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艳梅;画伟;李娟;刘志英;陈德喜;李在村;张彤;吴昊
目的 探讨HIV-1慢性感染者(病程12个月)CD8+T淋巴细胞及其各亚群:纯真CD8+T细胞(TN)、中心记忆CD8+T细胞(TCM)、效应记忆CD8+T细胞(TEM)和效应记忆CD8+T细胞RA(TEMRA)的增生、消亡情况.方法 观察23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病程大于12个月的HIV-1感染者以及16例健康对照者,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根据CIM5RO,CD27表达情况,CD8+T细胞分为TN(CD45R0-CD27+)、TCM(CD45R0+CD27+)、TEM(CD45RO+CD27-)和TEMRA(CD45R0-CD27-).以Ki-67抗原的表达代表细胞的增生,Annexin V检测阳性代表细胞的消亡,比较HIV-1慢性感染者和健康者CD8+T细胞及其各亚群增生消亡的情况;并把HIV-1慢件感染者按CD4+T细胞计数200个/mm3以及350个/mm3为观察点分成3组,比较3组间的CD8+细胞及其各亚群增生消亡的情况.结果 健康组(n=16)CD8+细胞各亚群检出率为TN 34.92%±12.68%、TCM25.44%±10.36%、TEM 14.64%±10.58%和TEMRA25.00%±12.59%;与之相比HIV-1慢性感染组(n=23)检出率为TN17.14%±8.03%(t=5.368,P=0.000)、TCM 31.40%±14.02%(t=-1.448,P=0.156)、TEM 20.17%±13.17%(t=-1.393,P=0.172)和TEMRA31.48%±15.16%(t=-1.405,P=0.168).CD8+T细胞增生率为:健康组0.15%±0.09%,感染组1.33%±0.90%(x=4.655,P=0.000);健康组消亡率为8.74%±4.73%,感染组24.08%±13.72%(x=-4.169,P=0.000).HIV-1慢性感染者按CD4+T细胞计数分成CD4≤200个/mm3组(A组,n=5)、CD4计数200~350个/mm3组(B组,n=12)和CD4 ≥350个/mm3组(C组,n=6),3组间各亚群组成比中TN所占比例在A组明显减少,而CD8+T细胞各哑群的增生率、消亡率在3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1慢性感染者CD8+T细胞及其各亚群消亡率增加,增生率也相应大幅增加,细胞进入高速更新的状态;②HIV-1慢性感染者CD8+TN亚群的检出率明显下降,并在CD4≤200个/mm3组降至低,CD8+TM资源随病情进展不断耗竭.
作者:任翊;刘意;李海英;张彤;吴昊;陈新月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生理状态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杀菌渗透增强蛋白(murine 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muBPI)在小鼠组织器官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①实验小鼠分为3组,即LPS未刺激组、LPS刺激组和阴性对照组;②制备小鼠心、肝、脾、肺、肾、胸腺、睾丸、小肠组织切片和骨髓细胞、腹腔灌洗细胞、骨髓源树突状细胞涂片;③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uBPI在上述组织器官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①LPS未刺激组小鼠睾丸、小肠、肾脏组织切片和骨髓细胞、腹腔灌洗细胞、骨髓源树突状细胞涂片均呈黄色着染;LPS刺激后上述组织切片和细胞涂片呈棕黄或深棕色着染;阴性对照组呈现非特异微弱黄色背景着染;②LPS未刺激组小鼠肺、肝组织切片呈微弱黄色背景着染;LPS刺激后上述组织切片呈棕黄色着染;阴性对照呈微弱黄色背景着染;③其余器官组织切片在LPS刺激或未刺激组均呈现与阴性对照组相同的非特异微弱黄色背景着染.结论 ①生理状态下,小鼠睾丸、小肠、肾脏、骨髓细胞、腹腔灌洗细胞和骨髓源树突状细胞可组成性表达BPI蛋白,LPS刺激后BPI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②生理状态下,小鼠肺、肝组织不表达BPI蛋白,LPS可诱导上述组织表达BPI蛋白;③其余组织器官在生理状态下和LPS刺激后均不表达BPI蛋白.
作者:郭玲;许晴;吕喆;刘振龙;范宜强;王炜;孔庆利;安云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在正常大鼠脊髓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2种抗α-Syn单抗3D5和2E3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α-Syn在脊髓的表达和分布;用免疫荧光双标方法观察α-Syn与神经肽Y(NPY)共存的情况.用Luxolfast blue染色鉴别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结果 α-Syn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神经元核及灰质无髓神经纤维中.富含α-Syn的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脊髓灰质的第Ⅰ、Ⅱ层,而α-Syn核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第Ⅶ、Ⅷ、Ⅸ、Ⅹ层;后根第Ⅰ、Ⅱ层一小部分α-Syn阳性纤维与NPY共存;前角细胞核呈α-Syn阳性神经元胞质中存在NPY,而其他部位的α-Syn核阳性神经元胞质中无NPY.结论 α-Syn存在于大鼠脊髓灰质的神经元核及无髓神经纤维中,部分阳性神经纤维和神经元胞体呈NPY免疫阳性反应.
作者:殷娟娟;Giorgio Vivaqua;李昕;刘光伟;李尧华;于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培养的雪旺细胞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直接作用下,对细胞增生、NT-3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1-3 d Wistar大鼠坐骨神经,经过酶消化分离雪旺细胞,培养在6孔板上.每天给予超声频率1 MHz及声强(SATA)0.1W/cm25 min连续刺激,持续14 d.对照组除不给予超卢刺激外,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采用5-溴-2-脱氧尿嘧啶实验(BrdU摄人实验)检测细胞增生率的变化,免疫组化及RT-PCR实验检测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分离的雪旺细胞标记物S-100鉴定98%以上阳性.BrdU摄入实验发现受超声刺激的细胞在培养第4,7,10,14天细胞增生率较对照组增高,其中前3个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刺激第14天,实验组NT-3mRNA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上调,NT-3/β-actin比值分别为0.56±0.13和0.41±0.09(n=6,P<0.05).而BDNF水平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下调,BDNF/β-actin比值分别是0.51±0.05和0.60± 0.08(n=6,P<0.05).免疫细胞化学证实2组雪旺细胞NT-3及BDNF均有超过98%的阳性率,但表达强度不同.结论 给予低强度脉冲超卢刺激可促进培养的雪旺细胞增生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改变,本研究为低强度脉冲超声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李家谋;张华;林欣;万虹;田宝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1例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OSAHS+CHD组)、31例单纯OSAHS患者(OSAHS组)和28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含量.结果 OSAHS+CHD组和OSAHS组血清中ICAM-1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OSAHS组血清VCAM-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SAHS+CHD组血清VCAM-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HS患者的ICAM-1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44,P<0.01),ICAM-1、VCAM-1均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280,P<0.05).结论 血清ICAM-1水平增高是OSAHS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
作者:樊昕;魏欣;杜凤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行静吸复合麻醉和全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术的效果.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40例,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1.0~1.5 mg,瑞芬太尼4μg/L血浆靶控输注,P组丙泊酚3 mg/L血浆靶控输注,S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 mg/kg,2组均用琥珀胆碱1.5~2.0 mg/kg静脉注射后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麻醉维持:S组吸入2%~4%七氟烷,使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1MAC,同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P组仍为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2组均静脉滴注琥珀胆碱,吸人65%氧化亚氮.随手术进程调整麻醉深度.记录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HR在诱导后1 min(T1)较术前(T0)明显降低(P<0.05)、MAP在诱导后1 min (T1)及插管后1 min(T2)较术前(T0)明显降低(P<0.05);P组患者在诱导后1 min(T1)、插管后1 min(T2)及术毕(T7)的HR明显低于S组(P<0.05);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结论 2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支撑喉镜术,应用七氟烷麻醉的患者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苏醒更快.
作者:李丽;杨文婧;李天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对外源性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寡聚体形成的影响,初步分析血清促进α-Syn寡聚体形成的机制.方法 将重组人α-Syn加入PD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37℃振荡孵育,用免疫印迹方法鉴定α-Syn寡聚体的形成情况,用ELISA分析α-Syn寡聚体的形成量.结果 α-Syn在血清中振荡孵育后主要形成二聚体和十四聚体.与对照组血清相比较,PD患者血清具有促进α-Syn寡聚体形成的作用.在血清中加入还原性谷胱甘肽可明显减弱PD患者血清促进α-Syn寡聚体形成的作用.结论 PD患者血清促进α-Syn寡聚体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α-Syn的氧化修饰有关.
作者:李雁;殷娟娟;李昕;吴燕川;刘光伟;李尧华;于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编者按]胡大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与衰老有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振震颤、运动迟缓、僵直、姿势不稳定为主要症状,其主要病理变化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大量丢失,在尚存活的神经元中存在嗜酸性细胞内包涵体--Lewy body.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Spike2软件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多重纤维放电记录中提取单纤维放电信息的可能性和具体方法.方法 对离体条件下同步记录的家兔颈动脉窦压力和窦神经少纤维放电数据,应用Spike2软件的聚类分析功能对所有动作电位进行分类.结果 ①分析过程中,设定模板参数必须紧密结合压力感受器的自身特点;②对于具有较高信噪比的、简单(含2-3个单位)或稍复杂的窦神经放电(含5个单位),应用spike 2进行分析可获得可靠的单位放电结果;③对于包含更多单位的压力感受器放电,应用Spike 2分析时,对所得结果需持审慎的态度.结论 Spike 2软件适用于窦神经压力感受器少纤维(<5个单位)放电的聚类分析;正确分析结果取决于原始记录良好的信噪比和对模版参数有针对性的设置.
作者:赵海燕;魏华;刘萍;刘廷会;王伟;黄海霞;钮伟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脑片与NIH/3T3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分子时钟诱导模型.方法 选用7日龄SD大鼠,分离SCN脑片或皮层脑片,分别与NIH/3T3细胞共培养,分为SCN共培养组和对照组皮质共培养组,6 d后连续24 h每间隔6 h收集NIH/3T3细胞,抽提细胞总R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时钟基因Per1mRNA水平.结果 SCN共培养组Per1的表达均表现明显的节律性(P=0.001),对照组大脑皮质共培养组Per1基因表达均无明显节律性变化.结论 成功建立SCN脑片与NIH3T3细胞共培养模型并诱导细胞内分子时钟的节律性表达,为研究SEN调控外周组织细胞生物节律提供有力工具.
作者:左晓虹;蔡彦宁;李宁;于顺;张燕莉;陈彪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部分男男同性恋(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HIV-1的分子流行情况,监测该地区人群HIV毒株的新流行情况.方法 提取17例男男同性恋者HIV-1抗体阳性样本全血基因组DNA,直接进行巢式PCR扩增HIVenv基因C2-V5区及gag基因P17-P24区,对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确定基因亚型.结果 17例患者中,共存在CRF01-AE、B亚型和CRF07-BC 3种亚型,其中CRF01-AE 9例(52.94%),B亚型5例(29.41%),CRF07-BC 3例(17.65%).结论 小样本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地区部分男男同性恋人群中主要存在CRF01-AE、B和CRF07-BC 3种亚型;CRF01-AE已取代B亚型而成为北京市MSM人群中HIV主要流行亚型,CRF07-BC重组亚型在北京市MSM人群中增长迅速.
作者:刘志英;李海英;张彤;黄晓婕;魏飞力;徐萌;焦艳梅;徐小宁;陈德喜;吴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脑室内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长时程毒性作用,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慢性变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抽签法将大鼠随机分为LPS实验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NS)对照组,经大鼠右侧脑室一次性注射LPS 20;μL(1.25 g/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0μL.给药后2周、4周、12周、24周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化,免疫组化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immunoassay system,ELISA)检测黑质纹状体系统BDNF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在LPS给药后期减少,24周时LPS实验组大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为NS对照组的75.4%(P<0.01);②BDN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PS实验组大鼠4周时黑质部位BDNF阳性细胞的表达较NS对照组高,而到12周和24周时其表达比NS对照组明显下降.ELISA检测结果显示,LPS实验组大鼠4周时黑质纹状体内BDNF表达是NS对照组的186.3%(P<0.01),而12周和24周时分别是NS对照组的42.3%(P<0.01)和61.0%(P<0.05).结论 脑室内注射LPS可导致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这一病变过程呈慢性迟发性.该模型大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变性丢失前即出现黑质纹状体系统BDNF表达减少,提示BDNF表达减少可能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的原因之一.
作者:赵咏梅;吕风月;徐群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对AJu-LTR PCR检测整合型HIV-1的实验方法进行优化.方法 收集20例HIV-1感染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的抗凝血标本,纯化CD4+T细胞并提取DNA,根据整合型HIV-1 DNA的特点设计引物,首轮PCR 5'端引物来自于人类保守的Alu序列,3'端引物来自于HIV-1 L11R U5区序列,扩增片段包含了整合位点上游的人类基因组DNA序列和整合的HIV-1 LTR的序列.第二轮引物针对HIV-1 LTR U3区的序列.在首轮PCR基础上,PCR产物稀释后进行第二轮PCR.结果 经过优化的Alu-LYR PCR,20例HIV病人全部检测到整合的HIV-1.结论 经优化后,Ah-LTR PCR检测整合型HIV-1的实验方法的灵敏度明显提高.
作者:李娟;焦艳梅;画伟;张彤;吴昊;高艳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农村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针对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匮乏的现状,以培养合格的农村医学人才为目标,对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探索,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视角,研究并实际构建了农村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模式和培养机制,形成了一个富有创新性、适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庞文云;付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HIV-1在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体内虽可以持续复制,但也可潜伏在细胞内以逃避宿主的免疫清除,这一现象即病毒潜伏.病毒潜伏对抗病毒治疗带来了挑战,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对HIV-1病毒潜伏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焦艳梅;吴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从活检肺组织中进行隐球菌PCR诊断的小鼠模型.方法 向BALB/c小鼠气管插管内注入隐球菌菌液制成小鼠隐球菌感染模型,取肺组织匀浆提取DNA进行PCR诊断.结果 从位于新型隐球菌基因组的编码核糖体RNA(rRNA)和位于其中的内部转录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1和ITS-2)基因位点的8对引物中筛选出1对引物(ITSI-CN4),其对从活检肺组织中诊断新型隐球菌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从活检肺组织中进行隐球菌PCR诊断的小鼠模型.从8对引物中筛选出的1对引物(ITSI-CN4)对从活检肺组织中诊断新型隐球菌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衣恩通;阴赪宏;李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发生于艾滋病患者应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的免疫重建过程中,本文分别对其概念、发病机制、诊断、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综合文献资料认为在病人的诊治上重要的一点是提高对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以免延误病情.免疫重建的特征之一是恢复了针对机会性感染致病原的免疫反应,因此除非有可能威胁患者生命或导致高致残率外,都应继续应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
作者:吴巍;黄世敬;王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mviral therapy,HAART)可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感染者血浆中HIV-1 RNA降至常规方法检测不到的水平[1-2],但用敏感度高的方法仍可检测到病毒基因和低水平的病毒复制,这是因为存在HIV-1潜伏库,含有整合HIV DNA的静止性CD4+T细胞是主要的HIV-1潜伏库[3-5].
作者:焦艳梅;画伟;李娟;刘志英;陈德喜;李在村;张彤;吴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降低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所致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探讨在HPC脑保护作用中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的变化.方法 60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18 g~22 g,8周~10周)分为:常氧假手术组(H0 sham),常氧缺血组(H0),HPC假手术组(H4 sham)和HPC缺血组(H4),每组15只.运用整体低氧预适应模型和脑中动脉梗死缺血模型,结合神经行为学评价、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观察HPC对小鼠脑缺血损伤的影响以及皮质组织内p38 MAPK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研究发现,HPC可明显改善小鼠缺血后神经行为学表现,减小MCAO导致的鼠脑梗死面积,减轻半影区神经元的丢失,降低缺血区水肿率和密度值;与H0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小鼠皮质半影区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与常氧缺血组小鼠皮质半影区相比,HPC缺血组小鼠皮质半影区内p38 MAPK磷酸化水平增高更加明显.结论 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HPC对小鼠局灶性缺血脑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旭;封素娟;张彩艳;卜祥宁;张楠;闫睿;王芊芸;李俊发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