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MMP-2的表达变化

冯智敏;吴永生;闫桂艳

关键词:正畸学, 牙移动, 明胶酶-2, 免疫组织化学法, 大鼠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和分布变化.方法:选用40只雄性SD大鼠,于加力后0 d、3 d、7 d、14 d、21 d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明胶酶-2(MMP-2)的表达,计算平均光密度(OD)和积分光密度(IOD).结果:牙齿移动后牙周膜两侧MMP-2表达增加,破骨细胞、破牙本质细胞、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部分成骨细胞、成牙本质细胞染色阳性.OD表现动态变化,7 d低,而后缓慢升高.加力后IOD逐渐升高,7 d达到顶峰而后缓慢下降,21 d时仍维持在高水平.结论:牙齿移动时MMP-2呈规律性变化,与牙齿正畸骨改建关系密切.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病理特点

    滑膜软骨瘤病是少见的疾病,本病临床病理特点是了解本病的基础.临床上由于对于本病认识不充分,常常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率较高.笔者就其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作者:韩纲;王岩;毕文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海军院校陆勤战士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调查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于2004年8月~12月调查海军院校战士256人,其中男201人,女55人;新兵95人,二年兵86人,士官75人.年龄16~32(20.5±4.5)岁,15人已婚.对照组为海军院校新生和二年级学员,共809人,其中新生694人,二年级学员115人,年龄在17~21(19±2)岁,均未婚.经χ2检验二组在年龄和婚姻状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宁淑娥;潘杰;李维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逐瘀通脉胶囊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IL-1β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胶囊对脑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探讨逐瘀通脉胶囊抑制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组、脑缺血+药物组(逐瘀通脉胶囊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方法,制作脑缺血模型,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中IL-1β的含量.结果:脑缺血模型成功后,脑缺血+药物组(逐瘀通脉胶囊组)周围脑组织中IL-1β阳性细胞数,随不同的时间点变化而逐渐增加,但与脑缺血组比较,在不同的时间点均低于脑缺血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逐瘀通脉胶囊能够抑制IL-1β的合成与分泌,对脑缺血后的级联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王丽娜;刘芳;张伟玲;吴玉波;张秋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GCRG224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重组蛋白纯化

    目的:利用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系统表达胃癌相关基因GCRG224,制备高纯度的GCRG224蛋白.方法:采用PCR技术从pGEM-T质粒上扩增出含完整ORF的GCRG224 cDNA序列,将其克隆至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T102/D-TOPO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凝胶回收目的蛋白.结果:SDS-PAGE证实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出相对分子量约16.8ku的Thioredoxin/GCRG224融合蛋白.薄层凝胶扫描显示,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质的22.3%.经凝胶回收法得到纯度近100%的蛋白产品.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Thioredoxin/GCRG224融合蛋白,并制备了高纯度的蛋白产品,为后续功能研究及其抗体研制创造了条件.

    作者:伍银桥;王刚石;王孟薇;吴本俨;尤纬缔;王卫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反相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伪麻黄碱浓度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伪麻黄碱浓度的方法.方法:以苯丙醇胺为内标,血浆样品经NaOH碱化,甲基叔丁基醚二次萃取后常温氮气挥干,100 μl流动相溶解,50 μl进样分析.色谱柱:ZORBAX SB-C18柱(4.6×150mm,5 μm),柱温28℃;流动相:甲醇-水相(5:95,内含0.75%的三乙胺,以H3PO4调节pH值至6.6),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3nm.结果:盐酸伪麻黄碱在0.05~1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6151X-0.0804(r=0.998),相对回收率为94.4%~118.2%,日内、日间RSD均小于9.8%.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稳定性好,可用于盐酸伪麻黄碱血药浓度的测定.

    作者:蔡芸;梁蓓蓓;柴栋;裴斐;王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疗效观察

    目的:初步评价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2例支架内再狭窄且有临床缺血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接受了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共置入支架34个,术后临床随访6个月,部分患者进行冠造复查.结果:全部支架均成功置入,术中和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平均随访3~15(8.6±2.2)个月,临床随访率93.8%(30/32),造影随访率78.1%(25/32).随访期间,1例术后第3个月行冠脉造影示支架内完全闭塞,考虑为迟发型血栓形成,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第3天死亡,余冠脉造影无支架内再狭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3.3%(1/30),支架内血栓发生率3.3%(1/30),再次再狭窄率3.3%(1/30).结论: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安全、有效,能有效预防、治疗再狭窄.

    作者:高阅春;何继强;李峥;吴长燕;张晓玲;李宇;赵华;汪烨;韩智红;张维东;陈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纳洛酮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培养家兔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对缺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保护意义.方法:培养心室肌细胞分成三组:对照组(A组)、缺氧组(B组)、纳络酮组(C组),后两组又分3个亚组:缺氧2 h组(B1、C1);缺氧2 h-复氧2 h组(B2、C2);缺氧2 h-复氧4 h组(B3、C3).检测缺氧-复氧后不同时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缺氧后,线粒体膜电位均下降;C组各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均高于B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可明显减轻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改善缺氧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

    作者:秦宇红;李天德;沈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牛磺酸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及游泳耐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以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用于检测指标的实验动物均分为三组,杏仁露组、杏仁露+牛磺酸组和对照组,采用灌胃方式,14 d后以脾指数、迟发性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水平、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和游泳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牛磺酸可增强小鼠的SRBC-DTH水平和使脾指数增高,并可显著刺激小鼠脾内B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其B淋巴细胞的溶血素抗体的分泌,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但对T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结论:该结果表明牛磺酸可调节实验动物的免疫功能和增强其运动耐力.

    作者:曹志然;戎瑞雪;王蓓;赵盛;陈淑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遗传性全白甲家系的KLF7和CPO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全白甲病家系的候选基因KLF7和CPO的突变.方法:对KLF7和CPO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区域及邻近内含子区域进行PCR扩增,其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分析KLF7和CPO的基因突变.结果:在KLF7和CPO基因外显子区域及邻近内含子区域内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未检测到致病的基因突变.结论:KLF7和CPO基因编码区域的变异不是此家系全白甲的致病基因突变.

    作者:解方;冯峥;张文;李恒进;刘红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4年1月~2005年1月共收住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50例,其中男42例,女8例,年龄39~68岁.小学及初中20例,高中及中专17例,大专以上13例.

    作者:童成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视神经屏障研究进展

    以往对血视神经屏障这一概念存在许多争议.有人认为在血液和视神经之间存在血视神经屏障.也有学者认为视乳头区缺乏血视神经屏障.近运用血脑屏障特异性标记物和内源性毛细血管通透性示踪剂,结合电镜超微结构研究,证实视乳头筛板前区毛细血管缺乏典型的血脑屏障特性.而筛板区、筛板后区毛细血管具有血脑屏障特性.

    作者:刘式威;尹岭;吕霞;张梅奎;杜侃;李振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

    1 临床病例 女性患者,26岁,因停经25+5周,胸闷、气短3周于2005-12-27入院.平素月经规律,6/28 d,末次月经2005-06-30,停经30+d出现早孕反应,并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无下腹痛,未行特殊处理,持续 15 d血止.停经13周B超提示双胎,18周开始在我院建围产保健,停经22周(2005-12-02)B超提示双胎,未见异常.

    作者:卢彦平;高志英;汪龙霞;邹杰;刘爱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放射治疗对小鼠肾癌移植瘤效应的观察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BALB/c小鼠肾癌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Annexin-Ⅴ-FITC/PI法检测不同剂量放疗后Renca细胞的凋亡率,建立BALB/c小鼠的肾癌细胞移植瘤放射治疗的模型.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IL-2、IFN-γ分泌水平.结果:①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Renca细胞的凋亡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②放疗组小鼠移植瘤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慢.③放疗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L-2及IFN-γ明显较肿瘤对照组升高.结论:放疗组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放疗引发的Renca细胞凋亡和小鼠脾细胞分泌IL-2及IFN-γ能力增强有关.

    作者:王瑶;黄建华;吕海燕;郭佳;杨军;马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外科手术时机及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78例S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其中早期手术组21例,延期手术组12例,非手术组45例.结果: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非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6/21)、75%(9/12)、46.6%(21/45);病死率分别为14.3%(3/21)、33.3%(4/12)、17.8%(8/45).三组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其中早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非手术治疗组次之,延期手术组高.结论:以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为基础,恰当的选择手术时机与方式有助于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

    作者:刘滨伟;郑起;黄新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提供筛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方法.方法:从大鼠晶状体中提取醛糖还原酶,设定10 mmol/L DL-甘油醛为底物,0.15 mmol/L NADPH为辅酶等条件建立初始酶促反应体系,维持其它条件不变改变底物浓度、辅酶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选择酶活性峰值点建立模型,通过比较槲皮素与芦丁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检验此模型.结果:醛糖还原酶酶促反应体系组成:总体积1 ml,各反应液的终浓度分别为:DL-甘油醛10 mmol/L,NADPH 0.15 mmol/L,缓冲液PBS的pH=6.2,120 mmol/L,醛糖还原酶提取物100 μl,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3 min.IR50槲皮素<IR50芦丁,槲皮素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强于芦丁.结论:建立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模型合理,易于操作,为筛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作者:刘英华;张荣欣;郑子新;欧阳红;张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评价早期胃癌(EGC)的术后复发率、复发类型、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和治疗.方法:分析我院1995~2005年391例EGC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D2)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391例EGC中21例显示为5.4%的5年累积复发率.4例局部复发,2例腹膜复发,10例远处转移复发,5例残胃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01).结论:尽管EGC术后复发率较低,但具有淋巴结转移的EGC仍有较高的复发可能性,特别是>6个淋巴结阳性者,即使进行了根治性手术,仍应给予辅助化疗.

    作者:黄晓辉;陈凛;李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1例

    1 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22岁.主因排暗红色血便9 d入院.1994年7月29日因反复呕血、黑便7个月诊断为肝前型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2006年9月24日无诱因排大量暗红色血便伴意识丧失,经输血、补液治疗后清醒,给予双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无效,2006年10月3日转入我院.

    作者:李明阳;孙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包皮环切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包皮环切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应用.方法:甲醛浸泡的男尸9具,包括成年男尸1具,童尸3具,婴幼儿尸3具,新生儿尸1具,胎儿尸1具,阴茎局部解剖显露阴茎背侧的血管及神经组织,利用解剖显微镜、放大镜以及肉眼观察阴茎背神经、血管的分布和走行.阴茎背神经的解剖学基础决定麻醉位点的选择,10例包茎患儿经阴茎背神经两点阻滞麻醉实施包皮环切术.使用VAS(视觉模拟分析)来判断麻醉效果.结果:阴茎背神经自耻骨联合下阴茎根部2点及10点处发出,沿阴茎长轴延伸至阴茎头.阴茎背动脉位于神经的内侧,阴茎背静脉位于阴茎的中央.实施阴茎背神经两点阻滞麻醉后即刻的VAS值为0~4mm(即无痛至轻度疼痛),7~15 min包皮环切术结束后,VAS值为0~1mm.结论:两点法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耻骨联合下阴茎根部2点及10点)遵循了该神经的解剖学基础,麻醉效果肯定.

    作者:肖元宏;刘洲禄;彭少林;王威;韩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MMP-2的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和分布变化.方法:选用40只雄性SD大鼠,于加力后0 d、3 d、7 d、14 d、21 d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明胶酶-2(MMP-2)的表达,计算平均光密度(OD)和积分光密度(IOD).结果:牙齿移动后牙周膜两侧MMP-2表达增加,破骨细胞、破牙本质细胞、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部分成骨细胞、成牙本质细胞染色阳性.OD表现动态变化,7 d低,而后缓慢升高.加力后IOD逐渐升高,7 d达到顶峰而后缓慢下降,21 d时仍维持在高水平.结论:牙齿移动时MMP-2呈规律性变化,与牙齿正畸骨改建关系密切.

    作者:冯智敏;吴永生;闫桂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兔荧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体系的建立

    目的:建立兔荧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fluorescent amplifica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fAFLP)分析方法并对其在实验动物科学中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本实验以5个品种(系)兔为实验材料,对DNA提取、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等步骤进行优化并对结果进行检测.结果:5个品种(系)兔的扩增片段数均在120条以上,各品种(系)特异性条带均能找出,5个品种(系)兔能据此进行区分.结论:fAFLP是一种以PCR为基础的DNA指纹技术,为兔的指纹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可用于兔的遗传质量检测.

    作者:郭雄明;任文陟;张嘉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