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良性肿瘤术式的探讨

李卫平;宋磊;袁艺

关键词:阴道镜检查, 卵巢肿瘤, 卵巢囊肿, 腹腔镜检查,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3~2006年间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60例(阴式、腹腔镜、开腹手术各20例),对3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病率少.结论: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很好的一种微创术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海军院校陆勤战士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调查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于2004年8月~12月调查海军院校战士256人,其中男201人,女55人;新兵95人,二年兵86人,士官75人.年龄16~32(20.5±4.5)岁,15人已婚.对照组为海军院校新生和二年级学员,共809人,其中新生694人,二年级学员115人,年龄在17~21(19±2)岁,均未婚.经χ2检验二组在年龄和婚姻状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宁淑娥;潘杰;李维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低氧促进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增殖

    目的:探讨轻中度低氧对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SkM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了3%、10%氧浓度及CoCl2对SkMs数量和增殖指数的影响.结果:低氧组细胞较对照组细胞数量和增殖指数明显增加(P<0.05),10%氧浓度促增殖作用更为明显,CoCl2对大鼠SkMs没有促增殖作用.结论:轻中度低氧可以促进大鼠SkMs的增殖,为体外大量扩增细胞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王凡;赵彤;吴海涛;朱玲玲;陈晓萍;刘国树;范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病理特点

    滑膜软骨瘤病是少见的疾病,本病临床病理特点是了解本病的基础.临床上由于对于本病认识不充分,常常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率较高.笔者就其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作者:韩纲;王岩;毕文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放射治疗对小鼠肾癌移植瘤效应的观察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BALB/c小鼠肾癌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Annexin-Ⅴ-FITC/PI法检测不同剂量放疗后Renca细胞的凋亡率,建立BALB/c小鼠的肾癌细胞移植瘤放射治疗的模型.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IL-2、IFN-γ分泌水平.结果:①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Renca细胞的凋亡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②放疗组小鼠移植瘤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慢.③放疗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L-2及IFN-γ明显较肿瘤对照组升高.结论:放疗组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放疗引发的Renca细胞凋亡和小鼠脾细胞分泌IL-2及IFN-γ能力增强有关.

    作者:王瑶;黄建华;吕海燕;郭佳;杨军;马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牛磺酸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及游泳耐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以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用于检测指标的实验动物均分为三组,杏仁露组、杏仁露+牛磺酸组和对照组,采用灌胃方式,14 d后以脾指数、迟发性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水平、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和游泳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牛磺酸可增强小鼠的SRBC-DTH水平和使脾指数增高,并可显著刺激小鼠脾内B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其B淋巴细胞的溶血素抗体的分泌,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但对T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结论:该结果表明牛磺酸可调节实验动物的免疫功能和增强其运动耐力.

    作者:曹志然;戎瑞雪;王蓓;赵盛;陈淑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转归,评价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对柳氮磺吡啶(SASP)或5-氨基水杨酸(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灌肠,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活动期UC患者中,轻度占25.0%(32/128),中度占53.9%(69/128),重度占21.1%(27/128);SASP或5-ASA是控制症状的主要药物,对于中度UC患者,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而发病年龄轻、结肠病变范围大、低血红蛋白、大便以血为主、低血清白蛋白、病变伴有溃疡是提示疗效差的相关因素.结论:对于UC病变处于活动期时,应及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疗效相对较好的治疗方案,并分析影响疗效相关因素.

    作者:李明阳;杨云生;刘庆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报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96.5(95~99)岁行人工关节置换12侧(双侧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侧.每例患者均有5种以上不同程度的并存病,伤前基本都能扶手杖活动,部分生活自理.患者入院后,除1例骨折畸形愈合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外,均在3 d内手术,有2例入院当天急诊手术.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多功能监护仪监护.新鲜骨折者术中重建股骨大、小粗隆、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通过手术,7 d内下床者3例,8~14 d下床5例.并发症:一过性精神障碍5例;肺部感染2例;引流管口延迟愈合2例;上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均治愈,住院期间死亡1例.随访8例,随访时间5~12个月.3例可自己扶助行器在室内活动;3例在他人保护下扶助行器活动;2例分别于出院后3、5个月因其它疾病死亡.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高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梁雨田;陶笙;郭义柱;唐佩福;张群;梁向党;崔庚;杨明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视神经屏障研究进展

    以往对血视神经屏障这一概念存在许多争议.有人认为在血液和视神经之间存在血视神经屏障.也有学者认为视乳头区缺乏血视神经屏障.近运用血脑屏障特异性标记物和内源性毛细血管通透性示踪剂,结合电镜超微结构研究,证实视乳头筛板前区毛细血管缺乏典型的血脑屏障特性.而筛板区、筛板后区毛细血管具有血脑屏障特性.

    作者:刘式威;尹岭;吕霞;张梅奎;杜侃;李振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1例

    1 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22岁.主因排暗红色血便9 d入院.1994年7月29日因反复呕血、黑便7个月诊断为肝前型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2006年9月24日无诱因排大量暗红色血便伴意识丧失,经输血、补液治疗后清醒,给予双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无效,2006年10月3日转入我院.

    作者:李明阳;孙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外科手术时机及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78例S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其中早期手术组21例,延期手术组12例,非手术组45例.结果: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非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6/21)、75%(9/12)、46.6%(21/45);病死率分别为14.3%(3/21)、33.3%(4/12)、17.8%(8/45).三组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其中早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非手术治疗组次之,延期手术组高.结论:以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为基础,恰当的选择手术时机与方式有助于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

    作者:刘滨伟;郑起;黄新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先天性上睑下垂伴上直肌麻痹一家系15例

    1 临床病例 先证者(Ⅳ7)患儿,女,6岁.自幼双眼抬举困难来我院就诊.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有先天性上睑下垂家族史:其母亲、一个姨母、外祖母及母亲家族中有多位成员均患此病(图1).

    作者:辛秀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肺损伤兔ACE、ET-1变化及美洛昔康的拮抗作用

    目的:观察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时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和肺组织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及美洛昔康对急性肺损伤干预作用的机制.方法:将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致伤组、美洛昔康干预组.用内毒素(700 μg/kg)一次性静脉注射方法复制兔ALI模型,应用美洛昔康(2.5 mg/kg)进行干预.分别检测血清ACE活性和肺组织ET-1含量.结果:致伤后 0.5 h,血清ACE活性明显升高,1 h 时血清ACE活性达到峰值.美洛昔康组血清ACE活性也出现升高,但明显低于致伤组.致伤组肺组织ET-1高于对照组(P<0.01),美洛昔康干预组肺组织ET-1明显低于致伤组(P<0.01).结论:美洛昔康可以抑制血清ACE活性和降低肺组织中ET-1的含量,对内毒素所致ALI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作者:汪建新;翁翠莲;李新甫;薛庆亮;高强;郭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4年10月~2005年6月我科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小者65岁,大者78岁.

    作者:刘红;刘路华;宫月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Salter骨盆截骨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14例16个髋关节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再脱位5个髋、僵硬5个髋、再脱位+头坏死3个髋、僵硬+头坏死3个髋.结果:手术适应证掌握不当发生髋关节再脱位2个髋,僵硬4个髋.未进行股骨近端短缩截骨发生头坏死6个髋,其中伴再脱位3个髋、僵硬3个髋.克氏针固定造成髋臼指数丢失发生再脱位2个髋,截骨后缘张开导致再脱位1个髋和僵硬1个髋.结论:Salter骨盆截骨术的适应证及技术要领掌握不当、头臼压力过大是造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作者:许瑞江;李浩宇;王浩;聂少波;卢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纳洛酮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培养家兔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对缺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保护意义.方法:培养心室肌细胞分成三组:对照组(A组)、缺氧组(B组)、纳络酮组(C组),后两组又分3个亚组:缺氧2 h组(B1、C1);缺氧2 h-复氧2 h组(B2、C2);缺氧2 h-复氧4 h组(B3、C3).检测缺氧-复氧后不同时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缺氧后,线粒体膜电位均下降;C组各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均高于B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可明显减轻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改善缺氧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

    作者:秦宇红;李天德;沈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人类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筛选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研究人高、低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95-D和95-C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并筛选肺癌转移相关基因.方法:分别提取并纯化两细胞株的mRNA,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得到95-D和95-C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谱.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部分有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析验证.结果:在95-D和95-C细胞中有表达差异2倍以上的基因共389条,其中表达上调的121条,表达下调的268条.RT-PCR的验证结果与芯片的筛查结果基本相符.结论:人高、低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95-D和95-C在基因表达谱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表达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震;王平;陈良安;田庆;梁志欣;范保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兔荧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体系的建立

    目的:建立兔荧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fluorescent amplifica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fAFLP)分析方法并对其在实验动物科学中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本实验以5个品种(系)兔为实验材料,对DNA提取、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等步骤进行优化并对结果进行检测.结果:5个品种(系)兔的扩增片段数均在120条以上,各品种(系)特异性条带均能找出,5个品种(系)兔能据此进行区分.结论:fAFLP是一种以PCR为基础的DNA指纹技术,为兔的指纹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可用于兔的遗传质量检测.

    作者:郭雄明;任文陟;张嘉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疗效观察

    目的:初步评价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2例支架内再狭窄且有临床缺血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接受了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共置入支架34个,术后临床随访6个月,部分患者进行冠造复查.结果:全部支架均成功置入,术中和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平均随访3~15(8.6±2.2)个月,临床随访率93.8%(30/32),造影随访率78.1%(25/32).随访期间,1例术后第3个月行冠脉造影示支架内完全闭塞,考虑为迟发型血栓形成,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第3天死亡,余冠脉造影无支架内再狭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3.3%(1/30),支架内血栓发生率3.3%(1/30),再次再狭窄率3.3%(1/30).结论: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安全、有效,能有效预防、治疗再狭窄.

    作者:高阅春;何继强;李峥;吴长燕;张晓玲;李宇;赵华;汪烨;韩智红;张维东;陈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包皮环切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包皮环切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应用.方法:甲醛浸泡的男尸9具,包括成年男尸1具,童尸3具,婴幼儿尸3具,新生儿尸1具,胎儿尸1具,阴茎局部解剖显露阴茎背侧的血管及神经组织,利用解剖显微镜、放大镜以及肉眼观察阴茎背神经、血管的分布和走行.阴茎背神经的解剖学基础决定麻醉位点的选择,10例包茎患儿经阴茎背神经两点阻滞麻醉实施包皮环切术.使用VAS(视觉模拟分析)来判断麻醉效果.结果:阴茎背神经自耻骨联合下阴茎根部2点及10点处发出,沿阴茎长轴延伸至阴茎头.阴茎背动脉位于神经的内侧,阴茎背静脉位于阴茎的中央.实施阴茎背神经两点阻滞麻醉后即刻的VAS值为0~4mm(即无痛至轻度疼痛),7~15 min包皮环切术结束后,VAS值为0~1mm.结论:两点法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耻骨联合下阴茎根部2点及10点)遵循了该神经的解剖学基础,麻醉效果肯定.

    作者:肖元宏;刘洲禄;彭少林;王威;韩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提供筛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方法.方法:从大鼠晶状体中提取醛糖还原酶,设定10 mmol/L DL-甘油醛为底物,0.15 mmol/L NADPH为辅酶等条件建立初始酶促反应体系,维持其它条件不变改变底物浓度、辅酶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选择酶活性峰值点建立模型,通过比较槲皮素与芦丁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检验此模型.结果:醛糖还原酶酶促反应体系组成:总体积1 ml,各反应液的终浓度分别为:DL-甘油醛10 mmol/L,NADPH 0.15 mmol/L,缓冲液PBS的pH=6.2,120 mmol/L,醛糖还原酶提取物100 μl,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3 min.IR50槲皮素<IR50芦丁,槲皮素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强于芦丁.结论:建立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模型合理,易于操作,为筛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作者:刘英华;张荣欣;郑子新;欧阳红;张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