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ARS患者护理管理与相关因素探讨

杨晓秋;宋晓莉;任素琴;梁爱萍;于启林;孟庆义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门诊, 护理管理学
摘要:探讨门诊护理管理者在大型综合医院应对突发疫情时的管理方法.建立新科室新体制与实施新制度新流程;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和防护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工作流程;建立对各类工作人员的全员全面岗前培训考核制度;护理人员的统一协调;明确人员属地管理原则.经过采取上述一系列协调管理措施,使在门诊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和SARS专用手术室工作的各类人员无一人发生感染.对防止SARS向院内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SARS 流行期间老年发热病区护理管理

    1 病区环境管理1.1病区区域管理划分病区功能区域,严格分区域管理.在病区入口处和各区域交界处设置明显标识,放置消毒脚垫,不同区域的医疗物品、清洁用具相对固定,避免混用,避免跨区域活动.

    作者:武淑萍;赵玉香;侯惠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病毒感染临床分型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SARS病毒感染的临床分型.方法:对 4 例SARS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过程及高危人群抗SARS病毒 IgG 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提出了SARS病毒感染可进一步分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型(重症)、非典型性肺炎型(肺部阴影为主要表现)、钝挫型(轻症,无肺部阴影)和隐匿型(无症状感染者)4种临床类型.结论:SRAS 病毒感染可表现为连续的、轻重不同的多种临床过程.

    作者:孟庆义;刘刚;黄先勇;钱远宇;马勇;汪建新;余秉祥;刘又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型综合性医院应对SARS感染的管理

    笔者对大型综合性医院防治SARS感染的管理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针对SARS在医院内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各级各类管理组织并有效运行,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全方位的人员培训,做好监测和督导工作,能够遏制SARS的流行,并为以后相似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作者:邢玉斌;索继江;费也淳;钟光林;贾宁;韩黎;陈世平;何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疑似SARS的诊治体会

    1 临床资料我院传染科隔离病房从2003年 4 月 30 日至 5 月20日共收治疑似SARS患者 28 人,其中确诊SARS7人,其余均排除SARS.

    作者:刘一;高和;刘舸;石进;周晓武;宁波;梁乙安;刘东;闫超;卫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37 例SAR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与病程、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白细胞变化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治疗方案.方法:以 37 例SAR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对一致的治疗方案,定期化验外周血WBC、CD4+淋巴细胞,血培养、痰培养等.对其特点、病情和治疗做统计学分析.结果:62.1%患者在病程的(15.67±5.39)d 出现WBC细胞上升,平均为(15.717±3.4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4.2±10.3)%,其变化与临床分型、CD4+淋巴细胞降低,激素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相关,抗生素治疗与轻、重症患者白细胞变化无明显关系.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WBC升高可能为继发细菌感染或自然病程所致,抗生素治疗主要为辅助用药.

    作者:李楠;朱超慧;周历;王波;石玉玲;刘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及临床诊断意义

    目的:评估临床诊断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产生规律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不同病程临床诊断为SARS 的患者 156 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G型和IgM型抗体水平,分析SARS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与疾病病程的关系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血清IgG型抗体阳性 118 例,阳性率为 75.6%.IgM 型抗体阳性 65 例,阳性率为 41.7%.IgG、IgM均为阴性 37 例,占23.7% .IgG型抗体产生阳性率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增高,病程为 50~60 d 组阳性率高达到了94.5%.IgM型抗体阳性率也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增高,但在病程40~50 d 抗体阳性率即达高,随后迅速下降.IgG与IgM抗体阳性率在其各自不同病程差异均十分显著(P<0.01)结论: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以作为SARS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但目前尚不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SARS特异性IgG、IgM抗体同为阴性不能完全排除SARS诊断.

    作者:于洋;刘景汉;欧阳锡林;王海宝;马曙轩;李锡金;张婷;田亚平;刘红鹰;许红民;姚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后SARS时期医院感染控制的对策

    通过此次抗击SARS的经验表明,感染控制工作非常重要,医院必须把感染控制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加大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投入,配齐专职机构人员,保证感染控制人员受过专门培训,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各级专职人员在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许德华;古东东;王宏;华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SARS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方法:总结护理 25 例SARS患者的经验.结果:在护理SARS 患者中要注意患者的护理诊断,流行病学史,特别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而且加强SARS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水平.结论:在治疗SARS 患者中,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作者:吴海波;田沈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传播与空气质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寻可能与SARS传播相关的环境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 4 月21日~2003年 5 月 8 日全国内地SARS疫情通报及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北京及华北地区空气污染指数与SARS发病率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非输入性SARS病例较多的地区,空气质量可能与SARS的传播有关.

    作者:叶玲;黄超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鉴别诊断的若干体会

    1临床资料本组 28 例, 男性 21 例,女性 7 例;年龄23~87 岁,中位年龄 68 岁,其中>70 岁的 11 例(39.2%).

    作者:李辉;段蕴铀;欧敏;胡向红;孟昭明;张燕群;聂舟山;郭勇;王洪武;王海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 例疑似SARS患者急症手术的护理配合

    1 临床病例男性患者,64 岁,干部.因发热 1 d 伴右上肢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而急诊入院.入院后查体:体温 39.5 ℃,胸片示右下肺阴影,血常规WBC 8.0 ×109/L.经专家会诊,作为疑似SARS患者收入隔离病房进行医学观察,并按传染病隔离要求在全麻下行右上肢肱动脉结扎术,手术顺利.

    作者:范红艳;李丽民;闻智;王璐;孟凡惠;杨晓秋;宋烽;岳剑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管理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

    阐述医院感染管理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①提供技术保障.建立合理的布局和流程;制定有效的医学防护;建立一整套防治SARS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科学指导消毒工作.②进行全员培训.进行防治SARS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考核,解决有关咨询.③严格的监测和督查.建立监控网、督查组和督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掌握SARS发病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目标和方法.由次,有力地保证了我院做到医务人员、住院患者、营区各类人员没有发生SARS感染.说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SARS防治中起到了重中之重的作用.

    作者:易滨;刘希华;王健康;李小龙;张思兵;刘军;陈晓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呼吸道鼻病毒、SARS病毒的Teflo滤膜采集及RT-PCR检测的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Teflo滤膜采集检测呼吸道鼻病毒及SARS病毒颗粒的技术模型,初步检测分析我院重点病区环境(病房内)空气的SARS病毒是否存在及分布情况.方法:利用Teflo滤膜过滤式采集病房空气中的鼻病毒及SARS病毒,然后采用逆转录PCR方法,从滤膜分离标本中进行病毒特异性基因的扩增(鼻病毒5′端非编码区;SARS病毒聚合酶基因).结果:准确检测到重症哮喘患者房间内的鼻病毒;我院重点病区环境包括病房内空气中未检测到SARS病毒的存在.结论:Teflo滤膜/RT-PCR方法用于医院病区空气中SARS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颗粒的监测可行性强,我院重点病区无SARS病毒分布.

    作者:韩黎;熊志红;朱士俊;陈运奇;索继江;邢玉斌;贾宁;侯惠如;POSAVEC stjepan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便、痰和尿标本中SARS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和病毒基因谱的初步建立

    目的:利用冠状病毒全基因组芯片检测SARS患者血、便、痰和尿标本中的冠状病毒核酸并试图建立其基因谱.方法:提取SARS患者血、便、痰和尿样本中的冠状病毒RNA,经全基因组随机反转录和PCR扩增标记成荧光探针,与SARS病毒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同时用体外培养的病毒RNA和从健康人血液中提取的RNA做对照.结果:SARS患者的 4 种标本中都能检测到冠状病毒核酸的存在,与整个病毒基因组相比,大都为一些不连续的片断.其中尿、痰和便标本中的基因谱较为相似,另外,发现编码S1蛋白的核酸在一些标本中是连续的,具体为 23 份血标本中有 2 份是连续的,13 份痰标本中有 8 份是连续的,51 份便标本中有48份是连续的,2 份尿标本中都是连续的.结论:冠状病毒全基因组芯片能够检测出SARS患者血、便、痰和尿标本中的冠状病毒核酸,并能建立各来源标本中病毒核酸的基因谱.

    作者:陈良安;范保星;孟凡义;解立新;田庆;佘丹阳;方向群;刘又宁;任鲁风;吴小兵;张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5 例重症SARS的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 4~5 月收治的 5 例重症SARS患者中,男 2 例,女 3 例,年龄 20~48 岁,平均年龄 42 岁.全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波动在 38~40 ℃之间 3 例,37.2~37.5 ℃之间者 2 例,均无卡他症状.5 例早期均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min,其中 2 例 36~50 /min.仅 1 例肺部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多为呼吸音减低.

    作者:阮新建;于忠和;熊锦华;樊晓宁;陈力强;李红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两组SARS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 临床资料1.1 第一组 2003年 3 月28日至2003年 5 月 1 日我科共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40 例,其中男性 22 例(55%),女性 18 例(45%),年龄16~72岁,医务人员 15 例(37.5%),有明确接触史者 34 例(85%),无明确接触史者 6 例(15%).临床症状见表1.治疗前化验血氧分压在12 kPa 以上者 5 例(12.5%),8~12 kPa 之间者 15 例(37.5%),8 kPa 以下者 20 例(50%);白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值,且呈渐进性下降趋势.胸片提示肺部病变多部位及弥漫性改变者 31 例(77.5%),单一部位者 9 例(22.5%).危重患者 20 例(50%),死亡1例,治愈率 97.5%.治疗中 39 例患者应用了糖皮质激素,应用率为97.5%.

    作者:刘金伟;匡铁吉;王金河;王心静;仲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定点收治医院医疗设备的配置

    文章分析了SARS定点收治医院对影像学检查设备、体液检查设备、支持与治疗设备以及其他医疗设备的特殊要求,并根据SARS流行病学特点,提出了建立临时性SARS定点收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的原则:少而精、网络化、傻瓜型、一次性、同型号、非接触的原则.

    作者:张楠;周丹;刘尚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期间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新方案的研究

    解放军 309 医院自2003年 3 月16日至 6 月16日对218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含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16例)进行了成功的救治,296 名医务人员在与SARS病人诊治过程中近距离接触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全部参战医务人员、全院工作人员、在院病员、本院家属无一例受到感染.其成功科学防护方法已在国内一些领域得到推广.

    作者:王健康;蔡忠军;刘希华;霍仲厚;易滨;李小龙;于莹;张思兵;陈乃良;王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3 例重症SARS治疗体会

    1 临床病例例1男性,31岁,干部,因发热1d入院,入院T 38.4 ℃,WBC 7.7×109,N 0.75 L0.17,胸片示:双下肺片状阴影,该患者既往体健,吸烟史5年,每天20支,有明确的非典患者接触史.

    作者:计达;武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我院应对SARS开展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在院SARS防治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及时在全院开展了SARS防治知识培训.在培训中把握重点,抓住关键,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今后的培训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体会到加强部门间协作,重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加强毕业后教育的多学科培训,增加医院灾难医学继续教育内容和加强医务人员医学心理学的教育都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夏蕾;郭建刚;卢光明;孙宏;赵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