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3 N0 M0期肾细胞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单中心182例患者回顾性研究

彭鼎;李学松;张崔建;杨恺惟;唐琦;张雷;余霄腾;何志嵩;周利群

关键词:肾肿瘤, 癌, 肾细胞, 治疗结果, 肾切除术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 T3 N0 M0期肾细胞癌患者肿瘤学预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2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随访数据。应用 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 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显著相关的变量采用 Cox 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182例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26例(69.23%),女性患者56例(30.77%)。患者平均年龄为(56.75±12.45)岁,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3~99个月),末次随访时共有50例(27.47%)患者死亡,59例患者(32.42%)复发。患者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68.30%(95% CI:60.16%~75.84%),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0.70%(95% CI:53.16%~68.84%)。多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HR =2.434,95% CI:1.243~4.769,P =0.010)、术前低白蛋白血症(HR =2.188,95% CI:1.074~1.074,P =0.031)及贫血(HR =3.320,95% CI:1.839~5.991,P <0.001)是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特异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更高的 Fuhrman 分级(HR =2.552,95% CI:1.433~4.545,P =0.001)、术前贫血(HR =2.535,95% CI:1.497~4.293, P =0.001)是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贫血是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 Fuhrman 分级、贫血是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肾上腺脉管瘤的诊治探讨

    肾上腺脉管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自2010年10月至2015年4月共收治肾上腺脉管瘤4例,采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邱敏;赵中和;卢剑;田晓军;马潞林;陆敏;邓绍晖;颜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全腹腔镜胆囊肝管型皮下通道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1例

    肝内胆管结石病情复杂多变、治愈率低、易复发等,一直困扰临床治疗,随着目前诊断技术的发展及精准外科理念的提出,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微创治疗更是目前的治疗热点,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不断成熟,手术安全性不断提高,在腹腔镜下完成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已成为可能。现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胆囊肝管型皮下通道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1例患者病例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李涛;崔龙;王港;凌晓锋;侯纯升;王立新;徐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新方法--神经延长术

    周围神经缺损在临床上常见,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1]。创伤性神经缺失、神经肿瘤医源性切除、神经延期修复时的神经短缩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缺损[2-5],我国每年周围神经缺损患者高达30~50万例。对于小的周围神经缺损,可通过神经游离、转位、改变患肢体位和姿势等方法,将神经两断端接近后进行直接缝合[6]。对于较大的周围神经缺损,应用上述方法无法达到神经的无张力修复时,则需采用其他方法进行神经修复。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是神经移植术[7-8],即采用自体神经段桥接缺损的神经,进而达到神经缺损修复的效果,但由于神经移植术的移植神经来源有一定的限制,且通常还要以牺牲供区神经功能为代价[9-10],因此寻找其他修复方法和技术一直是周围神经缺损研究领域的热点。

    作者:寇玉辉;姜保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的7种预测模型在中国的临床应用

    目的:初步探讨国外文献报道的7种预测模型在国内临床中对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1日共53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产妇的相关资料及其临床结局,采用 Troyer、Weinstein、Flamm、Gonen、Smith、Grobman、Torri 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分,t 检验比较应用每种模型预测 VBAC 失败组与成功组的分值。对成功组及失败组的评分进行分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每种评分对于成功率预测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预测模型的分辨力。结果:53例产妇中,VBAC 成功者44例,失败者9例,成功率83.0%。成功组及失败组的分值在 Weinstein 及Grobman 预测模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各预测模型无明显差异。评分经分层后,VBAC 的成功率在各层与原文献中各模型的预测相符,各层间的成功率差异仅在 Weinstein 预测模型中存在统计学差异。Weinstein 预测模型的 ROC 曲线 AUC 大(0.746),但各预测模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7种预测模型中,Weinstein 对本研究人群VBAC 成功率的预测优于其他6个模型,但仍需建立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 VBAC 预测模型。

    作者:牟田;王雁;刘国莉;王建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汉族青年上中切牙牙冠外形分类与龈乳头充满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在获取汉族青年上中切牙临床牙冠标准化图片的基础上,对牙冠外形进行更为科学客观的分类,并分析牙冠外形分类与龈乳头充满的关系。方法:纳入180名牙周健康汉族青年(男75人,女105人),平均年龄(24.3±4.5)岁(20~30岁),获取上前牙区标准化图片共360幅,请13名修复科医生对牙冠外形分类,对每名医生的分类结果进行汇总,得到牙冠外形客观分类结果(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分析不同牙冠外形对龈乳头充满的影响。结果:上中切牙中,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牙冠分别占31.4%(113/360)、37.2%(134/360)、31.4%(113/360),且牙冠外形分布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分析显示评价者间κ值平均为0.381。采用多人评估取终分类的方法后,平均κ值上升为0.563。排除24颗无接触的上中切牙后,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牙冠对应的牙龈乳头充满率分别为56.4%(62/110)、69.6%(87/125)、76.2%(77/101),方圆形牙冠对应的龈乳头更易充满(P =0.007)。结论:获取汉族青年中不同外形上中切牙牙冠的比例,方圆形牙冠更有利于龈乳头充满,需要建立一种更为客观、科学的牙冠外形分类方法。

    作者:杨璇;乐迪;张艳玲;梁凌智;杨刚;胡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ⅠB1期宫颈腺癌和鳞癌患者保留卵巢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目的:探讨ⅠB1期宫颈腺癌患者保留卵巢的风险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15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39例ⅠB1期浸润性宫颈癌的临床资料,其中宫颈腺癌38例、宫颈鳞癌101例,按是否保留卵巢分为两组,分析比较卵巢转移的风险及保留卵巢的预后。结果:38例ⅠB1期宫颈腺癌的平均5年累计生存率为89.1%,101例同期宫颈鳞癌为92.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4)。宫颈腺癌患者中32例行卵巢切除,病理证实的卵巢转移率为3.1%(1/32),而宫颈鳞癌患者中54例行卵巢切除,病理证实的卵巢转移率为1.8%(1/5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74)。宫颈腺癌中6例保留卵巢患者的平均5年累计生存率为80.1%,而宫颈鳞癌中47例保留卵巢患者的平均5年累计生存率为94.6%(P =0.127),两组间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B1期宫颈腺癌相比同期的宫颈鳞癌预后稍差,但对于年轻的、无明显高危因素的ⅠB1期宫颈腺癌患者可以考虑保留卵巢。

    作者:胡君;郑佩孜;朱丽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T3 N0 M0期肾细胞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单中心182例患者回顾性研究

    目的:研究影响 T3 N0 M0期肾细胞癌患者肿瘤学预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2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随访数据。应用 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 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显著相关的变量采用 Cox 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182例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26例(69.23%),女性患者56例(30.77%)。患者平均年龄为(56.75±12.45)岁,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3~99个月),末次随访时共有50例(27.47%)患者死亡,59例患者(32.42%)复发。患者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68.30%(95% CI:60.16%~75.84%),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0.70%(95% CI:53.16%~68.84%)。多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HR =2.434,95% CI:1.243~4.769,P =0.010)、术前低白蛋白血症(HR =2.188,95% CI:1.074~1.074,P =0.031)及贫血(HR =3.320,95% CI:1.839~5.991,P <0.001)是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特异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更高的 Fuhrman 分级(HR =2.552,95% CI:1.433~4.545,P =0.001)、术前贫血(HR =2.535,95% CI:1.497~4.293, P =0.001)是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贫血是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 Fuhrman 分级、贫血是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彭鼎;李学松;张崔建;杨恺惟;唐琦;张雷;余霄腾;何志嵩;周利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磁共振肌肉脂肪化色阶直方图评估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建立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图像中肌肉脂肪化程度的色阶直方图评估法,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抗肌萎缩蛋白病患者行大腿肌肉 MRI 检查,分别采取直视分级法和色阶直方图评估法对肌肉脂肪化程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种方法的肌肉脂肪化评估结果及其与年龄、肌力的相关性。用组内相关系数检验两种评估法的不同评估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色阶直方图评估法与直视分级法均显示抗肌萎缩蛋白病患者大腿中段的肌肉脂肪化规律相同,即大收肌严重,股薄肌、缝匠肌和长收肌轻。色阶直方图评估法与直视分级法的结果存在显著正相关(r =0.854,P <0.001)。色阶直方图评估及直视分级的肌肉脂肪化程度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P <0.001)和0.753(P <0.001),股四头肌脂肪化程度评估结果与伸膝肌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8(P =0.024)和-0.460(P =0.027)。色阶直方图评估法的两位评估者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8(95% CI:0.997~0.998,P <0.001),而直视分级法的两位评估者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58(95% CI:0.946~0.967,P <0.001)。结论:MRI 肌肉脂肪化程度的色阶直方图评估法可以客观评估肌肉脂肪化程度。

    作者:郑艺明;杜婧;李文竹;王朝霞;张巍;肖江喜;袁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全葡萄膜炎合并口腔、外阴溃疡误诊为白塞病2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对于表现为口腔溃疡、外阴溃疡和葡萄膜炎的患者,风湿科医生很容易考虑白塞病的诊断,但是并非很多风湿科医生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也可以出现类似的表现。

    作者:王昱;杨柳;张卓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对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唤醒试验的影响

    目的:评估使用0.4μg/(kg·h)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麻醉对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唤醒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选择60例符合入选标准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且术中需作唤醒试验的儿童患者为观察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分级Ⅰ~Ⅱ,年龄5~1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右美托咪啶组,RD 组,n =30)和对照组(R 组,n =30),两组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采用吸入七氟醚和持续泵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气管导管置入后,试验组以0.4μ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以同样的速度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在实施唤醒试验前的手术期间,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40~60,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60 mmHg;维持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在手术前水平,上下不超过2 mmH2 O。记录两组在入室第10分时、唤醒试验开始(停药即刻)时至唤醒成功期间的每5 min 有创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心率(heart rate,HR)、BIS 值以及唤醒试验的历时时间、唤醒质量、镇静评分及术中使用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总量,记录术中知晓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入室 HR 和 MAP与唤醒时 HR 和 MA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974,P =0.340;t =-1.449,P =0.161),而对照组的入室 HR 和MAP 与唤醒时 HR 和 MA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06,P =0.044;t =-2.352,P =0.026)。唤醒试验期间每5 min两组心率比较,试验组在各时点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唤醒试验中的镇静评分和停药至成功唤醒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986,P =0.052;t =0.392,P =0.697),唤醒质量评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98,P =0.041)。术后随访,试验组无术中知晓病例,对照组有4例发生术中知晓。结论:使用0.4μg/(kg·h)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麻醉用于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能减轻唤醒试验期间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提高唤醒质量,减低术中知晓发生率,不延长唤醒时间,有效提高手术安全系数。

    作者:全立新;安慧霞;王东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沙尘天气多发区农民胸部X线检查结果分析

    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明显下降的一种天气现象[1],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四类[2]。我国的沙尘天气多发于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至和田为中心的南疆盆地和以甘肃省民勤至内蒙古自治区吉兰泰为中心的河西地区,其中,沙尘暴主要发生在与北方沙漠及沙漠化土地相联系的极干旱、干旱和半干旱区内,扬沙和浮尘天气除了在沙尘暴发生区的绝大部分地区出现外,还向其他邻近地区扩展[3]。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沙尘天气,尤其是沙尘暴发生时,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10μm 以下的颗粒物)浓度明显升高[4-5],与人群部分呼吸系统症状及疾病发生率上升相关[6-9]。长期暴露于沙尘环境中可导致人群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及慢性咳嗽(咳痰)的发生率明显上升[10-11],沙漠区居民中还检出了沙漠尘肺患者[12],因此,沙尘污染是引起人体呼吸系统急、慢性健康损害的重要影响因素。胸部透视是胸部 X线检查的基本方法,在职业健康检查中,胸部透视是常规必检项目,也可以作为摄片前的前期检查以取得更好的摄片效果,从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13]。本研究选择甘肃省民勤县(沙尘区)和平凉市(对照区)为调查点,通过分析调查点长期居住、无职业性粉尘接触史的40岁以上农民胸部 X 线检查的结果,为揭示沙尘长期暴露对人群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金玉;李盛;王式功;腾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浓缩生长因子各层中的分布及含量特点

    目的:测定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凝胶层与红细胞(red blood cells,RBC)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布及含量,探究 TGF-β1、VEGF 在 CGF 凝胶层内的分布及含量与其促成骨效应的相关性并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招募6名健康志愿者,采集静脉血制备 CGF 样品。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 CGF 凝胶层与 RBC 层中 TGF-β1、VEGF 的分布并测定制备即刻的累积光密度值(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和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 AOD)。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测定制备即刻上清层与制备1 d 后 CGF 凝胶层析出液中 TGF-β1、VEGF 的浓度。结果:TGF-β1与 VEGF 大量聚集于 CGF 凝胶层中,在 RBC 层中仅位于多核细胞胞浆和散在的血小板内;CGF 凝胶层与 RBC 层的交界区域有大量血小板与白细胞聚集,并有较高的 TGF-β1表达;CGF 凝胶层析出液中 TGF-β1和 VEGF 的浓度分别为(55236.78±3686.34)ng/L 和(610.99±148.81)ng/L,均显著高于上清层(20710.20±4523.14)ng/L 和(335.20±51.69)ng/L(P <0.001)。结论:CGF 凝胶层内含有大量TGF-β1、VEGF,可发挥促进成骨与加速组织愈合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建议应用时间宜早为佳,除整个 CGF 层外,可将上清层、CGF 层与 RBC 层交界区域一并使用。

    作者:陈飞;潘韶霞;冯海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全口义齿牙列基托分体数字控制加工后装配粘接精度的定量评价

    目的:定量评价全口义齿牙列基托分体数字控制加工后的装配粘接精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 Activity 880牙颌模型三维扫描仪获取标准无牙颌石膏模型及牙合托三维数据,用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全口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软件设计上颌总义齿 CAD 数据 Data1。用 Imageware 10.0、13.2软件(西门子,德国)及 Geomagic Studio 软件将基托与牙列结合部设计为无倒凹固位钉形态,设定固位钉端面处基托与牙列间隙为0 mm,其余部分预留0.05 mm 粘接剂间隙,得到牙列、基托 CAD 数据 Data2和 Data3。用 Zenotec T15自由度切削机及其配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可切削树脂盘分别加工牙列和基托,其中牙列分为双侧后牙区段和前牙区段3个部分进行加工,在基托对应区域就位后用沪鸽自凝树脂分别粘接。扫描获得义齿整体三维表面数据 Data4,用多点对齐和注册器命令将 Data2、Data3分别对齐于 Data4获得 Data5,提取出 Data5中 Data2、Data3结合部形态中原本设计牙合龈方向上间隙为0 mm 的部分数据,用3D 偏差分析工具检测该部分间隙量的大小,获得牙列、基托装配后的平均间隙量,定量评价装配粘接精度。结果:Data2和 Data3的平均间隙量为:左后牙区段(0.44±0.04)mm,大偏差值0.52 mm,小偏差值0.29 mm;右后牙区段(0.52±0.07)mm,大偏差值0.64 mm,小偏差值0.28 mm;前牙区段(0.60±0.10)mm,大偏差0.81 mm,小偏差0.40 mm;牙列与基托整体平均粘接装配精度为(0.52±0.10)mm。结论:将全口义齿牙列基托结合部设计为无倒凹固位钉形态并将牙列分为3个区段时,可将分体数字控制加工的牙列与基托之间的装配粘接误差控制在0.5 mm 量级,探索了全口义齿计算机数字控制加工路线,虽然精度在咬合方向上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但证明了拥有个性化咬合的全口义齿数字加工技术路线可行。

    作者:王函;吕培军;王勇;孙玉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的胚胎移植管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结局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的胚胎移植管对新鲜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由同一移植医生完成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完成 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ET 治疗的2064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分为两组,组1采用 Cook Sydney IVF 移植管(型号:K-JETS-7019-SIVF)移植,共949周期,组2采用 Frydman  CCD 管(型号:131230301)移植,共1115周期,比较不同的移植管对 IVF 结局的影响。结果:在年龄、不孕原因、促排卵方案、平均获卵数、平均移植胚胎数及胚胎评价等基本情况一致的情况下,组1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均显著高于组2(34.40% vs.26.92%,51.21% vs.41.52%,42.57% vs.33.09%,P 值均<0.05),两组流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1.93% vs.15.98%,P >0.05),组1的困难移植比例高于组2(5.27%vs.3.41%,P <0.05),两组困难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移植管可能会影响 IVF结局,COOK Sydney IVF 移植管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结果。

    作者:任秀莲;刘平;廉颖;黄锦;郑晓英;朱亚菊;乔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树脂基覆膜材料对牙根面保护作用的耐久性

    目的:比较树脂基覆膜材料和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对牙根面保护作用的耐久性。方法:制备人离体后牙牙根试样和牙本质盘试样,表面分别使用 PRG Barrier Coat (PRG)和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 Clearfil S3 Bond (CS3)处理,去离子水中静置24 h 备用。对牙根和牙本质盘试样分别进行:(1)水老化及抗酸脱矿实验:人离体牙牙根试样水老化处理14 d 后,在脱矿缓冲液(pH 4.5)中脱矿4 d,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横断面;(2)牙刷磨损实验:对已覆盖PRG 和 CS3后的人离体后牙牙本质盘表面进行牙刷磨损,表面粗糙度仪测量磨损深度(Ry,μm),One-Way ANVOA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RG 和 CS3覆膜厚度分别为(47.1±27.3)μm 和(5.7±2.1)μm,水老化实验后二者覆膜形态无明显改变,下方牙本质无脱矿。PRG 和 CS3的磨损深度随牙刷磨损次数增加而加深,PRG 组磨损深度小于 CS3组(P <0.05)。结论:PRG 水老化实验后抗酸蚀脱矿作用和 CS3相似,耐牙刷磨损性能优于 CS3。

    作者:田洪琰;于鹏;袁重阳;张娓;仇越秀;李德慧;梁新杰;王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icroRNA 在高磷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早期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早期 microRNA 表达变化,分析其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途径。方法:采用高磷(无机磷2.6 mmol/L)刺激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系 A7r5钙化7 d,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法检测细胞内钙含量,RT-PCR 法检测平滑肌细胞表型和钙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microRNA microarray 法检测高磷刺激后0、3、12 h,680种 microRNA 表达变化。采用 TAM软件分析不同时间点间信号激活情况。结果:高磷诱导的 A7r5细胞钙盐含量升高9.6倍(P <0.05),平滑肌细胞表型 mRNA(SM-αactin, SM22)下调(P <0.05),钙化相关 mRNA(BMP2、MSX2、Runx2)上调(P <0.05),茜素红染色后可见高磷刺激组有明显钙结节。680种 microRNA 在3个时间点的表达各不相同,只有6种 microRNA 分别逐级上调或渐渐下调。26种信号通路被明显激活,其中包括细胞凋亡、分化增殖等已知与钙化相关的信号通路。结论:microRNA 参与调节血管钙化是一种动态微调的过程,为血管钙化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作者:肖洋;杜瑶瑶;高成;孔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根管封闭剂对牙周膜细胞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氧化锌丁香油类(zinc oxide and eugenol based sealers,ZOE)、环氧树脂类(epoxy resin sealers, ERS)、硅酮基类(silicone based sealers,SBS)根管封闭剂对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mant cells,hPDLCs)的增殖和矿化潜能的影响。方法:选用3颗不同人牙齿来源的 hPDLCs 进行重复实验,采用酶消化法+组织块培养法进行 hPDLCs 体外原代培养,按照培养基的不同成分分组:(1)ZOE 固化24 h 浸提液培养基组;(2)ZOE 固化1周浸提液培养基组;(3)ZOE 固化2周浸提液培养基组;(4)ERS 固化24 h 浸提液培养基组;(5)ERS 固化1周浸提液培养基组;(6)ERS 固化2周浸提液培养基组;(7)SBS 固化24 h 浸提液培养基组;(8)SBS 固化1周浸提液培养基组;(9)SBS 固化2周 浸提液培养基组;(10)不含浸提液培养基组(对照组)。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 hPDLCs 细胞形态的变化,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ethyl-thiazol-diphenyl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试剂盒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选取固化2周的各组材料制备矿化诱导浸提液,不含浸提液的矿化培养基为阳性对照组,采用茜素红染色法及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半定量法分析矿化物形成情况。结果:比较相对增殖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ZOE 固化2周内均具有中度或严重细胞毒性(RGR 为13.6%~39.9%);ERS 固化24 h 具有轻微细胞毒性(RGR 为63.6%~76.4%),固化1周后轻微或无细胞毒性(RGR 为87.6%~95.3%);SBS 固化后无明显细胞毒性(RGR 为91.8%~106.7%)。比较 ALP 活性,SBS 不同固化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3.397,P =0.053),且均高于 ZOE 和 ERS 组。半定量法检测数据显示,ZOE:D562 nm =0.180±0.050,ERS:D562 nm =2.968±0.201,SBS:D562 nm =3.623±0.039,对照组:D562 nm =3.477±0.102,即 ZOE <ERS <SBS =对照组。结论:ZOE 的细胞毒性高于 ERS 和 SBS,且影响持续;ERS 固化早期具有细胞毒性,随固化时间延长而降低;SBS 固化后不抑制 hPDLCs 细胞增殖及矿化潜能,与 ZOE 和 ERS 相比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胡佳;邹晓英;庄姮;高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尼古丁减轻高脂高果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的肝脏炎症

    目的:探讨活化胆碱能抗炎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模型小鼠肝脏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60只雄性6周龄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 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正常饮食小鼠生理盐水注射组、正常饮食小鼠尼古丁注射组、NASH 模型小鼠生理盐水注射组和 NASH 模型小鼠尼古丁注射组,分别给予普通饮食及高脂饮食加高果糖饮水,喂养17周后建立 NASH 小鼠模型,然后予各组小鼠生理盐水或尼古丁腹腔注射,每天1次,注射量为400μg/kg,注射3周。3周后处死动物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取小鼠血清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同时原代分离培养肝巨噬细胞,使用 Western blot 和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α7尼古丁型乙酰胆碱能受体(alpha 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α7nAChR)、Toll 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4,TLR-4)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 of phosphorylation, p-NF-κB)的蛋白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 NASH 小鼠模型。给予小鼠尼古丁治疗后,小鼠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小鼠肝脏炎症和脂肪变性明显减轻;ELISA 结果显示,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 IL-6、TNF-α水平下降;Western blot 和荧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尼古丁治疗组小鼠α7nAChR 蛋白水平上调,p-NF-κB 水平下调。结论:活化胆碱能抗炎通路可以通过抑制 NF-κB 通路减轻 NASH 小鼠的肝脏炎症。

    作者:陈小梅;李富强;严速;吴小翠;唐翠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目的:探讨开放肾盂成形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以及腔内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疗效,并比较各项相关围手术期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109例 UPJO 病例,分为开放肾盂成形术组(32例)、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31例)和腔内手术组(46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1.9±40.1)个月(6~132个月)。将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腹腔镜手术均未中转开腹,全部腔内手术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手术时间为(195.97±55.22)min,开放肾盂成形术组为(121.19±33.95)min,腔内手术组为(74.04±33.95)min,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开放肾盂成形术组出血量为105(15,815)mL,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为50(10,495)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63);腔内手术组为5(0,310)mL,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开放肾盂成形术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5,18)d,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为7(3,15)d,腔内手术组为6(1,25)d,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开放肾盂成形术组的成功率(93.8%)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90.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18),而腔内手术组(69.6%)则低于另外两组(P =0.010,P =0.032)。开放肾盂成形术组、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腔内手术组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5/32)、16.1%(5/31)和13.0%(6/46),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和开放肾盂成形术相比手术时间更长,但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放肾盂成形术组;腔内手术治疗 UPJO 的成功率低于开放肾盂成形术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但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时间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作者:陈伟男;叶雄俊;刘士军;熊六林;黄晓波;徐涛;王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995年至2014年中国前列腺癌 Gleason 评分变化趋势

    目的:研究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PCa)Gleason 评分(Gleason score, GS)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1995年至2004年)和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2005年至2014年)875例 PCa,研究其 GS、主要分级和次要分级均值以及所占比例,患者年龄按<60、60~69、70~79和≥80岁分组;患者标本类型按穿刺活检(needle biopsy,NB)、经尿道前列腺切除(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radical prostatectomy,RP)分组;组织学类型按腺泡癌和其他类型(包括萎缩癌、假增生性癌、泡沫癌、印戒细胞癌和导管癌等)分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tPSA)按<20.0μg/L和≥20.0μg/L 分组。观察不同时期年龄、标本类型、组织学类型和 tPSA 中 GS 均值和比例,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1995年至2004年相比,2005年至2014年 GS、主要分级和次要分级均值分别降低0.32(P =0.003)、0.19(P =0.001)和0.12(P =0.016)。GS≤6分比例增加10.9%(P =0.003),≥8分比例下降14.0%(P <0.001),7分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分级≤3级比例增加12.8%(P =0.001),4级比例下降7.4%(P =0.037),5级比例下降5.5%(P =0.007);次要分级≤3级比例增加7.6%(P =0.037),而4级和5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 PCa 中 GS 呈现下降趋势,这是近20年中国 PCa 显著特点之一;标本类型和年龄是影响 GS 的重要因素,而组织学类型和 tPSA 对 GS 影响较小。

    作者:王功伟;沈丹华;张维宇;许克新;徐涛;胡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