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也淳;何耀;刘殿荣;钟光林;石青龙;姜勇;邢玉斌;宋艳华;王磊;刘广东;霍霄鲲;索继江;陈世平;刘振立;苏元福;朱士俊
目的: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SARS疾病的袭击.方法:根据临床需求,迅速调动物资供应体系,建立健全消毒供应隔离措施,增强全体人员防护意识.结果:各类物资的供应充足, 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科内人员无一人发生医院性感染.结论:积极应对SARS疫情袭击,采取及时有效的各项措施.不仅满足物资供应,而且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华生;冯志英;徐然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2年 3 月~5 月收入SARS病区的患者 49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综合超短波治疗组).对照组 27 例, 男 21 例,女 6 例,平均年龄(33.8±18.2)岁,入选前平均病程(8.59±2.67)d,出院时确诊为 SARS 22 例,疑似 5 例.治疗组 22 例,男 16 例,女 6 例,平均年龄(30.2±14.2)岁,入选前平均病程(7.14±2.93)d,出院时确诊为SARS 19 例,疑似 3 例.所有患者体温均已正常.
作者:张利峰;郑光新;张艳;刘广林;赵晓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6 例老年男性患者, 年龄 68~91 岁, 平均 (72.3±5.6)岁, 均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来诊, 6 例患者发热体温 >38 ℃, 血中白细胞正常或降低, 胸片有片状阴影,2例患者血气分析PO2<7.9kPa.
作者:计达;武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寻可能与SARS传播相关的环境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 4 月21日~2003年 5 月 8 日全国内地SARS疫情通报及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北京及华北地区空气污染指数与SARS发病率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非输入性SARS病例较多的地区,空气质量可能与SARS的传播有关.
作者:叶玲;黄超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 11 例临床诊断SARS患者均为我院2003年 4 月下旬住院病例,男性 5 例,女性 6 例,重症SARS患者 6 例,年龄 20~49 岁,平均年龄 32 岁.而同期收治的 11 例非SARS发热患者,男性 7 例,女性 4 例,年龄 19~45 岁,平均年龄 30 岁.
作者:陈力强;于忠和;樊晓宁;阮新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ARS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方法:总结护理 25 例SARS患者的经验.结果:在护理SARS 患者中要注意患者的护理诊断,流行病学史,特别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而且加强SARS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水平.结论:在治疗SARS 患者中,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作者:吴海波;田沈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对大型综合性医院防治SARS感染的管理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针对SARS在医院内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各级各类管理组织并有效运行,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全方位的人员培训,做好监测和督导工作,能够遏制SARS的流行,并为以后相似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作者:邢玉斌;索继江;费也淳;钟光林;贾宁;韩黎;陈世平;何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国内外及我院的应用经验均证明是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重要有效手段,但应用CPAP压力过大(1.2 kPa以上)时,因为呼气压力和吸气压力相等;一部分患者胸腔内压力过高,回心血量(上、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受到影响,患者出现心悸、胸闷、腹胀、下肢水肿加重甚至肝脏瘀血等不良反应.有些中度或重度SARS患者年龄较大,在缺氧严重情况下继续引起心、脑等多器官危害,心肌酶谱显著增高.用较高水平的压力(CPAP)会使患者感到如迎着大风跑步的不适感,因而一部分SARS患者刚一接触CPAP时就拒绝这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这一部分患者失去了佳治疗时机,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作者:聂舟山;王洪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必要性医护人员是 SARS 高危感染人群,疏于防护和疲劳是医护人员感染 SARS 的重要原因.大量 SARS 患者就医时,医护人员忙于接诊,来不及严密的防护,大负荷量的工作及防护服的穿戴,又使得医护人员常常处于疲劳状态.简化 SARS 病历可以减轻一线医师的工作量,使医师有更多的时间从容应对大量 SARS 患者的诊治.总之,简化 SARS 病历不仅仅只为了省事,更重要的是为了内容有针对性、书写质量一致性、随访有目的性,并具有科研价值的病历资料.
作者:林海丽;刘克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我院传染科隔离病房从2003年 4 月 30 日至 5 月20日共收治疑似SARS患者 28 人,其中确诊SARS7人,其余均排除SARS.
作者:刘一;高和;刘舸;石进;周晓武;宁波;梁乙安;刘东;闫超;卫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文章分析了SARS定点收治医院对影像学检查设备、体液检查设备、支持与治疗设备以及其他医疗设备的特殊要求,并根据SARS流行病学特点,提出了建立临时性SARS定点收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的原则:少而精、网络化、傻瓜型、一次性、同型号、非接触的原则.
作者:张楠;周丹;刘尚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通过此次抗击SARS的经验表明,感染控制工作非常重要,医院必须把感染控制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加大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投入,配齐专职机构人员,保证感染控制人员受过专门培训,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各级专职人员在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许德华;古东东;王宏;华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1.1 第一组 2003年 3 月28日至2003年 5 月 1 日我科共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40 例,其中男性 22 例(55%),女性 18 例(45%),年龄16~72岁,医务人员 15 例(37.5%),有明确接触史者 34 例(85%),无明确接触史者 6 例(15%).临床症状见表1.治疗前化验血氧分压在12 kPa 以上者 5 例(12.5%),8~12 kPa 之间者 15 例(37.5%),8 kPa 以下者 20 例(50%);白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值,且呈渐进性下降趋势.胸片提示肺部病变多部位及弥漫性改变者 31 例(77.5%),单一部位者 9 例(22.5%).危重患者 20 例(50%),死亡1例,治愈率 97.5%.治疗中 39 例患者应用了糖皮质激素,应用率为97.5%.
作者:刘金伟;匡铁吉;王金河;王心静;仲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30 例已确诊的非典型肺炎患者中男 15 例,女 15 例,年龄 19~51 岁,平均年龄(36.4±10.1)岁.
作者:雷红;匡铁吉;梁艳;董梅;何菊芳;刘军;杨采娥;宋萍;肖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合理布局我院发热门诊设在独立的区域,且处于医院门口,标识明显,门(急)诊楼门口显著位置设有专人测量体温,指引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避免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相交叉.SARS患者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等传播,故发热门诊选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诊区内空气较为新鲜,尽大可能降低SARS病毒的密度,减少感染机率.病房在气溶胶空气消毒的间隔,不间断地开窗通气和使用空气清洁器,在留观病房安装抽风设施,以提高空气流通效果.发热门诊设有候诊区、诊室、治疗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等,配有移动式X线机.并设有独立卫生间和隔离观察室.
作者:费也淳;孟庆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ARS-CoV(IgG)抗体检测辅助诊断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及蛋白芯片法对2132例不同人群的血液标本检测SARS-CoV(IgG)抗体,分析SARS康复者与其它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群抗体水平的差异.结果:用ELISA方法测定SARS康复者、肾病、恶性肿瘤、肺部疾病和糖尿病患者、其它疾病的SARS-CoV(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6%(118/156)、29.3%(22/75)、22.3%(19/85)、22.7%(10/44)、13.6%(8/59),500例健康查体人员全部为阴性,500例密切接触人员也为阴性.蛋白芯片方法测定SARS康复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6%,对62例ELISA方法阳性的非SARS患者测定,仅发现4例阳性.结论:SARS-CoV(IgG)抗体可辅助回顾性诊断是否有SARS-CoV的感染.与ELISA方法相比,蛋白芯片方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作者:宋淑珍;贾兴旺;田亚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临床病例自诉发烧体温 37 ℃以上的患者,男性 730 例,女性 370 例.年龄大 81 岁,小 14 岁,平均年龄 35 岁.外地来京务工人员 880 人,军队干部及家属 70 人,本市居民 250 人.体温 36~37 ℃患者 60 例;37~37.5 ℃患者 646 例;37.5~38 ℃患者297 例;38 ℃以上 97 例.
作者:封锦芳;樊小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ARS病理学特点及病原学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 2 例 1~2 周病程早期的SARS死亡尸检病例和 4 例 3~5 周病程中晚期的SARS死亡病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电镜下冠状病毒样颗粒大小为 60~220 nm,呈多态性,还可见到衣原体样颗粒和疑似支原体样颗粒.SARS早期肺部病理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肺水肿,广泛肺透明膜形成,脱屑性肺泡炎及小血管病变.SARS中晚期肺部病理改变以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等机化性肺炎的表现为主要特征,同时有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脱屑性肺泡炎.结论:不同病程的SARS有不同的病理学特征.
作者:李宁;刘希华;陈红兵;林明贵;王魏;余琦;王一平;宋晶莹;韩勇;王德文;赵景民;周本成;赖晃文;陆江阳;王翠娥;徐在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血清学方法(间接ELISA法和双抗原夹心ELISA法)对SARS患者特异性抗体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间接法和双抗原夹心法分别检测健康人、发热非 SARS 患者、不同时期的SARS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双抗原夹心法的阳性检出率为73.6%,而间接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7.5%,前者对SARS患者各时期特异性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间接法,特别是住院第 1 周的阳性检出率为30%,而间接法对住院第 1 周的阳性检出率为0%.结论:双抗原夹心法检测SARS患者特异性抗体优于间接法.
作者:梁艳;匡铁吉;董梅;雷红;孟祥红;何菊芳;宋萍;杨采娥;佟爱华;肖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建立老年保健基地应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规范化管理.方法:建立应急网络化管理模式,构建疫情监测及质量保障体系,实行人员网络化管理.结论:建立应急机制,落实规章制度,实施消毒防护,培训人员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都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
作者:侯惠如;马望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