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包皮环切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肖元宏;刘洲禄;彭少林;王威;韩宇

关键词:阴茎, 麻醉, 包皮环切术, 解剖
摘要:目的:探讨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包皮环切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应用.方法:甲醛浸泡的男尸9具,包括成年男尸1具,童尸3具,婴幼儿尸3具,新生儿尸1具,胎儿尸1具,阴茎局部解剖显露阴茎背侧的血管及神经组织,利用解剖显微镜、放大镜以及肉眼观察阴茎背神经、血管的分布和走行.阴茎背神经的解剖学基础决定麻醉位点的选择,10例包茎患儿经阴茎背神经两点阻滞麻醉实施包皮环切术.使用VAS(视觉模拟分析)来判断麻醉效果.结果:阴茎背神经自耻骨联合下阴茎根部2点及10点处发出,沿阴茎长轴延伸至阴茎头.阴茎背动脉位于神经的内侧,阴茎背静脉位于阴茎的中央.实施阴茎背神经两点阻滞麻醉后即刻的VAS值为0~4mm(即无痛至轻度疼痛),7~15 min包皮环切术结束后,VAS值为0~1mm.结论:两点法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耻骨联合下阴茎根部2点及10点)遵循了该神经的解剖学基础,麻醉效果肯定.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上睑下垂伴上直肌麻痹一家系15例

    1 临床病例 先证者(Ⅳ7)患儿,女,6岁.自幼双眼抬举困难来我院就诊.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有先天性上睑下垂家族史:其母亲、一个姨母、外祖母及母亲家族中有多位成员均患此病(图1).

    作者:辛秀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胸腺肽α1对ICU重度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作用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治疗ICU重症感染患者及其对重症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方法:20例ICU重症感染患者,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同时,B组患者还加用日达仙(胸腺肽α1,由美国赛生公司提供)治疗.结果:①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存在血小板减少症,其WBC、NEUT均异常增高;②治疗过程中,B组患者WBC(P<0.05)及NEUT(P<0.01)有显著的恢复,而B组患者PLT也有明显的回升(P<0.05);③B组感染控制总有效率为90%,优于A组(其总有效率为70%),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达仙综合内科保守治疗,有利于尽快纠正感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有利于ICU重症感染的控制.

    作者:侯立朝;熊利泽;张宏;霍婷婷;胡文能;王雅丽;申洁;王一楠;陈绍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4年1月~2005年1月共收住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50例,其中男42例,女8例,年龄39~68岁.小学及初中20例,高中及中专17例,大专以上13例.

    作者:童成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转归,评价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对柳氮磺吡啶(SASP)或5-氨基水杨酸(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灌肠,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活动期UC患者中,轻度占25.0%(32/128),中度占53.9%(69/128),重度占21.1%(27/128);SASP或5-ASA是控制症状的主要药物,对于中度UC患者,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而发病年龄轻、结肠病变范围大、低血红蛋白、大便以血为主、低血清白蛋白、病变伴有溃疡是提示疗效差的相关因素.结论:对于UC病变处于活动期时,应及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疗效相对较好的治疗方案,并分析影响疗效相关因素.

    作者:李明阳;杨云生;刘庆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1例黄褐斑面部皮损组织病理及超微病理

    目的:比较黄褐斑患者面部皮损及临近非皮损的组织病理及超微病理学特点.方法:选择11例门诊确诊的黄褐斑患者,对皮损和临近非皮损取活检,分别进行苏木素-伊红、Fontana-Masson染色、HMB45、NKI/beteb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量化分析.结果:同邻近正常皮损相比,黄褐斑皮损表皮全层色素明显增加,基底层黑素细胞数量无改变.真皮载色素细胞增加.超微结构显示黄褐斑皮损黑素细胞内线粒体、高尔基体、粗质内质网、核糖体及成熟黑素小体数量增加,角质形成细胞内有大量吞噬的Ⅲ期、Ⅳ期黑素小体.结论:黄褐斑皮损的色素增加,可能与多种因素引起的黑素细胞功能活跃和黑素颗粒在表皮内转运增加有关.

    作者:乔丽;赵广;马慧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血管病

    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引起的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及其他相关常见与重大疾病的治疗是近几年干细胞领域的临床研究热点.笔者试对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血管病的国内外新进展综述.

    作者:王雪岷;窦京涛;母义明;陆菊明;潘长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MMP-2的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和分布变化.方法:选用40只雄性SD大鼠,于加力后0 d、3 d、7 d、14 d、21 d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明胶酶-2(MMP-2)的表达,计算平均光密度(OD)和积分光密度(IOD).结果:牙齿移动后牙周膜两侧MMP-2表达增加,破骨细胞、破牙本质细胞、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部分成骨细胞、成牙本质细胞染色阳性.OD表现动态变化,7 d低,而后缓慢升高.加力后IOD逐渐升高,7 d达到顶峰而后缓慢下降,21 d时仍维持在高水平.结论:牙齿移动时MMP-2呈规律性变化,与牙齿正畸骨改建关系密切.

    作者:冯智敏;吴永生;闫桂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面积全层皮肤制备皮片的改良与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小面积全层皮肤制备皮片的改良方法.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自背部切取4 cm×4 cm大小全层皮肤组织,实验组使用鼓式取皮机及双面胶纸将其反削成中厚皮片,对照组采用眼科剪将其修剪成中厚皮片.将皮片原位移植于大鼠背部创面,术后8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皮片成活率.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手术患者21例.结果:实验组皮片完整无缺损,厚度均匀一致;对照组皮片厚薄不一,部分皮片有剪破痕.实验组制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而皮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患者术后皮片成活良好.结论:小面积全层皮肤组织制备皮片的改良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皮片质量,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梁黎明;柴家科;贾晓明;冯瑞;京萨;尹会男;李凤玉;孙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卵巢良性肿瘤术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3~2006年间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60例(阴式、腹腔镜、开腹手术各20例),对3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病率少.结论: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很好的一种微创术式.

    作者:李卫平;宋磊;袁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视神经屏障特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视神经屏障与血脑屏障之间的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分别取筛板前区、筛板区、筛板后区、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和大脑皮层.用电镜观察各部位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转铁蛋白受体(OX-26)的表达及微血管周围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外渗情况.结果:筛板前区质膜囊泡较大脑皮层多(P<0.05).筛板前区微血管内皮细胞OX-26表达阴性.微血管周围fibrinogen阳性.结论:筛板前区微血管内皮细胞不具有血脑屏障特性.

    作者:刘式威;尹岭;吕霞;张梅奎;杜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视神经屏障研究进展

    以往对血视神经屏障这一概念存在许多争议.有人认为在血液和视神经之间存在血视神经屏障.也有学者认为视乳头区缺乏血视神经屏障.近运用血脑屏障特异性标记物和内源性毛细血管通透性示踪剂,结合电镜超微结构研究,证实视乳头筛板前区毛细血管缺乏典型的血脑屏障特性.而筛板区、筛板后区毛细血管具有血脑屏障特性.

    作者:刘式威;尹岭;吕霞;张梅奎;杜侃;李振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人类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筛选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研究人高、低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95-D和95-C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并筛选肺癌转移相关基因.方法:分别提取并纯化两细胞株的mRNA,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得到95-D和95-C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谱.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部分有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析验证.结果:在95-D和95-C细胞中有表达差异2倍以上的基因共389条,其中表达上调的121条,表达下调的268条.RT-PCR的验证结果与芯片的筛查结果基本相符.结论:人高、低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95-D和95-C在基因表达谱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表达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震;王平;陈良安;田庆;梁志欣;范保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报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96.5(95~99)岁行人工关节置换12侧(双侧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侧.每例患者均有5种以上不同程度的并存病,伤前基本都能扶手杖活动,部分生活自理.患者入院后,除1例骨折畸形愈合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外,均在3 d内手术,有2例入院当天急诊手术.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多功能监护仪监护.新鲜骨折者术中重建股骨大、小粗隆、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通过手术,7 d内下床者3例,8~14 d下床5例.并发症:一过性精神障碍5例;肺部感染2例;引流管口延迟愈合2例;上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均治愈,住院期间死亡1例.随访8例,随访时间5~12个月.3例可自己扶助行器在室内活动;3例在他人保护下扶助行器活动;2例分别于出院后3、5个月因其它疾病死亡.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高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梁雨田;陶笙;郭义柱;唐佩福;张群;梁向党;崔庚;杨明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

    1 临床病例 女性患者,26岁,因停经25+5周,胸闷、气短3周于2005-12-27入院.平素月经规律,6/28 d,末次月经2005-06-30,停经30+d出现早孕反应,并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无下腹痛,未行特殊处理,持续 15 d血止.停经13周B超提示双胎,18周开始在我院建围产保健,停经22周(2005-12-02)B超提示双胎,未见异常.

    作者:卢彦平;高志英;汪龙霞;邹杰;刘爱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牛磺酸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及游泳耐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以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用于检测指标的实验动物均分为三组,杏仁露组、杏仁露+牛磺酸组和对照组,采用灌胃方式,14 d后以脾指数、迟发性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水平、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和游泳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牛磺酸可增强小鼠的SRBC-DTH水平和使脾指数增高,并可显著刺激小鼠脾内B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其B淋巴细胞的溶血素抗体的分泌,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但对T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结论:该结果表明牛磺酸可调节实验动物的免疫功能和增强其运动耐力.

    作者:曹志然;戎瑞雪;王蓓;赵盛;陈淑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低氧促进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增殖

    目的:探讨轻中度低氧对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SkM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了3%、10%氧浓度及CoCl2对SkMs数量和增殖指数的影响.结果:低氧组细胞较对照组细胞数量和增殖指数明显增加(P<0.05),10%氧浓度促增殖作用更为明显,CoCl2对大鼠SkMs没有促增殖作用.结论:轻中度低氧可以促进大鼠SkMs的增殖,为体外大量扩增细胞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王凡;赵彤;吴海涛;朱玲玲;陈晓萍;刘国树;范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评价早期胃癌(EGC)的术后复发率、复发类型、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和治疗.方法:分析我院1995~2005年391例EGC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D2)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391例EGC中21例显示为5.4%的5年累积复发率.4例局部复发,2例腹膜复发,10例远处转移复发,5例残胃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01).结论:尽管EGC术后复发率较低,但具有淋巴结转移的EGC仍有较高的复发可能性,特别是>6个淋巴结阳性者,即使进行了根治性手术,仍应给予辅助化疗.

    作者:黄晓辉;陈凛;李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兔荧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体系的建立

    目的:建立兔荧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fluorescent amplifica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fAFLP)分析方法并对其在实验动物科学中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本实验以5个品种(系)兔为实验材料,对DNA提取、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等步骤进行优化并对结果进行检测.结果:5个品种(系)兔的扩增片段数均在120条以上,各品种(系)特异性条带均能找出,5个品种(系)兔能据此进行区分.结论:fAFLP是一种以PCR为基础的DNA指纹技术,为兔的指纹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可用于兔的遗传质量检测.

    作者:郭雄明;任文陟;张嘉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外科手术时机及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78例S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其中早期手术组21例,延期手术组12例,非手术组45例.结果: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非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6/21)、75%(9/12)、46.6%(21/45);病死率分别为14.3%(3/21)、33.3%(4/12)、17.8%(8/45).三组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其中早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非手术治疗组次之,延期手术组高.结论:以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为基础,恰当的选择手术时机与方式有助于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

    作者:刘滨伟;郑起;黄新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纳洛酮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培养家兔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对缺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保护意义.方法:培养心室肌细胞分成三组:对照组(A组)、缺氧组(B组)、纳络酮组(C组),后两组又分3个亚组:缺氧2 h组(B1、C1);缺氧2 h-复氧2 h组(B2、C2);缺氧2 h-复氧4 h组(B3、C3).检测缺氧-复氧后不同时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缺氧后,线粒体膜电位均下降;C组各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均高于B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可明显减轻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改善缺氧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

    作者:秦宇红;李天德;沈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