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沐;李书闻;程卫平;卢家凯
目的 探讨与结直肠息肉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在北京协和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的病例,以健康体检人群行结肠镜未发现异常的病例为对照,给予问卷调查相关高危因素及分析息肉内镜下表现,采用SAS 9.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结直肠息肉患者106例,正常对照组38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343,95% CI:1.063~1.697)、癌症家族史(OR=3.013,95%CI:1.675~5.419)、摄食红肉(OR=1.650,95%CI:1.085~2.509)是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息肉患者中,男性息肉瘤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随着年龄增大,腺瘤性息肉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 年龄、癌症家族史、红肉摄入比例高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摄入新鲜水果蔬菜为保护性因素.老年男性患者息肉瘤性率增加.通过高危因素问卷调查,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结直肠肿瘤筛查.
作者:李艳萍;李骥;盖小荣;吴军;李文彬;吴东;姚方;李景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切口痛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使君子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亚基谷氨酸受体1(GluR1)和受体2(GluR2)在脊髓背角组织突触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成4组(n=8):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术后3 h组)、Ⅲ组(术后1 d组)和Ⅳ组(术后3 d组).Ⅱ~Ⅳ组大鼠按照Brennan法制作右足底切口痛模型,并分别在术后3 h、1 d和3 d检测大鼠累计疼痛评分(cumulative pain scores,CPS)和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后处死大鼠,取切口同侧L3~L6段脊髓背角组织.每组各取3只大鼠的脊髓背角组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luR1和GluR2在突触膜以及全细胞的表达.另选取每组各3只大鼠的脊髓背角组织,Western blotting检测全细胞Stargazin及磷酸化Stargaz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术后3 h组(Ⅲ组)累计CPS显著高于Ⅰ组,随后下降但术后3 d组(Ⅲ组)仍稍高于Ⅰ组(P<0.05);Ⅱ~Ⅳ组大鼠PWT均显著低于Ⅰ组(P<0.01);与Ⅰ组相比,术后3 h、1 d和3 d切口同侧脊髓背角组织突触膜中GluR1表达显著增加,其中术后3 h GluR1在突触膜表达达高峰(P<0.05);同时,I~Ⅳ组大鼠GluR1全细胞水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Ⅳ组GluR2在突触膜及全细胞水平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Ⅱ~Ⅳ,全细胞水平Stargazin蛋白(Ser240/24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损伤可诱导脊髓背角含GluR1亚基的AMPA受体向突触后膜募集,不改变突触后膜含GluR2亚基AMPA受体的表达水平,终导致突触后膜Ca2+通透性AMPA受体含量增加,从而导致脊髓背角突触后膜兴奋性增加,有利于疼痛信号在脊髓背角的传导.同时,本实验证实,辅助AMPA受体突触靶向的Stargazin蛋白(Ser 240/241)磷酸化过程不参与AMPA受体的突触靶向过程.
作者:时蓉;王云;郭瑞娟;吴安石;岳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Sturge-Weber综合征(sturge weber syndrome, SWS)即脑面血管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颜面部和颅内血管畸形为主的神经皮肤综合征.近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治本病7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向欣;王忱;梁源;徐哲;孙娟;杨舟;孙玉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GSTT1/GSTM1基因型个体机体氧化损伤相关生化指标对富含黄酮类物质膳食干预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募集GSTT1-/GSTM1-和GSTT1+/GSTM1+基因型的21~23岁健康成年人志愿者各13人进行膳食干预实验.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并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选择黄酮类物质含量丰富的蔬菜和水果汁作为干预食物编制食谱.所有受试者经消洗期和适应膳后进入2周的饮食干预试验.收集受试对象在膳食干预前、干预1周、2周时的外周血和晨尿.试剂盒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reduced glutathione,GSH-Px)活性;酶联免疫试剂盒法检测尿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结果 膳食干预前,两组人群血浆MDA、GSH水平及红细胞SOD、GST及GSH-Px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膳食干预1周时,GSTM1+/GSTT1+组血浆MDA水平比GSTM1-/GSTT1-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膳食干预2周后,2组人群血浆MDA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膳食干预对2组人群血浆GSH水平及红细胞SOD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可诱导GSH-Px酶的活性.对红细胞GST酶活性的影响存在GST基因型差异.膳食干预可以明显增加GSTM1+/GSTT1+组人群红细胞GST酶活性,且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GSTM1-/GSTT1-组GST酶活性有升高趋势,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2组人群尿液中8-OH-dG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膳食干预2周时,两组人群尿液中8-OH-dG的含量表现为降低趋势,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GSTT1/GSTM1基因型个体氧化损伤相关指标对富含黄酮类物质膳食干预的反应不同.
作者:苑林宏;麻微微;李楠;纪健;封锦芳;肖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在开始透析的第1年生存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方法 调查2009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开始行MHD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第1年内的生存状况.应用日常生活活动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动态观察首次透析时、透析后3、6和12个月的评分变化.对照组为同期开始透析的年龄在18~65岁的患者.结果 研究期内开始透析的MHD患者51例,老年组38例,占75%,非老年组13例.2组患者首次透析的指标除年龄和性别比例有差别外,其他如合并症、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白蛋白(albumin,Alb) 以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转出4例(老年组2例,非老年组2),死亡16例,死亡患者均来自老年组.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首次透析时,老年组的ADL评分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1).随访12个月时,老年组20例患者中2例ADL评分降低,其余患者均维持不变或好转.其中15例患者评分为轻度功能障碍或正常,日常生活基本或完全自理.结论 老年患者是新入MHD患者的主要人群.他们在开始透析后1年内特别是3个月内死亡风险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感染和心血管疾病是主要死因.1年内存活的老年患者绝大部分能够维持基本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王英;贾艳丽;张华;孙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患者在清醒或镇静状态下行单刺激肌颤搐(single twitch stimulation,T1)与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T4/T1)校准定标,对术后T1与TOF值是否有影响.方法 将40例ASAⅠ或Ⅲ级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20例):清醒组(A组)与镇静组(S组).清醒组在患者未给予任何镇静剂情况下对T1与TOF校准定标,镇静组在患者给予依托咪酯使BIS处于40~60时校准定标.2组患者术中均不使用肌松药.观察2组患者术后清醒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恢复至术前水平时T1与TOF大值.结果 镇静组患者术后T1大值明显高于清醒组患者(P=0.005),两组患者术后TOF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结论 在肌松监测观察中,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T1与TOF校准定标,对术后T1值影响小,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尹橙;薛纪秀;叶新;马艳辉;阎彦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系统评价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成人开颅手术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收集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用于成人开颅手术麻醉维持的随机对照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RCT研究17篇,共1 3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丙泊酚组的术中脑松弛度[RR=0.95,95% CI (0.91,0.24),P=0.02]、打开骨瓣前颅内压[MD=3.81,95% CI (2.80,4.82),P<0.000 01]优于七氟醚组;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较七氟醚组低[MD=10.24,95% CI (7.87,12.61),P<0.000 01].②2组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2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寒战发生率相似,丙泊酚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七氟醚组[RR=1.56,95% CI (1.16,2.10),P=0.004].结论 在开颅手术中,丙泊酚静脉麻醉能为术者提供更好的脑松弛度、降低打开骨瓣前颅内压、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作者:于芸;张凯颖;韩如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本研究拟在肌松后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上气道各平面的特点,为该类患者围术期的气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经多导睡眠监测符合OSAHS诊断标准并拟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的男性患者30例.慢诱导经鼻气管内插管后,给予维库溴铵0.08 mg/kg,完全肌松后,取平卧位,使用连接图像工作站的纤维鼻咽喉镜观察咽腔并记录影像.给予软腭后气道内正压,分析使软腭后咽腔刚刚开放所需的腔内压.后期进行图形和数据分析,并与睡眠监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围术期无意外和合并症发生.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8.39±3.99) kg/m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为(52.3±23.8) 次/h;仰卧位AHI为(68.9±23.6) 次/h;夜间低血氧饱和度为(72.5±9.3) %.完全肌松后,30例OSAHS患者,软腭悬雍垂平面完全塌陷(100%),硬腭平面完全塌陷1例(3.3%),舌咽平面全部塌陷的患者23例(76.7%).软腭后区平均临界开放压力的中位数为8.3 (5.9,11.5) cmH2O(1 cm H2O=0.098 kPa),且临界开放压力与AHI呈正相关(r=0.377,P=0.040).结论 OSAHS患者气道被动塌陷性异常增加,围术期存在严重的呼吸道梗阻风险,所有患者软腭悬雍垂平面塌陷;舌咽平面塌陷的占76.7%.若气道完全塌陷无法正压通气且使用口咽通气道不能改善,则需考虑使用鼻咽通气道将塌陷部位扩张.由于阻塞的平面和程度不同,术前应对气道进行个体化评估.OSAHS患者的临界开放压和AHI,尤其是AHIs具有相关性.因此,术前根据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结果,估算临界开放压力,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围术期安全.
作者:林娜;李彦如;李天佐;张炳熙;叶京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确定595 nm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疗效,并比较应用0.45 ms和1.5 ms两种脉宽治疗的疗效.方法 应用595 nm染料激光治疗22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11例应用7 mm光斑,脉宽1.5 ms,能量密度7.0~8.5 J/cm2,另11例应用10 mm光斑,脉宽0.45 ms,能量密度5.0~6.5 J/cm2,给予3次治疗,间隔4~6周.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对瘢痕进行评价,并进行瘙痒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1.5 ms组和0.45 ms组患者平均VSS的评分在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3次治疗VSS的改善率分别为45.45%,63.64%,100%和54.55%,90.90%,100%.1.5 ms组和0.45 ms组的瘙痒和疼痛评分均在第一次治疗后出现显著改善.1.5 ms组和0.45 ms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上VSS评分、VSS各分项目评分和瘙痒及疼痛评分分值及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595 nm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安全有效,应用0.45 ms和1.5 ms脉宽疗效相当.
作者:钟珊;梅雪岭;赵俊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手术方式包括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ON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OPCABG).本文拟通过回顾性分析1 650例男性患者施行OPCABG和不停跳ONCABG临床资料进行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采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麻醉科2007年至2009年CABG数据库的有关数据.比较OPCABG组和不停跳ONCABG组近期疗效,并分别以术后死亡和术后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CRRT)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危险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OPCABG组搭桥时间和总手术时间均小于ONCABG组(P<0.01).OPCABG组搭桥数大于3的病例明显多于ONCABG组(20.9% vs 13.3%) (P<0.01),应用CRRT(1.33% vs 3.98%)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23% vs 6.63%)患者的比例较ONCABG组显著减少(P≤0.01),两组术后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BG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0%(P=0.000,OR=8.321)、年龄>70岁(P=0.003,OR=4.870)和术后应用CRRT(P=0.000,OR=45.500).术后应用CRRT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高血压病史(P=0.049,OR=2.665)、术前肾功能异常(P=0.045,OR=3.598),OPCABG可以减少2/3的术后CRRT的使用率(P=0.008,OR=0.333).结论 OPCABG可以降低术后CRRT和IABP的使用率,缩短手术时间.因此在年龄>70岁,术前肾脏功能下降,心功能差等患者施行OPCABG手术对早期恢复是有益的.
作者:金沐;李书闻;程卫平;卢家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氨基葡萄糖的浓度.方法 选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以乙腈-0.01%氨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样本先用5%磺基水杨酸沉淀,上清液用二氯甲烷液-液萃取后进样,选用3200QTRAP型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 氨基葡萄糖线性范围为20.0~2 000.0 ng/mL,定量下限为20.0 ng/mL.准确度与精密度结果显示方法日间、日内变异均小于15%,相对偏差为-0.30%~1.69%,低、中、高3个浓度提取回收率为93.59%~106.27%,稳定性较好.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高,可用于人体氨基葡萄糖血药浓度的监测,及其制剂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鹏飞;王淑民;张茜;安卓玲;刘丽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科学家兰迪·谢克曼(Randy W.Schekman)、詹姆斯·罗斯曼(James E.Rothman)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Südhof),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
作者:张婷;王晓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从未经处理的医院下水道污水中分离筛选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检测其对临床常规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嗜性覆盖范围,探究其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用双层琼脂噬菌斑形成法对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进行分离鉴定和感染谱的筛选,并用重复片段PCR基因指纹方法 (repetitive element PCR genomic fingerprinting,Rep-PCR)进行感染谱内宿主菌同源性分析,确认噬菌体的感染谱;用双层琼脂噬菌斑形成法检测筛出的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对临床常规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嗜性覆盖范围.结果 从16家医院未经处理的下水道污水中分离到14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确定其中4株感染谱较广,4株宽嗜性噬菌体的交叉组合对临床日常分离30株铜绿假单胞菌吞噬覆盖率为96.7%(29/30);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12株,对药敏实验全部药物敏感菌株5株,其他耐药菌株13株,4株宽嗜性噬菌体交叉组合对耐亚胺培南菌株吞噬覆盖率为91.7%(11/12),对药敏实验敏感菌株的吞噬覆盖率为100%(5/5),对其他耐药菌株交叉吞噬覆盖率为100%(13/13).结论 从分离鉴定的14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中筛选出4株宽嗜性噬菌体,其交叉组合能够吞噬型解临床日常筛出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的29株,对耐亚胺培南和其他临床常规药物的耐药菌株的交叉吞噬覆盖率在90%以上,交叉组合吞噬覆盖率高,为其进一步在临床抗菌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和依据.
作者:代芳芳;赵秀英;于艳华;张立丽;陈铭;袁星星;李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职业性铅接触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9月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工人60人,其中铅作业组(Lead group)38人,非铅作业组(Non-lead group)22人,均为男性.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铅含量,采用表面荧光法测定血液锌原卟啉(Zn-protoporphyrin,ZPP)含量,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micronucleus frequency,MNF,‰),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铅作业组与非铅作业组工人之间的尿铅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的ZPP含量和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作业工人的淋巴细胞微核率与ZPP含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rs=0.778).结论 职业性铅接触使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加,导致染色体畸变.
作者:梁婧;罗环;陈斌;常晓燕;王萍;于贵新;罗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不同方式的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子宫收缩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待产,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阻滞组(C组)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观察2组产妇镇痛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缩宫素使用率及子宫收缩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评价2种方式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子宫收缩的影响.结果 1)2组产妇镇痛后VAS评分均较镇痛前明显降低(P<0.05),且C组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P<0.01).2)2组产妇镇痛后缩宫素使用率均较镇痛前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产妇在镇痛后均有一过性的子宫收缩持续时间缩短和间隔时间延长.C组在镇痛后5~30 min出现宫缩持续时间较镇痛前缩短,且镇痛后15~30 min出现宫缩间隔时间延长(P<0.05).E组在镇痛后10~30 min出现宫缩持续时间缩短(P<0.05),但镇痛前后宫缩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但对子宫收缩有一过性影响,即在镇痛后30 min内可引起一过性的子宫收缩持续时间缩短及间隔时间延长.正确认识分娩镇痛对宫缩影响并进行处理,有利于分娩镇痛的顺利实施.
作者:李秋红;徐铭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近来研究显示术后病死率与累计低脑电双频谱指数值(bispectral index,BIS)麻醉持续时间有关.2005年,Monk等人首先指出累计深睡眠持续时间(累计低BIS值持续时间)是进行非心脏大手术术后1年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此后一些关于BIS监测预防术中知晓的临床研究,根据随访和对资料的二次分析,也证实病死率与深睡眠存在相关性.在这些数据追加分析中,Lindholm等人发现BIS值小于45的累计时间与术后2年病死风险增加有关.在B-Aware研究,研究者对远期病死率的二次分析认为,非低BIS组的病死率及发病率(心肌梗死及中风)与低BIS组相比明显降低.Kertai等人的B-Unware数据追加分析同样证实了累计低BIS持续时间与术后病死率相关.在这项研究中,17.8%的患者在进行心脏手术后3年内死亡,术中BIS值低于45的持续时间每增加1 h死亡风险增加29%.此外,Watson等人又发现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在使用镇静剂后,经历暴发性抑制的患者与没有经历暴发性抑制的患者相比6个月病死率明显升高(59% vs 33%).认识到深睡眠与病死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这一问题.
作者:岳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是存在于天然产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研究[1-7]表明,AA及其衍生物具有治疗皮肤创伤、抗炎、抗抑郁、抗阿尔茨海默病、抗肿瘤和修复神经损伤、保护心脑血管等多种药理作用.由于目前尚不能对AA进行化学合成,因此对天然产物中AA的提取工艺的研究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李伊莎;夏彬彬;徐唯哲;王桥;宋学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不良孕产史患者中焦虑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按照评分标准≥14分为焦虑状态,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遗传咨询门诊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就诊不良孕产史患者156例进行评估.结果 ①156例遗传咨询门诊患者中71例存在焦虑,发生率为45.5%;②经分析患者年龄、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城市或乡村)、收入、有否发育异常共计5个因素与焦虑的关系,发现患者年龄与是否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即随年龄增加发生焦虑的风险增加,且年龄大于35周岁者更容易焦虑.患者所受教育程度也与焦虑发生有关(P=0.028),学历高者更易焦虑.结论有接近半数的不良孕产史患者存在焦虑情绪,特别是高龄和高学历患者.作为遗传咨询门诊医生需注意识别患者的焦虑情绪并加以心理疏导.
作者:吕巍;曹欣冬;周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验证经典型蛋白激酶C(conventional protein kinase C,cPKC)γ在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诱导缺血脑保护中作用,同时利用HPC和cPKCγ阻断剂,鉴定脑缺血半影区内参与cPKCγ脑保护的信号蛋白.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BALB/c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氧假手术(Sham)、常氧缺血(Ischemia,I)、二甲基亚砜溶剂处理后缺血(DMSO+I)、HPC预处理后缺血(HPC+I),以及cPKCγ抑制剂和HPC预处理后缺血(HPC+Go6983+I)等5组.应用小鼠整体HPC和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致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借助蛋白印迹检测cPKCγ膜转位(激活)水平,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采用cPKCγ免疫共沉淀、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等技术鉴定脑缺血半影区内cPKCγ相互作用蛋白结果.结果 与常氧缺血I组相比,HPC+I组缺血核心区和半影区内cPKCγ膜转位水平明显增高,而cPKCγ抑制剂Go6983预处理则明显降低HPC+Go6983+I组缺血核心、半影区和对侧脑皮层内cPKCγ的膜转位水平(P<0.05,每组n=6).cPKCγ抑制剂Go6983明显减弱HPC降低缺血性卒中小鼠脑梗死体积的保护作用(P<0.05,每组n=6)同时.Go6983明显抑制HPC+I组小鼠脑缺血半影区内cPKCγ与部分蛋白的相互作用,包括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SOD)、DJ-1、UMP-CMP激酶、腺苷酸激酶、泛素末端水解酶(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isozyme L1,UCHL1)、白介素-16 (interleukin-16,IL-16)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结论 cPKCγ通过对缺血半影区内部分相互作用蛋白的调节,参与HPC对缺血性卒中小鼠脑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韩松;张楠;尹艳玲;赵丽;罗艳琳;李俊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直肠癌手术病例共13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82例,开腹手术56例,对比2组手术的近期疗效,包括手术根治性、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合并症等几方面.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出血分别为(103.0±93.1)mL和(158.0±130.1)mL,术后使用镇痛人数分别为18(22.0%)和29(51.8%),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4±0.6)d和(2.8±0.9)d,术后排便时间分别为(3.3±1.0)d和(3.7±1.3)d,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3.8±1.3)d和(4.6±2.0)d,住院时间分别为(19.6±7.1)d和(22.0±9.1)d,术后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14(17.1%)和21(37.5%),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具有同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而且具有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及术后合并症少等优势.
作者:邱枫;王今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