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芸;梁蓓蓓;柴栋;裴斐;王睿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全白甲病家系的候选基因KLF7和CPO的突变.方法:对KLF7和CPO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区域及邻近内含子区域进行PCR扩增,其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分析KLF7和CPO的基因突变.结果:在KLF7和CPO基因外显子区域及邻近内含子区域内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未检测到致病的基因突变.结论:KLF7和CPO基因编码区域的变异不是此家系全白甲的致病基因突变.
作者:解方;冯峥;张文;李恒进;刘红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①市中心医院、二院和三院66例病理诊断标准统一的存档蜡块,其中高、中、低分化腺癌3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0例,不典型增生6例.蜡块均为近两年所得,抗原保存较好.②小鼠抗入P21(k-ras)单克隆抗体为迈新生物制剂有限公司产品.IgG/Bio通用型二抗和S-A/HRP三抗试剂盒均为中山生物制剂有限公司的产品.③制作标本,分别作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均设立乳腺癌标本为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为阴性对照.
作者:吴艳萍;苑文英;刘晋芝;檀艳丽;薛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伪麻黄碱浓度的方法.方法:以苯丙醇胺为内标,血浆样品经NaOH碱化,甲基叔丁基醚二次萃取后常温氮气挥干,100 μl流动相溶解,50 μl进样分析.色谱柱:ZORBAX SB-C18柱(4.6×150mm,5 μm),柱温28℃;流动相:甲醇-水相(5:95,内含0.75%的三乙胺,以H3PO4调节pH值至6.6),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3nm.结果:盐酸伪麻黄碱在0.05~1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6151X-0.0804(r=0.998),相对回收率为94.4%~118.2%,日内、日间RSD均小于9.8%.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稳定性好,可用于盐酸伪麻黄碱血药浓度的测定.
作者:蔡芸;梁蓓蓓;柴栋;裴斐;王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治疗ICU重症感染患者及其对重症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方法:20例ICU重症感染患者,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同时,B组患者还加用日达仙(胸腺肽α1,由美国赛生公司提供)治疗.结果:①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存在血小板减少症,其WBC、NEUT均异常增高;②治疗过程中,B组患者WBC(P<0.05)及NEUT(P<0.01)有显著的恢复,而B组患者PLT也有明显的回升(P<0.05);③B组感染控制总有效率为90%,优于A组(其总有效率为70%),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达仙综合内科保守治疗,有利于尽快纠正感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有利于ICU重症感染的控制.
作者:侯立朝;熊利泽;张宏;霍婷婷;胡文能;王雅丽;申洁;王一楠;陈绍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黄褐斑患者面部皮损及临近非皮损的组织病理及超微病理学特点.方法:选择11例门诊确诊的黄褐斑患者,对皮损和临近非皮损取活检,分别进行苏木素-伊红、Fontana-Masson染色、HMB45、NKI/beteb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量化分析.结果:同邻近正常皮损相比,黄褐斑皮损表皮全层色素明显增加,基底层黑素细胞数量无改变.真皮载色素细胞增加.超微结构显示黄褐斑皮损黑素细胞内线粒体、高尔基体、粗质内质网、核糖体及成熟黑素小体数量增加,角质形成细胞内有大量吞噬的Ⅲ期、Ⅳ期黑素小体.结论:黄褐斑皮损的色素增加,可能与多种因素引起的黑素细胞功能活跃和黑素颗粒在表皮内转运增加有关.
作者:乔丽;赵广;马慧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骺板损伤后可形成骨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骨桥切除后填充脂肪等物质,但效果不一,且对严重的骺板损伤效果较差.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骺板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并且取得一定的进展,可望成为理想的骺板损伤的治疗手段.
作者:聂少波;许瑞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报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96.5(95~99)岁行人工关节置换12侧(双侧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侧.每例患者均有5种以上不同程度的并存病,伤前基本都能扶手杖活动,部分生活自理.患者入院后,除1例骨折畸形愈合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外,均在3 d内手术,有2例入院当天急诊手术.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多功能监护仪监护.新鲜骨折者术中重建股骨大、小粗隆、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通过手术,7 d内下床者3例,8~14 d下床5例.并发症:一过性精神障碍5例;肺部感染2例;引流管口延迟愈合2例;上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均治愈,住院期间死亡1例.随访8例,随访时间5~12个月.3例可自己扶助行器在室内活动;3例在他人保护下扶助行器活动;2例分别于出院后3、5个月因其它疾病死亡.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高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梁雨田;陶笙;郭义柱;唐佩福;张群;梁向党;崔庚;杨明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78例S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其中早期手术组21例,延期手术组12例,非手术组45例.结果: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非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6/21)、75%(9/12)、46.6%(21/45);病死率分别为14.3%(3/21)、33.3%(4/12)、17.8%(8/45).三组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其中早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非手术治疗组次之,延期手术组高.结论:以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为基础,恰当的选择手术时机与方式有助于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
作者:刘滨伟;郑起;黄新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临床病例 先证者(Ⅳ7)患儿,女,6岁.自幼双眼抬举困难来我院就诊.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有先天性上睑下垂家族史:其母亲、一个姨母、外祖母及母亲家族中有多位成员均患此病(图1).
作者:辛秀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索适合多位点同步检测的SNP扩增方案和杂交检测条件,建立芯片杂交信号判读的标准.方法:设计多重扩增的引物和探针;优化荧光标记引物的多重PCR条件.自行制备氨基化片基并点样制片,激光共聚焦扫描后判读检测结果.结果:野生与突变探针杂交信号比值大于4或小于2.5对分型结果的判断有意义,而当信号值在2.5~4范围内应重新检测分析.结论:通过多片段同步扩增和不同位点平衡杂交的实现,本方法适于流行病学调查,体现了寡核苷酸芯片对药物代谢酶多态性基因分型的优势.
作者:李健;丛玉隆;文思远;陈苏红;乔平;张敏丽;王升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4年10月~2005年6月我科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小者65岁,大者78岁.
作者:刘红;刘路华;宫月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14例16个髋关节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再脱位5个髋、僵硬5个髋、再脱位+头坏死3个髋、僵硬+头坏死3个髋.结果:手术适应证掌握不当发生髋关节再脱位2个髋,僵硬4个髋.未进行股骨近端短缩截骨发生头坏死6个髋,其中伴再脱位3个髋、僵硬3个髋.克氏针固定造成髋臼指数丢失发生再脱位2个髋,截骨后缘张开导致再脱位1个髋和僵硬1个髋.结论:Salter骨盆截骨术的适应证及技术要领掌握不当、头臼压力过大是造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作者:许瑞江;李浩宇;王浩;聂少波;卢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包皮环切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应用.方法:甲醛浸泡的男尸9具,包括成年男尸1具,童尸3具,婴幼儿尸3具,新生儿尸1具,胎儿尸1具,阴茎局部解剖显露阴茎背侧的血管及神经组织,利用解剖显微镜、放大镜以及肉眼观察阴茎背神经、血管的分布和走行.阴茎背神经的解剖学基础决定麻醉位点的选择,10例包茎患儿经阴茎背神经两点阻滞麻醉实施包皮环切术.使用VAS(视觉模拟分析)来判断麻醉效果.结果:阴茎背神经自耻骨联合下阴茎根部2点及10点处发出,沿阴茎长轴延伸至阴茎头.阴茎背动脉位于神经的内侧,阴茎背静脉位于阴茎的中央.实施阴茎背神经两点阻滞麻醉后即刻的VAS值为0~4mm(即无痛至轻度疼痛),7~15 min包皮环切术结束后,VAS值为0~1mm.结论:两点法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耻骨联合下阴茎根部2点及10点)遵循了该神经的解剖学基础,麻醉效果肯定.
作者:肖元宏;刘洲禄;彭少林;王威;韩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培养家兔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对缺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保护意义.方法:培养心室肌细胞分成三组:对照组(A组)、缺氧组(B组)、纳络酮组(C组),后两组又分3个亚组:缺氧2 h组(B1、C1);缺氧2 h-复氧2 h组(B2、C2);缺氧2 h-复氧4 h组(B3、C3).检测缺氧-复氧后不同时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缺氧后,线粒体膜电位均下降;C组各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均高于B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可明显减轻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改善缺氧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
作者:秦宇红;李天德;沈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观察那格列奈(A组,119例,120 mg 3/d)和瑞格列奈(B组,120例1.0 mg 3/d)治疗12周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胰岛素水平、体重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均能有效降低HbA1c(P均<0.01)、空腹血糖(FPG,P分别<0.01和0.05)、餐后1 h、2 h血糖(PPG1、PPG2,P均<0.01),提升餐后1 h、2 h胰岛素(INS1,P均<0.01;INS2,P分别<0.01和0.05)水平.其中对HbA1c和FPG的疗效,那格列奈优于瑞格列奈(P分别<0.05和0.01),但前者低血糖反应也多于后者.两组的体重较治疗前均略有增加;两药安全性及顺应性较好.结论: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都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和安全的药物,那格列奈120 mg 3/d降低HbA1c和空腹血糖的效果强于瑞格列奈1.0 mg 3/d.
作者:宗文漪;高妍;袁申元;冯凭;罗佐杰;汪寅章;郭晓蕙;柴瑞敏;郑宝忠;秦映芬;潘长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轻中度低氧对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SkM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了3%、10%氧浓度及CoCl2对SkMs数量和增殖指数的影响.结果:低氧组细胞较对照组细胞数量和增殖指数明显增加(P<0.05),10%氧浓度促增殖作用更为明显,CoCl2对大鼠SkMs没有促增殖作用.结论:轻中度低氧可以促进大鼠SkMs的增殖,为体外大量扩增细胞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王凡;赵彤;吴海涛;朱玲玲;陈晓萍;刘国树;范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以往对血视神经屏障这一概念存在许多争议.有人认为在血液和视神经之间存在血视神经屏障.也有学者认为视乳头区缺乏血视神经屏障.近运用血脑屏障特异性标记物和内源性毛细血管通透性示踪剂,结合电镜超微结构研究,证实视乳头筛板前区毛细血管缺乏典型的血脑屏障特性.而筛板区、筛板后区毛细血管具有血脑屏障特性.
作者:刘式威;尹岭;吕霞;张梅奎;杜侃;李振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研究人高、低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95-D和95-C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并筛选肺癌转移相关基因.方法:分别提取并纯化两细胞株的mRNA,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得到95-D和95-C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谱.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部分有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析验证.结果:在95-D和95-C细胞中有表达差异2倍以上的基因共389条,其中表达上调的121条,表达下调的268条.RT-PCR的验证结果与芯片的筛查结果基本相符.结论:人高、低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95-D和95-C在基因表达谱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表达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震;王平;陈良安;田庆;梁志欣;范保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早期胃癌(EGC)的术后复发率、复发类型、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和治疗.方法:分析我院1995~2005年391例EGC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D2)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391例EGC中21例显示为5.4%的5年累积复发率.4例局部复发,2例腹膜复发,10例远处转移复发,5例残胃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01).结论:尽管EGC术后复发率较低,但具有淋巴结转移的EGC仍有较高的复发可能性,特别是>6个淋巴结阳性者,即使进行了根治性手术,仍应给予辅助化疗.
作者:黄晓辉;陈凛;李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时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和肺组织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及美洛昔康对急性肺损伤干预作用的机制.方法:将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致伤组、美洛昔康干预组.用内毒素(700 μg/kg)一次性静脉注射方法复制兔ALI模型,应用美洛昔康(2.5 mg/kg)进行干预.分别检测血清ACE活性和肺组织ET-1含量.结果:致伤后 0.5 h,血清ACE活性明显升高,1 h 时血清ACE活性达到峰值.美洛昔康组血清ACE活性也出现升高,但明显低于致伤组.致伤组肺组织ET-1高于对照组(P<0.01),美洛昔康干预组肺组织ET-1明显低于致伤组(P<0.01).结论:美洛昔康可以抑制血清ACE活性和降低肺组织中ET-1的含量,对内毒素所致ALI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作者:汪建新;翁翠莲;李新甫;薛庆亮;高强;郭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