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淋病奈瑟氏菌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对照思路

谢国勇;余进胜

关键词:直接涂片, 细菌培养, PCR, 淋病奈瑟氏菌
摘要:目的对比直接涂片法、细菌培养法、PCR检测法在淋病奈瑟氏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慢性病防治站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确诊或疑为淋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100例患者的分泌物,分别使用直接涂片法、细菌培养法、PCR检测法进行检测,对比、分析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PCR检测的NG阳性率为81.0%,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61.0%)及直接涂片法(43.0%)(χ2=9.71、χ2=30.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接涂片法相比,细菌培养法的NG阳性率更高(χ2=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接涂片法、细菌培养法、PCR检测法3种检测法中,PCR检测法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临床检测淋病的理想方法。
当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34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围手术期的管理做出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呼吸道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手术风险大,呼吸道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医护人员应加强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力度,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蔡中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乳腺肿块切除术后手术野异常声像的超声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切除术后手术野异常声像的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4月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接受乳腺切除术的350例患者,应用超声造影等技术对乳腺术后局部异常声像的演变过程进行追踪观察,并对其进行病理活检,比较手术后不同时期手术野各声像的特征。结果乳腺肿块切除术后患者不同时期手术野各种声像的特征各不相同。其中手术野早期的并发症包括淋巴囊肿,水肿、血肿等,其超声特征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呈无回声,随时间推移,内可出现点状回声;手术野稍晚期并发症包括脂肪坏死和肉芽肿等,其超声特征分别为前者发现于术后2个月~3年,大小不等,形态可规则或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可呈低回声、等回声伴钙化或混合回声,后者发现于术后1个月~2年,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呈低回声伴沙样钙化钙化或混合回声,后方回声无变化或衰减;手术野恶性病变包括肿瘤残留及复发、再发等。其超声特征均可表现为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如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均呈低回声,回声不均,无包膜,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结论超声检查适用于术后任何时期,且具有实时、安全、无创等优点,是随访乳腺肿块切除术后手术野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宋红;徐金锋;范海波;熊奕;易艳;彭启慧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功效

    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成功引产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有引产指征和阴道试产要求的初产妇141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65)分别应用宫颈扩张球囊和缩宫素促宫颈成熟,比较2组宫颈成熟效果及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宫颈Bishop评分、顺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和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产程、产妇出血量则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扩张球囊能有效扩张宫颈,与催产素相比,在促进宫颈成熟和提高引产成功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高。

    作者:陆向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构建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心加快发展儿童医疗保健工作

    在我国,感染性疾病一直都是影响儿童健康导致儿童住院和门诊就医的主要原因,不仅给儿童带来了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负担。本研究论述了建立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心的必要性,详细说明了该机构所承担的具体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心建立的价值所在是提高儿童的生存质量。

    作者:邱宝强;颜云盈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垂体后叶素用于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中难治性产后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9月临汾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且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产妇76例,随机分为2组(n=38)。对照组根据产妇情况给予嚼服米索前列醇片、纱条填塞、子宫动脉结扎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外另于胎盘剥离面给予垂体后叶素多点注射治疗。观察2组产妇出血控制情况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总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9.47%(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治疗剖宫产中难治性产后出血止血效果显著,能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减少子宫切除。

    作者:张俊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舒适护理在上环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上环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肇庆高要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20例要求上环避孕的妇女,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0)。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受术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舒适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使上环术受术者获得更好的舒适感,有效减轻焦虑感,受术者对舒适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谢雪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醒脑静、更昔洛韦和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醒脑静、更昔洛韦和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6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4),2组均合理的进行降温,抗癫痫,镇静和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更昔洛韦和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及相关症状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4.1% vs 73.5%)、头痛呕吐停止时间[(2.4±1.4) vs (3.5±1.2)d]、体温恢复时间[(3.4±1.2) vs (4.1±1.1)d]、意识恢复时间[(4.2±1.5) vs (5.3±1.1)d]及抽搐停止时间[(2.3±1.0) vs (3.2±1.2)d],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更昔洛韦和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可靠,有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少川;刘特炯;许琳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对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目的:为了深入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对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间接触过的117例浅表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均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总结和观察患者淋巴结长径与短径比值(L/S)特性,回声反馈特性,脉冲波多普勒以及多普勒彩超的频谱特性。结果良性淋巴结:平均(L/S)值为(2.01±0.31),平均PSV(淋巴门髓质主干动脉在收缩期峰值时的血流速度)值为(10.21±2.19)cm/s,平均EDV(舒张期末端时血流速度)值为(5.61±2.03)cm/s,平均RI(阻力指数)值为(0.57±0.20)。恶性淋巴结:平均(L/S)值为(1.27±0.19),平均PSV值为(15.73±3.55)cm/s,平均EDV值为(4.17±1.93)cm/s,平均RI值为(0.81±0.24)。回声特点:良性:髓质影像下现逐渐增强、增宽趋势,皮质现逐渐变窄、变薄趋势。恶性:髓质影像下现逐渐减弱,且发生中央偏离,回声逐渐降低。CDFI(多普勒彩超血流图)检查结果:良性:淋巴结内部血管较为清晰,血管分布规则,血流量较大,多呈树状。恶性:淋巴结内血管分布不清晰,无规则形状,血流量较大,血流信号不稳定。结论高频多普勒彩超对浅表淋巴结的良性、恶性病变较为敏感,诊断操作较简单准确,检测内容较为全面,且良性结果与恶性结果的检测项相互之间无干扰,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测方法,并且能够为穿刺活检提供较为可信的判定依据。

    作者:杨莉芬;陈秋兰;裘品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外周神经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周围神经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6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13)。观察组给予20 mg来氟米特连续治疗6个月,对照组给予1.0 mg/d甲氨蝶呤、30 mg/(kg·d)的柳氮磺胺吡啶等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肌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药物对周围神经的影响。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13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双手、足麻木、疼痛及双足下垂症状。此外肌电图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除了具有改善RA外,还可能有增加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临床应权衡谨慎用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燕;朱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喜炎平注射液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09年2月河南省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小儿肺炎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n=49)。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的康复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的不同。结果对照组共13例治疗无效,19例治疗有效,17例痊愈,治疗总有效率是73.5%。观察组共4例治疗无效,15例治疗有效,30例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91.8%。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喜炎平注射液,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适于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爱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心理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4月~2013年4月广西平乐县人民医院共收治20例颅脑外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n=1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重(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唐宝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卧位旋按手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

    目的:分析卧位旋按手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医院2010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35)。治疗组患者应用仰卧旋按手法治疗,每3 d进行卧位旋按手法1次,8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应用坐位颈椎布托牵引法治疗,每3d 1次,8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之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效果明显8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治疗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6例,效果明显9例,有效6例,无效14例,总治疗效率为70%。2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卧位旋按手法对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谢运华;彭学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辅助化疗后(气虚型)癌性乏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后癌症相关性乏力(cancer-related fatigue,CFR)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湖北省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术后病理分期为Ⅱ~Ⅲ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4周期含铂的2药联合辅助化疗。对于化疗后无疾病进展,但合并有乏力症状且中医辨证属气虚证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n=42)。治疗组在一般性干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仅予以一般性干预处理(对照组)。依据简明乏力评估量表(brief inventory,BFI),于治疗前、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做乏力问卷评分,比较2组患者乏力程度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2、3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CRF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改善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后气虚型CRF,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邹银水;周用;周亚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利培酮、舍曲林联合用药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精神病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仅仅单一用药,给予利培酮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应用舍曲林联合治疗。两个组别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10周,治疗结束后,依据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依据TESS量表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舍曲林联合用药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化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软坚通络法治疗继发性不孕症4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软坚通络法治疗继发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13年8月在安福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继发性不孕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软坚通络汤加减口服并配合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金鸡冲剂治疗,分别观察输卵管通畅率及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坚通络法治疗继发性不孕症尤其是提高妊娠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熊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60例小儿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全身麻醉临床体会

    目的:对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选择江铜集团(德兴)医院120例需行全身麻醉的患儿,根据数字单双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60);对照组患儿全身麻醉所采用的主要药物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观察组患儿采用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对2组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进行记录,观察患儿的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除了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患儿差异不明显之外,从等3时间点开始到第5时间点结束,观察组患儿的动脉血压与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麻醉后的苏醒时间上,观察组患儿用时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无1例出现恶心呕吐、躁动、心动过缓以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在小儿全身麻醉的作用效果上,比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更加良好,且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加强推广与实践。

    作者:金运松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利福布汀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对利福布汀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临床应用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四川省普格县人民医院50例肺结核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在联合用药基础上给予利福喷汀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联合用药基础上给予利福布汀药物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疾病患者采取利福布汀或利福喷汀药物联合乙胺丁醇等药物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韩发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Orlando互动程序应用于提高幼儿手卫生合格率的实践

    目的:促进幼儿掌握正确洗手方法,提高幼儿手卫生合格率。方法项目组成员现场观察幼儿洗手方法及洗手依从性,针对错误的洗手方法或洗手依从性较差的环节,应用Orlando互动程序进行干预,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Orlando互动程序后,幼儿的洗手正确率、手卫生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Orlando互动程序能有效促进幼儿掌握正确洗手方法,提高幼儿手卫生合格率。

    作者:张艳;周远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RDS早产儿临床分度与早期血清基础皮质醇和促皮质素水平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RDS)早产儿早期血清基础皮质醇和促皮质素(ACTH)水平变化及RDS临床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4月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47例RDS早产儿作为观察组(RDS早产儿组),根据初次胸片结果(生后6 h内)对观察组进行临床分度,分为轻度RDS(I~I 级)和中重度RDS(I I~IV级),分别于生后24 h内及生后第7 d清晨8∶00~9∶00采集其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基础皮质醇和ACTH值,对轻度、中重度RDS患儿血清基础皮质醇和ACTH水平对比分析。结果轻度RDS组与中重度RDS组比较,生后24h内的血清基础皮质醇水平以及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第7d血清基础皮质醇水平以及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胎龄在30~34周的RDS早产儿早期血清基础皮质醇和ACTH水平不能作为RDS临床分度的预测指标。

    作者:陈俊操;彭华保;谭若锟;费淑兰;朱文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人急腹症的围手术期治疗分析

    目的:为了做好老年人急腹症的围手术期治疗,提高治愈好转率。方法对267例老年人急腹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7例手术患者中262例好转和治愈。术前存在不同疾病117例,术后并发症69例,死亡5例。结论对围手术期的治疗,做好全面辅助检查,重要器官功能的维护,把握好手术时机,对并存病和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处理,老年人急腹症的围手术期治疗也可以得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福松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