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
目的:了解南阳市卧龙区2010~2013年度常见革兰氏阳性菌的分布,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卧龙区某医院2010~2013年度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分析标本来源、主要分布特点,并利用自动化仪器分析法对临床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利用WHO-NET 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3年共分离了革兰氏阳性菌1240株,检出比例占居前5位的革兰氏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46株(35.96%),表皮葡萄球菌285株(22.98%),溶血葡萄球菌210株(16.94%),肺炎链球菌148株(11.93%),粪肠球菌124株(1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45.0%,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为77.90%、64.77%,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为50.62%。检出的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都保持100%的敏感,对呋喃妥因等也保持高度的敏感率,奎奴普丁除了对粪肠球菌耐药外,对其他3种常见菌都保持高度敏感;氨基糖普类能保持一定的活性,对肠球菌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结论在临床上应注意监测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根据各种细菌的耐药性及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耐药细菌的产生,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
作者:景书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锁骨下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00例PICC置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2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并发静脉血栓例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静脉血栓5例,观察组并发静脉血栓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要重视并发症,积极采取多项措施预防血栓形成,对发生血栓的患者要加强护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保证患者化疗的正常进行。
作者:段浏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乡农村妇女产后家庭保健知识掌握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分娩农村产妇298例,均为初产妇,采用妇女家庭保健知识掌握状况问卷对产后42 d到医院进行产后检查的298例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妇女年龄越小、职业为体力劳动、文化程度越低、丈夫的文化程度越低,对掌握产后保健知识的程度也越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妇女的产后保健知识掌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宣传教育,更好地指导妇女度过产褥期。
作者:曾梦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164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及家属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分析教育前后儿童家属不确定感、焦虑程度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本组选取的儿童家属不确定感及焦虑程度较健康教育前显著下降,对护理满意度的满意程度显著上升,健康教育前后各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应用健康教育,能显著降低儿童家属的焦虑感及不确定感,提升其对儿童相关疾病及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这有助于缓解儿童家属不良情绪,提升医院正面形象。
作者:姜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B超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心脏B超与心电图检查情况。结果本组62例患者经心脏B超检查显示,非对称性肥厚、对称性肥厚、左室增大、左房增大、主动脉弹性减弱以及主动脉扩张的检出率依次为19.4%、12.9%、16.1%、29.0%、8.1%、14.5%,心电图检出率依次为6.5%、48.4%、6.5%、17.7%、0.0%、3.2%,心脏B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心电图检查(P<0.05)。结论心脏B超检查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出率高于心电图检查,且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更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春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云南白药在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后恢复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再出血及改善内镜评分的疗效和效果。方法收治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6例,根据年龄、性别、内镜表现分层,按区组随机化方法分成十二指肠溃疡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和胃溃疡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各组在应用泮托拉唑治疗止血后恢复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用泮托拉唑40 mg静滴,1次/12 h,治疗组用同量泮托拉唑联合云南白药口服,0.5 g/次,4次/d,比较十二指肠溃疡组和胃溃疡组再出血情况及内镜表现。结果泮托拉唑联合云南白药在降低再出血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善了十二指肠溃疡病例组的内镜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云南白药对改善恢复服用阿司匹林后消化性溃疡的内镜表现优于单用泮托拉唑。
作者:黄光鸿;姚民武;钟文英;梁崇芬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采用传统雕刻技术与现代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显示肝内管道。方法选取6例新鲜成人肝脏,先用生理盐水经插管冲洗后,用含5%氧化铅的各色铸型灌注材料经各个管道系统插管注入,放在CT机下扫描,获取CT数据后,数据经minics 10.0软件中进行肝脏管道结构的三维重建,扫描后的肝脏标本采用传统雕刻镂空手法进行处理,制作肝内管道铸型标本。结果三维重建图像中肝内管道清晰、三维立体感强烈,可在重建窗口进行前后、左右、上下三维动态观察其管道走形。制作的一系列肝内管道铸型标本,构型美观、色泽鲜艳、层次清晰,实物立体感强。结论传统雕刻技术与现代三维构建技术联合显示肝内管道系统,既能清晰显示其位置走形,又能制作肝内管道铸型标本,一举两得,满足临床与教学双需要。
作者:陈峡;曹述铁;向长和;谢正蓝;易文中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急、慢性阑尾炎中的应用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确诊为急、慢性阑尾炎的30例患者,与术前CT诊断结果进行比对。结果30例阑尾炎患者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判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28例,与病理手术对照相比,诊断的准确率为96.67%。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立体性、适应性强、性能良好的优点,能有效对急、慢性阑尾炎特征做出准确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汤永强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肾炎舒胶囊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n=40)。实验组采用厄贝沙坦与肾炎舒胶囊联合的方式,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使用厄贝沙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2.5%和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实验组的血清肌酐水平、尿微量清蛋白及24 h尿蛋白的水平都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并且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的初期,肾炎舒胶囊与厄贝沙坦进行联合的疗效十分明显,无不良的反应。
作者:刘国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产后胎盘植入的重要性。方法对1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超声诊断进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后胎盘植入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胎盘植入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早期诊治胎盘植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杜晓宙;周蕾;申亚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终身学习成为每一位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素质。而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
作者:苏燕;韩丽莎;潘桂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Ⅰ缓释片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实验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和维护期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GI、PLI、SBI、PD等指标没有差异性,治疗后1个月,实验组GI指标为(2.14±0.47)、PLI为(1.17±0.25)、SBI为(1.61±0.37)、PD为(3.91±0.53)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定期维护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硝苯地平Ⅰ导致的牙龈增生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凤仙;管晓娟;仲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创伤复苏单元的设计与建设。方法借鉴澳洲阿尔弗雷德创伤中心的经验,根据深圳龙岗区域创伤系统建设的需要,以及根据本院急诊科的平面布局,经过多次国际和国内创伤领域专家、设计院、承建商、卫生局和人民政府代表,以及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代表的联席论证会议,终确定本我院设计和建设2间创伤复苏单元。结果经过多方的努力,本院于2011年6月份完成2间创伤复苏单元的建设,每间创伤复苏单元面积约45平方米,配备可拍片移动床、悬吊式数字成像系统、床旁B超、转运呼吸机、复苏系统、手术配套系统以及其他配套相关设施。结论创伤复苏单元可能是创伤复苏阶段佳的救治场所,并且可能为多学科创伤小组提供了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佳条件。
作者:章桂喜;万新红;彭海峰;Mark Fitzgerald;谢建雄;毛志森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05例,随机均分为缬沙坦组、吲达帕胺组与联合组(n=35)。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口服,80 mg/次,1次/d;吲达帕胺组口服吲达帕胺,2.5 mg/次,1次/d;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两种药物共同使用,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与各项检测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5%,明显高于缬沙坦组的80.00%与吲达帕胺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叶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麻杏甘石汤与瓜蒌薤白桂枝汤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喘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4例老年慢性喘证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82)。观察组给予麻杏甘石汤与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甘石汤合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老年慢性喘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石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造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早期出现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研究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其中出现EMD情况的45例患者为A1组,其余为A2组,研究导致患者早期发生END的危险因素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特点,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结果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约1/3患者会出现END的情况,患者住院时患有高血压疾病、本身具有糖尿病史以及自身体温升高都能够造成患者出现END的情况。结论研究有效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成功发现患者出现END的情况,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王月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呼吸综合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分为甲组(n=25)和乙组(n=21)。甲组为机械通气脱机后3 d内可自主呼吸的患者,即脱机成功者,乙组为机械通气脱机后就出现或3d内出现呼吸困难,需重新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即脱机失败者。对2组患者的脱机指标及呼吸综合指数的各项标准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测量记录,甲组二氧化碳分压、机械通气的时间,均显著少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肺顺应性、肺泡氧分压、大吸气压、呼吸综合指数,均显著高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呼吸频率显著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综合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果有重要预测价值,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叶敏球;黄跃清;黄丹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72例,按顺序编号均分为2组(n=36)。治疗组实施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对照组实施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VAS评分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用量、X线次数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穿刺和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均可有效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但单侧穿刺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可考虑优先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作者:肖建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泻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微生态制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7月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腹泻患儿76例,随机均分2组(n=38),回顾性分析其发病因素。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妈咪爱和思密达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新生儿腹泻的主要相关因素包括喂养方式不正确、滥用抗生素、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等。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37/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2%(2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新生儿腹泻的主要因素是喂养方式和滥用抗生素,应该对这几个方面引起足够重视;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明显提高新生儿腹泻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丰富康复训练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大鼠40只,预训练后随机均分为缺血组和假手术组(n=20)。其中缺血组制作脑缺血模型后再次随机均分为丰富锻炼组和正常喂养组(n=10),同时将假手术组随机分为假手术正常喂养组和假手术锻炼组,每组10只;分别于锻炼后3天、1周、2周、4周时行神经功能评估,比较脑损伤功能恢复程度。结果造模缺血丰富锻炼组四个时间段神经功能评分依次为(1.82±0.67),(1.69±0.74),(1.05±0.6)和(0.97±0.21),假手术正常喂养组四个时间段为(1.85±0.38),(1.76±0.48),(1.55±0.42),(1.56±0.39);假手术锻炼组四个时间段为(1.95±0.48),(1.92±0.52),(1.62±0.57),(1.40±0.41);缺血正常喂养组四个时间段为(2.05±0.82),(1.88±0.67),(1.53±0.34),(1.24±0.39)。因此丰富锻炼组数据明显优于其他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复测肢体放置试验和足失误试验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丰富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提高功能恢复效果。
作者:毛波 刊期: 2014年第35期