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APKs信号通路干预对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划痕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师忠芳;赵焕英;袁芳;韩明;路杨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 水通道蛋白4, 划痕损伤模型,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摘要: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划痕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表达变化,并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对此变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传代培养10 d左右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制作划痕损伤模型,部分实验于划痕损伤前1 h 分别加入ERK抑制剂U0126,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及JNK抑制剂SP600125.观察细胞形态变化、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变化,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QP4 mRNA 表达变化.结果 划痕损伤后12 h,细胞形态由扁平形变为不规则形,部分细胞突起向划痕区伸出,划痕区出现GFAP 免疫化学染色阳性细胞,AQP4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U0126,SB203580和SP600125预处理均能阻止此种变化(P<0.05).结论 划痕损伤引起培养星形胶质细胞AQP4 mRNA表达下调,MAPKs抑制剂可对抗此作用,提示MAPKs信号通路参与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AQP4表达变化的调节.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Epstein-Barr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Epstein-Barr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pstein-Barr virus 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的临床特征,探讨其预后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北京儿童医院78例EBV-HLH病人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和预后等,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法.结果 EBV-HLH的发病年龄高峰在1~2岁,大部分(70.5%)患者血清EBV核抗原EBNA-IgG阳性.总死亡率为56.7%,其中死亡病人中有12例(30.8%)死于诊断后2月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接受化疗(P=0.002)、发病到诊断时间超过4周(P=0.004),白蛋白水平小于20 g/L(P=0.045)与死亡密切相关.结论 EBV-HLH在儿童中死亡率高、预后差,早期诊断、早期化疗可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同时需积极治疗出血性疾病以减少早期死亡.

    作者:金颖康;谢正德;杜忠东;杨双;申昆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序贯疗法改善大鼠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序贯疗法治疗大鼠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探索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特点及其免疫耐受机制.方法 本研究应用大鼠原位小肠移植为模型.FK506 加雷帕霉素序贯疗法控制慢性排斥反应.HE,Masson和Elastin染色用于反映移植物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方法检测移植物及血液中细胞浸润和抗移植物循环抗体的表达.结果 非序贯治疗组大鼠只有21%长期存活,而序贯治疗组大鼠91.7%得到长期存活.序贯治疗组大鼠表现出较完整的肠道及肠系膜组织学形态,并只有轻微的血管闭塞和胶原纤维的沉积.同时移植肠管肠系膜iNOS阳性吞噬细胞浸润显著增多,而抗移植物循环抗体显著降低.结论 序贯疗法可明显缓解大鼠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发生,其机制可能与iNOS阳性吞噬细胞浸润和抗移植物循环抗体降低有关.

    作者:李小松;朱伟伟;邱晓虹;张金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药复方912注射液对MODS动物模型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目的 为探讨中药复方912注射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动物模型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质量在20~25 kg的一年期雄性健康小香猪32只,以标准大肠杆菌由右侧颈内静脉缓慢注入,于注入5 h后制成MODS动物模型.将这些MODS动物模型随机分为912注射液治疗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2组动物模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h、3 h、5 h、7 h检测血清内毒素(endotoxin,EX)、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结果 912注射液治疗组于治疗开始3 h后各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这些结果为912注射液对MODS的进一步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任添华;张淑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变化特点

    目的 研究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患者的认知变化特点.方法 64例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腔隙性脑梗死发病1周内[(4.70±1.70)d]、发病后1月[(32.71±4.54)d]、3月[(94.53±6.65)d]、6月[(177.30±9.21)d]和12月[(364.29±7.94)d]进行了5次神经心理学测验,与78例正常人进行比较,观察不同时期认知的变化特点.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汉化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数字广度、图片排列、数字符号和积木测验)、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简化的Rey复杂图形测验、Stroop测验、语义分类流畅性测验、加利福尼亚卡片分类测验和画钟测验,涵盖了注意力、记忆力、执行能力、信息处理速度、视空间结构能力等认知域.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不同时期的认知评分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急性期(发病1周内)在记忆力、执行能力和视空间结构能力等认知域均差于对照组(P<0.05).随时间变化,记忆力和大部分执行能力于发病后1~3月内好转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执行能力中的数字广度倒背分测验和视空间结构能力中的大部分测验(图形临摹和画钟测验)在发病后12月内认知评分始终无好转;个别执行能力(语义分类流畅性测验和加利福尼亚卡片分类测验)于发病后12月时再次加重;注意力和信息处理速度于发病后12月内始终处于正常水平.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认知损害广泛而严重;腔隙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大部分恢复较快,于1~3月内恢复至正常,执行能力和视空间结构能力出现了不可逆的损害或好转后再次加重.腔隙性脑梗死后的认知障碍值得重视和早期干预.

    作者:韩阅;贾建平;周爱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MAPKs信号通路干预对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划痕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划痕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表达变化,并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对此变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传代培养10 d左右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制作划痕损伤模型,部分实验于划痕损伤前1 h 分别加入ERK抑制剂U0126,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及JNK抑制剂SP600125.观察细胞形态变化、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变化,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QP4 mRNA 表达变化.结果 划痕损伤后12 h,细胞形态由扁平形变为不规则形,部分细胞突起向划痕区伸出,划痕区出现GFAP 免疫化学染色阳性细胞,AQP4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U0126,SB203580和SP600125预处理均能阻止此种变化(P<0.05).结论 划痕损伤引起培养星形胶质细胞AQP4 mRNA表达下调,MAPKs抑制剂可对抗此作用,提示MAPKs信号通路参与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AQP4表达变化的调节.

    作者:师忠芳;赵焕英;袁芳;韩明;路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儿童血友病合并颅内出血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儿童血友病人合并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以便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致死、致残发生.方法 对北京儿童医院血友病工作组2006年12月至2009年5月登记的21例血友病合并ICH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 ①发生ICH的平均年龄是2岁10月,小于3岁病例占66%,中、重型血友病占90%,76%病人发生ICH前有明确头部外伤史.② 50%以上病例在发生ICH后诊断为血友病,年龄均<3岁,轻/中型病人占82%.③ 7例(33%)再发ICH全部为中、重型病人,血友病B占43%,57%病人预后不良.④死亡3例,后遗症5例.预后不良组替代治疗因子剂量、疗程低于预后良好组.结论 中、重型血友病、3岁以下儿童、头部外伤史是儿童血友病人发生ICH的危险因素;ICH可能是轻中型血友病婴幼儿的首发症状;中重型、血友病B应警惕再发ICH可能,再发ICH预后不良;替代治疗欠缺(不及时、剂量小、疗程短)可导致预后不良.

    作者:苏雁;吴润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阿尔茨海默病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AD的病因很复杂,但年龄老化与遗传因素为众所共识的病因.目前作用明确的与AD发生相关的基因主要有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早老素-1基因、早老素-2基因和载脂蛋白E基因,而这4种基因的遗传特性只能解释很少部分AD发病,这就提示还有其他遗传因素参与AD的发病.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一些主要的AD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莹莹;贾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二氧化硫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 4周龄正常血压WKY(wistar-kyoto rat)大鼠7只作为WKY对照组.4周龄SHR大鼠12只分为SHR(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对照组及SHR+SO2供体(Na2SO3/NaHSO3)组,每组6只.5周后检测大鼠血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浆SO2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动脉平滑肌细胞GRP78和caspase-12的蛋白表达.结果 9周时SHR对照组血压明显高于WKY对照组,血浆SO2水平显著低于WKY对照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GRP78和caspase-12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与SHR对照组比较,SHR+SO2供体组大鼠血压明显降低,血浆SO2含量升高,主动脉平滑肌细胞GRP78和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SO2可能抑制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的激活.

    作者:朱露璐;赵霞;唐朝枢;杜军保;金红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我国小儿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先驱——潘少川

    [编者按] 潘少川,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26年11月生于北京,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是我国小儿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先驱,毕生从事儿童骨科疾病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是国内儿童脊柱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及Ilizarov技术包括肢体延长方面的专家.曾赴美国匹兹堡儿童医院和布法罗儿童医院、Dallas先进医学城考察和学术交流近两年.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现任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中华小儿外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顾问.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儿童马蹄肾合并肾积水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马蹄肾合并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8 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外科收治19例儿童马蹄肾合并肾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儿中男16例,女3例,左侧10例,右侧9例.就诊年龄8个月~16岁,平均年龄7岁.对患儿行手术治疗,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迷走血管压迫是造成此类肾脏积水的主要原因.术后6~12个月行静脉注射肾透造影术(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检查,肾积水缓解或减轻,腹痛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至14年未见异常.结论马蹄肾合并肾积水以男童多见,且以学龄儿童为主,临床表现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肾积水类似,但腹痛较剧烈,积水多不重.治疗多采用离断式肾盂成形术.

    作者:李宁;孙宁;黄澄如;白继武;张潍平;田军;谢向辉;李明磊;宋宏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左归丸和右归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IL-10、TGF-β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脑、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与组织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免疫组化的表达,探讨滋阴补肾法(左归丸)与温阳补肾法(右归丸)治疗EAE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Lewis大鼠诱导EAE模型,120只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左归丸组及右归丸组,正常对照组(n=24)和模型组(n=24)每天给予3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激素组(n=24)免疫后每天给予3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发病后改为醋酸泼尼松混悬液5 mg/(kg·d-1)灌胃;左归丸组(n=24)免疫后给予左归丸混悬液2 g/(kg·d-1);右归丸组(n=24)免疫后给予右归丸混悬液3 g/(kg·d-1),直至处死.分别于免疫后15 d(急性期发病)和免疫后27 d(缓解期)选取各组大鼠,取脑和脊髓组织切片进行IL-10、TGF-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造模后15 d,模型动物的脑和脊髓组织IL-10、TGF-β表达(指表达染色IOD值,下同)明显减少,第27天,模型动物脊髓组织IL-10表达明显减少.第15天,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大鼠脑组织IL-10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左归丸组大鼠脊髓组织IL-10表达也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右归丸组与激素组大鼠脑TGF-β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右归丸组大鼠脊髓TGF-β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27 d,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激素组脊髓组织IL-10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1);左归丸组大鼠脊髓组织TGF-β表达较模型组与激素组升高(P<0.05).模型组、激素组、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脊髓IL-10表达均较免疫后15 d明显升高(P<0.05);左归丸组大鼠脊髓TGF-β表达较免疫后15 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归丸和右归丸可上调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IL-10、TGF-β表达,作用优于激素.两者整个病程中均对IL-10表达有促进作用,不同点为右归丸促进急性期脑组织TGF-β的表达,而左归丸则促进缓解期脊髓TGF-β的表达.

    作者:樊永平;宋丽君;叶明;周莉;王蕾;龚海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探讨2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9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判断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进行血清hsCRP浓度的测定.分析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 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说明血清hsCRP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李晶玮;杜凤和;徐秀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乳腺钼靶X线摄影下BI-RADS分级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目的 统计分析不同绝经状况、不同体质量指数、乳腺X线摄影下不同乳腺腺体密度对BI-RADS分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于海淀妇幼保健院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者652人,采用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2003年第4版,进行规范化的乳腺评估分级,结合病历资料分析绝经状况,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乳腺腺体密度与BI-RADS分级的关系.结果 不同BI-RADS分级组的体质量指数比较,不同乳腺腺体密度ACR分级组的BI-RADS分级比较,绝经前和绝经后的BI-RADS分级比较结果,P值分别为0.000、0.002、0.017,均小于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绝经前、体质量指数高及乳腺腺体密度高的女性人群,乳腺X线摄影异常相对较多,对于这类人群需要加强健康宣教和定期检查,以预防乳腺癌等乳腺疾病.

    作者:汪洁;戚晓东;高海凤;马祥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及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perfusion,CTP)参数的关系,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5例发病6 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平扫、CTP及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记录CTP各参数,同时评价病灶侧大血管情况;分别在发病时、发病第14天、发病第9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 指数 (Barthel index,BI)、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功能残疾水平.结果 ① 75例患者CTA检查显示血管大致正常29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颈内动脉狭窄6例,颈内动脉闭塞16例.②病灶侧血管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及血管正常组比较,患者缺血区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异常面积、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异常面积、局部灌注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异常面积、梗死区相对CBF (relative CBF,rCBF)及相对CBV(relative CBV,r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血管闭塞组CTP的脑灌注参数异常改变均比血管正常组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狭窄组CTP的脑灌注参数仅CBF面积比血管正常组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闭塞组CTP的脑灌注异常范围(CBF面积、TTP面积、CBV面积)均明显大于血管狭窄组(P<0.05).③患者发病时仅NIHSS评分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正常组明显优于血管狭窄组和血管异常组;在发病第14天、发病第90天的NIHSS、BI、mRS评分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正常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血管闭塞组患者(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侧血管异常与CTP显示的缺血范围相关,并且可以作为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价指标.

    作者:马青峰;贾建平;薛素芳;黄小钦;于跃怡;卢洁;张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激活剂栓体舒(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激活剂(栓体舒)50 mg于90 min内静脉注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及病死率.结果 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率75%,6周病死率4.17%,出血发生率14.17%.结论 小剂量栓舒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较安全有效.

    作者:丁顺晶;李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重视儿童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疾病的研究

    Epstain-Barr病毒(Epstain-Barr virus,EBV)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病毒,成人感染率超过90%.EB病毒与鼻咽癌、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胃癌、移植后淋巴增生症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重点介绍了儿童常见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EB病毒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指南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作者:谢正德;申昆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5-HT2ARB对急性脑损伤致心肌损害及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影响

    目的 通过了解5-羟色胺2A受体阻断剂(5-hydroxytryptamine 2A receptor blocker,5-HT2ARB)对急性脑损伤致心肌损害的作用及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影响,探讨NE、5-HT及其5-HT2AR在急性脑损伤致心肌损害中的作用.揭示急性脑损伤致心肌损害的本质并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急性脑损伤动物模型,以心电图、心功能、肌酸激酶-MB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含量、心肌HE染色及超微结构改变判断心肌损害程度.采用HPLC-ECD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NE和5-HT水平.采用RT-PCR和real-time RT-PCR方法测定5-HT2AR.将32只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急性脑损伤组和5-HT2AR阻断剂组,每组8只.急性脑损伤后24 h观察大鼠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急性脑损伤致心肌损害表现为心电异常增多(P<0.05);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降低,包括左心室内压上升和下降的大变化率(±dp/dtmax)和左室发展压(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显著下降(P<0.05),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end pressure,LVDEP)升高(P<0.05);CK-MB含量显著增加(P<0.05);HE染色和超微结构可见心肌灶状变性、坏死及出血等.血浆和心肌组织NE以及血浆5-HT水平显著升高(P<0.05).应用5-HT2AR阻断剂后急性脑损伤所致心肌损害的指标明显改善,可降低心肌NE的含量(P<0.05).结论 急性脑损伤可导致心肌损害的发生,可能通过增加内源性5-HT而激活5-HT2AR引起心肌损害.5-HT2AR阻断剂可改善急性脑损伤致心肌损害的发生.

    作者:郭彩霞;张立克;王玲巧;孙异临;杜凤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初审常见问题及对策

    编辑对稿件初审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期刊的质量,本文对<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稿件初审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对2009年初审工作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为作者投稿提出建议以期能提高本刊稿件质量.

    作者:慕萌;张俊敏;陈瑞芳;王翠英;李晓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几种不同提取线粒体的方法对线粒体含量及活性的影响

    目的 比较几种不同的提取线粒体的方法对线粒体蛋白浓度及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普利莱试剂盒提取方法和Pierce线粒体提取试剂盒方法分别提取线粒体,测定提取得到的线粒体蛋白浓度、污染情况和活性.结果 同样数量的细胞采用普利莱法提取得到的线粒体蛋白浓度高于其他2种方法所提取的线粒体蛋白浓度(P<0.05);采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测定提取的线粒体发现采用普利莱法提取得到的线粒体中胞质蛋白污染较其他2种方法提取得到的线粒体少,线粒体纯度高;测定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和ATP含量后发现同样采用普利莱法提取得到的线粒体活性高.结论 普利莱法提取线粒体的方法优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和Pierce线粒体提取试剂盒方法.

    作者:吴媛;董凌月;安威;安云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巨细胞病毒感染加重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 本研究以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E knockout,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低剂量的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以期了解在模拟人体内潜伏感染状态下病毒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学方面的影响,以及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LDL receptor-1,LOX-1)基因的表达变化,以探讨MCMV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高脂饮食apoE-/-小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1组经腹腔感染MCMV,分别在感染后14周、18周和24周截取主动脉;另1组不感染MCMV.通过HE染色观察2组动物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面积、数目、分级和内膜/中膜比值,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动脉壁和唾液腺中的MCMV含量以及LOX-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研究显示在慢性潜伏感染阶段,MCMV感染明显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但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该作用逐步减弱.小鼠动脉壁中没有MCMV mRNA的表达.血浆MCMV抗体含量、唾液腺MCMV DNA含量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没有相关性.感染后14周,病毒组LOX-1 mRN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 在慢性潜伏感染阶段,MCMV感染可以明显加重apoE-/-小鼠主动脉AS病变,并使重度AS病变提前出现,但在血管壁局部并无MCMV活动性感染的证据.MCMV感染后可增加动脉壁LOX-1基因表达,LOX-1的高表达可能是MCMV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途径之一.

    作者:易立;脱厚珍;赵日光;王得新;冯子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