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心通胶囊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沈贯群

关键词:脑心通胶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抗栓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栓的疗效。方法选取5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7),对照组采用规范抗栓治疗,观察组在规范抗栓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脑心通胶囊进行辅助治疗,观察期为10 d,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治疗10 d后,观察组的气虚证积分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气虚证积分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血瘀证积分、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等影响血栓的因素均有所降低(P<0.05),但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脑心通胶囊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可以调节患者气血平衡,同时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机体血循环,从而进一步防止血栓的形成,且不会使患者的血小板减少,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当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治疗多囊卵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评价

    目的:了解中西医治疗多囊卵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7例多囊卵巢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随机分成2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实验组33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经中西医治疗,对照组经单纯西医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94%)显著优于对照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高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创伤复苏单元的设计与建设

    目的:探讨创伤复苏单元的设计与建设。方法借鉴澳洲阿尔弗雷德创伤中心的经验,根据深圳龙岗区域创伤系统建设的需要,以及根据本院急诊科的平面布局,经过多次国际和国内创伤领域专家、设计院、承建商、卫生局和人民政府代表,以及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代表的联席论证会议,终确定本我院设计和建设2间创伤复苏单元。结果经过多方的努力,本院于2011年6月份完成2间创伤复苏单元的建设,每间创伤复苏单元面积约45平方米,配备可拍片移动床、悬吊式数字成像系统、床旁B超、转运呼吸机、复苏系统、手术配套系统以及其他配套相关设施。结论创伤复苏单元可能是创伤复苏阶段佳的救治场所,并且可能为多学科创伤小组提供了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佳条件。

    作者:章桂喜;万新红;彭海峰;Mark Fitzgerald;谢建雄;毛志森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脑活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of newborn,HIE)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2组(n=30)。对照组给予单纯脑活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脑活素配伍神经生长因子,疗程2周,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第1、2周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出现2例后遗症患儿,后遗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出现后遗症患儿5例,后遗症发生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脑活素治疗HIE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与后遗症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传映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加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控制感染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管理和检测,研究无菌物品灭菌的性能和效果。方法将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消毒状况按照时间分为2组,研究组为2013年1月~2013年7月,加强清洁、消毒、灭菌等物品检测中抽取300件;对照组采用2012年1月~2012年7月,常规性检测和消毒,检测物品300件。通过检测后,观察其消毒和感染状况。结果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合理的布局和完整的消毒流程进行检测的研究组中,物品合格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研究组采用的综合性消毒法效果较好。结论在供应室无菌物品的检测和管理中必须要加大消毒和检测力度,防止出现院内感染的状况。

    作者:徐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对腹部创伤患者进行CT诊断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T诊断腹部创伤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腹部创伤的68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n=34)。研究组采用CT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对照组采用B超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且68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与影像学诊断进行比对。结果研究组34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CT检查与手术结果一致,符合率为91.2%;对照组34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B超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一致,符合率为7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创伤的患者可以应用CT对病情进行诊断,可以对患者腹部创伤位置、面积、病情等情况有全面的掌握,与手术结果对比符合率较高,CT诊断准确率高,可以为科学有效临床治疗腹部创伤提供支持。

    作者:舒克周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利巴韦林气雾剂联用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气雾剂联用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0例咽结合膜热患儿,按治疗时间均分为喜炎平加利巴韦林气雾组和单用喜炎平组(n=30),对比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喜炎平加利巴韦林气雾剂组总有效率为93.3%,喜炎平组总有效率为67.7%。前者治疗效果更佳,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经相关检查,肝、肾等功能均未出现异常情况。结论喜炎平加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疗效好于单用喜炎平。

    作者:徐文忠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重叠综合征MDS/MPD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重叠综合征(MDS/MPD)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在36例老年MDS/MPD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将随机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n=18)。研究组患者使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1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的有9例,部分缓解的有4例,总有效率为72.22%。对照组中完全缓解的有4例,部分缓解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38.8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肺部感染、恶心、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等,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老年MDS/MPD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邢富兴;韩斯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黄体酮联合寿胎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黄体酮联合寿胎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先兆流产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48)。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寿胎丸治疗,记录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孕酮及β-HCG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联合寿胎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提高继续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瑞浦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造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早期出现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研究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其中出现EMD情况的45例患者为A1组,其余为A2组,研究导致患者早期发生END的危险因素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特点,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结果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约1/3患者会出现END的情况,患者住院时患有高血压疾病、本身具有糖尿病史以及自身体温升高都能够造成患者出现END的情况。结论研究有效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成功发现患者出现END的情况,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王月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乳腺癌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可以通过早期诊断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有效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乳腺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是影像诊断的研究重点,多种影像检查联合应用是目前提倡的发展方向之一。将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检测方法与多普勒超声相结合,研究乳腺血氧功能成像与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中的不同图像特征,考虑两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疾病特别是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使早期乳腺癌诊断水平得以提高,实现早期乳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光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脑心通胶囊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栓的疗效。方法选取5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7),对照组采用规范抗栓治疗,观察组在规范抗栓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脑心通胶囊进行辅助治疗,观察期为10 d,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治疗10 d后,观察组的气虚证积分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气虚证积分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血瘀证积分、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等影响血栓的因素均有所降低(P<0.05),但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脑心通胶囊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可以调节患者气血平衡,同时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机体血循环,从而进一步防止血栓的形成,且不会使患者的血小板减少,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沈贯群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达菲对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达菲对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n=50)。对照组采用美息伪麻片(白加黑)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磷酸奥司他韦(达菲)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2组流行性感冒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行性感冒患者采用磷酸奥司他韦(达菲)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美息伪麻片(白加黑)治疗的效果,患者的发热症状缓解时间以及症状完全缓解时间均得到明显加快,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薄湘晖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七氟醚麻醉在老年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七氟醚麻醉在老年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2组(n=25)。对照组采取异丙酚诱导麻醉方案,干预组采取七氟醚麻醉诱导麻醉方案,对2组患者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及麻醉恢复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诱导期、插管期平均脉动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可用于老年腹腔镜手术麻醉,且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符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枸橼酸坦度螺酮对血管性痴呆伴发焦虑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在治疗伴发焦虑症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7例伴发焦虑症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坦度螺酮组(n=27)及苯二氮卓组(n=30),入组后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8周后复评HAMA量表,并评定药物副作用(TESS)量表。结果坦度螺酮不良反应较少且反应轻微,耐受性较好,显著优于苯二氮卓类药物(P<0.05);坦度螺酮的临床痊愈率高于苯二氮卓类药物(P<0.05)。结论坦度螺酮应用于伴发焦虑症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安全有效,显著优于苯二氮卓类药物。

    作者:叶慧;何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股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目的:对股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MRI影像表现进行讨论。方法选取37例股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患者的CT、MRI图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T检查中11例患者受累骨骼,主要表现为骨骼局部出现弥漫性骨膨大,髓腔呈现骨样密度填充,为毛玻璃状,且髓腔内可见低密度显影。9例患者股骨呈现膨胀性、虫蚀状改变。7例患者股骨表面出现密度不均匀改变,骨骼呈现丝瓜络状。骨骼硬化5例,主要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且夹杂斑点。5例患者在CT扫描的过程中出现信号不均匀情况。MRI检查中有19例患者在扫描时病变部位T 1WI、T 2WI信号降低,18例患者扫描过程中T 1WI信号降低,T 2WI信号增高。结论两种诊断方式均能对股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进行诊断,且能够对病理组织类型进行提示。

    作者:付姣慧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心理护理在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形成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行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形成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向患者发放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并评分,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于术后3个月再次对患者进行SCL-90评分。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SCL-90量表评分焦虑[术前(1.85±0.41)vs术后(1.41±0.34),t=7.39,P<0.01]、抑郁[术前(1.98±0.47)vs术后(1.72±0.43),t=3.65,P<0.01]、恐惧[术前(1.98±0.62)vs术后(1.74±0.52),t=2.65,P<0.01]三项评分明显优于术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情绪,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忆;杨正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常规治疗无效的急性胃肠炎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2组(n=34)。对照组采用阿托品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31例,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治愈27例,总有效率为79.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胃肠炎患者采用硫酸镁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立江;匡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尿液基细胞学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膀胱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液基细胞学联合核基质蛋白22(NMP 22)、膀胱肿瘤抗原(BTA)检测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收治的196例膀胱癌疑似及随访患者的尿液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其中68例细胞学诊断阳性和非典型标本同时进行NMP 22、BTA检测,将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评估它们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液基细胞学、液基联合NMP 22、BTA和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72.9%、83.3%、87.5%、9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分别为95.0%、80.0%、85.0%、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NMP 22或(和) BTA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对膀胱癌的敏感度,并无创伤性诊断方法。

    作者:李红全;唐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硝苯地平Ⅰ缓释片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Ⅰ缓释片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实验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和维护期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GI、PLI、SBI、PD等指标没有差异性,治疗后1个月,实验组GI指标为(2.14±0.47)、PLI为(1.17±0.25)、SBI为(1.61±0.37)、PD为(3.91±0.53)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定期维护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硝苯地平Ⅰ导致的牙龈增生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凤仙;管晓娟;仲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影响比较

    目的:就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影响展开对比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对肝胆外科患者的护理能力。方法选取肝胆外科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2组(n=50)。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个体化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情感功能状况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作用于肝胆外科患者,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前者趋向于改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后者趋向于改善患者情感功能。

    作者:周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