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阳;孙刚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①市中心医院、二院和三院66例病理诊断标准统一的存档蜡块,其中高、中、低分化腺癌3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0例,不典型增生6例.蜡块均为近两年所得,抗原保存较好.②小鼠抗入P21(k-ras)单克隆抗体为迈新生物制剂有限公司产品.IgG/Bio通用型二抗和S-A/HRP三抗试剂盒均为中山生物制剂有限公司的产品.③制作标本,分别作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均设立乳腺癌标本为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为阴性对照.
作者:吴艳萍;苑文英;刘晋芝;檀艳丽;薛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血视神经屏障与血脑屏障之间的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分别取筛板前区、筛板区、筛板后区、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和大脑皮层.用电镜观察各部位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转铁蛋白受体(OX-26)的表达及微血管周围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外渗情况.结果:筛板前区质膜囊泡较大脑皮层多(P<0.05).筛板前区微血管内皮细胞OX-26表达阴性.微血管周围fibrinogen阳性.结论:筛板前区微血管内皮细胞不具有血脑屏障特性.
作者:刘式威;尹岭;吕霞;张梅奎;杜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早期胃癌(EGC)的术后复发率、复发类型、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和治疗.方法:分析我院1995~2005年391例EGC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D2)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391例EGC中21例显示为5.4%的5年累积复发率.4例局部复发,2例腹膜复发,10例远处转移复发,5例残胃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01).结论:尽管EGC术后复发率较低,但具有淋巴结转移的EGC仍有较高的复发可能性,特别是>6个淋巴结阳性者,即使进行了根治性手术,仍应给予辅助化疗.
作者:黄晓辉;陈凛;李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临床病例 先证者(Ⅳ7)患儿,女,6岁.自幼双眼抬举困难来我院就诊.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有先天性上睑下垂家族史:其母亲、一个姨母、外祖母及母亲家族中有多位成员均患此病(图1).
作者:辛秀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报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96.5(95~99)岁行人工关节置换12侧(双侧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侧.每例患者均有5种以上不同程度的并存病,伤前基本都能扶手杖活动,部分生活自理.患者入院后,除1例骨折畸形愈合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外,均在3 d内手术,有2例入院当天急诊手术.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多功能监护仪监护.新鲜骨折者术中重建股骨大、小粗隆、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通过手术,7 d内下床者3例,8~14 d下床5例.并发症:一过性精神障碍5例;肺部感染2例;引流管口延迟愈合2例;上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均治愈,住院期间死亡1例.随访8例,随访时间5~12个月.3例可自己扶助行器在室内活动;3例在他人保护下扶助行器活动;2例分别于出院后3、5个月因其它疾病死亡.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高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梁雨田;陶笙;郭义柱;唐佩福;张群;梁向党;崔庚;杨明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骺板损伤后可形成骨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骨桥切除后填充脂肪等物质,但效果不一,且对严重的骺板损伤效果较差.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骺板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并且取得一定的进展,可望成为理想的骺板损伤的治疗手段.
作者:聂少波;许瑞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和分布变化.方法:选用40只雄性SD大鼠,于加力后0 d、3 d、7 d、14 d、21 d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明胶酶-2(MMP-2)的表达,计算平均光密度(OD)和积分光密度(IOD).结果:牙齿移动后牙周膜两侧MMP-2表达增加,破骨细胞、破牙本质细胞、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部分成骨细胞、成牙本质细胞染色阳性.OD表现动态变化,7 d低,而后缓慢升高.加力后IOD逐渐升高,7 d达到顶峰而后缓慢下降,21 d时仍维持在高水平.结论:牙齿移动时MMP-2呈规律性变化,与牙齿正畸骨改建关系密切.
作者:冯智敏;吴永生;闫桂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包皮环切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应用.方法:甲醛浸泡的男尸9具,包括成年男尸1具,童尸3具,婴幼儿尸3具,新生儿尸1具,胎儿尸1具,阴茎局部解剖显露阴茎背侧的血管及神经组织,利用解剖显微镜、放大镜以及肉眼观察阴茎背神经、血管的分布和走行.阴茎背神经的解剖学基础决定麻醉位点的选择,10例包茎患儿经阴茎背神经两点阻滞麻醉实施包皮环切术.使用VAS(视觉模拟分析)来判断麻醉效果.结果:阴茎背神经自耻骨联合下阴茎根部2点及10点处发出,沿阴茎长轴延伸至阴茎头.阴茎背动脉位于神经的内侧,阴茎背静脉位于阴茎的中央.实施阴茎背神经两点阻滞麻醉后即刻的VAS值为0~4mm(即无痛至轻度疼痛),7~15 min包皮环切术结束后,VAS值为0~1mm.结论:两点法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耻骨联合下阴茎根部2点及10点)遵循了该神经的解剖学基础,麻醉效果肯定.
作者:肖元宏;刘洲禄;彭少林;王威;韩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初步评价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2例支架内再狭窄且有临床缺血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接受了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共置入支架34个,术后临床随访6个月,部分患者进行冠造复查.结果:全部支架均成功置入,术中和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平均随访3~15(8.6±2.2)个月,临床随访率93.8%(30/32),造影随访率78.1%(25/32).随访期间,1例术后第3个月行冠脉造影示支架内完全闭塞,考虑为迟发型血栓形成,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第3天死亡,余冠脉造影无支架内再狭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3.3%(1/30),支架内血栓发生率3.3%(1/30),再次再狭窄率3.3%(1/30).结论: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安全、有效,能有效预防、治疗再狭窄.
作者:高阅春;何继强;李峥;吴长燕;张晓玲;李宇;赵华;汪烨;韩智红;张维东;陈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胶囊对脑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探讨逐瘀通脉胶囊抑制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组、脑缺血+药物组(逐瘀通脉胶囊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方法,制作脑缺血模型,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中IL-1β的含量.结果:脑缺血模型成功后,脑缺血+药物组(逐瘀通脉胶囊组)周围脑组织中IL-1β阳性细胞数,随不同的时间点变化而逐渐增加,但与脑缺血组比较,在不同的时间点均低于脑缺血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逐瘀通脉胶囊能够抑制IL-1β的合成与分泌,对脑缺血后的级联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王丽娜;刘芳;张伟玲;吴玉波;张秋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3~2006年间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60例(阴式、腹腔镜、开腹手术各20例),对3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病率少.结论: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很好的一种微创术式.
作者:李卫平;宋磊;袁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14例16个髋关节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再脱位5个髋、僵硬5个髋、再脱位+头坏死3个髋、僵硬+头坏死3个髋.结果:手术适应证掌握不当发生髋关节再脱位2个髋,僵硬4个髋.未进行股骨近端短缩截骨发生头坏死6个髋,其中伴再脱位3个髋、僵硬3个髋.克氏针固定造成髋臼指数丢失发生再脱位2个髋,截骨后缘张开导致再脱位1个髋和僵硬1个髋.结论:Salter骨盆截骨术的适应证及技术要领掌握不当、头臼压力过大是造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作者:许瑞江;李浩宇;王浩;聂少波;卢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治疗ICU重症感染患者及其对重症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方法:20例ICU重症感染患者,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同时,B组患者还加用日达仙(胸腺肽α1,由美国赛生公司提供)治疗.结果:①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存在血小板减少症,其WBC、NEUT均异常增高;②治疗过程中,B组患者WBC(P<0.05)及NEUT(P<0.01)有显著的恢复,而B组患者PLT也有明显的回升(P<0.05);③B组感染控制总有效率为90%,优于A组(其总有效率为70%),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达仙综合内科保守治疗,有利于尽快纠正感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有利于ICU重症感染的控制.
作者:侯立朝;熊利泽;张宏;霍婷婷;胡文能;王雅丽;申洁;王一楠;陈绍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研究人高、低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95-D和95-C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并筛选肺癌转移相关基因.方法:分别提取并纯化两细胞株的mRNA,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得到95-D和95-C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谱.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部分有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析验证.结果:在95-D和95-C细胞中有表达差异2倍以上的基因共389条,其中表达上调的121条,表达下调的268条.RT-PCR的验证结果与芯片的筛查结果基本相符.结论:人高、低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95-D和95-C在基因表达谱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表达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震;王平;陈良安;田庆;梁志欣;范保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培养家兔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对缺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保护意义.方法:培养心室肌细胞分成三组:对照组(A组)、缺氧组(B组)、纳络酮组(C组),后两组又分3个亚组:缺氧2 h组(B1、C1);缺氧2 h-复氧2 h组(B2、C2);缺氧2 h-复氧4 h组(B3、C3).检测缺氧-复氧后不同时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缺氧后,线粒体膜电位均下降;C组各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均高于B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可明显减轻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改善缺氧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
作者:秦宇红;李天德;沈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78例S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其中早期手术组21例,延期手术组12例,非手术组45例.结果: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非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6/21)、75%(9/12)、46.6%(21/45);病死率分别为14.3%(3/21)、33.3%(4/12)、17.8%(8/45).三组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其中早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非手术治疗组次之,延期手术组高.结论:以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为基础,恰当的选择手术时机与方式有助于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
作者:刘滨伟;郑起;黄新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时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和肺组织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及美洛昔康对急性肺损伤干预作用的机制.方法:将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致伤组、美洛昔康干预组.用内毒素(700 μg/kg)一次性静脉注射方法复制兔ALI模型,应用美洛昔康(2.5 mg/kg)进行干预.分别检测血清ACE活性和肺组织ET-1含量.结果:致伤后 0.5 h,血清ACE活性明显升高,1 h 时血清ACE活性达到峰值.美洛昔康组血清ACE活性也出现升高,但明显低于致伤组.致伤组肺组织ET-1高于对照组(P<0.01),美洛昔康干预组肺组织ET-1明显低于致伤组(P<0.01).结论:美洛昔康可以抑制血清ACE活性和降低肺组织中ET-1的含量,对内毒素所致ALI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作者:汪建新;翁翠莲;李新甫;薛庆亮;高强;郭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伪麻黄碱浓度的方法.方法:以苯丙醇胺为内标,血浆样品经NaOH碱化,甲基叔丁基醚二次萃取后常温氮气挥干,100 μl流动相溶解,50 μl进样分析.色谱柱:ZORBAX SB-C18柱(4.6×150mm,5 μm),柱温28℃;流动相:甲醇-水相(5:95,内含0.75%的三乙胺,以H3PO4调节pH值至6.6),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3nm.结果:盐酸伪麻黄碱在0.05~1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6151X-0.0804(r=0.998),相对回收率为94.4%~118.2%,日内、日间RSD均小于9.8%.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稳定性好,可用于盐酸伪麻黄碱血药浓度的测定.
作者:蔡芸;梁蓓蓓;柴栋;裴斐;王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引起的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及其他相关常见与重大疾病的治疗是近几年干细胞领域的临床研究热点.笔者试对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血管病的国内外新进展综述.
作者:王雪岷;窦京涛;母义明;陆菊明;潘长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兔荧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fluorescent amplifica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fAFLP)分析方法并对其在实验动物科学中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本实验以5个品种(系)兔为实验材料,对DNA提取、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等步骤进行优化并对结果进行检测.结果:5个品种(系)兔的扩增片段数均在120条以上,各品种(系)特异性条带均能找出,5个品种(系)兔能据此进行区分.结论:fAFLP是一种以PCR为基础的DNA指纹技术,为兔的指纹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可用于兔的遗传质量检测.
作者:郭雄明;任文陟;张嘉保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