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超短波治疗对SARS患者症状及情绪变化的影响

张利峰;郑光新;张艳;刘广林;赵晓鸥

关键词:超短波,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心理反应障碍
摘要: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2年 3 月~5 月收入SARS病区的患者 49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综合超短波治疗组).对照组 27 例, 男 21 例,女 6 例,平均年龄(33.8±18.2)岁,入选前平均病程(8.59±2.67)d,出院时确诊为 SARS 22 例,疑似 5 例.治疗组 22 例,男 16 例,女 6 例,平均年龄(30.2±14.2)岁,入选前平均病程(7.14±2.93)d,出院时确诊为SARS 19 例,疑似 3 例.所有患者体温均已正常.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从发热患者心态看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笔者在北京SARS流行期间,对发热门诊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发热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慌.针对这类患者,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予人文关怀,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发热患者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是筛查SARS患者、治疗疾病、控制疫情、消除恐慌、稳定社会的有效措施.

    作者:田京发;杨清明;何忠杰;张士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患者CRP、C3、C4检测临床评价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院(SARS 定点收治医院)临床确诊患者 88 例,均在急性期采血.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作者:董梅;匡铁吉;孟祥红;梁艳;雷红;何菊芳;佟爱华;杨彩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后SARS时期医院感染控制的对策

    通过此次抗击SARS的经验表明,感染控制工作非常重要,医院必须把感染控制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加大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投入,配齐专职机构人员,保证感染控制人员受过专门培训,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各级专职人员在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许德华;古东东;王宏;华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 流行期间老年发热病区护理管理

    1 病区环境管理1.1病区区域管理划分病区功能区域,严格分区域管理.在病区入口处和各区域交界处设置明显标识,放置消毒脚垫,不同区域的医疗物品、清洁用具相对固定,避免混用,避免跨区域活动.

    作者:武淑萍;赵玉香;侯惠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 例疑似SARS患者急症手术的护理配合

    1 临床病例男性患者,64 岁,干部.因发热 1 d 伴右上肢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而急诊入院.入院后查体:体温 39.5 ℃,胸片示右下肺阴影,血常规WBC 8.0 ×109/L.经专家会诊,作为疑似SARS患者收入隔离病房进行医学观察,并按传染病隔离要求在全麻下行右上肢肱动脉结扎术,手术顺利.

    作者:范红艳;李丽民;闻智;王璐;孟凡惠;杨晓秋;宋烽;岳剑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临床排除病例血清学诊断结果分析

    1材料和方法1 血清标本按常规留取临床上已排除SARS的患者静脉血,2 h 内离心分离血清,-20 ℃保存,1 周内检测抗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

    作者:梁艳;匡铁吉;雷红;何菊芳;董梅;刘军;肖漓;孟祥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及临床诊断意义

    目的:评估临床诊断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产生规律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不同病程临床诊断为SARS 的患者 156 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G型和IgM型抗体水平,分析SARS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与疾病病程的关系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血清IgG型抗体阳性 118 例,阳性率为 75.6%.IgM 型抗体阳性 65 例,阳性率为 41.7%.IgG、IgM均为阴性 37 例,占23.7% .IgG型抗体产生阳性率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增高,病程为 50~60 d 组阳性率高达到了94.5%.IgM型抗体阳性率也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增高,但在病程40~50 d 抗体阳性率即达高,随后迅速下降.IgG与IgM抗体阳性率在其各自不同病程差异均十分显著(P<0.01)结论: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以作为SARS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但目前尚不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SARS特异性IgG、IgM抗体同为阴性不能完全排除SARS诊断.

    作者:于洋;刘景汉;欧阳锡林;王海宝;马曙轩;李锡金;张婷;田亚平;刘红鹰;许红民;姚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病毒基因检测结果与患者病情关系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1.1 痰标本留取 20 例健康人,15 例发烧非 SARS 患者和 72 例不同病情 SARS 患者痰标本,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取 5 ml 放入无菌管中,保存于 -20 ℃.标本使用前置 95 ℃水浴中灭活 0.5 h,才可用于 RNA 提取.

    作者:匡铁吉;梁艳;董梅;刘金伟;何菊芳;雷红;孟祥红;佟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同试剂盒检测SARS-CoV抗体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通过对ELISA方法和蛋白芯片法测定SARS-CoV抗体的方法学比较,探讨不同SARS试剂盒在辅助诊断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两种ELISA试剂盒检测 135 名SARS康复患者及 500 名健康献血者的SARS-CoV抗体,并随机选取 48 例小汤山医院确诊SARS康复期患者血清采用蛋白芯片法进行SARS多抗原蛋白测定.结果:重复性实验,两种ELISA试剂盒的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6.06%、10.5%;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57%、11.3%.相关性实验结果显示两试剂盒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 456),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48 例 SARS 康复患者血清用 ELISA 方法测定 34 例为阳性, 用蛋白芯片法 35 例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 70.83%、 70.83%、 72.9%.结论: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两ELISA试剂盒之间有很好的相关;相比之下,蛋白芯片法灵敏度较高,优于ELISA方法.

    作者:刘红鹰;贾兴旺;宋淑珍;田亚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我院应对SARS开展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在院SARS防治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及时在全院开展了SARS防治知识培训.在培训中把握重点,抓住关键,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今后的培训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体会到加强部门间协作,重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加强毕业后教育的多学科培训,增加医院灾难医学继续教育内容和加强医务人员医学心理学的教育都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夏蕾;郭建刚;卢光明;孙宏;赵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病毒抗体效价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建立抗SARS IgG和IgM抗体效价定量测定方法.方法:①在SARS冠状病毒抗体IgG诊断试剂盒和IgM诊断试剂盒的基础上,通过选择IgG、IgM标准血清样本,作系列稀释,建立效价和吸光度标准曲线,采用电子表格获得佳拟合方程式,应用于标本血清效价计算.②应用该方法测定 80 例康复期SARS患者血清SARS IgG、IgM抗体及其效价.结果:①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方程式,R2均可大于0.99.②80名康复期SARS住院患者血清中SARS病毒IgG 抗体 61 名阳性,效价为31.9±40.0(1.1~264.0),偏度系数为3.677;19 例阴性.80 名康复期 SARS 住院患者血清 SARS 病毒 IgM 抗体 19 名阳性,效价为2.59±1.35(1.1~5.5),偏度系数为 0.927.结论:①SARS冠状病毒抗体定性诊断试剂盒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选择IgG、IgM标准血清和采用电子表格得出相应的佳拟合方程式后,可计算出患者血清SARS病毒抗体效价.②SARS病毒抗体阳性的康复期SARS患者血清中的SARS IgG抗体呈偏态分散分布,无明显规律可循.

    作者:欧阳锡林;刘景汉;王海宝;于洋;马曙轩;许红民;姚伟;张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6 例SARS病理学及病原学观察

    目的:探讨SARS病理学特点及病原学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 2 例 1~2 周病程早期的SARS死亡尸检病例和 4 例 3~5 周病程中晚期的SARS死亡病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电镜下冠状病毒样颗粒大小为 60~220 nm,呈多态性,还可见到衣原体样颗粒和疑似支原体样颗粒.SARS早期肺部病理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肺水肿,广泛肺透明膜形成,脱屑性肺泡炎及小血管病变.SARS中晚期肺部病理改变以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等机化性肺炎的表现为主要特征,同时有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脱屑性肺泡炎.结论:不同病程的SARS有不同的病理学特征.

    作者:李宁;刘希华;陈红兵;林明贵;王魏;余琦;王一平;宋晶莹;韩勇;王德文;赵景民;周本成;赖晃文;陆江阳;王翠娥;徐在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患者住院时特种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30 例已确诊的非典型肺炎患者中男 15 例,女 15 例,年龄 19~51 岁,平均年龄(36.4±10.1)岁.

    作者:雷红;匡铁吉;梁艳;董梅;何菊芳;刘军;杨采娥;宋萍;肖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3 例重症SARS治疗体会

    1 临床病例例1男性,31岁,干部,因发热1d入院,入院T 38.4 ℃,WBC 7.7×109,N 0.75 L0.17,胸片示:双下肺片状阴影,该患者既往体健,吸烟史5年,每天20支,有明确的非典患者接触史.

    作者:计达;武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88例SARS患者心肌酶谱改变观察

    目的:了解SARS患者病程严重程度与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 IFCC 推荐方法检测心肌酶.结果:发病初期与正常组相比,各病情组 SARS 患者血清各心肌酶活力均显著增高(P<0.01);SARS 死亡组患者血清各心肌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其余病情组(P<0.01); 93.1%的 SARS 死亡组患者发病初期血清心肌酶活力异常升高,而生存组这一比率33%.发病中期,SARS患者血清心肌酶活力均有所降低,但死亡组和重症组患者血清 HBDH活力未见下降.结论:心肌是 SARS 病毒侵袭和损伤的重要组织之一,SARS 患者心肌酶异常升高与病情密切相关.

    作者:董梅;匡铁吉;何菊芳;孟祥红;梁艳;雷红;佟爱华;杨彩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37 例SAR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与病程、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白细胞变化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治疗方案.方法:以 37 例SAR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对一致的治疗方案,定期化验外周血WBC、CD4+淋巴细胞,血培养、痰培养等.对其特点、病情和治疗做统计学分析.结果:62.1%患者在病程的(15.67±5.39)d 出现WBC细胞上升,平均为(15.717±3.4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4.2±10.3)%,其变化与临床分型、CD4+淋巴细胞降低,激素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相关,抗生素治疗与轻、重症患者白细胞变化无明显关系.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WBC升高可能为继发细菌感染或自然病程所致,抗生素治疗主要为辅助用药.

    作者:李楠;朱超慧;周历;王波;石玉玲;刘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传播与空气质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寻可能与SARS传播相关的环境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 4 月21日~2003年 5 月 8 日全国内地SARS疫情通报及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北京及华北地区空气污染指数与SARS发病率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非输入性SARS病例较多的地区,空气质量可能与SARS的传播有关.

    作者:叶玲;黄超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5 例重症SARS的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 4~5 月收治的 5 例重症SARS患者中,男 2 例,女 3 例,年龄 20~48 岁,平均年龄 42 岁.全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波动在 38~40 ℃之间 3 例,37.2~37.5 ℃之间者 2 例,均无卡他症状.5 例早期均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min,其中 2 例 36~50 /min.仅 1 例肺部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多为呼吸音减低.

    作者:阮新建;于忠和;熊锦华;樊晓宁;陈力强;李红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患者的肝脏损伤及其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例临床诊断SARS患者均为我院2003年 4 月下旬住院病例,男性 5 例,女性 6 例,重症SARS患者 6 例,年龄 20~49 岁,平均年龄 32 岁.而同期收治的 11 例非SARS发热患者,男性 7 例,女性 4 例,年龄 19~45 岁,平均年龄 30 岁.

    作者:陈力强;于忠和;樊晓宁;阮新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简化SARS病历的探讨

    1 必要性医护人员是 SARS 高危感染人群,疏于防护和疲劳是医护人员感染 SARS 的重要原因.大量 SARS 患者就医时,医护人员忙于接诊,来不及严密的防护,大负荷量的工作及防护服的穿戴,又使得医护人员常常处于疲劳状态.简化 SARS 病历可以减轻一线医师的工作量,使医师有更多的时间从容应对大量 SARS 患者的诊治.总之,简化 SARS 病历不仅仅只为了省事,更重要的是为了内容有针对性、书写质量一致性、随访有目的性,并具有科研价值的病历资料.

    作者:林海丽;刘克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