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总抗氧化活性及临床意义

郭广宏;董振南;田亚平

关键词:肿瘤, 抗氧化
摘要: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1.1.1 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符合健康人标准.1.1.2 恶性肿瘤组 42例均经病理学明确诊断:①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1例,其中包括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②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8例,其中包括胆囊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肝癌.③肺部恶性肿瘤患者13例,为肺癌.1.2 仪器和试剂采用日立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RANDOX公司提供的总抗氧化活性测定试剂盒.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植物蛋白质对生长期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以酪蛋白为对照,观察大豆蛋白、花生蛋白、麦绿素(叶蛋白)三种植物蛋白质对生长期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20%大豆蛋白、20%花生蛋白和14%酪蛋白加6%麦绿素的人工半合成饲料,5周后测定其肝脏和血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结果:四组大鼠血清T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除花生蛋白组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它各组TG水平无显著差异;大豆蛋白组血清HDL-C和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当,而花生蛋白组和麦绿素添加组血清H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大豆蛋白组(P<0.01),而其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花生蛋白组和大豆蛋白组肝脏TG水平显著降低(P分别为<0.05和<0.01),麦绿素添加组TC水平显著升高(P<0.01);花生蛋白组的肝脏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豆蛋白和花生蛋白均能降低实验大鼠肝脏TG水平,花生蛋白还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LDL-C及肝脏LDL-C水平,提高血清HDL-C水平.

    作者:陈贵堂;赵霖;鲍善芬;丛涛;李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金力源胶囊对大鼠血脂调控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金力源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为开发防治高脂血症的中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高脂模型组,按剂量金力源分别为高剂量组(4g/kg)、中剂量组(2g/kg)、低剂量组(0.8g/kg)、和力平之对照组.于实验后第12周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与高血脂模型组相比,金力源各组大鼠体重和肝体重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Ch,Tg,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HDL-C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金力源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有明显的降血脂效应,使实验大鼠的Ch、Tg和LDL-C显著降低,而且能显著减轻实验大鼠的体重和肝体重比例.

    作者:童红莉;汪德清;董振南;邓心新;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年龄儿童心肌酶正常值分析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北京地区幼儿园及学校体检儿童760例,2~15岁经体检符合WHO1997年CNHS标准.分5个年龄组:A组2~3岁,B组4~6岁,C组7~9岁,D组10~12岁,E组13~15岁.1.2 方法1.2.1 试剂柯达干化学胶片(简称干试剂片,由美国Johnson & Johnson Clinical Diagnostics公司生产).

    作者:尹俊青;周和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黄芪总黄酮对BEL-7402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us, TFA)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繁殖的影响.方法:以BEL-7402细胞为实验对象,5-氟尿嘧啶(5-FU)为阳性对照,比较观察了不同浓度的TFA与BEL-7402细胞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后,TFA对BEL-7402细胞的形态学、细胞存活曲线、细胞生长曲线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数据表明TFA处理48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0μg/ml, 5-FU为0.3μg/ml;TFA浓度达80μg/ml时可使BEL-7402细胞生长明显受挫(P<0.05),有丝分裂指数下降;与对照比较细胞形态主要表现为胞浆中颗粒明显增多,胞浆出现大量空泡,核固缩.结论:TFA对BEL-7402细胞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汪德清;李煜;田亚平;王成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FQ-PCR)方法定量检测523例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临界值为500 copies/ml),同时用ELISA法测定HBV血清标记物.结果:经FQ-PCR检测,116份HbsAg,HbeAg,HbcAb,ProS1-Ag都阳性的标本,HBV-DNA阳性率为98.7%,平均拷贝数为1.87×108copy/ml,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HbsAg,HbeAg,ProS1-Ag一项或多项阳性者的HBV-DNA阳性率和平均拷贝数显高于三项抗原全阴者.结论:FQ-PCR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检测HBV-DNA拷贝数.HBV-DNA可准确、灵敏地反映HBV复制.与HBV血清标记物联合应用可使诊断更准确,治疗更合理.

    作者:童红莉;田亚平;邓心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在国内医学院校学报中的排位及分析

    笔者将<军医进修学院学报>近3年的影响因子与相关期刊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自身学术地位及价值进行评估.

    作者:董陆宁;杨正生;苏凤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玉米活性肽对辐射防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玉米活性肽对X线照射正常机体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20只NIH小鼠按对照组(正常饲料)、给药组(含玉米活性肽30g/100g饲料)进行照射3d后血象的改变(能量6mVX线,剂量6Gy,面积30cm×30cm),和2周后血象的恢复情况.结果:放疗后与放疗前比较,3d后对照组与给药组的白细胞均明放疗后与放疗前比较,3d后对照组与给药组的白细胞均明显降低,并且MDA 升高,SOD 活性下降.2周后与放疗前比较,SOD 活性恢复,MDA降低,给药组与对照组白细胞数得到恢复,给药组白细胞增加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血色素水平于照后3d变化不大, 14d后降低明显.试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别.血小板在照后3d时无明显变化,但2周后下降明显,给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米活性肽可能通过提高小鼠抗氧化水平,对X线照射小鼠造血功能具有防护作用.

    作者:王玲;宋淑珍;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月份采摘的绿茶中茶多酚含量及其营养学意义

    目的:为了解不同月份采摘的绿茶中茶多酚含量及其营养学意义,开展了本项研究.方法:新鲜茶叶样品采自江西省婺源县大樟山茶场的5个不同种植区,茶叶采摘时间分别为2000年8月、2001年3月、4月和5月.按常规炮制方法处理,制成绿茶.分析测定了其中9种茶多酚类化合物,以及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和黄酮醇类化合物.结果:4月份采收的绿茶中茶多酚类化合物总量高、占绿茶总重量的32.3%,是3月份采摘的绿茶所含茶多酚类化合物总量的1.41倍、5月份的1.34倍、8月份的2.45倍,绿茶中茶多酚类化合物总量的排列顺序为4月>5月>3月>8月.其中绿茶中所含的功能因子,茶多酚类化合物中含量高的主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含量顺序同样是4月>5月>3月>8月.结论:不同采摘期绿茶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赵霖;Dieter Treutter;罗永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护理专业学生考研动机调查

    1卷调查1.1问卷编制本调查测量工具源自于<当代青年考研动机因素结构研究>,根据在校护理学生的特点,我们从中选取了29个与其密切相关,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组成<在校护理学生考研动机调查表>,将该表经医学院护理系教师及附属医院的护士长和主管护师以上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客观评价,后取得一致认可.

    作者:王瑛;杜秋雁;溪月琴;付俊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4A反式激活基因NS4ATP1的克隆化研究

    目的:筛选并克隆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4A(NS4A)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方法:以HCV NS4A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NS4A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分析筛选得到的克隆,其中之一与GenBank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通过序列同源性比对和电子拼接,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Kozak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确定新型基因序列.从转染pcDNA3.1(-)-NS4A的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克隆的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该新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963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321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并测序证实,命名为NS4ATP1,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AY 740521.结论: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发现并鉴定、克隆了HCV非结构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型靶基因NS4ATP1,为进一步研究HCV非结构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作者:刘妍;成军;纪冬;吴顺华;严福明;崔玉芳;张黎颖;张玲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原子力学显微镜对液体纳米药物的直接观察

    目的:建立液体纳米药物的观察方法.方法:用原子力学显微镜观察液体纳米药物.结果:未纳米药物在云母片上呈不均匀分布,呈现大小不同的颗粒,而液体纳米药物则呈均匀分布,并且颗粒比较均一.结论:为进一步探讨液体纳米药物在生物医学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提供了依据.

    作者:宋淑珍;田亚平;汪德清;纪小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创伤性脓毒症过程中外周血PMN及组织中ICE mRNA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后大鼠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interleukin-1β converting enzyme,ICE,现称caspase 1)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大鼠外周血PMN及组织中ICE mRNA的表达.结果:CLP术后循环血中多形核白细胞(PMN)中ICE mRNA表达逐渐增高,达峰值后开始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正常.ICE mRNA表达的增高首先出现于血PMN中,迟后转移至肺、小肠和肝组织中.结论:ICE mRNA表达的增高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隰建成;马远征;周宝桐;常国友;马诺山;陆连荣;郭振荣;盛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19例手术治疗及随访

    目的:探讨大切口切开手术治疗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的疗效,初步分析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我院1973年5月~1999年3月间19例采用大切口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术后病理证实.本组随访到8例患者,随访时间9月~8年5个月,平均随访4年5个月.3例膝关节、1例髋关节和1例踝关节患者术后复发.所随访到患者均未见有恶变.结论:①手术应彻底切除游离体,必要时可附加切口;②对于术前X线片显示较明显的钙化游离体,如钙化点分布较分散,术中有必要进行X线监测;③对于X线片未显示钙化影的,术前应进行CT或MRI检查.

    作者:韩纲;王岩;周勇刚;王继芳;史宏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总抗氧化活性及临床意义

    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1.1.1 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符合健康人标准.1.1.2 恶性肿瘤组 42例均经病理学明确诊断:①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1例,其中包括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②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8例,其中包括胆囊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肝癌.③肺部恶性肿瘤患者13例,为肺癌.1.2 仪器和试剂采用日立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RANDOX公司提供的总抗氧化活性测定试剂盒.

    作者:郭广宏;董振南;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水平的转换方法

    目的:探索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在不同水平段的测定偏差,并建立新旧方法测定结果的转换方法,以满足临床医生的需求.方法:用两种血清肌酐测定方法同时测定667例来我院门诊就医的不同疾病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并根据酶法测定值,将其分为5个水平组,统计两种方法的测定数据.结果: 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值在各水平组的平均值分别为:A:64.0μmol/L,92.7μmol/L;B:182.5μmol/L,201.9μmol/L;C:378.4μmol/L,384.6μmol/L;D:561.2μmol/L,549.4μmol/L;E:1077.7μmol/L,1025.7μmol/L.两种方法相关均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0.987,0.950,0.983,0.994.结论:血清肌酐水平较低时,酶法测定值较与苦味酸法测定值低;在血清肌酐水平为471μmol/L以上时,酶法因方法学优于苦味酸法,而使测定值能够达到真实水平;若已知酶法测定值,临床医生可通过以下公式y(苦味酸法)=0.9186x(酶法)+34.385,得出苦味酸法测定值.反之,则可通过公式y(酶法)=1.0872x(苦味酸法)-37.065,得出酶法测定值.

    作者:高静;董振南;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光照核黄素损伤细胞端粒、端粒酶的变化

    目的:探讨核黄素的光敏作用对细胞端粒、端粒酶及生长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光照核黄素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8-羟基鸟嘌呤的生成;Southern Blot检测细胞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变化;结果:光照核黄素对Hela细胞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受核黄素作用后细胞损伤产物8-羟基鸟嘌呤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核强阳性;细胞端粒随核黄素作用时间的延长有缩短的趋势,而端粒酶活性在开始的1h左右略有下降,而至后则有上升趋势.结论:核黄素光敏反应可造成细胞DNA富含鸟嘌呤区域羟基化损伤,该羟基化损伤与富含鸟嘌呤的端粒重复序列缩短有关.

    作者:董矜;田亚平;房征宇;曹东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纳米化技术对玉米活性物质抗氧化水平的增效研究

    目的:探讨纳米化加工技术对玉米活性物质(corn activity proteins)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提取玉米抗氧化活性物质通过纳米化技术加工成玉米活性肽(corn activity peptides),毛细管电泳法分析纳米化前后物质成分变化,化学发光法测定玉米活性物质和玉米活性肽抗氧化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纳米化加工后的玉米活性肽较玉米活性物质新出现一些小分子物质,原有大分子物质消失,活性肽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P<0. 05).加分散剂后对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随放置时间延长该作用下降.结论:纳米化加工技术可以使玉米活性物质成分发生改变,新生小分子活性肽能够提高抗氧化能力.

    作者:姜辉;汪德清;宋淑珍;董矜;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雅培Ci8200原装试剂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评价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仪器雅培(ABBOTT)architect Ci82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日立(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Roche)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作者:董矜;董振南;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L-精氨酸对哮喘大鼠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实验性哮喘大鼠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的改变,以探讨NO的生成机制.方法:用卵蛋白致敏并激发建立了SD大鼠哮喘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为正常对照A组、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B组、L-精氨酸对照C组、L-精氨酸+卵蛋白刺激D组,用铬粒还原法测定血浆中硝酸盐水平,免疫组化观察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均呈iNOS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阴性反应;哮喘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囊上皮细胞呈iNOS强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阳性反应,且浸润的炎细胞也呈强阳性表达;L-精氨酸对照组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均呈iNOS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弱阳性反应;L-精氨酸+卵蛋白激发组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均呈iNOS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阳性反应.与A组相比,B组大鼠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MDA水平明显增高(P<0.01),B、D组大鼠NO3-水平明显增高(P<0.05), C组与A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结论:L-精氨酸对哮喘大鼠NOS/NO的产生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宋淑珍;田亚平;王成彬;汪德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奥扎格雷纳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纳(丹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92例确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丹奥治疗组(A组)112例和对照组(B组)80例.两组患者分别以治疗前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88.48%、心电图变化总有效率达83.93%,与对照组比较(P<0.01).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奥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变化好转,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

    作者:刘平;张素荣;袁宇;张卫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