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巍;黄世敬;王阶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mviral therapy,HAART)可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感染者血浆中HIV-1 RNA降至常规方法检测不到的水平[1-2],但用敏感度高的方法仍可检测到病毒基因和低水平的病毒复制,这是因为存在HIV-1潜伏库,含有整合HIV DNA的静止性CD4+T细胞是主要的HIV-1潜伏库[3-5].
作者:焦艳梅;画伟;李娟;刘志英;陈德喜;李在村;张彤;吴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脑室内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长时程毒性作用,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慢性变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抽签法将大鼠随机分为LPS实验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NS)对照组,经大鼠右侧脑室一次性注射LPS 20;μL(1.25 g/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0μL.给药后2周、4周、12周、24周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化,免疫组化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immunoassay system,ELISA)检测黑质纹状体系统BDNF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在LPS给药后期减少,24周时LPS实验组大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为NS对照组的75.4%(P<0.01);②BDN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PS实验组大鼠4周时黑质部位BDNF阳性细胞的表达较NS对照组高,而到12周和24周时其表达比NS对照组明显下降.ELISA检测结果显示,LPS实验组大鼠4周时黑质纹状体内BDNF表达是NS对照组的186.3%(P<0.01),而12周和24周时分别是NS对照组的42.3%(P<0.01)和61.0%(P<0.05).结论 脑室内注射LPS可导致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这一病变过程呈慢性迟发性.该模型大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变性丢失前即出现黑质纹状体系统BDNF表达减少,提示BDNF表达减少可能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的原因之一.
作者:赵咏梅;吕风月;徐群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纹状体神经肽强啡肽(dynorphin,DYN)、脑啡肽1(enkephalin l,ENKl)、P物质(substance P,SP)、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和多巴胺受体l和2(dopamine receptor 1 and 2,D1 r和D2r)是否受分子时钟机制的调控,它们的节律变化是否与时钟基因有关.方法 分别对刚出生(产后3 d)、断奶前(产后14 d)和成年(产后60 d)小鼠纹状体中上述基因24小时的mRNA用实时定量RT-PCR的检测方法观察其节律变化.结果 产后3 d小鼠纹状体内没有观察到相关基因的节律性变化;产后14 d时,纹状体内D2r、DYN和ENK1基因随时间呈现节律变化,出生后60 d时,纹状体内除D1r外,所有基因表达均随时间昼夜波动.结论 小鼠纹状体中神经递质相关基因的昼夜表达变化规律是在出生后逐渐形成的.
作者:丁晖;蔡彦宁;王玲玲;柴玉鑫;张燕莉;陈彪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Spike2软件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多重纤维放电记录中提取单纤维放电信息的可能性和具体方法.方法 对离体条件下同步记录的家兔颈动脉窦压力和窦神经少纤维放电数据,应用Spike2软件的聚类分析功能对所有动作电位进行分类.结果 ①分析过程中,设定模板参数必须紧密结合压力感受器的自身特点;②对于具有较高信噪比的、简单(含2-3个单位)或稍复杂的窦神经放电(含5个单位),应用spike 2进行分析可获得可靠的单位放电结果;③对于包含更多单位的压力感受器放电,应用Spike 2分析时,对所得结果需持审慎的态度.结论 Spike 2软件适用于窦神经压力感受器少纤维(<5个单位)放电的聚类分析;正确分析结果取决于原始记录良好的信噪比和对模版参数有针对性的设置.
作者:赵海燕;魏华;刘萍;刘廷会;王伟;黄海霞;钮伟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发生于艾滋病患者应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的免疫重建过程中,本文分别对其概念、发病机制、诊断、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综合文献资料认为在病人的诊治上重要的一点是提高对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以免延误病情.免疫重建的特征之一是恢复了针对机会性感染致病原的免疫反应,因此除非有可能威胁患者生命或导致高致残率外,都应继续应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
作者:吴巍;黄世敬;王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农村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针对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匮乏的现状,以培养合格的农村医学人才为目标,对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探索,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视角,研究并实际构建了农村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模式和培养机制,形成了一个富有创新性、适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庞文云;付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3名美国科学家,其主要贡献为解决了生物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重大问题,即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如何完整复制,它们是如何受到保护而免于降解?Elizabeth H.Blackburn和Jack W.Szostak发现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序列能保护染色体不被降解;Carol W.Greider和Elizabeth H.Blackburn鉴定出合成端粒DNA的酶--端粒酶.这些发现为推动衰老及肿瘤等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张婷;王晓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1例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OSAHS+CHD组)、31例单纯OSAHS患者(OSAHS组)和28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含量.结果 OSAHS+CHD组和OSAHS组血清中ICAM-1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OSAHS组血清VCAM-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SAHS+CHD组血清VCAM-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HS患者的ICAM-1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44,P<0.01),ICAM-1、VCAM-1均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280,P<0.05).结论 血清ICAM-1水平增高是OSAHS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
作者:樊昕;魏欣;杜凤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征及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57例,分为合并代谢综合征组(MS组,120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非MS组,137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下肢动脉硬化、脑梗死的发病情况.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值、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非代谢综合征组明显增高,MS组B细胞功能较非Ms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尿酸及尿白蛋白排泄率较非代谢综合征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谢综合征组冠心病的发病比例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结论 与非代谢综合征组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β细胞功能较差、胰岛素抵抗及肾脏损害较重,冠心病发生率更高.
作者:洪旭;马清;陈海平;于恒池;尹洁;郝雅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在坐骨神经挤压伤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神经元分子微环境变化对神经再生修复的重要意义.方法 制作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制作双侧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观察神经挤压损伤后7、14、21和28 d大鼠背根神经节TUNEL标记阳性细胞百分比变化;利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blot),观察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 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所有时程背根神经节细胞均有较多的TUNEL标记细胞,但以14~21 d显著;各时程背根神经节细胞GAP-43和trk A蛋白均有一定水平的表达,但其表达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结论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背根神经节存在凋亡应激,其神经再生相关基因表达体系不完整,对神经损伤的再生修复能力下降.
作者:张在强;曹世俭;王拥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对神经元突起牛长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外添加α-Syn蛋白,测定不同时间神经元突起的长度;观察添加不同浓度的α-Syn蛋白后神经元突起的生长情况.结果 α-Syn处理组神经元突起的平均长度在培养1 h、2 h和4 h时均明显大于对照组,α-Syn的这一作用可被其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阻断;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α-Syn后,神经元突起的长度随α-Sy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α-Syn具有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并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作者:刘光伟;王鹏;李尧华;李昕;何欣;于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失败的HIV/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基因型耐药检测,了解HAART过程中HIV-1耐药位点的产生,分析基因型耐药检测在HAART过程中的必要性及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Versant HIV-1 RNA 3.0检测病毒载鼍;采用TriTEST CD4 FITC/CD8 PE/CD3 PerCP Reagent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Tmgene HIV-1 Genotyping Kit和OpenGene DNA系统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用Blast等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HIV-1亚型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17例保存有治疗前的血浆标本,其中1例在治疗前即存在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耐药相关突变.20例患者均进行了治疗后耐药检测,其中3例未检出耐药相关突变.其他17例检出耐药相关突变,其中13例出现NNRTIs耐药相关突变;突变位点主要为K103N、Y188L、Y181C、V106M和G190A;11例显示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nucleot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耐药相关突变,突变位点主要为M184V、T/215Y/F、D67N、K70R以及K219E/Q;3例出现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s)耐药相关突变,其中主突变为M46I/L、V82WA,而次级突变中以M36I、L63P出现的频率高.20例患者中B亚型9例(45%,9/20),CRF01_AE重组亚利5例(25%,5/20),CRF07_BC重组亚型5例(25%,5/20),CRF06_CPX1重组亚型1例(5%,1/20).结论 对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HAART失败的原因,并指导治疗方案的优化;亚型分析显示HIV-1病毒亚型的流行与感染途径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
作者:魏飞力;吴昊;张彤;李庆;刘志英;王蕊;焦艳梅;陈德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明确C57BL/6J小鼠MPTP模型保护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的共聚物-1(Copolymer-1,Cop-1)致敏淋巴细胞的类型.方法 将8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Cop-1/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Cop-1/BSA致敏T淋巴细胞移植组、去T淋巴细胞Cop-1/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MPTP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C57BL/6J小鼠1 d内接受4次MPTP(18 mg·kg-1)腹膜腔注射,每次注射间隔2 h,正常对照组动物仅接受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MPTP末次注射后,除MPTP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动物外,其他组动物立即分别接受不同的Cop-1/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细胞移植7 d后处死动物,取脑.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及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黑质DA神经元数.结果 黑质DA神经元定量分析显示,MPTP注射使模型对照组黑质DA神经元减少到正常对照组的37.68%,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38.15%)、BSA致敏T淋巴细胞移植组(41.44%)和去T淋巴细胞的Cop-1/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结果(Cop-1:40.06%,BSA:34.81%)和模型对照组类似.而Cop-1致敏淋巴细胞移植和Cop-1致敏T淋巴细胞移植组黑质DA神经无数为正常对照组的74.38%和84.64%,DA神经元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和去除T淋巴细胞的BSA/Cop-1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P<0.01).结论 在MPTPC57BL/6J小鼠模型,Cop-1致敏T淋巴细胞叮有效对抗MPTP毒性,保护黑质DA神经元.
作者:徐胜利;宣琪;周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培养的雪旺细胞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直接作用下,对细胞增生、NT-3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1-3 d Wistar大鼠坐骨神经,经过酶消化分离雪旺细胞,培养在6孔板上.每天给予超声频率1 MHz及声强(SATA)0.1W/cm25 min连续刺激,持续14 d.对照组除不给予超卢刺激外,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采用5-溴-2-脱氧尿嘧啶实验(BrdU摄人实验)检测细胞增生率的变化,免疫组化及RT-PCR实验检测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分离的雪旺细胞标记物S-100鉴定98%以上阳性.BrdU摄入实验发现受超声刺激的细胞在培养第4,7,10,14天细胞增生率较对照组增高,其中前3个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刺激第14天,实验组NT-3mRNA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上调,NT-3/β-actin比值分别为0.56±0.13和0.41±0.09(n=6,P<0.05).而BDNF水平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下调,BDNF/β-actin比值分别是0.51±0.05和0.60± 0.08(n=6,P<0.05).免疫细胞化学证实2组雪旺细胞NT-3及BDNF均有超过98%的阳性率,但表达强度不同.结论 给予低强度脉冲超卢刺激可促进培养的雪旺细胞增生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改变,本研究为低强度脉冲超声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李家谋;张华;林欣;万虹;田宝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从活检肺组织中进行隐球菌PCR诊断的小鼠模型.方法 向BALB/c小鼠气管插管内注入隐球菌菌液制成小鼠隐球菌感染模型,取肺组织匀浆提取DNA进行PCR诊断.结果 从位于新型隐球菌基因组的编码核糖体RNA(rRNA)和位于其中的内部转录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1和ITS-2)基因位点的8对引物中筛选出1对引物(ITSI-CN4),其对从活检肺组织中诊断新型隐球菌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从活检肺组织中进行隐球菌PCR诊断的小鼠模型.从8对引物中筛选出的1对引物(ITSI-CN4)对从活检肺组织中诊断新型隐球菌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衣恩通;阴赪宏;李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编者按]胡大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与衰老有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振震颤、运动迟缓、僵直、姿势不稳定为主要症状,其主要病理变化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大量丢失,在尚存活的神经元中存在嗜酸性细胞内包涵体--Lewy body.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PCP)是免疫功能受损患者严重的和常见的致死性条件感染性寄生虫病,已成为AIDS病患者的特征性疾病[1].PCP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缺乏相应的临床体征,如不及时治疗,其病死率高达20%~60%.
作者:谷俊朝;刘建;俞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部分男男同性恋(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HIV-1的分子流行情况,监测该地区人群HIV毒株的新流行情况.方法 提取17例男男同性恋者HIV-1抗体阳性样本全血基因组DNA,直接进行巢式PCR扩增HIVenv基因C2-V5区及gag基因P17-P24区,对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确定基因亚型.结果 17例患者中,共存在CRF01-AE、B亚型和CRF07-BC 3种亚型,其中CRF01-AE 9例(52.94%),B亚型5例(29.41%),CRF07-BC 3例(17.65%).结论 小样本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地区部分男男同性恋人群中主要存在CRF01-AE、B和CRF07-BC 3种亚型;CRF01-AE已取代B亚型而成为北京市MSM人群中HIV主要流行亚型,CRF07-BC重组亚型在北京市MSM人群中增长迅速.
作者:刘志英;李海英;张彤;黄晓婕;魏飞力;徐萌;焦艳梅;徐小宁;陈德喜;吴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脑片与NIH/3T3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分子时钟诱导模型.方法 选用7日龄SD大鼠,分离SCN脑片或皮层脑片,分别与NIH/3T3细胞共培养,分为SCN共培养组和对照组皮质共培养组,6 d后连续24 h每间隔6 h收集NIH/3T3细胞,抽提细胞总R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时钟基因Per1mRNA水平.结果 SCN共培养组Per1的表达均表现明显的节律性(P=0.001),对照组大脑皮质共培养组Per1基因表达均无明显节律性变化.结论 成功建立SCN脑片与NIH3T3细胞共培养模型并诱导细胞内分子时钟的节律性表达,为研究SEN调控外周组织细胞生物节律提供有力工具.
作者:左晓虹;蔡彦宁;李宁;于顺;张燕莉;陈彪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