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病毒的实验室监测(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

屠宇平;杨小平

关键词:脊灰, 病毒, 疫苗, 衍生, 网络实验室, 急性弛缓性麻痹, 世界卫生大会, 脊髓灰质炎, 粪便标本, 区域, 决议, 病例
摘要:在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消除脊髓灰质炎的决议后,全球脊灰实验室网络(GPLN)得以组建.146个网络实验室在所有6个WHO区域运转,分析采自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粪便标本,以发现脊灰病毒.
疾病监测杂志相关文献
  • 2006年浙江省台州市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性传播疾病是指各种通过性行为或类性行为传播的疾病.性传播疾病的广泛流行在台州市乃至全国都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一些地区已成为严重的经济负担,并消耗了大量的卫生资源.为掌握台州市性传播疾病(STD)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点,为政府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6年全市STD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林海江;冯济富;徐飚;姜庆五;王伟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大理州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行为、态度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危险行为水平.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原则,对大理州弥渡县604名18~49岁男性社区居民开展人户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为42.22%,13道艾滋病相关知识题全对率平均为18.05%,对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错误认识较多;有8.62%和4.43%的人过去一年有商业或临时性行为,过去一年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31.58%、35.14%,与不同类型性伴安全套使用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承认有过同性性行为1人,从不使用安全套;有8.28%自愿做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并知道结果.结论 目前社区居民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居民中商业性行为和临时性行为存在一定比例,而安全套使用率低,获得较全面宣教和干预服务的比例低,急需提高对该人群宣教干预力度.

    作者:黄丽花;陈晓明;罗华;王丽华;陈志娟;刘宇珠;陆梅泾;张弦中;许欣荣;丁继璋;游义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合肥市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现状分析及管理措施探讨

    目的 了解合肥市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状况,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市区每个区抽取2个流动人口聚集地段,每个地段随机调查15名0~7岁的流动儿童,使用统一的调查表.结果 共调查120名流动儿童,建证率88.3%,卡痕率72.5%,卡介苗(BCG)、百日咳(DPT)、脊灰减毒活疫苗(OPV)、麻疹减毒活疫苗(MV)、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一五苗接种率69.2%,流脑和乙脑接种率分别为58.3%和54.2%,其他2类疫苗接种率为36.7%.流动儿童主要为本省外市以及合肥市三县流入,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占77.5%,主要从事经商、打工等工作,计免知识来源知识渠道较少.结论 合肥市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较低,应采用多种接种形式,加大对流动儿童家长的宣传力度,争取与多部门配合协作,积极探索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工作经验.

    作者:靳玉惠;王哓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黄山市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黄山市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实施情况.方法 收集1955-2006年脊髓灰质炎疫情、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免疫接种、免疫水平及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随着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广泛使用,以及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的深入开展,经采取常规免疫、强化免疫与查漏补种免疫相结合,病例报告与主动监测相结合等防制策略,黄山市自1984年起已连续23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结论 黄山市已阻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得以保持.

    作者:刘心勇;崔元凤;张向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浙江省衢州市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钩端螺旋体效果评价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方法,应用于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检测,同时比较PCR方法和常规检测的效果.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引物,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溶藻弧菌、沙门菌、霍乱弧菌、痢疾志贺菌、非O1、O139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为对照,建立PCR检测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方法,用于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检测.结果 衢州市2006年分离钩体菌株进行PCR鉴定结果与血清学鉴定结果相符.100只鼠和100只蛙肝、脾、肾标本进行PCR检测,PCR检测阳性率10%,钩体菌株培养分离率仅为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P<0.005).结论 PCR检测钩端螺旋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检测.

    作者:金莞尔;姜理平;陈旭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内蒙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应急处置情况回顾性调查分析

    2006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对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突发事件直报系统)的运行状况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事件)应急处置情况开展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利民;张斌;张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慈溪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1091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求询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该市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本中心VCT门诊1091例求询者血液标本进行了HIV抗体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初筛,初筛试验阳性者送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免疫印迹检测法(WB)作确认试验.结果 1091例求询者中年龄分布在3月龄至69岁之间,以青壮年为主,其中19~35岁占87.72%.检出HIV抗体阳性25例,阳性率2.29%;男性16例、女性9例,男女性别比为1.78:1,经性接触感染占60%.结论 推广VCT项目,有利于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VCT工作的保密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能有效地促使有高危行为的求询者的行为改变,有利于减少HIV的传播扩散.

    作者:虞建锋;沈雪飞;潘秋芬;王克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WHO全球脊灰实验室网络第13次非正式磋商及其建议

    2007年6月28-29日,WHO全球脊灰实验室网络(GPLN)在日内瓦WHO总部举行了第13次非正式磋商.与会者代表27个网络实验室、6个WHO区域和WHO总部.GPLN评价了其为支持消除脊灰所开展的活动,脊灰野病毒和Sabin疫苗衍生病毒(VDPVs)传播的证据,报告的时间表和实验室质量保证.

    作者:屠宇平;杨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1997-2006年江西省丰城市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江西省丰城市性病流行特征与变化趋势,探讨防制对策与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丰城市37个医疗机构1997-2006年上报的性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6年全市共报告性病7种共计6782例.自2000年,全市性病报病数和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而尖锐湿疣(CA)、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梅毒(Syphilis)、艾滋病/艾滋病病毒(AIDS/HIV)感染者报病数增加.性病构成谱由20世纪90年代淋病(GU)为主转变为21世纪以CA、NGU和GU三者并行的格局.近几年,HIV感染者报告数迅速上升.结论 丰城市性病疫情仍处低流行状态,但HIV/AIDS疫情流行速度明显加快.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并造成家庭内传播.应采取加强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等措施,遏制艾滋病传播和蔓延的趋势.

    作者:李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影响太原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质量的因素.方法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太原市2006年1~12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将报告卡导出为Excel格式,对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及不同报告方式报告的传染病卡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太原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主要存在报告时间长、报告卡填写不完整、县(区)疾病控制机构审核不够及时等问题.影响报告质量的报告病种主要是乙肝、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公休日影响报告的及时审核.结论 应尽快减少传染病报告的影响因素.

    作者:郝福华;张志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001-2006年内蒙古锡盟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是<传染病防治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时准确的掌握疫情动态,防止疫情发生和蔓延具有重要意义.现将2001-2006年锡盟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焦福荣;彭爱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仪征市某外国语实验学校于2007年1月1~20日发生该市首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现将疫情调查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彬;李苑;张军;李永根;李定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长治市14年来首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07年7月18日,长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发现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报告 1 例狂犬病.该病例是1993年以来发生在长治市的首例狂犬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路爱刚;杜中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国各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摘抄(200709期)

    病毒性肝炎江苏:2007年10月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2502例,死亡1例.报告病例数与上月相比下降0.20%,与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2.99%.报告发病率为3.35/10万,比2006年同期下降2.90%.各型肝炎分型率为:甲肝5.88%、乙肝61.67%、丙肝5.16%、戊肝6.75%、未分型20.51%.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市为:苏州(309例)、淮安(292例)、徐州(256例),计占全省发病总数的34.25%.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市为:淮安(5.61/10万)、常州(4.67/10万)、镇江(4.50/10万).报告病例中男性为1834例,女性668例,性别比例为1:0.36.病例以20~50岁组青壮年较多,计占72.98%.职业分布仍以农民为主,占43.57%,其次为工人(17.23%)和学生(6.12%).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处与应急办公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006年全国艾滋病网络直报部分内容报告质量分析

    目的 评价2006年艾滋病网络直报质量,了解当前艾滋病网络直报工作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艾滋病疫情报告的质量,并为拟制的管理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07年1月1日下载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中2006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定时数据厍及相关工作表,对艾滋病网络直报个案数据按照不同的报告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报告病例中,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等部分非必填项填写率较低;存在部分填写错误及感染途径与接触史之间的逻辑错误;有70%以上的病例在免疫印迹法(wB)确认或诊断后30 d内报告,1~7 d内(即约5个工作日内)占41.2%,1~15 d内(即约10个工作日内)占59-3%;2006年报告的非羁押人员中,对16 341例(占45.7%)进行了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且在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了艾滋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对7879例(占22.0%)进行了个案随访且在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了随访表.结论 实施艾滋病网络直报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艾滋病疫情报告的时效,但个案流调率和随访率全国总体水平较低,将在改版的网络直报系统中进行调整完善和针对性地加强工作.

    作者:秦倩倩;高省;汪雁鹤;王丽艳;李东民;王岚;喻荣彬;王璐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004-2006年镇江市传染病爆发疫情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2004-2006年江苏省镇江市传染病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方法 对3年上报的爆发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共报告爆发疫情77起,合计病种为13种,病例数为1607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爆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92.21%,其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分别占28.57%、19.48%;学校发生爆发疫情占92.21%;3~4月份爆发疫情占54.55%;单起疫情病例数多的是流感爆发疫情,病例数为172例,占总病例数的10.07%.结论 镇江市的爆发疫情控制工作重点应放在3~4月份冬春季节学校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

    作者:缪春华;袁兆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沈阳市铁西区某老年公寓一起感染性腹泻爆发的调查

    2005年10月9日至10月13日,沈阳市铁西区某老年公寓发生17人腹泻,部分人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乏力等症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资料及病原学检查,表明本次疫情为感染性腹泻爆发,对暴露人群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疫情很快控制.

    作者:关丽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病毒的实验室监测(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

    在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消除脊髓灰质炎的决议后,全球脊灰实验室网络(GPLN)得以组建.146个网络实验室在所有6个WHO区域运转,分析采自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粪便标本,以发现脊灰病毒.

    作者:屠宇平;杨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本刊对表格和插图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现行传染病爆发判定标准与方法

    随着新发传染性疾病[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禽流感等]的出现和已有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感)、肺结核等]的卷土重来,对传染病爆发预警,及时挽救生命及减少经济损失的要求愈加迫切[1].

    作者:徐春华;马家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疾病监测杂志

疾病监测杂志

主管:中国疾病监测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