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黄晓波;熊六林;许清泉;徐涛;叶海云;于路平;王晓峰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采用尿道周围组织重建技术尿道膀胱吻合的安全性,早期尿控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37例采用“三明治”法尿道重建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资料与同期34例未采用尿道重建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间年龄、体重指数、国际症状评分、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术前Gleason评分,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输血率、术中性神经保留,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随访术后拔除尿管后1周、2周、4周、12周及24周患者尿控情况.结果:两组间患者年龄、体重指数、PSA、前列腺体积、IPSS(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s scor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中性神经保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建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P=0.003);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重建组术后拔除尿管后4周、12周尿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7,P=0.020).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采用尿道周围组织重建膀胱尿道吻合技术,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可以明显改善术后早期尿控.
作者:廖晓星;邢念增;乔鹏;康宁;张军晖;牛亦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依据临床病理资料对目前国际上使用广泛的5种术前判断惰性前列腺癌的筛选标准进行探讨,以探索这些标准对国人惰性前列腺癌筛查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314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并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手术病理资料.以手术病理Gleason评分≤6、分期T2、癌灶总体积≤0.5 mL作为惰性前列腺癌的病理标准,对比国际上研究较多的5种判断惰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标准,分别为Epstein标准(EC)、Sloan-Kettering纪念肿瘤中心标准(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国际前列腺癌研究-主动监测标准(Prostate Cancer Research International:Active Surveillance,PRIAS)、UCSF标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UCSF)和UM标准(University of Miami,UM),对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ing curve,AUC)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各方法预测惰性前列腺癌的效能差异.结果:临床病理资料中,共有49例(16%)病例符合5种标准中的任意一种筛选标准,不考虑重复计算,其中符合Epstein标准者24例、符合MSKCC者33例、符合PRIAS者28例、符合UCSF者34例、符合UM标准者22例,仅8例(3%)符合全部标准.手术病理中,共24例(8%)符合惰性前列腺癌的病理标准.通过比较临床病理与手术病理资料,UCSF、MSKCC两标准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均有良好的表现,AUC也大于其他3种标准,统计效能较高;Epstein、PRIAS两标准的阳性预测值较高,敏感性、特异性略低,统计效能中等;UM标准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AUC都较低,统计效能显著低于其他4种标准;符合全部5种筛选标准不能提高统计效能.结论:UCSF标准筛选惰性前列腺癌的预测效能高于其他标准,但其准确性仍较低,符合全部5种筛选标准并不能提高预测效能,此结果与国外大样本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更适合中国人的筛选模型.
作者:范宇;刘茁;张莲;李德润;何群;杨新宇;沈棋;胡帅;刘漓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探讨孕期妇女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3 A4基因多态性与分娩镇痛舒芬太尼用药剂量关系,个性化制定给药方案.方法:在尽可能控制其他干扰因素(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孕龄、遗传背景差异)的前提下对131例健康产妇CYP450 3 A4(CYP3A4) rs2242480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根据基因型分为标准给药组(CC型)和减量给药组(CT/TT型):CC型按照标准剂量给药,CT/TT型产妇将药物剂量减至标准剂量的87.6%,比较两组间镇痛效果,并对用药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CYP3A4 rs2242480基因型中,CC型和CT/TT型分娩镇痛给药后1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分别为3.67±1.2和3.44±1.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符合预期镇痛标准.结论:CYP3A4 rs2242480中携带有T等位基因的产妇,分娩镇痛舒芬太尼用药可减低至87.6%,临床评价安全.
作者:池里群;卢新;王雷;刘叔平;丁楠;张洪影;鄂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特点、治疗和预后情况,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3年1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MPA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合并AIHA的MPA患者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及预后.结果:(1)在63例MPA患者中,12.7%(8/63)合并AIHA.(2)合并AIHA的MPA患者与单纯MPA患者比较,发热、乏力、血尿、新发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高(87.5% vs.29.1%;100%vs.49.1%;100%vs.60%;75%vs.20%,P均<0.05);实验室指标中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补体C3指标明显减低[分别为(2.3 ±0.5)×1012/Lvs.(3.0 ±0.7)×1012/L;(66.2±13.1) g/Lvs.(90.0±20.3)g/L;(26.1±4.4) g/Lvs.(33.5±6.4) g/L;(0.7±0.2) g/Lvs.(0.9±0.3) g/L,P均<0.05];红细胞沉降率、IgG及伯明翰血管炎评分明显增高[(102.1 ±25.7) mm/1h vs.(76.5±31.1) mm/1h;(20.9±6.1) g/Lvs.(14.5 ±6.0)g/L;(23.7 ±5.7)vs.(17.3±4.1),P均<0.05],提示患者更易并发多系统损害.(3)8例合并AIHA的MPA患者中,6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免疫制剂,2例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治疗过程中死亡,7例贫血症状缓解,伯明翰血管炎评分减低.(4)随访4年,7例合并AIHA患者中2例死亡,2例因贫血、肾功能指标异常反复住院,3例病情缓解.结论:MPA合并AIHA在临床中可能并不少见,患者更易并发多系统损害;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短期疗效较好.
作者:刘丹;李茹;刘佳钰;姚海红;陈庆平;贾园;苏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接受多西他赛+泼尼松治疗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纳入的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的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60例患者接受治疗,对其中33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分析.化疗有效定义为化疗4个周期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较基线下降≥50%,且影像学改变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无进展.其化疗时中位PSA为153.4 μg/L(6.6~9 952.0 μg/L),共20例(60.6%)为治疗有效,单因素分析后发现Gleason评分较低者化疗有效性较差(P=0.034);化疗时存在淋巴结转移者有效率较高(P=0.032);内脏转移者共15例,其中12例(80%)患者治疗有效(P=0.041);化疗时出现贫血的患者(HGB≤120 g/L)共10例,化疗有效者3例(30%,P =0.024).结论:对于mCRPC患者,初发时Gleason评分≤7、诊断时合并淋巴结转移、内脏转移以及化疗时存在贫血是化疗能否有效的预测因素.
作者:杨恺惟;虞巍;宋毅;黄立华;韩文科;何志嵩;金杰;周利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幼鼠暴露于不同浓度七氟烷不同时间后,脑细胞凋亡及远期学习记忆、空间探索能力的变化,探讨脑细胞凋亡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出生后7d的Wistar幼鼠21只随机分为7组行预实验,选出无二氧化碳蓄积的麻醉方案.出生后7d的Wistar幼鼠90只随机分为5组:模拟麻醉(A组)、1%(体积分数)七氟烷麻醉2 h(B组)和4h(C组)、2%(体积分数)七氟烷麻醉2h(D组)和4h(E组),麻醉结束6h后,每组6只幼鼠,多聚甲醛灌注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其余幼鼠分别在成长至5、8、14周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避暗实验.结果:与A组相比,B、D及E组在海马齿状回及CA3区等脑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各组幼鼠各阶段Morris水迷宫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麻醉组在5周时避暗反应差于模拟麻醉组,第8周时与模拟麻醉组无差别.结论:发育期幼鼠暴露于2%七氟烷可诱发海马神经元凋亡,同时一过性影响幼鼠对不良刺激的记忆能力;暴露于2%七氟烷不会造成幼鼠空间记忆能力下降.
作者:郑少强;陈雪;王雅杰;安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在调节小鼠骨髓来源内皮前体细胞分化、增强血管新生潜能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贴壁法获得C57BL/6J小鼠后肢股骨和胫骨骨髓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progenitor cells,BMPCs),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BMPCs.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处理该群细胞,通过定量PCR、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BMPCs中内皮前体细胞标志物以及内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体外成血管实验检验BMPCs血管新生调节能力.利用PGE2及其受体亚型2、4(EP2、EP4)阻断剂处理BMPCs,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Krüppel样转录因子2(Krüippel like factor 2,KLF2)的表达情况.结果:BMPCs表面表达内皮前体细胞标志物c-kit以及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y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管内皮钙黏素(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1μmol/L PGE2显著促进BMPCs中与成熟ECs相关的分子标记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CD3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表达,上调倍数2倍,且BMPCs形成新血管的能力也明显增强.在此过程中转录因子KLF2的表达升高至原有水平的2倍以上,利用PGE2受体阻断剂处理BMPCs,发现EP4受体阻断剂处理BMPCs后,KLF2表达下降.结论:PGE2通过EP4受体作用于BMPCs,上调KLF2表达,促进BMPCs向ECs方向分化,从而增强其血管新生潜能.
作者:宋一萌;马潞林;李肖霞;朱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血清及阴茎海绵体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含量.方法:12只24月龄SD雄性大鼠作为老龄大鼠组,10只12周龄SD雄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电刺激海绵体神经方法评价大鼠阴茎勃起功能,留取标本后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阴茎海绵体组织中bFGF水平,mas-son染色方法检测阴茎海绵体组织中平滑肌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老龄大鼠的勃起功能明显下降(阴茎海绵内压/颈动脉压值在2.5、5.0和7.5V电压刺激时分别为0.41±0.05vs.0.70±0.06,0.44±0.04vs.0.75±0.07和0.51 ±0.06vs.0.81 ±0.04,P<0.05),血清和阴茎海绵体组织中bFGF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6.43±0.51)vs.(10.53±0.42) μg/L,P<0.05;(598.6±51.7)pg/mg protein vs.(985.8±76.8) pg/mg protein,P<0.05],同时海绵体平滑肌含量也明显减少(大鼠阴茎组织平滑肌与胶原纤维的比值0.038±0.005vs.0.075±0.006,P<0.05).结论:阴茎海绵体组织中bFGF水平降低可能与海绵体平滑肌含量减少有关.
作者:杨竣;王涛;张岩;徐华;王少刚;刘继红;叶章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105例轻/中度慢性牙周炎和85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集口腔颊黏膜拭子,提取DNA,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MALDI-TOF)检测VDR基因的多态性.结果:在受检总人群及女性患者中,rs1544410的A等位基因及AA+ AG基因型在重度牙周炎组检出率高于轻/中度组(总人群:P =0.006,0.007;女性患者:P=0.001,0.001);rs731236的C等位基因及CC+ CT基因型在重度牙周炎组检出率高于轻/中度组(总人群:P =0.003,0.004;女性患者:P <0.001,<0.001).结论:VDR的rs731236和rs1544410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重度慢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VDR多态性对牙周炎程度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曹晓静;和璐;孟焕新;李蓬;陈智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报道一种新的腔内成形技术——经皮肾“三明治”腔内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使用经皮肾“三明治”腔内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患者71例,其中先天性UPJO 12例,医源性UPJ059例;平均狭窄段长度为(1.4±0.8) mm,5例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完全闭锁,患肾平均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为(19.8±10.8) mL/min.超声引导下建立皮肾通道后,UPJO狭窄段使用21 F(1 F=0.33 mm)或24F输尿管扩张球囊采用球囊扩张-切开-球囊扩张的“三明治”技术扩大流出道,所有患者留置加强型输尿管支架管(7/14 F)作为狭窄段成形后的支撑.术后2个月撤除输尿管支架管,随访12 ~24个月.结果:一期手术成功69例,余2例因UPJ完全闭锁行二期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9.3±24.2) min,术后肾周血肿1例,结石残余2例,无需要输血和发生尿源性败血症病例,无需要干预的尿外渗和体腔积液病例.随访期间,64例未再次出现UPJO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变化,7例撤除支架管后出现UPJ的再狭窄,其中6例为医源性UPJO,1例为先天性UPJO患者.结论:经皮肾“三明治”腔内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对于具有适应证的患者可以作为一线的治疗选择.
作者:杨波;胡浩;王佳;徐涛;黄晓波;王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约4%~10%肾癌患者可能伴有静脉系统侵犯[1-2],其中近一半患者瘤栓突入下腔静脉,形成下腔静脉瘤栓[3-4].既往研究显示,此类患者接受根治肾切除及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后可获得较好的远期预后[5-7].
作者:李学松;周利群;唐琦;张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检测CMTM5(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5)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及发展中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h prostatic hyperlasia,BPH)组织中CMTM5的表达,分析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GF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MTM5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水平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CMTM5和EGFR在BPH组织及各前列腺癌细胞系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MTM5在75% (27/36) BPH和35.9%(23/64)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CMTM5的表达水平与年龄、临床分期、有无转移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在中高度分化(Gleason评分≤7)的肿瘤组织中,CMTM5的表达水平高于低度分化(Gleason评分≥8)的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EGFR在57.8%的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37/64),其与CMTM5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23例前列腺癌组织CMTM5低表达且EGFR高表达,占35.9%.Western boh结果显示CMTM5在BPH组织中表达,但在各前列腺癌细胞系中均表达缺失,而EGFR在BPH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各前列腺癌细胞系,特别是激素非依赖性细胞系PC3和DU145.结论:CMTM5的表达缺失与EGFR的过表达可能同时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袁也晴;张轶庠;刘振华;秦彩朋;盛正祚;徐涛;王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伍楚君;邱敏;马潞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RC)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1-3],在泌尿系统所有的肿瘤中是致命的,根据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超过40%的肾细胞癌患者死于该病[4].肾细胞癌具有一个独特的特征,即容易向肾静脉系统的血管管腔内扩散,侵犯血管内的肿瘤组织又称为静脉癌栓.
作者:马潞林;宋诗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估地塞米松对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280例,18 ~ 60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0例:(1)D组:实验组,术前给予10 m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2)C组:对照组,术前给予2 mL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静脉滴注.每组患者再分为两亚组,每组70例,分别应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P亚组)和七氟醚维持吸入全身麻醉(S亚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标准的全身麻醉操作,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昂丹司琼(ondansetron)8 mg.随访术后24 h内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对PONV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晕动病史/既往PONV史、是否应用地塞米松以及麻醉方法.结果:术后24 h内D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患者(11.4%vs.20.7%,P=0.034);术后0~2hD组患者PONV的发生率低于C组患者(1.4%vs.6.4%,P=0.031);术后2~24 h D组患者PONV的发生率与C组患者差异无显统计学意义(10.7%vs.17.9%,P=0.088).术后24 h内各时段,D组与C组内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亚组与吸入麻醉亚组PONV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塞米松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有预防效果(OR=0.447,P=0.030),晕动症/PONV病史是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OR=15.730,P<0.001).结论:术前应用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李志红;刘丹;何自静;范志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发生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5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患者共749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术后肠梗阻之间的相关性.排除9例接受原位回肠新膀胱的患者,共740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596例,女性144例.患者中位年龄67岁,中位体重指数23.0 kg/m2,共有82例患者(11.1%)术后发生肠梗阻.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梗阻,将患者分为术后无肠梗阻组和术后肠梗阻组.结果:术后发生肠梗阻患者的年龄较大(中位年龄68岁vs.67岁,P=0.025),体重指数偏低(中位体重指数23.2 kg/m2vs.23.9 kg/m2,P =0.006);相对于接受输尿管皮肤造口的患者,接受回肠膀胱尿流改道的患者肠梗阻发生率更高[13.2% (66/500)vs.6.7% (16/240),P=0.008];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肠梗阻发生率高于未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12.2%(77/632)vs.4.6%(5/108),P=0.021].发生肠梗阻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更长(中位住院时间24 dvs.17 d,P=0.000).术后肠梗阻与性别、既往腹部手术史、术前血红蛋白和肌酐水平、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异体输血、开放或腹腔镜手术、术后入监护室、肿瘤分期等因素均无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值1.185,95%置信区间1.036 ~1.355,P=0.013)、体重指数(OR值0.605,95%置信区间0.427~0.857,P=0.005)、尿流改道方式(OR值2.422,95%置信区间1.323 ~4.435,P=0.004)、盆腔淋巴结清扫(OR值2.798,95%置信区间1.069 ~7.322,P=0.036)和术后肠梗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肠梗阻的发生与年龄和体重指数存在相关性,高龄和低体重指数的患者发生术后肠梗阻的危险性增加;接受回肠膀胱尿流改道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高于接受输尿管皮肤造口和不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
作者:孟一森;苏杨;范宇;虞巍;王宇;郑卫;谌诚;周利群;张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估阴囊镜在睾丸扭转和附睾肿块诊断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行阴囊镜检或阴囊镜下附睾肿块等离子电切术的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阴囊镜术后并发症、病变复发和附睾痛缓解情况,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对比研究超声和阴囊镜诊断的准确率.结果:74例患者成功实施阴囊镜检,1例患者因鞘膜腔炎性粘连改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34.3±5.8) min,术后无严重阴囊水肿、血肿、睾丸鞘膜积液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阴囊镜和B超对睾丸扭转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和66.7%,阴囊镜附睾肿块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2%,而B超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8.7%.63例有症状附睾肿块患者接受阴囊镜附睾肿块等离子电切,患者术前阴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7.1±0.8)分,术后6个月为(2.4±0.6)分.结论:阴囊镜是安全的,阴囊镜对附睾肿块和睾丸扭转的诊断准确率高于B超检查,阴囊镜下等离子电切对附睾肿块(特别是附睾囊肿)引起的附睾疼痛治疗效果良好,术后肿块未见复发.
作者:尹焯;杨金瑞;王钊;魏永宝;严彬;周克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的RPF病例32例,分析其中IgG4相关性RPF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纳入IgG4相关性RPF共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2.2岁(55~ 67岁),患者表现为腹痛、腰痛、体重减轻等症状,2例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ntoimmune pancreatitis,AIP),3例患者(3/5)肾功能减退,4例患者(4/4)动态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升高,3例患者(3/4)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3例患者(3/4)血IgG升高,4例患者(4/4)血IgG4升高.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均提示腹膜后软组织影包绕腹主动脉、髂动脉,甚至输尿管和下腔静脉.1例患者行腹膜后组织病理检查,提示IgG4阳性浆细胞与IgG阳性浆细胞比例>40%,且IgG4阳性浆细胞>10个/高倍视野.1例接受单纯手术治疗,1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3例接受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4例获得随访的患者中,预后均较好.结论:部分RPF可能是IgG4相关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即IgG4相关性RPF,其病因不明,血清IgG4浓度升高(≥1.35 g/L),组织病理学显示有明显淋巴细胞和IgG阳性浆细胞浸润伴纤维化,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顿耀军;于路平;杜依青;盛正祚;王功伟;李雪;杨冰;徐涛;黄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术后髁突形态的三维变化.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手术的下颌后缩畸形患者18例,基于术前及术后1年双侧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进行髁突三维分割及重建,并将术前和术后1年的髁突影像进行配准,通过三维色谱分析评价髁突形态的三维变化.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与术后1年髁突表面平均距离的均方根为(0.37±0.11)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表面骨改建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主要发生在髁突后斜面,骨沉积主要发生在前斜面.结论:基于CBCT数据的三维影像重叠法表明,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术后髁突形态发生了改建.
作者:陈硕;刘筱菁;李自力;梁成;王晓霞;傅开元;伊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多原发肿瘤并不常见,其中包含肾神经鞘瘤者更为罕见.本研究报道1例合并肾神经鞘瘤的多原发肿瘤的诊治.患者为女性,曾患左卵巢皮样囊肿、右后纵隔神经鞘瘤、左前臂神经鞘瘤、甲状腺乳头状癌,并行手术治疗.1个月前体检发现左肾肿物伴左肾上腺肿物,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后腹腔镜左肾上腺结节切除术、左肾部分切除术.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中动脉阻断时间18 min,出血20 mL.病理检查示左侧肾富于细胞型神经鞘瘤伴局灶囊性变,肿瘤直径约3 cm.免疫组织化学S-100(+),Ki-67(15%+).短期随访无复发.本研究患者神经鞘瘤为异时性,分别予手术切除,其肾神经鞘瘤为良性,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不但创伤小、恢复快,更重要的是可以大限度的保留肾组织,避免术前病理的不确定性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作者:邱敏;田晓军;马潞林;陆敏;卢剑;颜野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