA通路对成釉细胞黏附连接复合体的影响,探索EGFP-RhoADN转基因鼠牙釉质发育缺陷的机制,为牙胚发育及牙齿再生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所有实验均以EGFP-RhoADN转基因鼠为实验组,以同时期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1月龄的两组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外形,每组样本量为20,记录牙釉质厚度.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出生后4 d(postnatal-4-day,P4)的两组小鼠下颌第一磨牙上皮层细胞间黏附连接复合体成分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1月龄的EGFP-RhoADN转基因鼠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厚度比同时期野生型小鼠牙釉质厚度下降[(84.60±0.20)μm vs.(106.24±0.24) μm,P<0.05],出生后4d的EGFP-RhoADN转基因鼠成釉细胞层上皮钙黏附蛋白(epithelium-cadherin,E-cadherin)、d-上皮连环蛋白(α-E-catenin)、pan-钙黏附蛋白(pan-cadherin)表达水平较同时期野生型小鼠下调,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较同时期野生型小鼠上调,E-cadherin基因表达量较同时期野生型小鼠下调(0.93±0.01 vs.1.00±0.02,P<0.05),β-catenin基因表达量较同时期野生型小鼠上调(1.23 ±0.03 vs.1.00±0.05,P<0.05).结论:EGFP-RhoADN转基因鼠的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发育出现缺陷,牙釉质厚度下降,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RhoA通路抑制引起成釉细胞黏附连接的改变,从而影响了牙釉质正常发育.
作者:杨柳;楚小玉;赵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在中国北方农村人群的前瞻性队列中,评估不同的心血管病筛查策略可获得的健康收益.方法:研究对象为6 221名基线未患心血管病的40 ~ 74岁北京房山农村人群.本研究比较的筛查策略包括:策略1,在40 ~74岁人群中采用《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推荐的筛查策略;策略2,采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研究(prediction f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China,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的定量筛查策略在40 ~74岁人群中进行筛查;策略3,采用China-PAR定量评估后在50 ~74岁人群中进行筛查.利用马尔科夫模型模拟将该人群根据上述不同的筛查策略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并根据指南中的推荐,对中危及以上人群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对高危人群额外进行药物治疗干预.比较不同筛查策略的健康收益,包括增额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例数、每增加1个QALY(每预防1例心血管病发病或死亡)需筛查人数等.模型所需参数来源于本队列研究、公开发表的中国人群研究数据、Meta分析和系统综述.针对一般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不确定性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并针对风险比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不筛查相比,采用策略1、2、3产生的增额QALY分别为498年(95%CI:103 ~ 894)、691年(95%CI:233~1 149)和654年(95%CI:199~1 108),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例数分别为298例(95% CI:155~441)、374例(95%CI:181~567)和346例(95%CI:154 ~ 538).同时,采用China-PAR定量评估的策略(策略2和策略3)较《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策略有显著的增额QALY(P<0.05),可预防更多的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P<0.05),且需筛查人数较少(策略3筛查50 ~74岁人群,3个指标P均<0.05;策略2筛查40~74岁人群,预防1例心血管病死亡需筛查人数这一指标P <0.05).采用China-PAR定量的筛查策略在40~74岁人群和50~74岁人群筛查的健康收益相似.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主要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在北方农村人群中开展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筛查及干预是必要的,基于China-PAR定量筛查的策略较《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推荐的筛查策略获得的健康收益更高,50岁起利用China-PAR进行心血管病筛查较40岁起进行筛查可以减少筛查人数,获得相似的健康收益,适用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开展筛查项目.
作者:司亚琴;唐迅;张杜丹;何柳;曹洋;王晋伟;李娜;刘建江;高培;胡永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评估甲周毛细血管异常与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发生肺间质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关系.方法:共纳入71例SSc患者,其中合并ILD患者45例、无ILD患者26例,对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了甲周毛细血管显微镜(nailfold capillaroscopy,NC)检查,并对显微镜下的异常表现包括毛细血管扩张、巨大毛细血管、微出血、毛细血管数量减少、无血管区、分叉/绒毛样毛细血管以及毛细血管分布紊乱进行了半定量评分.进一步将这些患者的甲周毛细血管显微镜改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有/无雷诺现象等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有/无ILD、ILD患者的肺CT评分以及肺功能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女性占91.5%,平均年龄(52.59±12.77)岁,平均病程(3.00±6.00)年.90.1%的患者甲周毛细血管呈硬皮病样改变,71例患者中45例(63.3%)合并ILD.与无ILD的患者相比,合并ILD患者的NC中毛细血管数量减少[0.50(1.03) vs.0.00(0.43),P =0.003]、无血管区评分[0.75(1.24) vs.0.25(0.83),P=0.006]和分叉/绒毛样毛细血管评分[0.33(0.88)vs.0.13(0.25),P=0.006]均显著升高,而其他NC评分在合并ILD和无ILD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发现,分叉/绒毛样毛细血管评分与弥漫型SSc同为预测I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ILD受累更严重的患者巨大毛细血管评分更低,轻度ILD和严重ILD组分别为0.25(0.94)和0.00(0.28) (P =0.019).结论:SSc中甲周毛细血管的缺失及严重畸形与ILD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其中严重畸形毛细血管评分是预测I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巨大毛细血管的减少与ILD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NC表现在SSc相关ILD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季兰岚;王鹤;张晓慧;张卓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使用自组装非对称流场流分离(asymmetrical flow field-flow fractionation,AF4)仪器对脂蛋白的分离条件进行优化,分析仪器的分离性能并验证载液黏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2种标准蛋白(碳酸酐酶和甲状腺球蛋白)初步验证自组装非对称流场流分离仪器的性能,标定分离通道相关参数(压制后的分离通道实际高度),进而通过四水平五因素的正交设计试验进行脂蛋白的分离条件优化,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验证分析.结果:通过调节流速条件及载液条件得到碳酸酐酶和甲状腺球蛋白混合样品的分离图,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及Stoke's公式计算得到分离通道高度为164 μm.使用正交设计试验得到优化后的分离条件可实现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大于1.50的分离度(分离度为1.61和1.58),所选取的5种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水平分别为分离总流速(3.00,3.50,4.00,4.50 mL/min)、聚焦时间(3.00,3.50,4.00,4.50 min)、过渡时间(0.5,1.0,1.5,2.0 min)、载液pH(6.8,7.00,7.20,7.40)、载液黏度(使用不同浓度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调节载液黏度,其浓度分别为0.00%,0.03%,0.06%,1.00%),正交设计试验结果显示,5种主要因素中载液黏度对分离度影响大,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载液黏度的影响,发现增大黏度可有效提高分离度,但会带来增大负峰的作用.结论:自组装非对称流场流分离仪器可根据颗粒的粒径差异对脂蛋白进行有效分离,在优化的条件下可实现高、低密度脂蛋白的基线分离,载液黏度对分离度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吴迪;邱百灵;朱尘琪;郭爽;高杨亚雅;梁启慧;高也;宋宇;韩南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对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的围手术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其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术后尿脓毒血症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405例接受一期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脓毒血症将患者分为两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患者发生尿脓毒血症的独立风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绘制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405例患者PCNL手术均获成功,其中32例(7.9%)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后尿脓毒血症相关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史(OR=4.511,P=0.001)、较高结石负荷(OR=2.588,P=0.043)、较长手术时间(OR=2.353,P=0.036)、较高灌注速度(OR=5.862,P<0.001)以及感染性结石成分(OR=2.677,P=0.036).列线图模型在建模样本中的一致性系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为0.834,在验证样本中的C-index为0.802,表现出良好的符合度.结论:糖尿病史、较高结石负荷、较长手术时间、较高术中灌注速度以及感染性结石成分是一期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尿脓毒血症的独立风险因素,根据上述临床独立风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有助于预测术后尿脓毒血症的风险.
作者:刘余庆;卢剑;郝一昌;肖春雷;马潞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使用家用高效空气过滤净化器(HEPA净化器)对北京市冬季某区居民住宅室内PM2.5浓度及其各元素组分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间选择北京市某区20户居民住宅,分别于空气净化器开启前后3个时间阶段(0h组:开启前24 h;24 h组:开启后24 h;48 h组:开启后24~48 h)同步收集室内外PM2.5,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及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PM2.5样品中21种元素含量,用室内外污染物浓度比值(indoor/outdoor ratio,I/O比值)与△I/O比值描述PM2.5及其组分的污染水平和变化幅度,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净化器开启前后不同组别PM2.5及其组分的I/O比值变化,Bonferroni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比较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方法比较PM2.5与各元素组分的△I/O比值.结果:3组PM2.5的I/O比值中位数分别为1.27(P25 ~ P75:0.50 ~2.68)、0.45(P25~P75:0.27~ 1.03)和0.36(P25 ~ P75:0.28 ~2.48).与0h组相比,24 h组(P =0.042)和48 h组(P=0.006)的I/O比值均显著下降,但24 h组和48 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组和48 h组中,A1、Fe、Ti3种元素的△I/O比值与PM2.5的△I/O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此3种元素I/O比值随净化器开启时间阶段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家用HEPA净化器能够有效降低室内PM2.5浓度,PM2.5浓度在净化器开启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空气净化器对PM2.5不同元素组分影响不同,对大部分元素效果显著.
作者:楚梦天;董伟;迟锐;潘璐;李宏宇;胡大宇;杨玄;邓芙蓉;郭新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以组织学切盘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诊断根管预备后牙根裂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颗完整的离体下颌切牙,使用自凝树脂和藻酸盐印模材料进行包埋,暴露根尖区3 mm,使用旋转镍钛器械预备根管至#30/0.09,每次更换器械,使用1%(质量分数)的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根管.应用扫频OCT(swept source OCT,SS-OCT)系统及驱动装置,对牙根根尖部进行360°均匀环扫,对距根尖孔1、2和3 mm处的牙根横断面进行图像重建,由两名观察者诊断扫描图像中的牙根裂.OCT扫描后,对牙根进行组织学观察,在距根尖孔1、2和3 mm处制作横切盘,利用立体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牙根不同横截面根裂的发生情况,并作为金标准评价OCT诊断根管预备后牙根裂的准确性.结果:20个离体下颌切牙样本进行根管预备后,组织学检查60个(20牙×3截面/牙)根尖区牙根截面上,有9颗牙共13个截面存在牙根裂;应用OCT扫描成像,正确诊断了其中12个截面牙根裂,即OCT扫描阳性预测值为1.000;对于组织学切盘检查未发现根裂的47个牙根截面,OCT无误诊发生,OCT发现根裂的阴性预测值为0.979.OCT诊断牙根裂的准确性为0.983,灵敏度为0.923,特异度为1.000.结论:OCT系统可以准确诊断根管预备后根尖部管壁牙根裂.
作者:陈晨;章文欣;戚苈源;高学军;梁宇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乳房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表皮内腺癌,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多类似湿疹样改变,部分可呈疣状,不具备特异性.色素性乳房外Paget病(pigmented 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PEMPD)是EMPD的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临床上表现为色素斑,组织病理除符合Paget病特点外,Paget细胞内外常有树突状黑素细胞及黑素颗粒.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又称生殖器疣,是常见的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国内外已有数例有关EMPD合并CA的报道,但尚未见PEMPD合并CA的报道,二者并发的临床意义亦不清楚.本文报道1例PEMPD合并CA患者并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探究CA与PEMPD之间的联系,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王利娟;李真;李曼;翁丽;李文海;杜娟;张建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对比戴用与未戴用压膜保持器患者的种植单冠邻接触丧失率,探讨压膜保持器对预防或减缓种植修复体邻接触丧失的作用,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收集46例(共92个邻接触位点)下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患者,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25 ~ 66岁(平均49.0岁),分别在种植单冠戴用即刻和l、3、6、12个月时进行复查.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2例)自种植单冠戴入当日起,每天夜间佩戴压膜保持器;对照组(24例)仅定期复查,不佩戴压膜保持器.每次复查时均检测种植单冠与邻牙的接触松紧度.以金属咬合膜和测力计作为邻接触检查工具,分别在种植单冠近远中面与天然邻牙之间(牙合)向插入金属咬合膜,用测力计沿颊舌向缓慢水平拉出金属咬合膜,逐张增加金属咬合膜,直到拉力值F>0,并记录此时金属膜的张数(N).复查时,若插入与戴牙即刻检测时同样张数的金属膜,而拉力值F降为0,则表示该位点的邻接触丧失.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病例近远中的邻接触丧失率,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患者每次复查时的种植体与天然牙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松动度(mobility,M)及有无食物嵌塞主诉等.结果:种植单冠戴用1、3、6个月时,试验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分别为18.2%、22.7%和27.3%,对照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分别为20.8%、37.5%和45.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x2=0.000,P=1.000;3个月:x2=1.183,P=0.277;6个月:x2=1.697,P =0.193).在种植单冠戴用12个月时,试验组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为31.8%,显著低于对照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62.5%,x2=4.330,P=0.037).在种植单冠的远中邻面,整个随访周期内(1、3、6、12个月)两组间均未观察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结论:对于下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病例,佩戴压膜保持器1年时,可以观察到近中邻接触丧失率明显降低,研究未观察到佩戴压膜保持器对种植单冠远中邻接触丧失率的影响.
作者:曾百进;果莹;余日月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宫角妊娠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与输卵管开口交界处的子宫角部,为罕见的异位妊娠,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常见的是流产、子宫破裂和胎盘残留.由于宫角血供丰富,一旦发生子宫破裂常致大量出血,可能危及产妇生命.因其位置的特殊性,如果早孕期漏诊,至妊娠后期也极易漏诊、误诊.本文回顾2例孕晚期宫角妊娠病例,并结合文献资料,探讨该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
作者:王莎;张龑;赵杨玉;卢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调查我国西部地区居家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养老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贵州省、广西省、四川省、云南省以及重庆市这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进行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问卷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其自理能力水平的因素.结果:此次共调查了我国西部地区7 175名居家生活的老年人,其中78.86%完全自理,12.32%轻度功能障碍,6.27%中度功能障碍,2.55%重度功能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疾病等都是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居家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60 ~69岁、70 ~79岁居家老年人ADL下降的危险度分别为80岁以上者的0.221(0.190 ~0.258)和0.353(0.305 ~0.409)倍;小学、初中、中专或高中、大专或本科、研究生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ADL下降的风险分别为文盲者的0.299(0.140 ~ 0.637)、0.312(0.146 ~0.663)、0.238(0.112 ~0.510)、0.226(0.105~0.484)、0.238(0.110 ~0.514)倍;经济条件相当困难、略有困难、收支平衡的老年人ADL下降风险分别为经济充裕者的2.720 (2.015 ~3.672)、2.344(1.816 ~3.027)、1.542(1.215~ 1.957)倍;与BMI≥28的老年人相比,BMI< 18.5者ADL下降风险为1.577(1.142 ~2.179)倍;身体没有疾病的老年人ADL下降风险为有疾病者的0.685(0.602 ~0.779)倍.结论:我国西部地区居家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水平不高,且受年龄、文化程度、收入以及老年人身体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高龄老年人的日益增加,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整个社会需要共同面临维持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的难题和挑战.
作者:徐小凤;陈茜;赵艺璞;胡秀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2014年全国汉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情况,为开发制定有针对性的学生体育锻炼指导方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7 ~18岁汉族学生212 401名,测量身体素质相关指标,各项素质指标合格率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进行评价.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男生引体向上和男、女生耐力跑指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014年男生身体素质弱势项目为引体向上(合格率仅为18.7%)和耐力跑(合格率为76.6%),女生身体素质弱势项目为耐力跑(合格率为80.6%).身体素质合格率地区间差异明显,浙江、江苏学生身体素质合格率相对较好.Logistic回归发现,城市学生(OR =0.67)、营养不良(OR =0.76)、超重(OR=0.32)和肥胖(OR =0.12)学生引体向上合格率更低,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及以上的学生引体向上合格率更高(OR=1.31).耐力跑合格率影响因素与引体向上表现一致,此外,体育课设置充足的学生耐力跑合格率更高,而体育课经常或偶尔被“挤占”或“不上”的学生耐力跑合格率更低.结论:引体向上和耐力跑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及省级层面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弱势项目,在确保体育锻炼时间、保障体育课程设置和课时、改善学生营养的基础上,还应强化体育锻炼的合理设计,确保各个项目均衡发展,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作者:宋逸;雷园婷;胡佩瑾;张冰;马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炎症细胞因子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牙周炎可能通过共同的炎症病理机制和糖尿病关联.通过测定青少年糖尿病患者龈沟液和血浆中IL-1β和CRP的水平,探讨糖尿病在发病初期对机体炎症指标的影响,结合牙周健康指数分析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疾病的风险.方法:实验组为10~ 16岁糖尿病患者41名,健康对照80名.检查记录各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bleeding index,m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牙周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采集龈沟液和静脉血样本,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龈沟液及血浆中IL-1β和CRP浓度.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PLI分别为1.23 ±0.05和0.95 ±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mBI分别为0.80±0.08和0.51 ±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受试者均未发现牙周附着丧失;PD分别为(2.37±0.51) mm和(2.31 ±0.05)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8).部分受试者样本的龈沟液中CRP低于可检出水平,龈沟液中CRP总检出率为22.9%(11/48).糖尿病组龈沟液中CRP检出率(38.5%)显著高于对照组(4.5%,P=0.006);糖尿病组血浆CRP浓度[0.23 (0.15,1.89) mg/L]略高于对照组[0.19 (0.12,4.18) m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血浆中IL-1β浓度分别为(14.11±0.57)ng/L和(14.71±0.50)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6);两组龈沟液中IL-1β浓度分别为(12.91 ±1.95) μg/L和(17.68±3.07)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结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早期尚未发生牙周组织破坏,但牙周指数和龈沟液中CRP的变化提示青少年糖尿病人群罹患牙周疾病的风险可能高于健康人群.
作者:李昕;王欣;吴迪;陈智滨;王梦醒;高艳霞;巩纯秀;秦满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2014年中国7 ~18岁儿童青少年学生血压状况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为制定儿童血压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7~18岁的儿童青少年数据,依据我国儿童青少年分年龄、性别、身高百分位血压标准来评价血压状况,包括儿童血压偏高前期、血压偏高、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单纯性舒张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按照国际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标准评价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包括消瘦(重度消瘦和轻度消瘦)、正常BMI、超重和肥胖(重度肥胖和轻度肥胖).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偏高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并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评估超重肥胖控制对于预防儿童血压偏高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结果: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和血压偏高前期的检出率分别为14.9%和9.2%,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者中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3.1%、8.8%和3.0%.血压偏高状况整体呈现为男生高于女生,乡村高于城市,随年龄逐渐增高,随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渐降低,随BMI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重度肥胖组的血压偏高检出率高,男女生分别为44.2%和38.8%,分别是正常组(15.8%和10.6%)的2.8倍和3.7倍.血压偏高与消瘦(重度消瘦和轻度消瘦)呈负相关,与超重肥胖呈正相关.血压偏高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危险度为16.2%,控制超重肥胖后,血压偏高的期望检出率为12.5%,且对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影响较大,归因危险度分别为28.7%和35.1%.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较高,且以单纯性舒张压偏高为主.超重肥胖可显著增加血压偏高的风险,尤其是对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影响较大,通过控制超重肥胖可显著降低全国儿童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从而对预防成年期慢性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彦会;宋逸;董彬;邹志勇;王政和;杨招庚;王西婕;李艳辉;马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苯并[a]芘[benzo (a) pyrene,BaP]对神经胶质细胞中具有β-淀粉体(β-amyloid,Aβ)清除作用的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IDE)及脑啡肽酶(neprilysin,NEP)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新生SD大鼠原代神经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接受不同浓度的BaP、Aβ1-42寡聚体、Aβ1-42纤维体单独或联合处理24 h后,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随机分为对照组、BaP(2.00 μmol/L)组、Aβ1-42 (20.00 mg/L)寡聚体组、BaP+ Aβ1-42寡聚体组、Aβ1-42(20.00 mg/L)纤维体组、BaP+ Aβ1-42纤维体组,其中BaP均为预处理12 h后再与不同聚集状态的Aβ1-42共同作用.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体系中IDE、NE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0.00 μmol/L及以下浓度的BaP处理,20.00、40.00 mg/L的Aβ1-42寡聚体或Aβ1-42纤维体单独处理,BaP与Aβ1-42寡聚体或BaP与Aβ1-42纤维体联合处理对神经胶质细胞的存活率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BaP单独处理组中IDE、NEP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未明显改变;而Aβ1-42寡聚体单独作用可明显上调IDE的mRNA及蛋白水平(P<0.05),同时BaP预处理可显著抑制Aβ1-42寡聚体作用引起的IDE表达水平上调(P<0.05);另一方面,Aβ1-42纤维体在单独处理或有BaP预处理情况下,IDE、NEP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在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的前提下,BaP预处理显著抑制了Aβ寡聚体作用后的IDE表达水平上调,提示苯并[a]芘可能干扰Aβ寡聚体降解途径导致Aβ增多聚集,进而可能促进认知功能降低及阿尔兹海默病的形成.
作者:张慧峰;黄焕焕;赵雨佳;李清如;祁宇泽;周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