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高和;刘舸;石进;周晓武;宁波;梁乙安;刘东;闫超;卫杰
1 临床病例例1男性,31岁,干部,因发热1d入院,入院T 38.4 ℃,WBC 7.7×109,N 0.75 L0.17,胸片示:双下肺片状阴影,该患者既往体健,吸烟史5年,每天20支,有明确的非典患者接触史.
作者:计达;武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院(SARS 定点收治医院)临床确诊患者 88 例,均在急性期采血.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作者:董梅;匡铁吉;孟祥红;梁艳;雷红;何菊芳;佟爱华;杨彩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ARS病毒感染的临床分型.方法:对 4 例SARS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过程及高危人群抗SARS病毒 IgG 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提出了SARS病毒感染可进一步分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型(重症)、非典型性肺炎型(肺部阴影为主要表现)、钝挫型(轻症,无肺部阴影)和隐匿型(无症状感染者)4种临床类型.结论:SRAS 病毒感染可表现为连续的、轻重不同的多种临床过程.
作者:孟庆义;刘刚;黄先勇;钱远宇;马勇;汪建新;余秉祥;刘又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ARS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对2003年 3 月至2003年 5 月收治的 29 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本组 29 例全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有明确接触史者 25 例(占86.2%),第一次血常规白细胞降低者有 8 例(占27.6%),淋巴细胞计数<0.9×109/L者 19 例(占65.5%),白细胞计数出现进行性下降者 22 例(占75.9%).所有患者胸片显示肺部阴影,其中迅速进展者 18 例(占62.1%).治疗采用抗病毒、抗感染、支持等综合治疗,重症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和无创机械通气.结论: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治疗采取综合方法,对重症患者使用大剂量激素、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有效.
作者:钱远宇;孟庆义;马勇;刘刚;王永伟;沈洪;汪建新;刘又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SARS患者心理反应分期及护理1.1 恐惧期许多患者表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这种恐惧来自对SARS的不了解,认为此病无药可治及担心将病传染家人,心理上有负罪感.患者出现突发心悸、胸闷、窒息和眩晕感;有的出冷汗、手抖、站立不稳,心理非常紧张、害怕,担心从此再见不到家人;有的甚至连遗书都写了.此时,护理上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为其提供有关SARS的正面信息.护士应关心并鼓励他们有效地与家人和外界联络、交流,以痊愈出院的范例说明此病的可治愈性.
作者:张秀梅;刘筱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国内外及我院的应用经验均证明是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重要有效手段,但应用CPAP压力过大(1.2 kPa以上)时,因为呼气压力和吸气压力相等;一部分患者胸腔内压力过高,回心血量(上、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受到影响,患者出现心悸、胸闷、腹胀、下肢水肿加重甚至肝脏瘀血等不良反应.有些中度或重度SARS患者年龄较大,在缺氧严重情况下继续引起心、脑等多器官危害,心肌酶谱显著增高.用较高水平的压力(CPAP)会使患者感到如迎着大风跑步的不适感,因而一部分SARS患者刚一接触CPAP时就拒绝这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这一部分患者失去了佳治疗时机,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作者:聂舟山;王洪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控制传染源1.1 规范患者就医流程为加快诊治速度和转运速度,尽快缩短患者在门诊停留的时间,我们执行简便快捷的患者就医流程,以减少SARS的漏诊和交叉感染.
作者:王玉锋;聂英娟;陶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阐述医院感染管理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①提供技术保障.建立合理的布局和流程;制定有效的医学防护;建立一整套防治SARS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科学指导消毒工作.②进行全员培训.进行防治SARS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考核,解决有关咨询.③严格的监测和督查.建立监控网、督查组和督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掌握SARS发病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目标和方法.由次,有力地保证了我院做到医务人员、住院患者、营区各类人员没有发生SARS感染.说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SARS防治中起到了重中之重的作用.
作者:易滨;刘希华;王健康;李小龙;张思兵;刘军;陈晓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建立老年保健基地应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规范化管理.方法:建立应急网络化管理模式,构建疫情监测及质量保障体系,实行人员网络化管理.结论:建立应急机制,落实规章制度,实施消毒防护,培训人员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都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
作者:侯惠如;马望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 11 例临床诊断SARS患者均为我院2003年 4 月下旬住院病例,男性 5 例,女性 6 例,重症SARS患者 6 例,年龄 20~49 岁,平均年龄 32 岁.而同期收治的 11 例非SARS发热患者,男性 7 例,女性 4 例,年龄 19~45 岁,平均年龄 30 岁.
作者:陈力强;于忠和;樊晓宁;阮新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控制SARS医院感染的措施及评价.方法:选择某医院2003年 3~4 月医院感染的SAR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①共发生医院感染病例 30 例.②流行病学特点:在 3 月中旬和下旬有 2 个发病高峰, 病例主要集中住院大楼西单元的 5 个楼层的 4、5 号病房,住院患者多年龄大且合并较重基础病,而受染医护人员以一线中青年为主.③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传染的住院者和医护人员是SARS进一步扩散的继发传染源.④研究发现:近距离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本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并存在气溶胶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结论: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通过控制传染源,增设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建立医学观察区,病区通风和消毒,严禁探视和加强人员防护等措施,医院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费也淳;何耀;刘殿荣;钟光林;石青龙;姜勇;邢玉斌;宋艳华;王磊;刘广东;霍霄鲲;索继江;陈世平;刘振立;苏元福;朱士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介绍了我院发热门诊的特点以及特殊规定,为加强控制感染,我院要求对发热门诊人员进行培训、体检,实行军地患者分开诊治,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发热门诊人员集中居住,无关人员禁入发热门诊,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及就诊流程图.经过严格的控制,我院发热门诊运转正常,发热门诊无交叉感染出现.
作者:许德华;华立;古东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在北京SARS流行期间,对发热门诊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发热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慌.针对这类患者,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予人文关怀,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发热患者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是筛查SARS患者、治疗疾病、控制疫情、消除恐慌、稳定社会的有效措施.
作者:田京发;杨清明;何忠杰;张士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2年 3 月~5 月收入SARS病区的患者 49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综合超短波治疗组).对照组 27 例, 男 21 例,女 6 例,平均年龄(33.8±18.2)岁,入选前平均病程(8.59±2.67)d,出院时确诊为 SARS 22 例,疑似 5 例.治疗组 22 例,男 16 例,女 6 例,平均年龄(30.2±14.2)岁,入选前平均病程(7.14±2.93)d,出院时确诊为SARS 19 例,疑似 3 例.所有患者体温均已正常.
作者:张利峰;郑光新;张艳;刘广林;赵晓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解放军 309 医院自2003年 3 月16日至 6 月16日对218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含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16例)进行了成功的救治,296 名医务人员在与SARS病人诊治过程中近距离接触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全部参战医务人员、全院工作人员、在院病员、本院家属无一例受到感染.其成功科学防护方法已在国内一些领域得到推广.
作者:王健康;蔡忠军;刘希华;霍仲厚;易滨;李小龙;于莹;张思兵;陈乃良;王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对大型综合性医院防治SARS感染的管理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针对SARS在医院内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各级各类管理组织并有效运行,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全方位的人员培训,做好监测和督导工作,能够遏制SARS的流行,并为以后相似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作者:邢玉斌;索继江;费也淳;钟光林;贾宁;韩黎;陈世平;何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ARS病理学特点及病原学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 2 例 1~2 周病程早期的SARS死亡尸检病例和 4 例 3~5 周病程中晚期的SARS死亡病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电镜下冠状病毒样颗粒大小为 60~220 nm,呈多态性,还可见到衣原体样颗粒和疑似支原体样颗粒.SARS早期肺部病理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肺水肿,广泛肺透明膜形成,脱屑性肺泡炎及小血管病变.SARS中晚期肺部病理改变以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等机化性肺炎的表现为主要特征,同时有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脱屑性肺泡炎.结论:不同病程的SARS有不同的病理学特征.
作者:李宁;刘希华;陈红兵;林明贵;王魏;余琦;王一平;宋晶莹;韩勇;王德文;赵景民;周本成;赖晃文;陆江阳;王翠娥;徐在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呼吸机的污染1.1 回路的污染在呼吸机用于呼吸性传染病(如 SARS)患者时,呼出气体经呼气流量传感器、呼气压力传感器、呼气阀后排放于室内,在此过程中,含有致病微生物、患者气道分泌物的气体通过呼吸外回路和呼吸机内回路的呼气支时,污染以上部件.患者的呼出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通过呼吸回路及内回路的呼气支时凝结为水,这样的高湿环境正有利于大量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
作者:刘延武;程中伟;赵建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我院传染科隔离病房从2003年 4 月 30 日至 5 月20日共收治疑似SARS患者 28 人,其中确诊SARS7人,其余均排除SARS.
作者:刘一;高和;刘舸;石进;周晓武;宁波;梁乙安;刘东;闫超;卫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探讨门诊护理管理者在大型综合医院应对突发疫情时的管理方法.建立新科室新体制与实施新制度新流程;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和防护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工作流程;建立对各类工作人员的全员全面岗前培训考核制度;护理人员的统一协调;明确人员属地管理原则.经过采取上述一系列协调管理措施,使在门诊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和SARS专用手术室工作的各类人员无一人发生感染.对防止SARS向院内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晓秋;宋晓莉;任素琴;梁爱萍;于启林;孟庆义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