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振国;王辰;庞宝森;杨媛华;刘艳梅;毛燕玲;刘敬忠;翁心植
为什么全麻药物会产生遗忘作用(记忆缺失)?为什么有的病人全麻意识消失后还会发生知晓(记忆)[1]?为什么有的病人全麻后会发生短暂的回忆障碍和认知损害[2,3]?全麻是如何影响记忆的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作者:岳云;冯春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Per1 mRNA表达水平的系统,并检测小鼠纹状体中该基因的表达规律.方法提取小鼠纹状体总RNA,用Per1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以荧光染料SYBR green I法进行实时检测.结果确定了Per1基因荧光定量的扩增和检测参数.证明在此条件下无非特异扩增,并且扩增效率在90%以上.利用此检测体系发现小鼠纹状体内Per1基因的表达呈节律性波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够定量测定Per1 mRNA表达水平,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的特点.纹状体中Per1基因表达的节律性波动提示黑质纹状体系统间的相互调节可能具有昼夜节律性差异.
作者:蔡彦宁;左晓虹;刘姝;谢淑;温玫;陈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败血症患者血小板水平与预后关系.方法对54例败血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菌落归属、初次血培养阳性时血小板水平及病程严重程度(APACHEⅡ)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不同菌落归属患者血小板水平、APACHEⅡ及其预后间的关系.结果初次血培养阳性时血小板计数和APACHEⅡ与预后密切相关,而与菌落归属无相关性.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P<0.05),不同菌落属感染患者血小板水平、APACHEⅡ与预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败血症患者血小板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密切相关,血小板水平能较好的反映败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
作者:滕国杰;聂秀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Ⅲ型前胶原(PCⅢ)质量浓度的变化及二者间的相关性.观察IPF患者BALF和血浆中蛋白C(PC)、蛋白S(PS)及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变化,探讨PC系统内各成分质量浓度的变化及其对肺内凝血活性的升高及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对照16例,IPF患者16例.IPF患者及8例正常对照行支气管镜检查后取BALF并同时抽血留取血浆,其余8例对照仅留取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BALF及血浆TAT、PC、PS、TM质量浓度及BALF中PCⅢ质量浓度.结果 IPF组BALF中PCⅢ和TM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PS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PF组血浆中TAT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PF组BALF中PCⅢ质量浓度与TAT质量浓度呈线性正相关(r=0.52,P<0.05).结论 IPF患者存在血液的高凝状态.IPF患者肺内凝血活性的升高,与肺内胶原代谢的活动性及肺纤维化的形成相关.IPF患者存在PC及PS质量浓度的下降及TM质量浓度的升高,提示PC途径作用的减弱与凝血活性的升高及肺纤维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陈颖;代华平;王辰;马仕芹;庞宝森;马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探讨SARS患者遗留肺纤维化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4例SARS患者的急性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8例(70.4%)患者有明确的SARS接触史,潜伏期为1~16 d,平均(6±4)d.92.6%的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氧合指数(PaO2/FiO2)≤200者14.8%(7/47),PaO2/FiO2介于200~300之间者42.6%(20/47).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及血小板降低者分别为24.1%、46.2%和10.0%,心肌酶异常升高的患者占44.4%.CT影像以不规则实变融合病灶或伴支气管充气征(61.1%)及双肺弥散性磨玻璃影或碎石路样改变 (53.7%)为主.病灶常累及双肺,以双下肺受累为主.重症SARS组应用激素和无创通气治疗的比例(100%、55.6%)均高于普通SARS组(77.8%、9.0%)(P<0.01和P<0.05).营养支持及提高免疫力等治疗是有效的辅助措施.肺纤维化遗留组急性期的肺部病灶累及肺叶数量多、氧合指数低,与无肺纤维化遗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ARS的发病与密切接触病人有关,肺CT对于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急性期肺部病灶累及肺叶数量多、氧合指数低的SARS患者易遗留肺纤维化.
作者:彭堃;庞宝森;危天倪;是若春;王虹;庄蝶微;严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病程中中性多型核粒细胞(PMN)表面CD11b的表达强度,初步探讨PMN的黏附功能在SARS病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6例SARS患者外周血PMN的CD11b表达强度,根据采血时病程及病情将患者分为3组,44例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为出院组,肺部阴影明显吸收的33例为恢复组(其中18例为普通型,15例为重症型),肺部阴影加重且符合重症型的患者9例为重症型进展组.另有2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CD11b表达强度的差异.恢复组有13例、重症进展组有4例间隔1周复查CD11b,比较2种情况下CD11b的变化趋势.结果恢复组CD11b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出院组(P=0.000,0.003),正常对照组与出院组CD11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重症进展9例患者与恢复组内的15例重症患者及正常组比较,重症进展组CD11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但与重症恢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7).恢复组13例间隔1周检测CD11b的结果较复查前明显下降(P=0.000);重症进展组4例间隔1周检测CD11b,其均值较复查前增加.结论处于恢复阶段SARS患者的PMN仍有较高的黏附功能;其动态变化可反映SARS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
作者:张霖;聂秀红;刘明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存在的血脂异常及血糖浓度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对20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将病人分为血糖控制良好、控制较差和控制差3组,采用方差分析法观察血糖浓度对血脂的影响.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蛋白(HbA1c)与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P<0.05);随着HbA1c水平升高,TG、TC、LDL呈逐渐增高趋势,HDL呈下降趋势.结论血糖浓度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血糖浓度的同时应注意其对血脂的影响.
作者:曹雪霞;王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腔下部妊娠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6例子宫腔下部妊娠(孕6~27周)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峡部妊娠(孕6~14周)病例18例:11例宫颈局部注射氨甲喋呤(MTX)治疗有效;3例米索前列醇引产术成功;4例行清宫术,其中1例全子宫切除术.胎盘低置状态(孕11~22周)8例:5例行引产和清宫术;3例行剖宫取胎术,其中2例子宫全切术.结论对于确定子宫腔下部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病例,根据孕周、妊娠着床部位、阴道出血量、生命体征、超声下宫壁血流状态和血HCG测定值,选择MTX局部注射、清宫术、剖宫取胎术,操作前应做好急救和开腹手术的准备,有条件的医院可予以子宫动脉栓塞止血治疗,对于各种止血措施无效者,应以抢救孕妇生命为关键,行子宫切除术.
作者:刘菊红;李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均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骨髓增生性疾病(MPD).MPD与其他恶性血液病往往会继发骨髓纤维化(MF).MPD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与原发性MF引起的肺动脉高压(PAH)较多见,但CML伴MF引起PAH罕见报道.现将我院2003年收治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合并脉动脉高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王世华;刘复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报告宣武医院收治的1例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RPF)患者.
作者:章宏梅;李小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0~25 kg的1年期雄性健康小香猪16只,以标准大肠杆菌由右侧颈内静脉缓慢注入,分别于注入前及注入后1 h、3 h、5 h、7 h检测血清内毒素、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10、NO).结果注入大肠杆菌1 h后,血清细胞因子开始升高,并随着不同的时相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MODS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任添华;张淑文;任爱民;姜悦;王宝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后不同时间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两者与血栓自溶率的相关性.方法经颈外静脉注入加热125I-标记纤维蛋白原自体血栓,复制大鼠PTE模型,随机分组如下:1)正常对照组;2) PTE组:又分为PTE 4 h组(PTE 4 h)、PTE 24 h组(PTE 24 h)、PTE 3 d组(PTE 3 d)、PTE 5 d组(PTE 5 d),即分别在造模成功后观察4 h、24 h、3 d、5 d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浆标本测定uPA、uPAR的水平;留取左肺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留取心脏、肺脏、全血以计算血栓自溶率.结果血浆uPA、uPAR水平在PTE后4 h略有上升(P>0.05),PTE后24 h明显增加(P<0.05),3 d时高(P<0.01),5 d时开始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PA P<0.05,uPAR P<0.01);PTE后4 h组、24 h组、 3 d组血浆uPA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 r=0.758,P<0.05;24 h r=0.764,P<0.05;3 d r=0.778,P<0.05),血浆uPAR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 r=0.701,P<0.05;24 h r=0.764,P<0.05;3 d r=0.777,P<0.05).肺组织病理改变:PTE后4 h有少量继发血栓形成,血栓及血管壁内可见白细胞浸润;PTE后3 d、5 d见注入的血凝块明显溶解,代之以新形成的血栓.结论 PTE后血浆uPA、uPAR水平增加,促进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
作者:毛文苹;王辰;庞宝森;欧阳松云;杨媛华;代华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和诊断,评价特异性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Irwin的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流程,并补充痰细胞分类检查,对125例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慢性咳嗽的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无痰者采用5%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的产生.所有患者均符合咳嗽时间大于3周,胸片阴性,年龄大于14岁,不吸烟或戒烟4周以上的入选标准.结果 125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确诊114例,确诊率91.2%.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9例,占23.2 %;鼻后滴漏综合征(FNDS)28例,占22.4 %;感染后咳嗽(PIC)23例,占18.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16例,占12.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诱导的药源性咳嗽15例,占12%;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3例,占2.4%.114例确诊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107例(93.9%)得到临床控制,7例(6.1%)咳嗽部分缓解.结论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流程及诱导痰细胞分类学检查是诊断慢性咳嗽的重要手段.CVA、FNDS、PIC、GER、ACEI类药物诱导的药源性咳嗽、EB等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针对咳嗽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楚辉;张杰;林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Th1/Th2分化情况与反应状态,为肺癌的诊断和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代表Th1和Th2细胞功能,应用细胞因子诱生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肺癌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和IL-4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向Th1细胞的分化明显减少,向Th2细胞的分化无明显变化,Th1向Th2方向的漂移可能是肺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避的机制之一.
作者:白澎;张沪生;王毓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性,6岁.主诉:发作性意识丧失,肢体抽搐4年.4年前(2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双眼上翻,肢体抽搐,每次发作持续数秒钟,每天发作10余次.行抗癫痫治疗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每天1~2次或10余天发作1次.外院经CT、MRI检查,发现左额叶扣带回脑内占位病变.发病以来无肢体活动障碍,无头痛、呕吐,无大小便异常.无阳性家族史.
作者:李敬军;戴珂;罗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12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OSAHS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120例OSAHS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患者就诊多是经他人提醒或是由初诊医师发现其有与睡眠紊乱有关的主诉,提示有睡眠呼吸暂停或夜间低氧血症的可能.较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习惯性打鼾且鼾声不规律,27%的患者有睡眠时憋醒史.59%患者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2(m2)]>25 ,Epworth嗜睡程度问卷评分为4.7±2.3.多导睡眠监测示中重度患者占70%.81.7%的患者可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且经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多数患者在来睡眠实验室就诊以前,对睡眠紊乱情况缺乏认识.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要进行认真的病史询问和细致的查体,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以帮助诊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和纠正缺氧.
作者:卜小宁;郭兮恒;王辰;刘莉;吴晓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与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应用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凝血及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复制Lewis肺癌模型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VEGF-ASODN组、VEGF错义寡核苷酸( MSODN)组、LMWH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VEGF-ASODN、VEGF-MSODN、LMWH(法安明)及VEGF-ASODN+法安明皮下注射,隔日1次,共15次.检测皮下移植瘤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浆中VEGF和凝血激活剂组织因子(TF)的质量浓度.应用组织HE染色方法检查肿瘤组织、心、肺、脑、肾、肝等组织脏器的血栓和栓塞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查肿瘤组织VEGF和TF蛋白表达.结果 ASODN、LMWH和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7.34%、27.31%和59.03%,这3组的抑瘤率和MVD与对照组和MSODN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SODN组和联合治疗组的血浆VEGF质量浓度分别为(9.66±1.02)ng/L、(9.39±2.26)ng/L,较对照组[(14.39±3.76)ng/L]显著降低(P<0.05);LMWH组和联合治疗组血浆TF质量浓度分别为(20.00±1.26)ng/L、 (23.50±5.62)ng/L, 较对照组[(27.08±5.40)ng/L]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ASODN组、MSODN组、LMWH组、联合治疗组PTE的发生率分别为37.5%、50.0%、37.5%、25.0%和25.0%;ASODN组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较弱,而TF表达较强.结论 VEGF-ASODN和LMWH联合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但VEGF-ASODN有促凝作用,使PTE的风险增加,而LMWH可降低高凝倾向.
作者:张予辉;王辰;张黎明;翟振国;庞宝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探讨雌、孕激素在子宫内膜息肉(E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试图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EP患者56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切除息肉及周围内膜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EP组织和周围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水平.同时所有病例均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6项性激素.结果 ER在息肉组及内膜组中腺体及间质上的表达均无差异.PR在息肉组中腺体及间质上的表达均低于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患者的血清6项性激素检测结果均属正常水平.结论 EP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局部子宫内膜对周期性变化的雌、孕激素不敏感有关.PR在子宫内膜息肉组中的异常表达与EP的形成可能有关.
作者:彭雪冰;夏恩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比格列吡嗪控释片与格列吡嗪速释片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格列吡嗪控释片和格列吡嗪速释片治疗,观察2组给药前后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格列吡嗪控释片每日服用1次的降糖效果与格列吡嗪速释片每日服用3次的降糖效果相同,控释片组胰岛素和C肽水平较低.结论格列吡嗪控释片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安全有效,服用方便,又相对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
作者:赵秀丽;周延明;杨金奎;李金城;张慧;吴莹;张仁汉;胡大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从临床的角度出发、评价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的产物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 EAA)炎症形成及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1例EAA 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的AM,以10%RPMI(含有10%热灭活胎牛血清、2 mmol/L L-谷氨酰胺、200 kU/L青霉素及200 mg/L链霉素) 为培养液,加或不加内毒素(LPS,100 μg/L)进行AM培养24 h.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有无内毒素刺激,IL-18和TNF-α的水平在EAA患者中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EAA 患者自发释放的IL-12的水平很低,内毒素刺激后明显升高(P<0.01).结论 IL-12、IL-18和TNF-α可能参与EAA炎症和肉芽肿形成过程,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童朝辉;陈宝敏;王辰;Guzman Josune;Costabel Ulrich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