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透明质酸修复生物膜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曾桂林;徐诗玉;熊振华;潘满华;刘红春

关键词:透明质酸修复生物膜, 卤米松, 慢性湿疹
摘要: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修复生物膜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60例慢性湿疹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0例患者单纯应用卤米松乳膏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30例患者采用透明质酸修复生物膜涂于皮损处,5 min后再用卤米松乳膏涂于患处治疗设为观察组,两组经过2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2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停药4周以后,对比两组慢性湿疹复发情况,观察组复发率6.67%,对照组复发率46.6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率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湿疹患者应用透明质酸修复生物膜联合卤米松治疗疗效理想,而且治疗后复发率较低,适宜推广应用.
当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析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确诊远端胃癌并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以三角吻合技术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为观察组;余30例患者以常规临床开放远端胃癌根治术行手术治疗,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临床上疗效相较于常规开放远端胃癌根治术显著提高,且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刘远梁;解玉海;刘向赟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剖宫产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8例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给予对照组产妇传统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产妇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评分及并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5.71%,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以后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端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四君子汤与四君子丸干预脾气虚大鼠宏观表征的比较研究

    目的 从体质量、进食水量、肌力和神志方面比较四君子汤和四君子丸的药效学差异.方法 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脾气虚组(模型组),四君子丸组(丸剂组)和四君子汤组(汤剂组),每组8只;电子天平检测大鼠体质量;代谢笼计量24 h进食水量;大小鼠抓力测定仪测量前肢抓力;旷场实验评价大鼠的神志状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体质量、进食水量、前肢抓力、运动距离、站立次数和角落停留时间等均显著减少(P<0.05),但中心和周边停留时间明显延长,而后两组的体质量和进水量均显著下降,但进食量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后两组的体质量、进食量、前肢抓力、运动距离、站立次数和角落停留时间均显著上升(P<0.05),中心和周边活动时间显著缩短,但丸剂组饮水量明显减少(P<0.05);与丸剂组比较,汤剂组的饮水量和运动距离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四君子汤与四君子丸均有较好的健脾益气作用,但汤剂在促进饮水和安神益志方面的疗效优于丸剂.

    作者:尹玫;窦智勇;张茹玉;高新;王颖;单德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不同剂量甲状腺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甲状腺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甲减老年患者96例,均采用左甲状腺素钠口服治疗,根据剂量不同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48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FT3、FT4和TSH等甲状腺功能指标以及TG、TC、HDL和LDL等脂代谢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小剂量组改善幅度更大,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大剂量组(91.67%VS 72.92%,P<0.05).结论 TH替代疗法是甲减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提高脂代谢水平,而小剂量对老年患者受益更佳.

    作者:姚玲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米力农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收缩功能保留的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米力农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收缩功能保留的心力衰竭效果.方法 收取150例收缩功能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3组,A组采用米力农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B组采用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C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A组收缩功能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率2.00%、入院率6.00%显著低于B组、C组患者,A组患者LVEF(49.12±6.13)%、6MWT(296.14±30.23)m、LVED(61.09±6.33)mm、LVES(48.21±5.09)mm优于B组患者,B组患者LVEF、6MWT、LVED、LVES指标优于C组患者(P<0.05).结论 米力农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收缩功能保留的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永花;袁善斌;李秀珍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胃肠安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胃肠安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将128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5例进入马来酸曲美布汀组(单药组),63例进入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胃肠安丸组(联合用药组),两组患者服药4周.结果单药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得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OL)得分上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得分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1.9%(46/64).联合用药组患者与治疗前对比,SCL-90躯体化得分、QOL得分、PSQI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2.5%(52/63).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单药组.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胃肠安丸在IBS-D的治疗上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兵;刘亮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价

    目的 分析探讨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三联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38例,在常规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再采用胃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两组患者再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上,采用胃镜介入治疗,可有效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减少再出血事件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李剑军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与肺疾病相关性探讨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腺体是主要累及组织,而呼吸系统是腺体以外易累及的系统.PSS若出现肺部受累,则在疾病发展、预后等均有所下降.本文概述PSS与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性,对于PSS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通过早期治疗有望改善预后.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及应用效果初评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使用来氟米特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柳氮磺胺吡啶,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来氟米特,将两组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在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来氟米特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痛苦,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素娟;甘江;赵宜玲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方案在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方案在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应用价值.方法 将92例心律失常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心律转复率为95.65%和89.13%,高于对照组的76.09%和63.04%,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均明显改善于治疗前,两组改善效果比较,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同对照组的8.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应用于心律失常疾病中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程正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以及母婴健康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以及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产妇72例进行分组.常规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整体组采用产科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对产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产妇疼痛评分、分娩出血量、产后抑郁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整体组产妇对产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整体组产妇疼痛评分、分娩出血量、产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产程时间显著比常规组短(P<0.05);整体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 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有提高作用,可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减少分娩出血,降低剖宫产率,预防新生儿窒息和产后抑郁的发生,对母婴健康效果确切,可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丽珍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深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目的 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疾病中所起的作用,了解患者贫血疾病的形态学特征对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进行血常规检查而确诊的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症状、骨髓形态学检查、铁染色等方面对120例贫血患者展开病因学分析.结果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及感染性贫血为主要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占26例(21.7%),巨幼细胞性贫血19例(15.8%),急性白血病占10例(8.3%),感染性贫血占15例(12.5%),120例贫血病例骨髓涂片分析,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形态为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正常或偏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有核细胞大多增生明显活跃.其他感染性贫血及作描述性诊断的病例较少,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早期,其细胞形态学未表现出特殊改变.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挖掘贫血病因起着关键作用,帮助临床展开针对性治疗,利于临床医师对治疗效果的判断,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耀庭;李健生;陈荣能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心肌淀粉样变的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心肌淀粉样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高度疑似心肌淀粉样变患者共142例,142例患者在入院后先后进行了单一超声心动图和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检查两种检查,本次研究以心肌淀粉样变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测效度和信度.结果 142例高度疑似心肌淀粉样变患者在经过病理学活检后确诊为心肌淀粉样变的患者有129例,非心肌淀粉样变患者13例,142例患者在经过单一超声心动图检查后,确诊为心肌淀粉样变的患者有110例,非心肌淀粉样变患者32例,检验准确度为77.5%;142例患者在经过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检查后,确诊为心肌淀粉样变的患者有127例,非心肌淀粉样变患者15例,检验准确度为89.4%;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准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诊断疑似心肌淀粉样变的患者时,可以采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的检查方法.

    作者:刘艳斌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的甲状腺手术在治疗甲状腺肿瘤中的效果.方法 在甲状腺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出82例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小切口手术,n=42)和对照组(传统甲状腺手术,n=42)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患者长(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且住院时间和切口长度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结论 在甲状腺肿瘤的治疗中,小切口手术的时间虽然略长,但是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瘢痕小,美容效果好,更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家锋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无复流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无复流现象的控制措施进行探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中以普萘洛尔配合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将以安慰剂配合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各36例;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无复流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以普萘洛尔配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无复流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7.78%),两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以普萘洛尔进行辅助,可有效对术后无复流现象进行控制,应进行推广.

    作者:王成明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冠状动脉CT造影对2型糖尿病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和评估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接受CCTA检查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76例无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的范围是指存在斑块节段数的连续变量.结果 与无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低(P<0.05),而2、3、4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P<0.05);糖尿病患者的CP、NCP和MP发生率高和总斑块、CP、NCP和MP范围发生率亦高(P<0.05).另外,2型糖尿病患者有着高的冠状动脉单发狭窄(P<0.05)和显着高的多发狭窄(P<0.05).结论 与无糖尿病患者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多支血管病变、单发和多发狭窄发生率以及高的总斑块、CP、NCP和MP负荷.预示有更高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可能性.

    作者:涂瑞芳;蒋玲慧;张期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增强CT和MRI对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 分析增强CT和MRI对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RFA)治疗并随访的肝细胞癌患者102例,病灶数113处.RFA治疗后1~12个月内行增强CT和MRI扫描,分析2种检查对病灶大小、数量、坏死、新发灶等的检查结果.结果 与金标准比较,增强CT结果与金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59.00%,特异度98.41%;MRI结果与金标准差异不明显,灵敏度94.87%,特异度100.00%.增强CT与MRI结果比较,两者在发现患者存在肿瘤残余或复发例数、病灶大直径、病灶个数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增强CT相比,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对新发灶及较小病灶更敏感,更能准确评价病灶的体积大小以及坏死程度,以及预测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刘伟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常规超声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应用诊断 甲状腺结节的价值

    目的 探究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在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84例患者均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诊断,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病理结果及三种探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的84例患者共89个结节.良性结节患者55例,共56个结节:肉芽肿甲状腺炎2例(2个)、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1个)、弥漫毒性甲状腺肿4例(4个)、甲状腺腺瘤8例(8个)、结节性甲状腺肿40例(41个).恶性结节患者29例,共33个结节:鳞状细胞癌1例(2个)、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8个)、髓样癌7例(7个)、乳头状癌14例(16个);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的特异度75.00%、阳性预测值65.85%、准确率82.14%均较超声弹性成像57.14%、48.93%、65.47%及常规超声46.42%、44.44%、59.5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结果较常规超声优,两者联合探查效果更佳,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李洁;李建志;解文;刘维晶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小儿深Ⅱ度烧伤换药间隔时间与创面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小儿深Ⅱ度烧伤换药时间和创面感染相关性,为以后换药时间间隔提供指导帮助.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252例小儿深Ⅱ度烧伤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入科和换药时间分为两组:其中132例小儿患者以每36小时换1次药为观察组,120例小儿患者以每72小时换1次药为对照组.每次换药时,取4~5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以及敏感测试实验,据创面感染情况改变治疗方案以及换药频率,将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创面感染发生率3.8%低于对照组的15.8%(P<0.05);研究组处理创面的时间(19.32±2.4)min、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创面的治疗费用等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深Ⅱ度烧伤换药时间和创面感染存在相关性,当小儿深Ⅱ度烧伤换药时间间隔为36 h时,其创面的感染几率较低,减少了处理创面的工作量,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韩立峰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6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参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研究组为96.43%,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明显提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患儿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发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且吸痰次数明显减少,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研究组为7.14%,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具有显著疗效,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冯姗;熊凡 刊期: 2017年第26期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