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人群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关联研究

袁园;王苹;吴雅慧;叶晓茜;黄尚志;石冰;王科;王竹青;刘冬静;王子凡;吴涛;王红

关键词:ACTN1, 唇裂, 多态现象, 遗传, 基因相关性研究,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摘要:目的:探索中国人群中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裂合并或不合并腭裂(isolated 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的关联关系及可能存在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方法:对一项国际多中心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数据进行再分析,选取其中806个中国人群 NSCL/P 核心家庭,对该人群的8个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包括 CDH1、CTNNB1、PVRL1、PVRL2、PVRL3、ACTN1、VCL、LEF1进行了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sion diseqilibrium test,TDT)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环境因素包括患儿母亲孕期吸烟、被动吸烟、饮酒及服用多种维生素。结果:经数据质量控制后,共纳入22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TDT 结果显示,CTNNB1、CDH1、ACTN1基因中有23个 SNPs 与NSCL/P 之间存在关联(P <0.05),但经 Bonferroni 校正后,这些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002)。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显示,14号染色体的 ACTN1基因中 rs743127位点与母亲孕期被动吸烟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母亲孕期无被动吸烟时携带一个该危险位点的患儿的 OR 值为0.59(95%CI:0.38-0.90),患儿母亲孕期中有被动吸烟情况时携带一个危险位点的患儿的 OR 值为2.00(95%CI:1.23-3.26)。而 ACTN1基因的 rs1475034、rs370535、rs2273419位点、CTNNB1基因的 rs106871位点与被动吸烟和 PVRL3基因的 rs7634000、rs2971366、rs2634553、rs1489032、rs7624812位点与母亲孕期补充维生素的交互作用并无统计学意义(P >0.0002)。结论:传递不平衡检验未发现所纳入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多态性与 NSCL/P 存在关联,但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提示,ACTN1基因可能通过基因-环境交互作用而影响 NSCL/P 的发病风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腭侧入路改良 Le Fort 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的临床初步应用

    目的:评价腭侧入路改良 Le Fort 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腭侧入路改良 Le Fort 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11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1岁(17~28岁),其中9例患者同期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和颏成形术以获得良好的容貌。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 X 线片,测量上齿槽座点(A)水平移动量、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angle of sella-nasion-subsipmale,SNA)和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gle of sella-nasion-supramental, SNB)的度数以评价畸形矫正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颌骨畸形矫正效果满意,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即刻上颌骨 A 点水平前徙量平均为(6.6±1.1)mm,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6.0±1.2)mm。SNA 术前平均为75.9°±2.8°,术后即刻时平均为81.6°±8.6°,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81.0°±2.6°;SNB 术前平均为82.6°±3.7°,术后即刻时平均为78.0°±2.4°,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78.5°±2.4°。结论:腭侧入路改良 Le Fort Ⅰ型截骨术可成功矫正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并获得良好的咬合功能;该术式术中解除了腭侧瘢痕组织的牵拉,能使上颌骨前移更充分,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煜;李自力;王兴;伊彪;马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入院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既往对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预防脑卒中再发效果是否优于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本研究利用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库的资料,在大样本人群数据的基础上比较联合用药和单独用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入院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设计方法,从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库中提取主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患者的首条入院记录作为本研究的基线,根据患者的基线用药情况分为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组。随访患者用药后是否因为主要结局事件再次入院,主要结局事件包括:(1)缺血性脑卒中复发;(2)脑梗死的出血性转化;(3)心肌梗死;(4)消化道出血。采用Kaplan-Meier 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的生存情况,并用 Log-Rank 检验生存曲线的差异。为控制混杂因素对基线的影响,对患者的基线数据采用倾向评分进行1∶1配对,并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结果:从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纳入研究的患者共计27695人,其中联合用药组4047人,单独用药组23648人。由于患者的基线特征不均衡可比,所以用倾向评分进行1∶1配比,配比后两组各有4046人。调整了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民族及伴随疾病情况和合并用药情况后,两组的生存曲线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6),组间的主要结局事件的 HR 值为0.91(0.82~1.01,P =0.0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协变量中性别 HR =1.36(1.20~1.55,P <0.05),伴随糖尿病 HR =1.36(1.20~1.54,P <0.05)、血脂异常 HR =1.13(1.00~1.27,P =0.05)、心脏病 HR =1.39(1.22~1.58,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HR =1.05(0.95~1.17,P >0.05)不增加再入院风险。结论: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患者再次入院的效果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合并症的患者首次发病后在防治复发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合并症。

    作者:杨成;张钰琪;唐迅;高培;魏晨璐;胡永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气污染对中老年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基于 CHARLS数据的分析

    目的:探讨大气污染对中老年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为我国环保政策和卫生服务政策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中17个省62个市的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脑卒中患者的自评健康、门诊需求和住院需求的调查数据,并收集2011年和2013年各省市的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10,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的年均浓度,采用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评价大气污染物对自评健康及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结果:NO2和 SO2浓度对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脑卒中患者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存在拐点,具体表现为:随着 NO2浓度的升高,其对高血压患者住院需求的影响趋势起初为正向,当浓度到达35.1μg/m3时转为负向;随着 SO2浓度的升高,其对心脏病和脑卒中患者自评健康的影响趋势起初为负向,当浓度到达63.8μg/m3时,趋势转为正向。此外,本研究未观察到大气 PM10与卫生服务需求之间的联系。结论:大气污染可能会对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卫生服务需求产生影响,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下的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可能不同。

    作者:单娇;李宏宇;刘国峰;杨玄;董伟;简伟研;邓芙蓉;郭新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青少年与艾滋病

    青春期是一个奇妙的变化时期,是由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进程,也是开始尝试包括性和毒品等各种危险行为的时期,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严重后果。根据联合国的定义,青少年(adolescent)是指年龄在10~24岁的人群,青年人群(young people)是15~24岁的人群。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艾滋病高发于10~20岁,一旦感染也更加难以干预,其原因涵盖生理、社会、心理和法律等各个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总死亡率低,其健康行为很少被关注。迄今为止,青少年人群一直在很多国家 HIV 检测、治疗、关怀和支持战略中被忽略,这种不公平现象必须解决,且刻不容缓。

    作者:马迎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社会决定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与社会决定因素的关联程度,为制定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不良的社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居民健康和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1991-2011年的纵向数据中提取2434名5岁以下儿童,使用世界卫生组织 igrowup 软件计算儿童营养不良率,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营养不良与社会决定因素的关联。结果:20年间儿童整体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下降了64.8%和67.8%,儿童低体重和生长迟缓得到显著改善。消瘦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女童营养不良率的降低幅度大于男童。非社会经济因素中,母亲身高低、儿童蛋白质摄入不足是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社会决定因素中,居住在西部和中部、居住地城市化水平低、家庭收入低、母亲教育水平低是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为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不良和缓解儿童健康不公平,需要重视儿童营养不良背后的社会决定因素,完善并实施改善儿童营养相关的社会政策,包括关注孕产妇和儿童的膳食营养、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和母亲教育水平、平衡地区间发展差距和资源分配等。

    作者:满塞丽麦;郭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Tweed-Merrifield 技术矫治成人严重双颌前突的疗效评价

    目的:利用 Johnston 分析法评价 Tweed-Merrifield 技术矫治双颌严重前突成人患者牙性及骨性变化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性自身对照方法,对12例采用 Tweed-Merrifield 拔牙技术矫治的双颌前突成人患者采用 Johnston 分析法和华正测量软件对常规测量项目进行矫治前后的 X 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结果:矢状方向上,上颌骨相对颅底后移1.30 mm,下颌骨相对颅底前移2.12 mm,上下颌骨相对位置变化了3.42 mm;上下切牙均明显后移并直立,上下磨牙略前移,矫治后磨牙关系及前牙覆盖分别改变了3.44 mm 和4.23 mm。ANB、U1-NA、U1/NA、U1/SN、L1-NB、L1/NB、L1/MP 值治疗后分别改变-(1.98±1.55)°(P =0.012)、-(5.08±4.6)mm(P =0.002)、-(11.79±1.21)°(P =0.004)、-(13.55±6.32)°(P =0.047)、-(3.17±3.07)mm(P =0.010)、-(6.84±2.55)°(P =0.038)、-(4.13±2.24)°(P =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weed-Merrifield 技术通过定向力系统的施行,可以稳定支抗磨牙,内收前牙,显著改善双颌前突患者的软硬组织侧貌,且实现了较好的垂直向控制,适用于需要强支抗的双颌前突患者的拔牙矫治。

    作者:黄俊强;刘施瑶;江久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孕前体质指数与早产的关系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早产的关系。方法:以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74例早产儿为病例,382例足月儿为对照,收集孕妇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后一次体重、孕周、家族史、疾病史以及孕期并发症等信息,运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分析孕前 BMI 等因素与早产的关系,并估计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通过对早产相关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孕前肥胖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调整后的 OR 值为2.461(95% CI:1.174~5.159,P =0.017),未发现孕前超重或孕前偏瘦与早产的关联;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早产儿家族史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调整后的 OR 值分别为1.781(95% CI:1.025~3.095,P =0.040)、3.831(95% CI:2.044~7.180,P <0.001)和3.675(95% CI:1.358~9.942,P =0.010)。结论:孕前肥胖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为了降低早产的发病率,孕妇需要加强孕前保健,在备孕期应控制孕前 BMI 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王立芳;周虹;张妍;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早期免疫重建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SCT,auto-HSCT)患者早期免疫重建的异同。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进行 HSCT 的恶性血液病患者31例,其中15例 allo-HSCT,16例 auto-HSCT;留取20名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健康对照。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移植后1年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并通过检测 T 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 cell receptor rearrangement excision circle,TREC)水平判断初始 T 细胞功能。结果:移植后12个月内 allo-HSCT 组和 auto-HSCT 组患者 CD4+T 细胞、CD8初始 T 细胞、效应记忆性 T 细胞、CD4中枢记忆性 T 细胞、中期活化性 T 细胞以及 DC 重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8+T 细胞和 NK 细胞迅速恢复正常水平。移植后前3个月内 B 细胞重建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1),但从第6个月起 auto-HSCT 组显著快于 allo-HSCT 组患者(P <0.05);移植后第6个月起 allo-HSCT 组晚期活化性 T 细胞表达显著高于 auto-HSCT组(P <0.05),而 auto-HSCT 组 CD4初始 T 细胞和 CD8中枢记忆性 T 细胞的表达高于 allo-HSCT 组(P <0.05)。移植后12个月内 allo-HSCT 和 auto-HSCT 组患者外周血 CD3+T 细胞中 TREC 水平显著低于年龄相近的健康对照组(P <0.05),allo-HSCT 组患者外周血 CD3+T 细胞中的 TREC 水平稍高于 auto-HSCT 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llo-HSCT 和 auto-HSCT 患者早期免疫重建的速度和特点很相似,移植患者免疫重建主要不是由异源性移植物所决定,可能与胸腺功能受损后 T 细胞分化缓慢密切相关。

    作者:朱明霞;万文丽;李海申;王晶;王艳芳;胡凯;克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城镇化水平与慢性病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关联分析

    目的:探究中国不同城镇化水平与慢性病的关系,为城镇化过程中相关卫生政策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获得健康相关数据,利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调查覆盖150个区县,样本有全国代表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 GIS)方法计算出各个地区面积,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出各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作为城镇化水平的代理变量。采用 Logistic 模型分析不同城镇化水平对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上海市、深圳市城镇化水平高,人口密度超过3000人/平方公里。整体而言,中国西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东南地区,沿海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普遍高于内陆地区。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饮酒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在城镇化水平较低时呈上升趋势,之后经历下降过程,拐点数值分别依次是737、1186、1353人/平方公里;而人群吸烟率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拐点为1029人/平方公里。结论:不同城镇化水平对慢性病患病率、健康相关行为及超重、肥胖的影响不同。城镇化水平较低时可能对健康产生负向影响,而较高水平时可能由于卫生服务可及性、环境改善等原因又会提高居民的健康状况。决策者在城镇化水平的不同时期要侧重关注居民的不同健康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影响、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可及性等,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城镇化对慢性病的负面影响,以应对慢性病带来的威胁。

    作者:刘国峰;孙美平;王智勇;简伟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致2型糖尿病患者鼻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网状 meta分析

    目的:使用网状 meta 分析系统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 RAs)类降糖药对两种常见的呼吸系统不良事件(respiratory system adverse event,RSAE,包括鼻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 Medline、Embase、Clinical trials 和 Cochrane 数据库中(截止2015年5月)比较 GLP-1 RAs 与传统降糖药或安慰剂对鼻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网状 meta 分析方法对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加权合并。结果:共纳入50个研究,包括13种干预措施:7种 GLP-1 RAs 类药(艾塞那肽、艾塞那肽缓释剂、利拉鲁肽、利西拉来、他司鲁肽、阿必鲁肽、杜拉鲁肽)、5种传统降糖药(胰岛素、二甲双胍、磺脲类、西格列汀、噻唑烷二酮类)和安慰剂。网状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胰岛素相比,他司鲁肽显著降低了鼻咽炎(OR =0.67,95%CI:0.46~0.96)和上呼吸道感染(OR =0.39,95%CI:0.23~0.73)的发生风险;与安慰剂相比,他司鲁肽显著降低了上呼吸道感染(OR =0.57,95%CI:0.34~0.99)的发生风险。此外,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网状meta 分析显示,鼻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排末位的均为他司鲁肽。结论:他司鲁肽显著降低了鼻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但仍有待专门针对 RSAE 设计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李志霞;武珊珊;杨智荣;詹思延;孙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牡蛎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牡蛎肽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致免疫低下雌性 ICR 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牡蛎肽(0.5 g/kg 低剂量组、1.0 g/kg 中剂量组、2.0 g/kg 高剂量组)干预15 d 后对小鼠体重、免疫器官相对重量、免疫器官显微结构、外周血白细胞数目、T 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浓度以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和 DNA 含量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 CTX 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胸腺和脾脏萎缩,显微结构紊乱,外周血白细胞数目降低(P =0.04),外周血 CD3+T 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P =0.003),CD8+T 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P =0.002),外周血中 IL-5浓度显著升高(P <0.01),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浓度及骨髓 DNA 含量降低(P =0.04,P <0.01)。牡蛎肽灌胃组小鼠的胸腺和脾脏显微结构恢复正常,高剂量牡蛎肽灌胃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目与模型组相比升高(P =0.003),中剂量(P =0.04)和高剂量(P =0.02)的牡蛎肽灌胃组小鼠外周血 CD3+T 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升高,高剂量的牡蛎肽灌胃组小鼠外周血 CD8+T 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升高(P =0.002),各剂量牡蛎肽灌胃组的小鼠外周血中 IL-5浓度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显著降低(P 值均<0.01),高剂量牡蛎肽灌胃组的小鼠外周血中 IL-17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3),各剂量牡蛎肽灌胃组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浓度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升高(低剂量组 vs.模型组,P =0.04;中剂量组vs.模型组,P =0.02;高剂量组 vs.模型组,P =0.01),小鼠骨髓 DNA 含量与模型组相比也均明显升高(P 值均<0.01)。结论:牡蛎肽可改善 CTX 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紊乱的免疫器官结构,恢复 CTX 造成的小鼠 T 淋巴细胞比例失调及细胞因子紊乱,升高骨髓有核细胞数及骨髓 DNA 含量,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许丹;林峰;朱小语;刘文颖;陈晓文;冯金秋;范爱琴;蔡木易;许雅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纵向钢丝捆绑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骨折

    目的:为达到稳定的骨折固定,牢固的骨性愈合,满足患者术后即刻开始功能康复的要求,使用纵向钢丝捆绑结合克氏针张力带的方法治疗未累及关节面的髌骨下极粉碎骨折,观察其并发症并评价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使用纵向钢丝捆绑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的15例髌骨下极粉碎骨折,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4.5±6.9)岁,平均伤后(4.5±1.4)d 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受伤机制、局部软组织情况、骨折的类型等进行记录和分析,患者行术前 CT 检查以判断和测量下极骨折块的形态和大小,术后对患者进行连续随访,定期拍摄 X 线片,观察并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并在终随访时进行功能评分。结果:随访时间为(13.1±2.1)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顺利,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患者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26.7°±6.9°,与对侧肢体相比,屈曲活动范围平均减少10.3°±8.8°。根据 B?stman 评分系统评判,优良率达100%,平均(28.9±1.1)分。结论:对于未累及关节面的髌骨下极粉碎骨折,可首先通过纵向钢缆捆绑复位并且维持复位,同时结合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可提供非常可靠的骨性固定,操作简单、安全,能够满足术后即刻开始功能康复的要求,膝关节功能可得到很好的恢复,疗效满意。

    作者:张健;蒋协远;黄晓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根尖X线片和锥形束CT评价根尖周骨病变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根尖 X 线片和锥形束 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ghy,CBCT)两种影像学手段在判断根管治疗后根尖病变的有无及揭示病变变化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术前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接受根管治疗及复查患者的病案资料(包括根尖 X 线片和 CBCT 影像学资料)233例,由经过一致性检验的两名评价者,对复查时治疗后根尖病变有无做出诊断,并判断根尖病变的变化(病变消失、缩小、不变、增大)。经 McNemar 检验及 Fisher 确切概率检验分别比较根尖 X 线片及 CBCT 在判断病变有无、揭示病变变化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233份复查资料中,CBCT 发现治疗后根尖病变178例,相较于根尖 X 线片发现的1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25%(57/233)的病例中,根尖 X 线片和 CBCT 揭示根尖病变变化趋势不同,统计学分析表明根尖 X 线片和 CBCT 这两种影像学手段在判断病变变化方面存在差异(P <0.01)。结论:根尖 X 线片和锥形束 CT 在判断治疗后根尖病变的有无、揭示根尖病变变化方面存在差异。

    作者:张茗茗;梁宇红;高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北京市某近郊区居民身体活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居民的身体活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实施身体活动干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市通州区18岁及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共纳入研究7319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基于健康信念模式设计,信效度良好。以6和10千步当量为是否达到身体活动量的判断标准,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居民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市通州区居民日均身体活动总量的中位数为9.1千步当量,四分位数间距为(3.8,20.4),平均每日身体活动总量达到6和10千步当量的比例分别为63.7%和47.7%;工作或家务类、交通类以及休闲类身体活动量的中位数分别为4.0、1.0和0.0千步当量;占身体活动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1.7%、18.3%和20.1%;8.6%(626/7318)的居民不进行任何形式的中等强度或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共产生5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3.7%;身体活动量在文化程度、年龄、性别、自我效能、提示因素、主观和客观障碍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的人群身体活动量多;自我效能感越高,提示因素,主观和客观障碍越少,身体活动量越多。结论:居民整体的身体活动水平尚可,主要以工作或家务类活动为主。男性、18~29岁和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群是重点干预人群,今后需根据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重点是提高居民的自我效能感,降低身体活动主观和客观障碍,并倡导居民积极参加休闲锻炼,以提高居民整体的健康水平。

    作者:吴士艳;张旭熙;杨帅帅;孙凯歌;贾卫兰;邵春欣;吴芹;宣小伟;刘永昌;刘思佳;孙昕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对骨科腰椎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丙泊酚全麻对骨科腰椎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5月择期全麻下行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5岁,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 DEX 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以咪达唑仑0.03 mg/kg、丙泊酚1~2 mg/kg、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0.5μg/L 和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 诱导插管,术中以吸入50%(体积分数)笑气、靶控输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维持麻醉。DEX 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 DEX 0.5μg/kg(10 min),术中以0.2μg/(kg·h)持续输注;对照组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采用0.5 g/L 吗啡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术后拔管及恢复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术毕停药后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1 h 在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 Ramsay 评分和苏醒期躁动 RSAS 评分,术后48 h 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自控镇痛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 PACU 停留期间的 Ramsay 评分及苏醒期躁动 RSA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EX 组术后48 h 内各时点的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2 h 和6 h 的吗啡累计用量小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DEX 组于 DEX 负荷量输注结束时 HR 显著减慢,MAP 明显降低(P <0.05),于诱导插管、术后拔管各时点及 PACU 10 min 时 HR 显著减慢(P <0.05),于术后拔管各时点和 PACU 期间 MAP 显著降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DEX 组于 DEX 输注结束时 HR 和 MAP 均显著降低。DEX 组于术中诱导插管开始至拔管后各时点及 PACU 停留10 min 时的 HR 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在拔管后各时点及 PACU 期间,DEX 组的 MAP 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DEX 复合丙泊酚全麻用于骨科腰椎手术时,可改善术后镇痛效果,节俭术后早期吗啡用量,并减少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

    作者:李炳艳;耿志宇;王东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 BRAF 基因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阐明 BRAF 基因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整理2012年至2014年间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对其肿瘤组织进行 BRAF 基因检测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探索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75例患者中,女性224例(81.5%),男性51例(18.5%)。有57.8%(159/275)的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BRAF 的突变率为53.8%(148/275),其中,超声下有无钙化(ORadjusted =1.47,95%CI:1.10~1.98,P =0.01)、肿瘤的长径(ORadjusted =1.48,95%CI:1.04~2.30,P =0.048)及患者的年龄(ORadjusted =1.48,95%CI:1.04~2.30,P =0.048)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分层分析后,BRAF 突变在超声下边界尚清组(ORadjusted =3.19,95%CI:1.18~9.43,P =0.023)和超声下无钙化组(ORadjusted =4.84,95%CI:1.68~13.84,P =0.003)均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具有一定比例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BRAF 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分子事件,钙化、低年龄组及肿瘤长径较长的患者更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尽管超声下边界尚清或无钙化,但一旦合并 BRAF 突变则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玉洁;刘宝国;赵治艳;盛今东;冯冬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国少数民族学生贫血现况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联研究

    目的: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贫血现况及其程度的构成比,并研究贫血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为少数民族学生贫血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蒙古族、回族、壮族和朝鲜族7、9、12、14和17岁年龄组学生,利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1年标准筛查贫血,以“轻度”、“中度”、“重度”分析构成比,使用 WHO 男、女生年龄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z 评分标准判定学生营养状况,Logistic 回归分析贫血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我国蒙古族、回族、壮族、朝鲜族4个少数民族学生贫血率分别为4.4%、26.4%、6.6%和5.8%,其中,乡村女生贫血检出率均为高,分别为4.8%、42.0%、9.0%和6.7%。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属于轻度贫血,蒙古族、回族、壮族、朝鲜族学生重度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4%、12.9%、1.6%和1.9%。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乡村学生、12岁和17岁学生、回族、壮族和朝鲜族学生相对于男生、城市学生、7岁年龄组学生和蒙古族学生更易发生贫血;相对于正常学生,超重学生更不易发生贫血,消瘦或肥胖与贫血之间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民族学生贫血流行程度不同,回族学生贫血已达到“中度流行”;应对该民族和乡村地区少数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女生进行贫血的重点防治;少数民族学生中不同营养状况与贫血之间无显著关联,因此学生营养状况不能作为区分贫血与否的依据。

    作者:宋逸;张冰;胡佩瑾;马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在某高校医学生中的信度与效度评价

    目的:应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调查某高校医学生的睡眠质量,以评价其在该人群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市某医学院抽取603名本科生,使用中文版 PSQI 量表和自行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再随机抽取171名调查对象于1个月后重测,采用多种信度和效度指标对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调查对象 PSQI 总分平均为5.38±2.34,量表条目的总体 Cronbach’s α系数为0.734,分半信度系数为0.655;重复测量的 PSQI 总分相关系数为0.530,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结构效度评价中,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二因子结构模型为优模型(拟合优度指数0.949,均方根残差0.083,比较拟合指数0.699),“催眠药物应用”维度因子载荷低。以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好、差作为分组效标,PSQI 总分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根据 PSQI 总分绘制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908(95%CI:0.880~0.936)。结论:该量表用于医学生的睡眠质量评价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是该人群睡眠研究或筛检的有效工具。

    作者:郑棒;李曼;王凯路;吕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国9~11岁小学生体育锻炼、静态行为和超重与肥胖的关系

    目的:研究全国9~11岁小学生体育锻炼、静态行为和超重与肥胖的关系,并探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各省的异质性,为预防和控制超重与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中40692名9~11岁汉族小学生,利用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以及体育锻炼、视屏行为以及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数据,在不同性别的学生中分析体育锻炼、静态行为与超重与肥胖的关系,并采用 Meta 分析检验这些相关性在各省之间的异质性。结果:男生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分别为27.1%和12.9%),城市学生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高于农村学生(分别为23.8%和15.6%),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在“好”、“中”、“差”3类经济片区中分别为22.6%,19.2%和17.5%。男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 h 的学生的超重与肥胖率高于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 h 的学生,OR值为1.09(95%CI:1.02,1.17)。女生每天视屏行为时间>1 h、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2 h 是超重与肥胖的危险因素,OR 值分别为1.13(95%CI:1.02,1.26)、1.18(95%CI:1.03,1.35),女生每天静态行为时间>135 min 的学生超重与肥胖率较高,OR 值为1.19(95%CI:1.08,1.33)。男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 h、女生每天静态行为时间>135 min 对超重与肥胖的 OR 值在各省之间的异质性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学生体育锻炼、静态行为时间和超重与肥胖有关,其关联存在性别差异,没有发现各省之间的异质性,未来应该针对不同性别的特点开展肥胖防控工作。

    作者:程兰;李钦;宋逸;马军;王海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人参皂苷 Rg3和 PEG-PLGA-Rg3纳米微粒对Lewis 肺癌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并比较20(R)-人参皂苷 Rg3[20(R)-ginsenoside Rg3,Rg3]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Rg3纳米微粒(Rg3-N)对 Lewis 肺癌荷瘤小鼠的影响,探讨它们体内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 Lewis 肺癌动物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人参皂苷 Rg3纳米微粒组(Rg3-N)、PEG-PLGA 纳米载体组(PEG)、20(R)-人参皂苷 Rg3单体组(Rg3)、生理盐水组(NS)和空白对照组(C),每组12只,灌胃给药共14 d。每隔2 d 测量小鼠的体重并绘制小鼠体重变化曲线,观察各组小鼠毛色、活动和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实验结束当天处死小鼠,计算抑瘤率和肿瘤质量与体重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法 CD31抗体标记来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以评价 Rg3和 Rg3纳米缓释微粒的体内抗血管生成作用,并通过实时定量 PCR、免疫组织化学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Ki-67等血管新生和细胞增殖相关因子水平,以探讨其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NS 组和 PEG 组小鼠的体重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其余3组小鼠的体重则呈现逐渐上升并保持稳定的趋势。相对于 NS 组,Rg3组和 Rg3-N组小鼠的毛色更亮,精神状态更好,更加活跃,一般状况较好。PEG 组、Rg3组和 Rg3-N 组的肿瘤质量与 NS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Rg3组和 Rg3-N 组的肿瘤质量与体重比值和微血管密度明显下降,与 NS 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Rg3组和 Rg3-N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NS 组相比,Rg3组和 Rg3-N 组的 VEGF mRNA、MMP-9、HIF-1α、VEGF 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且 Rg3-N 组上述各指标相对于 Rg3组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PEG 组、Rg3组和 Rg3-N 组 Ki-67的表达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人参皂苷 Rg3和 PEG-PLGA-Rg3纳米微粒能抑制 Lewis肺癌小鼠 VEGF、MMP-9和 HIF-1α的表达,从而间接地发挥它们的抗肿瘤作用,并改善小鼠的一般状况;此外, PEG-PLGA 纳米微粒包埋可以增强 Rg3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作者:耿良;范敬;高启龙;俞静;花宝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